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马 《思维与智慧》2007,(13):22-22
一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心目中的偶像。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她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再考虑考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感悟人生     
在金钱与世界之间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人们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个著名的慈善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了双眼。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心理故事。这个故事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两位盲者和一只蚂蚁。这两位盲者姓啥名谁,笔者也说不清楚,只知道那位长者有一个雅号——“盲人哲学家”。他从明眼人那里听来几句“唯物”、“唯心”之类的名词,就时常挂在嘴边,别人便因此送给他这样一个“美名”。那位年青的盲者也想混个好名声,就拜“盲人哲学家”为师,他很聪明,大有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之势。这两位既然是师  相似文献   

4.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由于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神像,哲学家便好奇地问他:“你是什么神啊,为什么有两张面孔?”神像回答:“我的名字叫双面神。我可以一面回视过去,吸取教训;一面展望未来,充满希望。”哲学家又问:“那么现在呢?最有意义的现在,你注意了吗?”“现在!”神像一愣,“我只顾着过去和将来,哪还有时间管现在?”哲学家说:“过去的已经逝去,将来的还没有来到,我们惟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如果无视现在,那么即使你对过去未来都了如指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神像听后,恍然大悟,失声痛哭起来:“你说得没错,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需要真理     
最好是用批评者自己的话来回答他的哲学批评。J.O.扬在他的《实用主义与哲学的命运》一文中说:“真理的概念太有用了,不能撇开不问。”“诚然,……哲学家就必须放弃一切发现客观真理的希望。……哲学家作出的回答应和任何断言一样,都是与社会共同体的理论有关的。哲学家不应逞能,  相似文献   

6.
先说一个禅宗故事.一个人在丧妻后开始与其他女人恋爱.这时候,他的亡妻每天晚上出现在他的梦中,指责他的背叛.而且她总能准确地描述他白天的作为,令他深感恐惧.这个不断出现的梦成了他追求新生活的障碍.忍无可忍之下,他求助于一位禅宗大师.大师教他“黄豆法“:下次梦见她时,抓一把黄豆在手,问她有多少粒,看她到底有多大神通.该人如法炮制.果然,女鬼就此消逝.……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在某菜场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菜场的鲜鱼柜前排着秩序井然的队伍,人们依次买鱼。突然,一个青年插进队列,站在一位老年人的前头。于是这位老人向他说:“小青年,请遵守秩序,排排队好吗?”但这位青年却回过头来毫无愧色地回答说:“对、对、对,应当排好队。你看,我不是排得蛮好  相似文献   

8.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正象人们很难用一种传统哲学的模式来规范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而又不能不研究他的哲学思想一样,我们也很难以传统伦理学的眼光来忖度他的伦理学,更没有理由忽视对他的伦理思想的研究。确乎,严格地说来,维特根斯坦并非一位地道的伦理学家。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维特根斯坦特有前理论思维品格和思想表达方式,决定了他的伦理学见解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有位哲学家带弟子们出行。途中,他问弟子:"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弟子们争着回答:"是思想!"哲学家微笑着点点头,继续说:"那么,有另外一种东西,跑得比乌龟慢,当春花怒放时,它还停留在冬天;当头发雪白时,它仍然是个小孩子的模样,那又是  相似文献   

10.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11.
校园幽默     
剪裁得体老师表扬了小莉的作文,说她这篇作文剪裁得体,要同学们好好学习。小强不服气地说道:“有什么稀奇,要不是他爸爸帮她,她也写不了这样好。”老师问:“她爸爸是做什么的?”“裁缝!”小强回答。  相似文献   

12.
一日,我与一位老友闲聊起散淡的话题。他深有感触地给我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记者到墨西哥采访,看见一个老妇在卖柠檬,5 美分一个,她的生意并不怎么好,美国记者打算把老妇的柠檬全部买下,好让她早点儿回家。当他把想法都告诉老妇时,老妇的话却使他惊讶:“都卖给你,那我下午干什么?”    原来老妇并不是在乎卖出多少柠檬,挣了多少钱,而是在意自己卖柠檬时看到的满街风景,或把卖柠檬作为增加自己生活乐趣的一个“游戏”。她的心是散淡的,没有买卖的功利追求。    散淡是一种精神境界。向往散淡的人,乐于从“红尘扰攘,物欲…  相似文献   

