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互主体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志红 《学海》2002,3(1):165-167
“交互主体论”作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的三大贡献之一 ,是他致力于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研究和探讨的结果。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中得到启发 ,用交互主体论统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以培养民主个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许瑞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11-111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孩子的灵性,抑制纯真的童心。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如若听闻不到法音的宣流,就好象在茫茫的大海里行船失去了目标和航向,随时都会有触礁沉没的危险,这是何等的痛苦与不幸;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渺无人烟的孤岛,接受不了知识的教育,受不到法音的薰陶,如同固执呆板没有开化的原始野蛮之人,同样是苦不堪言!要知所有的众生之类是没有间断地轮回六道,如果堕落畜生道、饿鬼道那又是何等的苦啊!所以佛陀要我们珍惜人身,把握人生,因为“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难! 诸佛世尊要我们珍惜人身,但并不是要我们珍惜这个色身,而是要我们利用这色身更好地自利而利他,咸令一切有情众生得大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和社会个体的实质表现为精神的展开,世界历史即是一个摆脱偶然性达到普遍性的教化的历史,个体成长则是一个消除自身特异性接受必然性的灵魂的改造过程.在此意义上,黑格尔将教育视为个体灵魂的改造活动,而将教化看成是自我意识即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环节,教育本质上是伦理世界的事情,教育在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生活中实现其伦理性.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基础医学教育目的定位问题浅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毕业后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医学生涯中不断进行的继续医学教育来说,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生长型医学人才的大学本科、专科教育谓之基础医学教育,本文讨论的基点即立足于此。我们想问题、做工作,必须有确切的目的。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要“有的放矢”,就是强调工作目的的重要性。社会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在其它相关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工作目的越明确,就越可收取事微功巨之效。相反,如果目的不明确,即使事巨也难收微弱之功,甚至产生负功。所谓“南辕北辙”,即是动机与目的相悖的典型教训。在科学技术乃至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作目…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工作既要依据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一般道德教育,同时也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各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给德育教育工作带来难度,如何进行解决,各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综合育人方面,深化教育理念、构建教育体系、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形式、完善教育评价,以期获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司禅·山门     
《佛教文化》2011,(3):96-99
我们何以不快乐我们生活在两个极其复杂的世界。一个世界,是关于我们的外在,比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地位、职业,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等。另一个世界是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从小到大,我们几乎都被教育要用一生去探索和认识我们所处的外在世界。我们需要获取,需要拥有。  相似文献   

9.
杨珉 《学海》2002,(6):195-198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我国大学德育面临种种挑战 ,在现代化的含义上 ,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 ,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 ,2 0世纪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误区是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剥离 ,传统道德教育在“知识中心主义”的支配下与学生生活世界发生了脱节 ,从而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因此 ,道德教育必须面向生活世界 ,回归生活世界。在此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面向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德育教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极大的过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行规范影响的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盼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从此认为,德育教育中只有能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做到预期的德育效果。一、以知育情,以情促知我们知道,以人为本,如果只单纯地对学生说教师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但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所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蓬勃开展之时,心理素质训练课作为其主要教育途径之一,它的教学设计已成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从教育目标的制订、学习起始状态的诊断与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和媒体的运用、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分析了心理素质训练课的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增强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阶级性、政治性的表现 ,是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服务的。因此 ,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必然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由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和各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愈益重要。与各国的教育体制、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环境相适应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各具特征。对反映一般认知规律、教育规律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博采众长 ,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7,(6)
南京大屠杀迄今已经过去了80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后,以往无论在形式上、制度上,还是理念上都流于简单化、平面化的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亟需全方位、立体化转向与深化。这是一项制度建设和理念升华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尤以理念转换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后申遗时代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的转向与深化,首先要在史实教育层面避免简单化,向历史与记忆并重的历史叙事转化;其次在历史观教育层面要警惕"事件论"倾向,以"情境论"构建其人类学的普遍意义;最后是教育目标应适应时代需求,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超越民族情感,构建全球意识,使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在生活的不同领域都有不同的责任,这些不同的责任一般可以归纳为法的责任、社会责任、职务责任、家庭责任和个体责任.只有人人都能够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够成为共同的幸福家园.因此,责任教育应成为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教育内容,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教育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成功教育、激励教育在这几年很受重视。一时间,“批评”二字成了教育者的众矢之的。惟恐一不小心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我认为,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系统的工程,如果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机械地运用某一种方法,就会造成教育导向的偏差。 在教育过程中,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也应得到合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赏识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当代教师如果能够把赏识教育很好地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那么对于现在日益增多的“问题学生”的转化,又可以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当然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然而,你要与社会沟通,就要与各种人士相处。此时,笔者告诫你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不好的,这两种人都不存在这世界上。 如果我们追究一个人的各个方面,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缺点;相反,如果我们诚心领悟他人的生活方式,又可在这个人身上找到很多令人喜欢、令人敬佩的优点。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你要牢记三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道德精神世界常常会出现脱节、错位的现象.在社会转型期更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种变化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多重困境.本文从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入手,即道德认知层面: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道德情感层面:感动还是冷漠,道德信念层面:坚守崇高还是回归生活,道德行为层面:为了提升德性还是为了提升幸福指数,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为了化解这些困境,需要强化“立德树人”的理念,进一步优化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9.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的产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也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人们不满足于对疾病的防治,而是要提高生活质量。只有明确什么是健康,追求健康才会有目标,故而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防治口腔疾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进行了探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口腔健康教育处方的重要性将会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十分吻合,其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难点,我们认为高考不考,照样要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也是检验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一把尺子。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实践生活教育的思想,将课程实施与学习陶行知结合起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自2000年之初,就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