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实用主义传统的哲学家们经常地谈到“新的神经衰弱”(newfailure of nerve)。他们打算用这个术语,来引起人们对于宗教和新正统派神学的复活的注意,他们把这种复活称作是摈弃批判性的智慧的一个信号。但是,实用主义的学者和注释者们,由于其没有认真地贯彻实用主义的独特的倾向,以及没有用皮耳士、詹姆士和杜威的精神来继续  相似文献   

2.
对我来说问题似乎很清楚,近代伦理哲学已经非常有效地消除了以前某些哲学家的分类在伦理学理论中所导致的混乱。通过消除这些人为的障碍,我们可以开辟一条进一步探究道德陈述的性质和地位的道路。(一)道德判断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人们常常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十分明确地决定着道德判断是可证实的还是任意的。可是,问题远非如此,因为不同的哲学家一直以不同的方式来使用“主观的”和“客观的”这两个词。我不自称我的分析穷尽了一切,但我想提  相似文献   

3.
清浅的快乐     
正以塞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活到88岁才十分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有人曾问伯林:"你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安详愉快?"伯林回答:"我的愉快来自浅薄,人们不晓得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我喜欢伯林俯下身子说这句话时的自得和狡黠,这让我想起了"清浅"一词。"清"是心底无私、安之若素,"浅"是胸无城府、素面朝天。为人处世,虽也讲究变通之道,但老于江湖者,  相似文献   

4.
活着的意义     
曾经有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找到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愁眉苦脸地向他求教:“大师,请问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叉呢?”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要活下去!”  相似文献   

5.
当代分析哲学中的一种实用主义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罗蒂  李红 《世界哲学》2003,53(3):15-24
这篇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我所喜爱的科学哲学家法因(Arthur Fine)的观点。法因因其在当代哲学的中心问题——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中所坚持的立场而闻名。他认为,我们既不应该是实在论者也不应该是反实在论者,一切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都应被取消。在这个问题上,法因与我所青睐的语言哲学家戴维森、布兰顿(Robert Brandom)的观点一致。我认为在此取得的越来越多的一致标志着向一个新  相似文献   

6.
美国哲学中的实用主义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实用主义成为哲学呼声的历史背景中有四个主要的“默认的”特征,被实用主义者认可的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实用主义运动所具有的同一性。同时,其中某些特征在某些实用主义者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个事实有助于说明在这场运动中产生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7.
后哲学文化     
我要首先指出,实用主义者不想在哲学上区分第一级的、与实在相符的真理和第二级的、作为最好去相信的东西的真理。我认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哲学,没有柏拉图主义的那种把偶然、约定的真理从比它更多的真理中剔除出去的企图,文化是否还能发展下去。在《实用主义的后果》一书的最后两节中,我回顾了实在论者对实用主义的最近一轮反驳。这个回顾把我们带回到我最初在哲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分。实用主义认为不可能超越塞拉斯关于理解事物相关方式的观点。这种观点对近来书生气十足的知识分子来说,就是要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所有不同词汇的相关方式。最近人们用直觉这个名称所称呼的那种方法将使我们脱离这类  相似文献   

8.
以往哲学家讨论艺术本性的时候,首先要问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之所以讨论不清楚,是由其内在的性质决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本文展开的过程中会愈加明白。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提问:艺术有什么样的价值结构?如果艺术的价值结构得到了阐明,就可以看看,我们能否根据对象是否有这个完整的价值结构来判定它是不是艺术。一开始就比较明了的是,价值本身不是实体性的存在,而艺术性从根本上也不在于实体性。于是,以价值结构的概念来理解艺术,就可以避免在出发点上把非实体化的东西实体化。我们将要阐明的是:任何东西,如果没有完整的艺…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要问我们的对象——自然科学本身是什么东西,那末我们就闯进了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这个圈子中去了。在这个颇有争论的领域中,我实在是波勃(K·Popper,现代英国哲学家——译者注)的一名学生。你们或许还记得,波勃关于自然科学的定义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成:科学家们的任务,就是用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去建立某种理论,不消说,这种理论必须概括当前的知识,但这还不够,它还应该对未来的实验和观察作出预言。倘若这些实验或观察的结果与理论的预言不相符合,那末我们就说:这个理论是失效的,它被实验否定了。  相似文献   

10.
你们要什么     
姚红岭 《天风》2006,(21):5-7
耶稣问门徒:“你们要什么?”要清楚我们要什么,不妨先问问自己:我可以不要什么?我可以不要什么呢?细观你现在所拥有的,你会发现,从前你拼命想要得到的很多东西,今天是你所不需要的。当我们决定告诉上帝,我要什么时,不妨先清楚我可以不要什么;当我们决定向上帝要什么时,不妨先下定决心我要为此舍弃什么!  相似文献   

