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萨特的哲学在您的思想发展中是否起过某种作用? 哈贝马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我接触到萨特的著作,首先是他的戏剧。当时我是中学会考(1949年)前的中学生。特别是在杜塞尔多夫,我看过仑根和弗利肯希尔特主演的《苍蝇》。这出戏在德国大概还引出了深刻的形而上学的解释。但是其他的戏剧,例如《禁止旁听》,就已经能使我们看出萨特是一位政治人物。那时萨特是很时髦的,他的思想,还有这些思想的夸张的词藻到处被人接受。将近1950年,那时我是个年轻的大学生,我了解了萨特的哲学著作,与此同时我阅读了西蒙·鲍伏瓦的《第二性》,这本书在大学的一定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阅读《存在与虚无》,对于我理解《存在与时间》  相似文献   

2.
学习的开端一九五四年春天,我因负伤从部队转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疗养。到了那里,自然要读一读毛主席写的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这就是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开端。我第一遍读这篇文章,就被毛主席的亲切教导、白求恩同志的光辉形象感动了,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当时,我伤痛很厉害,又想到今后自己的健康问题、工作问题、前途问题,心里很沉闷。读了这篇文  相似文献   

3.
这里要评论的是一部集作者30年研究工作之大成的著作。它是在阿·古留加已出版的论述18世纪末德国唯物主义问题以及关于康德、赫尔德和黑格尔的生平与著作的一些作品基础上写成的。这部耗费古留加毕生精力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它涉及1750—1850年间的德国文学、艺术和哲学,可以视为作者目前对这一时期德国哲学的基本看法。这一看法由于古留加进入晚年仍保持着创作能力而显得尤其突出。正如在他的《康德传》和《黑格尔传》等著作里可以看到的那样,他在这部著作里的阐释作了准确的说明和校注。  相似文献   

4.
1.哲学入门引导学生学习哲学有三种经过试验有效的方法。一种是让他们读古典名著,循序渐进地、一本本地读下去。一种是让他们集中力量读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并比较不同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在适当的时候,再用这个方法去阅读其他的问题。第三种方法是让他们学习哲学史,使他们根据年代先后既能读到哲学问题又能读到各位哲学家的著作。这三种方法可简称为:著作、问题和历史。它们既可用于学习现代哲学,也可用于学习一般哲学。例如,J.麦夸里(Macquarrie)著的《存在主义》一书,通过对关键问题和概念的连续讨论,  相似文献   

5.
今天,视觉与图像对于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文学以及文化形式产生了彻底的颠覆与更新,同时,人们的生活也正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而变快.从中师接触文学开始到现在,文学作品读了不少.我自已也在学习了各体文学后,最终站在大学讲台上讲起了"文学".可是最近半年中看过的一百多部经典电影对于我人生的影响却是另外一种情形,远远超过了十几年来文学里的世界对于我的灵魂的震惊与冲击.  相似文献   

6.
很多同志关心我的工作和学习,问我是怎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让我介绍学习情况和经验。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学习毛主席著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还谈不出什么经验。为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愿意谈一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戏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作家众多,演员辈出,可谓世界独步,因此,有关中国戏剧史的著作,也是琳琅满目,佳构甚多。仅我看到的,即有《宋元戏剧史》(王国维)、《中国戏剧史》(周贻白)、《中国戏剧史讲座》(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  相似文献   

8.
我在青年时代喜欢读徐霞客游记,因此性喜游览各地风景名胜。1976年秋,我和友人到温州江北岸罗淳山白水漈观瀑布,与雪生法师遇见,他说:“我有一次在李佛德居士家和你碰见,你还记得否?”我说还记得。他又说:虚云禅师写的《学佛的先决条件》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此文曾在上海《弘化月刊》上发表过,虚云禅师是我国近代禅宗泰斗,他纯粹是大乘佛教思想,在著作中,经常引用《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指导僧人学习佛法,主张禅净双修,参禅以参话头为主,或教人严持戒律,老实念佛,是  相似文献   

