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2015年7月24-26日,"民族伦理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道德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伦理学会民族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宁夏大学民族伦理文化研究院、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思考脑死亡,有多方面的重要性。它既影响到人们对脑死亡事实的认定,更影响到人们相应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社会中蕴含着赞同脑死亡的文化因子,同时,儒家传统的孝文化以及死亡仪式化的深远影响也成为脑死亡社会化的重大障碍。要使脑死亡观念在社会上广为接受,除了要进行科学普及,更需要重塑相关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思考脑死亡,有多方面的重要性.它既影响到人们对脑死亡事实的认定.更影响到人们相应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社会中蕴含着赞同脑死亡的文化因子,同时.儒家传统的孝文化以及死亡仪式化的深远影响也成为脑死亡社会化的重大障碍.要使脑死亡观念在社会上广为接受,除了要进行科学普及,更需要重塑相关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4.
“脑死亡法”与医学伦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通过了“脑死亡法”,中国已初步具备实施“脑死亡法”的条件,时代呼吁“脑死亡法”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伦理意义。当今关键在于转变国人伦理观念,促使“脑死亡法”尽快实施。1时代呼吁“脑死亡法”1968年召开的世界第2...  相似文献   

5.
制度伦理的兴起,在今天的中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紧密相联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从而动摇了传统德性伦理的生存土壤,致使德性伦理的边缘化。但由此就认为制度伦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显然又是有失偏颇的。追溯制度伦理文化的传统根源,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动画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动画教学中,教师要多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使授课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民族价值观、民族道德、民族伦理等,积极地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伦理学会民族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道德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宁夏大学民族伦理文化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呼伦贝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全国"民族伦理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7月24—2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五十余篇。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会议  相似文献   

8.
张玉霞 《管子学刊》2009,(3):110-11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伦理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国的各种文化形式当中,所以,以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寄寓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亡与历史变迁的家庭伦理影视剧,其道德伦理、宗法伦理与政治功利相糅合的叙事主题,与文艺创作者潜意识中接受儒家文化伦理精神的影响密不可分。新时期以来,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剧受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共同青睐,呈现出日益繁盛的景象。编导们通过展现普通平民的生活形态,揭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道德冲突和文化冲突,挖掘普通人身上所蕴涵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生活观念,既展现了他们身上所闪现的人性光辉,也表达了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及传统文化的维护,是对失落了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现实危机的想象性救赎,是对现实文化怀旧心理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9.
脑死亡与心脏移植及其若干伦理问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博士生(200025)蔡煦我国仍未接受脑死亡这一重要的科学概念,许多学者呼吁摒弃传统的“心跳停止”来判断死亡的旧观点,接受现代科学的“脑死亡等于机体整体死亡”的新概念 ̄[1]。这在积极开展器...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县在县域范围内展开了利用建筑载体表达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一方面凸显了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实践赋予建筑艺术特性,传达出了某种伦理价值观,因此是一种伦理叙事。本文借助建筑伦理叙事理论对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活动进行解读,发现裕固族利用传统文化服饰、民间故事形象、宗教信仰、传统游牧生活场景等文化符号对公共建筑进行了民族化表达的实践中,呈现了裕固族人的传统英雄观、德性观、生活观、爱情观,具有伦理传达、行为导向和传统伦理现代建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孝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包括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和民族凝聚的功能。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成分体现其对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从而决定了孝文化所具有的现代意义。通过对孝文化的改造实现孝道伦理的价值转化,通过孝道文化的教育实现孝道伦理的弘扬。  相似文献   

