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濮荣健 《天风》2002,(10):23
基督教都相信有独一的真神,但如何面对这位永生的神?并能在今生与永生的神有了生命的联系,不再惧怕死亡,使人的内心充满平安和喜乐。内心的平安从何而来?从圣灵而来,得救的基督徒有圣灵内住的确据: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  相似文献   

2.
曾经,只知道冬天过后是春天。却不晓得,走过了今世还有永生。记得有一天,教堂的钟声,敲醒了我冬眠的心。我惊喜地看到,复活的你向我走来,带着尊贵、带着温柔,述说着、述说着一段,远古的醇醇的爱情:“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啊,多么长阔高深的爱!为了拯救这罪恶的人类,连他爱子都不惜!这厚爱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了卑微的我。从此,生命不再属于我自己,只因着你的爱已将我完全融化。“我属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属我。”你是园中的凤仙花,你是谷中的百合花,你是沙仑的玫瑰花。我终于晓得:如果你没有复活,我今生将不会有春天!你就…  相似文献   

3.
一部圣经出具万言的证明一位耶稣开辟万众永生的路程天堂地狱的画面在人心中激动天国生死的真理簇拥着璀璨万千的注释耶稣是人又是神联络了神与人征服了疑惑的密云耳阵稣由死里又复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死权已被战胜人类有了永生的真望耶稣还要再来真理将全面证明审判将面临死人活人神知道神知道这三个字行事为人的检验生命存在的记号当软弱时神知道你就富有刚强当委屈时神知道你就没有了惆怅当绝望时神知道你就充满力量当喜悦时神知道你会惊呼,伟大的神凡事相信神知道神就属于你你也属于神关于耶稣(外一首)@于天文  相似文献   

4.
罗马帝国、奥古斯督时代,一位犹太少女,妙龄十五,荣幸地参与了亘古以来,天主要向人类做的大事,做了救世主的母亲,她的名字叫玛利亚——我们得救的保证。天主藉着她,给世界带来了永远的光明,赐给了得永生的权力,只有经过她,我们才能拥有生命之源——耶稣基督。她在承诺了这项任务之后,感念天主的特恩,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天主。一开始  相似文献   

5.
“全能者在身上行了大事”———天主赐予圣母玛丽亚的特恩李永生在普世人类中,圣母玛利亚可谓天主的杰作。天主以奇妙的方式造就了她,赐给她天主之母、无染原罪、终身童贞、蒙召升天等特恩。圣教会把圣母生命中这些特殊事迹宣布为信理,使我们在圣母身上赞美天主的上智...  相似文献   

6.
赖敬兴 《天风》2006,(7):8-9
人生是一个探索过程,在探求的路上,迂回曲折,有人彷徨、焦虑、失望;也有人由阴暗走向光明,由悲哀转为喜乐,寻找到创造生命的永生上帝。  相似文献   

7.
单渭祥 《天风》2005,(8):30-31
要过上真正轻松的人生,需要有真理的光照、生命的力量、道路的引领,而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他能改变生命的能力,也有使人心眼得以开启的真理,更为人们预备好了一条通向永生的与神联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吴志福 《天风》2017,(7):34-35
前段时间,有位姊妹跟我说:“我们教会有位女同工最近情绪很低落。原因是她与一位非信徒结婚后,发现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对她不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这位姊妹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她的丈夫虽然不信主,但很支持她在教会的服侍,而她公公也开始了解基督信仰,有信主的想法。为何教会里的人如此轻看不同信仰的夫妻?”  相似文献   

9.
死亡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都令人极度焦虑不安。死亡焦虑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死亡焦虑具有内隐性,人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死亡焦虑;同时它还具有两面性,既令人不安和恐慌,也促使人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发挥潜能,寻求生命的意义。死亡焦虑往往被转化为对于"永生"模式的欲求。人类常常从神话故事、宗教信仰和创造性活动中汲取"永生"的力量。每个人都需要探寻自己的"永生"模式,并为之努力,以纾解死亡焦虑。探寻不到"永生"模式,将有可能被死亡焦虑所压倒,陷入迷茫、困惑或虚无状态。  相似文献   