9.
<正>美学理论的园地里可以说是一片"混乱",也可以说是一片"繁荣",各种各样的理论标新立异,甚至耸人听闻。我的一个学生就"发明"了一个"美的定义"——"美是亵渎"。我读后不知其所云,甘拜下风。读近几年一些美学新秀的著作,多有这种落伍的感觉。我本人读过不少中西古今的美学著作,我所信服的理论总是那些与我自身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你好!我是江西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今天就我儿子的问题向您求教,请您在百忙中给予帮助。我儿子今年11岁,读小学五年级,好动,玩皮,学习成绩中等。但他记忆力好,就是好玩。现在发展到逃学,说假话,总是说他不去学习了,长大了去打工,作业也不做,上课不听。因儿子的问题,我和丈夫经常吵闹,我们的脾气都不好,常常在孩子不听话时,不是毒打就是大骂。现在孩子常说:“大不了打一顿,我不怕。”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世界文学著作.该书不但可帮助我们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演变,也可扩展我们语言学习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2.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这首《断章》,在我近日拜读李林博士的专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学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的过程中,频频涌上心头。我本人长期从事波斯(伊朗)文学研究,对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领域多少有些许涉猎,因不是宗教学科班出身,对很多宗教方面的问题虽有一些感悟,但总觉有薄纱之隔,朦朦胧胧,看不真切,悟不透彻。读了这部著作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精神愉悦与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3.
当我坐下来写这篇文章论述 C.G.亨普尔的科学哲学时,我忽然想到多年来不断劝告那些认真研究论题的学生从研究他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开始。我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的著作都很清楚明了、锐敏而深刻,提供了理解基本哲学问题的坚实基础。最近我读了他前不久为了向 A.格律鲍姆表示敬意而出版的论文《科学中的评价和客观性》。任何人读到这篇文章,都会感到它展示了亨普尔早期著作中一切优异的特点。这一文章谈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尼采在他的自传《看啊,这个人!》中说,“如果有哪个心理学家说出了我所未说过的话,那么这或许是一位细心的读者的第一灵感。这位读者是和我有缘的,他以大哲学家们读贺拉斯(Horace)的方法精通了我的著作。”如果尼采真的是这么一位独一无二的心理学家,至少在他说出这句话的1888年,  相似文献   

15.
S.斯特拉塞(Strasser)1905年生于维也纳,他曾学习德国的语文学和哲学,1932年,他撰写了“作为戏剧作家的艾兴多夫”的论文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在维也纳开始了他在中学的教学生涯,后来由于德国吞并奥地利,被迫前往比利时一所中学任教。为了秘密从事刚刚在卢汶开始的整理胡塞尔的文献、研究和出版胡塞尔著作的工作,他曾中断了数年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知信仰     
知·信·仰王书楷圣教会把对天主的信仰称为信德,这在我早年时是不大理解的。我们对事、对物、对事物之理的信与对天主的信有何区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教会信理学习的进一步深化,疑窦渐开。尤其近年来,读了社会文化界不少有关宗教研究的著作,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如...  相似文献   

17.
从进入大学哲学系读书算起,我所读的中国哲学史方面的著作也有十多种了。这些著作引我进入中国古代哲学殿堂,给我知识,使我由浅入深地认识了中国古代的哲人;开我心智,使我逐渐对中国哲学之精神有所悟解。我自然十分感谢写出这些著作的前辈与时贤。但是,我心中总是有一个结,思之不解,挥之不去。这个结就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论述怎样才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哲学的发展应当表现为概念、范畴、命题之间的联系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清,这就不可能真正揭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规律和内在逻辑,就很难写出科学的中国哲学发展史著作…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我信主的经历,其实和阅读有关。学生时代,我喜欢去书店淘书,有次去北大西南门外一间仓库改成的无名小书店,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北大教授刘意青写的《〈圣经〉的文学阐释》。买来读完之后,我惊叹《圣经》有着这么完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解读,这也是  相似文献   

19.
绑匪的纸条     
我是长年的旅行者,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在路上,因此家里不订报刊杂志,订了也没法看。说来惭愧,我读的报纸大多是机场、码头随买随丢的那些刑侦破案读物。选择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材料必须出自于正规的司法机关,二是必须真人真事,如实报道,不能有文学描写。一般所谓的“法制文学”,我还来不及去看。  相似文献   

20.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与建筑空间在被结构剖析之后呈现出同源性。文章以情境体验为线索对戏剧与建筑空间的叙事性进行解读,从二者的叙事类比、叙事体验和形式迁延三个角度阐释主题,指出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叙事载体与建筑学相互交叉,形成建筑空间体验的多元性与场所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