11.
1.一个人可以被说成是某种现象论者,这取决于他所说的现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里,让我谈一下这个词在哲学史上理解的三种意义。(1)这个词的意思,一般地说,指的是感觉经验的直接或间接对象,象英国经验论者的观念或知觉。(2)这个词的意思指的是一种不同于实在的表象,如柏拉图作者冯·R.K.古普塔(Gupta)是印度圣斯蒂芬学院哲学系教授。——译者注。  相似文献   

12.
在本讲中,我将指出实用主义的某些基本主张以及这些主张对于当今美国哲学的意义,由此而确立美国古典实用主义在当代美国哲学中的地位。不过,我希望首先简要说明一下我在今天以及今后几讲中关于美国古典实用主义要谈些什么。在这一系列讲演中,实用主义一词总是指美国古典实用主义,即指的是包括皮尔斯、詹姆斯、杜威、G.H.米德及C.I.刘易斯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哲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话:在当代美国哲学中,唐纳德·戴维森是继奎因之后与普特南齐名的著名哲学家;在我国哲学界,戴维森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这不仅由于他关于真和意义的理论挑起了当代语言哲学中的重大讨论,而且因为他对多元文化中的理性活动的关注,使得他被看作当代美国新实用主义的领军人物之一。2003年8月30日,戴维森不幸仙逝,使得他与中国哲学家们之间的一个被推迟了的约会成为永远的遗憾。现任教于美国的牟博是这个约会的发起人,而北京的王路和台湾的方万全则是这个约会中众多参与者的成员,他们既是戴维森的学生和朋友,更是戴维森思想的见证人。这里编发的一组文章不仅向我们展现了戴维森的深厚思想,而且真实地记录了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交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一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 ,这个说法 ,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 ,而且还主张 ,在我自身与他者们 (the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行为。这个被假定是外在的客体实际上已经被我包含了 :因此内在和超越的含糊身份也已经被我包含了。与他者们的关系正是这种含糊性和唯心主义哲学的老传统的终结。在这种唯心主义老传统中 ,语言的出现只是一个辅助因素、一种手段 ,通过它使严格说来是发生在我们内部的事情让外人知晓 ,或者是作…  相似文献   

15.
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罗蒂  李红 《世界哲学》2003,34(1):56-69
普特南在《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中谈到,“我常常被问到我在什么地方与罗蒂不同”①而我则经常会听到相反的问题。我们两人之所以会被问及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其他哲学家不愿接受的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论意义     
1.野外语言学家的入门引导 古代印度哲学家争论意义的首要载体是句子还是词.赞同词的论证说,词的数量有限,能够被一劳永逸地学会.句子的数量是无限的;我们只有学会如何按需要从预先学会的词构造句子,才能完全把握它们.然而尽管情况如此,仍然可以说词的意义就在于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我们学习作为整体的短句,我们从这些句子中构成词的用法来学习这些词,而且我们由这样学会的词构造其他句子.于是,探索清晰而实际的意义概念应该首先检验句子.一种语言中一个句子的意义是这个句子与它的另一种语言译句共同分享的东西,因此过去我提出原始翻译的思想实验供大家考虑,它导致一种否定的结论,即翻译是不确定的这样一个论题.一些批评家说,这个论题  相似文献   

17.
“逻辑实证主义”这个词是大约三十年以前创造出的,用以表示一些自称为“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的立场观点。从那以来,这个词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包括分析哲学的其他形式,以致于 B.罗素、G.E.摩尔或 L.维特根斯坦在剑桥的追随者以及当代牛津语言分析运动的成员发现,他们自己也被当成了逻辑实证主义者。这种较为宽  相似文献   

18.
论实用主义的“真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用主义哲学对“真”的关注超过了其他任何哲学派别:“实用主义这个词已有了更广义的应用,也就是某一种关于真理的理论”(詹姆士,第31页);“实用主义的范围是这样的———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同上,第36-37页)。实用主义的真理论是相当生动而有趣的,并且赞同者和批评者都络绎不绝。概括地说,实用主义的“真理”一方面强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使我们产生一种亲切感;另一方面又过分地偏向于主观,从而易于遭致批评。一、论真是效用效用论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首要的观点:“‘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  相似文献   

19.
一、起源 馬尔庫茲說,哲学上的“实用主义”这个詞,此希臘的“实用”(实践,效用)这个詞的含义广泛得多,它意味着:理論服从于实踐,思維服从于效用。 馬尔庫茲說,实用主义者威廉·詹姆士在他1907年發表的“实用主义”一書中指出,“实用主义”是由数学家兼哲学家皮耳士(1839-1914)在他1878年一月在“通俗科学月刊”杂誌中,以“怎样使我們观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江怡 《哲学动态》2004,(1):27-31
实用主义是美国重要的哲学传统.按照美国哲学家的看法,20世纪的美国哲学大体上是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此消彼长的历史:分析哲学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兴盛是与实用主义互动的结果;而90年代后出现的实用主义的复兴,又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里我将主要围绕当代美国哲学家的论述,考察实用主义在当今美国哲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当今美国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