10.
宣庆坤  周雷 《世界哲学》2015,(3):140-146,161
B.威廉斯在其论文《马克洛普罗事件:对永生之厌倦的反思》中认为,永生是没有意义的。威廉斯指出死亡与有死是不同的,若永生则厌倦;只有满足同一性与吸引力两个条件,永生才不会无聊。尽管威廉斯的理论遭到一些学者的反驳,但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威廉斯的这一理论是深刻而富有洞见的。当然他的理论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其同一性条件太严又太宽,但无论如何也不影响永生导致无聊的判断,因为破除对永生的期待,才可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神迹与记号     
沈承恩 《天风》2002,(6):4-6
信耶稣不是因他会行神迹,乃因他有永生之道。通过神迹认识上帝,是信仰的初级阶段,我们应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进入更完全的地步,不要把心思专注在神迹上,而是要谨守遵行上帝的话,完全降服在上帝面前。在生活和侍奉上都要圣洁,宁可没有爱情不能没有圣洁;宁可没有钱财不能没有生命;宁可没有权力不能没有权柄;且莫张狂,谦卑跟随主。  相似文献   

12.
1991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在镇上的中学教书,母亲做着小生意,平静安稳的生活似乎与上帝没有任何关系.在11年的时间里,我的生活都浸润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淡泊名利、贪图安逸、不愿沾染世事,在自己的世界里肆无忌惮.直到2002年母亲蒙恩信主,她告诉我,她已经将我献给她所信奉的这位神时,我才在生命中首次望见了永生的上帝,也开始在母亲的要求下读经、祷告,偶尔参加聚会.  相似文献   

13.
沈承恩 《天风》2008,(5):2-4
永生最重要的含义不是这个生命时间的长短,而是品质的优劣.上帝要给我们一个新生命,就是基督的生命.基督的生命是怎样的生命呢?是不能被死拘禁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越界     
正我常想,我跟许蝉,我最好的朋友,到底是怎么走散的呢?我们是在大学时,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小组里认识的,时常在一起帮系里老师整理资料,或做做校对。只不过,我纯粹是为应付父母,让他们看到我不再如以前好吃懒做,让他们头疼。而她,则完全是为挣钱养活自己。许蝉来自西部一贫穷山区,我和父母几乎每天都通一次电话时,她要为电话费而"斤斤计较"。她每年除寒假在家待上十天左右,基本都是待在学校。母亲心疼孤身在外的她,便常让我  相似文献   

15.
知道善和恶     
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提到的伊甸园里,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知道善恶之树。当你听到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会给人以永生,你不要感到惊奇,我们查清楚《圣经》中就是那么讲的。当亚当不服从神的旨意,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耶和华神就说,一定要把他驱逐到伊旬园外,“恐怕他伸手,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地活着”。如果他真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那么亚当会得到在一切社会文化制度中被看作是神的属性的东西,即永生。他会变得象神那样。  相似文献   

16.
追求生命的不朽是人类摆脱死亡恐惧的主要途径.在祖先崇拜中,人们试图在自然生命和道德生命两方面都实现超越.子子孙孙无穷尽使祖先的自然生命在现世社会中实现永生;德行和功绩存留后世,并被传播、效法和宣扬,这也使祖先的道德生命获得了不朽.  相似文献   

17.
智慧的奥秘 “并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伯11:6) 人们惊呼:现在的小孩真聪明。的确,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人是要聪明了许多。有朋友曾夸我的女儿聪明,我对他说,聪明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共性,不再由某几个孩子所专有。现代人的智力已普遍提高,但这是不是说现今的人就一定比古人有智慧了呢?我看未必。聪明不等于智慧,它属于智力的范畴。一个人的智商无论有多高,都不能说明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能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必要丧失生命;在现世憎恨自己生命的,必要保存生命进入永生。”(若12:24—25)  相似文献   

19.
凡蒙主耶稣宝血洗净的人,得以与神和好,享受悔改重生,走主永生道路的福气,同时主还赐下平安,喜乐等内心的福气以及生活上的福气,这些,主都丰丰富富地赐给了我。 一、生命的福气 主把我从罪污中释放出来,使我获得今天内心的平安、自由。回想以前老我、老肉体,曾一度折磨着我。个性强、脾气躁的我,逆耳之言连一句也听不得。甚至夫妻之间,为一点生活小事。  相似文献   

20.
“让生命开花”是巴金的人生箴言.他把自己的生命,化作了灿烂的人生之花,并把这句箴言留给了我们思考.人的生命,是潜力无限的富矿,每个人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开发自己的潜力,让生命的花开在事业上;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只有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人类的命运上,才能在群体绵延中得到个人的永生.人之高贵在于有灵魂,有了灵魂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才算是脱离了“低级趣味”而使生命“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