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动宾结构可以记作: D+M_2 D代表任何一个及物动词,M_1代表D的宾语名词,“+”表示前后两项可以搭配并且连接。式中M_2是D的宾语,则D与M_2能够搭配,如“写字”、“吃饭”、“消灭敌人”。没有搭配关系的连接记作: D-M_2 “一”表示前后两项不搭配。这是个不合语法的式子,如“写饭”、“吃字”、“消灭天空”。在“D十M_2”中,D涉及M_2,M_2被D涉及;二者组成动宾结构,用以反映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2.
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是汉语的一个特点。主谓词组作主语的句子叫主谓主语句。比起常见的体词(名词、代词、数量词、名词性词组)作主语的句子,主谓主语句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从观察句子的谓语入手,来分析这种句型。 1.主谓主语句的谓语 1.1 “是”作谓语,这是最常见的主谓主语句,  相似文献   

3.
短语作为备用单位,是小于句子大于词的独立的语言单位,但作为使用单位,进入句子或组成较复杂的短语时,却相当于一个词,与词的语法功能是相同的,因此,短语一般都具有词类的属性。例如: ①小英买了一支圆珠笔。例①“小英”是一个词,充当句子的主语,“买了一支圆珠笔”是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这时,短语和词一样作句子的某个结构成分,反映出短语的词类属性。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里“N+上”是一个常用的方位词短语。其中N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为单纯方位词。这种“N+上”的短语有三种类型。例如: 一组:楼上住的都是些有钱的人家。窗台上放着几盆花。二组:他谈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上的几点体会。在教学实习中他很努力,思想上也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量的思想问题也反映在学习上。三组:他十八岁上来到了这座城市。在这节骨眼上他又打退堂鼓了。从以上三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单纯方位词“上”在不同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所表示的语义不同。第一组:N+上表示具体的处所。第二组:N+上表示范围、方面等。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汉语中,我们经常见到“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而在现代汉语中,“所”字、“者”字结构都很少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的”字结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又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分析、比较一下。助词“所”字(也有称为代词的)与及物动词或主谓结构相结合(当它与形容词、名词等结合时,这些形容词、名词一般也用如动词),就构成“所”字结构。它是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名词,常常用来作定语修饰名词,并与它所修饰的名词构成一个偏正词组。例如: ①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三国志·魏书) ②未必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韩非子·说难) ③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战国策) ④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相似文献   

6.
“有意见”、“没水平”、“是时候”、“不是地方”等等,这些动宾短语在日常的言语交际里其语义内容人们多不会照字面去理解。这里的“有意见”并不等于“有+意见”,而等于“有+(不赞同的或不满意的)意见”,“不是地方”说的是“不是好地方”或“不是合适的地方”。有人认为这是名词的语义偏移,说这里的名词“意见”、“地方”等在这种特定环境下不再表示一般意义上的“看法或想法”和“空间”,即它们的语义偏移到了指特定的“意见”和“地方”了。(见《名词在特定环境中的语义偏移现象》《中国语文》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的动词谓语句,最常见的格式是“主语一动词一宾语”(简称主动宾句),还有一种多见的格式是“主语一‘把’一宾语一动词”(简称“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必得用或宜于用“把”字句而不用主动宾句?这里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意上的要求,一种是结构上的要求。本文试图从结构上探讨一下必得用或宜于用“把”字句的规律。1.1如果谓语动词为固定词组,其受事宾语不能后置,则要用“把”字句。例如: (1)我们不要把线装书束之高阁。(2)党外存在着很多人材,共产党不能把他们置之度外。(3)我们不要把“自由”和“散漫”混为一谈。这三个例句中的“束之高阁”、“置之度外”、“混为一谈”都是固定词组充任谓语动词,如果它们的受事宾语不用“把”  相似文献   

8.
《易经》卦爻辞中"用"字句有两种句法格式,一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二是"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从"用"字词义与词性的发展来看,有一个从具体义向抽象义,从实词向虚词转变的过程,而《易经》文本正是此一过程的过渡阶段。通过对《易经》"用"字含义和用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纠正对某些含"用"字卦爻辞的误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9.
“有”除了表示确有、具有(“我有一张童年的照片”)和存在(“门前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以外,还有一种表示估量的用法,我们把这种由“有”做述语表示对主语进行估量的句子称为表示估量的“有”字句。这种“有”字句在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方面均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一、这种“有”字句谓语部分的基本结构是“有+名词/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宾语部分是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因为估量必须有结果,不能只是孤伶伶的一个词。值得注意的是:用在“有”字句中的形容词只能是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而不能是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例如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10.
§1.引言倘使我们能够确认存现句是主谓句的话,那末,这样的主谓句就可以确认为是表存现意义的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为了区别于一般的主谓短语,我们给表存现意义的主谓短语以二个特称,叫做“存现短语”。存现短语的结构为: P_(存现)→N_处+V+N (注:P表示短语;N表示名词;V表示动词。)  相似文献   

