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略论全面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淑云 《心理科学》1998,21(3):266-267,276
实施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同时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为此则要对如何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作一些探讨。1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说到底就是国民的质量。这包括国民的绝对质量,相对质量与相关质量。绝对质量是指国民对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体规程度;相对质量是指国民素质与本国社会现阶段发展水平的适度程度;相关质量是指本国与其它国家(特别是主要相关国家)国民素质对应程度。其内容包括:心理、身体、知识、道德、政治等方面。心理素质是国民质量…  相似文献   

2.
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心理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素质不仅是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而且对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心理素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归宿之一。本文拟就心理素质的结构和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过去,由于传统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不少学生在性格、学习、适应、交往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从培养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训练对小学生整体发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璋明  桑标  虞纪忠 《心理科学》2000,23(1):105-106
1问题 进行素质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我们认为:心理训练是对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智能开发最为直接的途径,以“心理训练”为突破口的学生发展实验研究,能使学校教育有具体的抓手;深入、有效地开展心理训练并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能推动学校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主要是以下三方面:1.1教育与训练对个体的心智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智能在个体成长中发展。我们认为,智力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智能在个体成长中发展与…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教科细织1996年出版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明确指出,面对未来社会发展,教育“四大支柱”为“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be,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即是“学知(知识)、学做(能力)、学会做人(做人)、学会共同生活(与人交往)”.这也就是未来社会学生的四项基本素质或教育的培养规格.它表明,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主流,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将教育的目的指向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从根本上扩大了传统素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我们认为,素质包括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3个层面,因此,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应包括这3个层面。更进一步,素质教育通过提高人们的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使个人的综合质量水平得到稳定的提高和表现。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张骞  张大均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23-226,206
挫折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对青少年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弄清开展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素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强心理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塑造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素质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9.
她长大了     
通过该案的回顾,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证明了心理研究是当今素质教育课题中一个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真正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科教兴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必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过去,由于传统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不少学生在性格、学习、适应、交往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从培养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情是一个"通俗化了的流行观念"。在中国,有关人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情涵义的探讨,二是有关人情法则的界定。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人情"内涵的衍变,并指出了它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赵国祥 《心理科学》2002,25(5):597-59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积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是,总的印象是重视或倾向于具体的操作型研究多,局部的个别化研究多,应用的实践性研究多,相对比较忽视基本理论的研究。因此从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出发,深入考察和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最一般的理论问题.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命题推理"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对“如果…,那么…”规则、“四卡问题”和“THOG”等三种有关“命题推理”领域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论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履祥 《心理科学》2000,23(5):603-604
1 前言  安徽师范大学课题组与芜湖市新芜区教委组成联合实验组 ,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本课题以开设系列心理素质教育课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旨在理论上建立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模型 ,在实践上构建以心理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素质教育新模式。2 建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理论模型2 1 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学生心理素质是一个由心理能力素质 (智力因素 )、心理动力素质 (人格因素 )和身心潜能素质三个子系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Quality of life (QOL) is an amorphous concept; it is normative and value laden. Economists’ emphasis on the standard of living brings into focus the value of growth, expansion and acceleration. Financial status is important but has limited impact on feelings of happiness.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s (e.g. wellbeing, cheerfulness, satisfaction, contentment, empathy, faith, wisdom and purpose in life) complement the economist’s concept of standard of living. The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the QOL may relate to adaptive mechanisms one employs in everyday life. Dispositions of altruism, sublimation, humor, empathy, optimism, and wisdom also contribute to the QOL. It appears that QOL is essentially a cultural concept overflowing both economics and psychology. Non-Western approaches such as Chinese, Buddhist, Hindu thought, have proposed balancing as a key factor in QOL. The highest quality of life is one in which one transcends dualism in life, namely happiness — sorrow, pleasure — pain, love — hate, etc and cultivate the capacity to remain unassailed by the dualities, rather than that of balance. We need to attend to the views of humanistic disciplines and examine the issue of QOL 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ld view one holds.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桂英  许百华  许琦 《心理科学》2008,31(3):528-531
Choking现象是指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本研究以28名专业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为对象,设置高压和低压两种实验条件,采用被试内平衡实验设计方法,揭示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现象产生的心理机制.研究表明:(1)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公众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和积极应对方式能有效解释37.5%的Choking指数变异,公众自我意识对Choking指数有显著的回归效应(β=0.41);(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自我意识、应对方式三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20.
The "Quality Circle Approach" is presented as a means of involving public school psychologists in clarifying and resolving work-related problems. The Approach involves a group of school psychologists-the Quality Circle-in a range of data gathering, intervention, and evaluation activities during a school year. These activities are engaged in by the Quality Circle members following their participation in a training progam. The purpose, nature, and scope of the Quality Circle Approach and the training program are described. In addition, results are reported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pproach with school psychologists of a large urban public school district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this case investigation suggest that the Approach can be implemented successfully and that important work-related problems can be clarified, and resolved.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Approach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