13.
一位性格非常温柔的同学,说到她那从事铸造设计的丈夫时,觉得最难以忍受的,不是那些明显的缺点,而是每天回到家里还一个劲地跟她说那些她根本不感兴趣的铸造原理、设计图纸、产品更新。直到有一天,她面对眉飞色舞的丈夫吼道:“你有完没完?烦不烦人?”而丈夫却一脸疑惑:以前她不是蛮喜欢听的吗?另一个极端的故事是事业心特强且有所成就的女领导,回到家里还无法忘怀在单位的尊贵与风光,不仅常常教导丈夫该怎样做,还让本来自卑感就已很强的丈夫承担全部家务。直到有一天,丈夫“邂逅”了一位女同事,于是“老树发出了新芽”,因为他“不想下班以后…  相似文献   

14.
人生写意     
有个白发苍苍的哲学家,有一天,他给他的三个弟子出了一个题目,让大家探讨一下人生的哲理。他是这么说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两个小和尚性格各异,爱好各异,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们讲讲……”于是,三人想了想,又想了想,然后讲了三个不同的故事。第一个讲的故事有一天,老和尚对两个小和尚说:“今天准许你们下山,看看动物园,不  相似文献   

15.
1、玩文弄字 古时,有一个地主请了一位哲学家来教育他的儿子。一月后,地主问哲学家他儿子学习怎样。哲学家答道:“七窍已通六窍也。”  相似文献   

16.
烈马与悍妇“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词。这个女人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整天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据说,苏格拉底是为了在她那烦人的唠叨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有人问苏格拉底:“你为什么娶了这么位夫人?”苏格拉底回答:“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的女人,恐怕天下就再没有难以相处的人了。”一次,他的妻子大发雷霆后又向他的头上泼水。苏格拉底满不在乎地说:“我知道,雷鸣之后,免不了一场大雨。” 别挡住了我的阳光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位银…  相似文献   

17.
这件事发生在北京某食品商店里。一位年轻人走进商店。他走到卖香烟的柜台前,问柜台里面的售货员:“同志,这里有好烟卖吗?”售货员是一位女同志。她看了年轻人一眼,然后回答说:“我们卖的烟都是好烟!我们从来不卖坏烟!”年轻人:“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问这里有没有好一点的香烟。”售货员:“我们卖的烟都不坏。”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了。我们不想在此评论谁是谁非。我们仅想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位哲学家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人一直在找寻完美的太太。别人问:"你已经70岁了,死亡已经在敲门,你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他说:"没有一个完美的太太,怎会快乐?"别人又问:"但你已经找寻了这么久,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吗?"他说:"有一次我的确找到了一个完美女人。"别人说:"那为什么你不跟她结婚?"70岁的追寻者变得非常伤心,他说:"很困难。因为她也在找寻一个完美  相似文献   

19.
学会感恩     
陆道骆 《天风》2005,(10):47-47
在一篇短文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日本一名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有过……”  相似文献   

20.
爱心放光芒     
圣经上说:“人的慈爱,为天主有如印玺;他保存人的慈爱,有如保护瞳孔。”(箴17:18)的确,对我们基督徒来说,我们用慈悲的心怀在行施爱的权利的时候,因着一种神圣的烙印,我们的慈爱就会散发出光芒的火焰,温暖着他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身,更能使主的名受到显扬。有这样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读来十分感人,它对我们每个信仰基督的人来说,具有一种强大的震撼力量,故事的内容是这样:印度前国会议员梅农,出身贫寒,当年他初到新德里时,一下火车,便遭贼窃,身上所有钱财被洗劫一空。绝望中,他求助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向老人借了15卢比,为了日后还钱,他询问老人的住址。老人把钱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