11.
“V成”句式——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词“成”最常见的用法并不是充当句中的主要谓语动词,而是紧接在其他动词(记作V)之后,组成“V成”结构。“V成”结构组成的句式内部语义关系颇为复杂,通过对“V成”不同句式的深层语义关系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动词与名词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形式与意义之间对应或不对应的关系。事实上,“V成”结构是个歧义格式,例如: A 他烧成了一团灰。 B 她培养成了一名歌唱家。它们的深层语义结构关系分别为(X为隐含  相似文献   

12.
量词“个”和助词“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本语法书在讲“个+谓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时,举了下面这样的例句: ①你们可倒跑了个快。②妇女们把他围了个严严实实. ③两个师爷闹了个下不了台,……作者认为“个+谓词性成分”是体词性词组。“自然可以充当宾语”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在讲“个”“跟动作有关的用法”时谈到,“动+个+形/动”,“‘个’的作用跟引进补语的‘得’相近。动词可带‘了’”。举例有:  相似文献   

13.
谈谓语多余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是一句话的表述中心,也是句子的重心。如果句子中多出了不必要的谓语,那么句子的结构关系便会发生混乱,引起歧义或含糊费解,甚至造成其它的语病,影响了交际效果。人们读起来也会别扭拗口,感到罗嗦厌烦。造成谓语多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写作时不明白某些词语的含义、用法和词性就人云亦云,以致造成谓语多余。例如: ①是的,英雄们凯旋归来了!(报) ②国庆节的夜晚,街上显得特别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也特别多。(书)  相似文献   

14.
后边的词陈述前边的词,前后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这样的词组叫主谓词组。这种词组,不光只有主语和谓语,也可以有宾语种或补语、形成主、谓、宾、补等类型。这种词组,主、谓双全,表意完整,单独运用,就是句子;只是用在句子当中,它便失去了独立性,只能充当句子成分。如“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客观标准”,这是一个由主、谓、宾等组成的主谓词组,单独运用,且有一定的语气,句终有较大停顿,它就是句子;但在“我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客观标准。”这一句子中,它失去了作句子的独立性,只用来充当全句的宾语成分。现代汉语中,由主谓词组充当各种句  相似文献   

15.
主语≠话题     
就汉语而言,什么是主语,历来说法不一。赵元任先生认为:“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汉语口语语法》P45)朱德熙先生也持这个观点,认为从表达的角度说,主语是话题,谓语是陈述。(《语法讲义》P17)这种看法影响很大,以致使现代语法把句子的主语定义为陈述的对象。吕叔湘先生不赞同此说,认为这个定义“没有实用的价值”,“空洞而不切  相似文献   

16.
这里译出的,是美国反动语义哲学家切斯的《语言的威力》(《Power of Words》,1953年纽约版)的第十章。其中值得注意的有如下两点: 第一,语言“形成人的整个人生观”,“每种语言都将一套完整的自然观与宇宙观强加给讲这种语言的人们”。第二,所谓“语言的相对性”,即“一切观察者,除非他们的语言基础是类似的,或能以某种方法互对口径,便不会由同一个物理证明得出同一个宇宙图画”。关于这一点,切斯是分两层来说的。首先,切斯说,霍比族印地安人的语言常常没有主语与谓语之分,现代西方语言则遵守主语—谓语的形式。切斯以“发光体闪光”为例,胡说什么现代物理学由于强调场,而整个倾向于脱离主语—谓语的形式,于是霍比人就成了“很好的物理学家”。其次,切斯瞎说,中国语言不遵守亚里士多德逻辑规律,是  相似文献   

17.
谈复指短语     
一、复指短语的构成及类型复指短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前后排列在一起,指同一事物,作同一句子成分的一种名词短语.根据复指短语的结构成分,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和名词构成复指短语: 首都/天安门作者/鲁迅  相似文献   

18.
朱丽萍  袁加锦  李红 《心理科学》2011,34(2):284-288
以46名大学生为被试,以不同词性(名词&动词)的汉语双字正性情绪词、负性情绪词、中性词作为刺激材料,考察情绪效价强度(极端、中等、中性)对词性判断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1)动词的词性判断比名词难,且该难度会受到高强度情绪信息的影响而扩大。(2)情绪效价及强度对名词加工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极端正性情绪易化对名词的加工,增强名词加工的优势效应;而中等和极端负性情绪干扰对名词的词性判断,削弱名词加工的优势效应。(3)除了受到性别、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外,情绪效价强度效应的具体表现还受刺激类型的调制。  相似文献   

19.
偏正型合成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的关系,有主次之分,以后一个语素为主。如果是名语素(即名词性语素)修饰、限制形语素或动语素(即形容词性语素或动词性语素),一般从两个方面来修饰、限制,一是表示方式,如“函授”、中心语素是“授”,“函”表示方式,意为用“发函”的方式来“授”,又如“笔谈”,中心语素是“谈”,“笔”表示方式,意为用“笔写”的方式来“谈”。二是表示比  相似文献   

20.
有一篇文章,在谈谓词性主语时,举了下面这样的例句: 天天练才学得会。我们对这个例句表示怀疑。问题在于“天天练”是主语吗?我们认为它不是主语,而是紧缩短语中的一个成分。那么,什么是紧缩短语呢?请看以下各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