12.
石峻先生对伦理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伦理道德问题必须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解决,在中国传统的人性学说中包含着深厚的伦理意蕴。石先生对中国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抱有十分强烈的自信心.认为学术研究应以过去为起点才能进步,反对对外国文化和伦理的移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是伦理学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late 1970s, American appraisals of Chinese medical ethics and Chinese responses to American bioethics range from frank criticism to warm appreciation, from refutation to acceptance. Yet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in China, American bioethics and Chinese medical ethics have been seen, respectively, as individualistic and communitarian. In this widely-accepted general comparison, the great variation in the two medical moralities, especially the diversity of Chinese experiences, has been unfortunately minimized, if not totally ignored. Neither American bioethics nor Chinese medical ethics is a field with only one dominant way of thinking. Medical moralities in America and China -- traditional and modern -- have always been plural and diverse. For example,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s and medical moralities both exhibit individualistic and communitarian traditions. For this reason, bioethics in general and cross-cultural bioethics in particular must be fundamentally interpretive. Interpretive cross-cultural bioethics appreciates the plurality of medical morality within any culture. It can serve as a vital mean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riticism through engaged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14.
从道德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换——梁启超《新民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新民说》是对以《大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新民”思想的改造和发展。他以民权、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公德”代替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封建主义的“私德” ,用中西文化中的优秀道德传统构建新国民 ,实现了从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旧道德向以权利为本位的新道德的转换 ,“旧国民”向“新国民”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传统家训消费伦理是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古代社会它曾对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稳定家庭和社会的秩序起过积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它对于推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于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时代意义的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生态哲学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生态文明之生态哲学的新视野透视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包含了内在关系存在论(“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生态存在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道在万物的的生态价值观、人副天数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寡欲”“节葬”的朴素生态主义的适度消费观。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孝文化批判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孝化构建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一种不公正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五四运动中受到较为彻底的批判。梁漱溟、陈寅恪、冯友兰对孝化批判保持了较为冷静的态度;当代新儒家和海外学杜维明对孝化给予更为积极的肯定,他们的肯定意见启发人们对孝化批判进行新的思考。孝化是一个以孝为教的化丛,发挥着社会道德教育的功能。对孝化的绝对化否定带来道德教育的家庭缺位,也带来公忠伦理的畸重和人伦、情感伦理的畸轻。  相似文献   

18.
Contemporary Chinese ethics faces two theoretical tasks: expansion in breadth and exploration in depth. The former refers to the opening of the problem area, and 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deepening of ethics itself. To get out of the dilemma that academic results in the area are abundant in quantity but low in quality, contemporary Chinese ethics should expand and deepen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no longer,” “being” and “not ye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no longer,”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deepen the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moral concept and practice, and the ethics of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tics; with regard to the perspective of “being,” the ethical reflection on public crisis, system and Lnstitutional ethics, the dilemma of virtue theory and normative theory, and the conflicts and generalization between different moral paradigms will become the difficulties that require in-depth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As for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ethics towards “not yet,”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duality of modern technology, the origin of human ethics based on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the moral philosophy that goes deep into people’s minds. To complete the above theoretical tasks, one must have judgment, thinking, and willingness, which can only be cultivated in the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of “practical” life.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岳霖先生以欧洲传统演绎逻辑是唯一和普遍的逻辑学观念,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逻辑”的名称能否成立的问题。否认逻辑与文化的联系,坚持逻辑的唯一性和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唯一性与普遍性,这些是提出“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依据。上述观点将会面对由逻辑学研究对象、逻辑学学科性质以及逻辑史所展示的事实所引发的诸多困惑与质疑。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依附于人类的文化,即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当人类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统一状态时,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精神世界不仅有共性,也有由民族地域不同而显现的个性。在中国,先秦文化不同于古希腊文化,它的核心是伦理政治与社会人事,它的主要内容是伦理尺度与治国纲纪的构想、建立和实践,它的基本思维取向是现实的需要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以“类同”为依据进行“以类取,以类予”推演的“推类”,成为先秦时期逻辑思维中居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同时也成为先秦逻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逻辑学是有别于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研究中国逻辑离不开对欧洲传统逻辑的借鉴,在这种借鉴研究中,应用比较法的关键有三:第一,被比较的诸对象都把与之相比较的对象视为平等的他者,而不是对立者或规范者;第二,在见其同异中,比较以见其相异乃更为重要。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异点给出制约因素的分析,就中国逻辑研究而言,就是“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