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一些学者据明《道藏》所收南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关于刘歆《七略》的记载,认为《老子》通行本上、下经章数(上经三十七,下经四十四)是刘向定著的。事实上,《混元圣纪》的记载有讹误,谢氏原书名为《老君实录》,与南宋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序说》所引一致,也即刘向划分的应是上经三十四章、下经四十七章。而今通行本上下经章数,可能出自河上公本。  相似文献   

2.
道史小考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猛 许逊 《晋书·艺术·吴猛传》载称:“吴猛,豫章人也。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驱蚊,惧其去己而噬亲也。年四十,邑人丁义始授其神方。因还豫章,江波甚急,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异之。”《老氏圣纪》(似即尹文操撰、杨上器注《太上老君玄元曼帝圣纪》)记述近此而稍繁,云;“吴猛字世云,豫章人也。性纯孝;夏夜  相似文献   

3.
王卡 《中国道教》1990,(4):28-30
敦煌唐乌本《老子西升化胡经》卷一,有两件抄本,编号为S1587、P2004。两件卷首均载有“魏明帝”所撰之《老子化胡经序》。可惜因抄本残损,文字缺伕颇多,难以通读。今考《正统道藏》所收,宋人谢守灏编撰《混元圣纪》卷一、卷五及《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上,都摘录有“魏明帝御制”的《老君化胡经赞》,或题作《老君赞》。以之与上述敦煌抄本相校,可知《化胡经赞》实即《化胡经序》并且《赞》文恰好可以补足《序》文的残缺。兹以敦煌S1587号残卷为底本,参校《道藏》引文及P2004号残卷,录存《老子化胡经序》全文如下: 老子化胡经序魏[明帝御制] 浑元未始,老君唯先,长[于太初,冥昧之前。]无师无祖,诞生自然。合真[散朴,乃微乃玄。仰而]举之,耀乎霄乾;俯而循[之,深乎渊源。敷二仪]以布化,烛三光以列天。  相似文献   

4.
《佛祖统纪》,五十四卷。南宋咸淳五年(1269),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载于明南藏“城”至“碣”函(明北藏和清藏缺载)、频伽藏“致”帙,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九卷。书首有明万历甲寅岁(1614)西蜀辅慈沙门明昱的《阅佛祖统纪说》;德山杨鹤的《佛祖统纪叙》;志磐的《佛祖统纪序》和《佛祖统纪通例》。《佛祖统纪》是一部由天台宗人撰作的纪传体佛教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和志五大类: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一书为秦相吕不韦集众宾客所撰。由于种种原因,其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代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思想价值,对《吕氏春秋》的研究也渐渐地深入。但对《吕氏春秋》成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诸如成书之时间及《吕氏春秋》中十二纪、八览、六论的次序究应如何等,仍存在很大分歧。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书成之时间《吕氏春秋》究竟成书于何时?书中《序意》篇云:“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高诱注:“八年,秦始皇即位八年也。”是则,《吕氏春…  相似文献   

6.
简论《老子》一书对终极实在的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道教的经典,但道教中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并不完全忠实于《老子》的思想。道教中充满各色各样的神仙、鬼怪观念,《老子》的作者李耳似乎也成了太上老君,恐怕这是老于本人也不愿意接受的。本文试图证明《老子》一书是老子对终极实在的回应产物,而这个回应又是以非位格的方式进行的。《老子》一书木是知识积累的产物。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回损。”(四十八章)《老子》一书也不是一部提供知识的书,更不是一部百科全书,乃是为人们从事于“道”的诗。因为它是“道学”,所以就不是一般的学者所能写的。一般的学者沉溺于具体的…  相似文献   

7.
饶宗颐从唐释法琳《辩正论》中所辑佚出的《想尔注》首章佚文——“道可道者,谓朝食美也;非常道者,谓暮成屎也……玄之又玄者,谓鼻与口也”,以及刘昭瑞从元释祥迈《辩伪录》中所辑出的类似文句均是伪注。它们与《想尔注》的“道”“精”“玄”等概念均截然不同。这两条伪注是由唐释法琳、元释祥迈刻意伪造的,他们将唐代道书《太上混元真录》中“道者,谓泥丸也……夫朝食其美,暮为屎,故曰恶也”等文句进行了割裂与篡改。《太上混元真录》一书,是释法琳、释祥迈伪造《想尔注》首章的铁证。释法琳、释祥迈是唐初、元忽必烈时期两次佛道论争的参与者,他们伪造《想尔注》首章的目的是反击、攻击道教,维护佛教地位。这两条伪注是唐初、元代佛教徒护教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圣经》是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圣经》内有不少梦,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帝直述圣言圣喻的梦,另一类是象征表述的梦。所有的梦,其目的在于昭示上帝的神圣、全知、全能和对信徒的眷顾。《圣经》内对梦也有不同认识,有经文指出,“不要相信自己所作的梦”,“信梦的人必误入迷途”。显而易见,《圣经》不是上帝的圣言圣喻或启示,《圣经》是来自人间许多一作者涉及面广阔的不同著述汇集而成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9.
杨思范 《中国道教》2005,1(2):43-46
《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真经》,然《庄子》何时有《南华真经》之称,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说法认为始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这种观点源于史书的记载。如《旧唐书·玄宗本纪》云:“(天宝元年)二月丁亥,上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二月丙申,庄子号为南华真  相似文献   

10.
<正>在利玛窦写作《天主实义》之前,其前辈罗明坚已于1584年撰写了第一部中文版教理问答著作《新编西竺国天主实录》,简称《天主实录》。范礼安对此书并不满意,1593年,他嘱咐利玛窦重写一本类似著作。1594年,身处韶州的利玛窦开始撰写一本新的教理问答,此时,他已结识瞿太素,受其影响,于动笔当年改着儒服。换言之,自1594年起,利玛窦深刻认识到儒士与儒学在中国社会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1.
《天童经》有加句、加加句本 《天童护命妙经》1卷,撰人不详。《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本经出唐代。或以为“南宋梁悟真扶乱降笔”,实非。按《云笈七签》卷122、《混元圣纪》卷9均载来真宗所制《天童护命妙经序》(一作《太上太清天童护命经序》),谓此经系“太清密诰(‘诰’一作‘语’,误),金阙真符(‘真’,一作‘诊’,误),素有前征,播于别录”。其“前征”之事,载《云芨七签》同卷《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述唐末昭宗景福元年(892)三月益州(指成  相似文献   

12.
蜀方志中有关张道陵的几则资料定阳子1996年11月冯崇岩先生来函,他们正忙于《张三丰文献汇编》,需要查阅《四川总志》和《成都府志》五种,在湖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室没有收藏,此五种志书在四川省图或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有,它们是:①《四川总志》37卷,熊相纂修...  相似文献   

13.
据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署名西汉刘向著的《列仙传》则说老子字伯阳,陈国人。道教认为,“聃”和“伯阳”都是老子的字。至于其籍贯,或属之陈国,或属之楚国,这两种说法并不冲突,苦县本属陈国,后来陈国为楚国所灭,故苦县又属楚国。关于老子的出生年代,《史记》未载。《列仙传》载老子生于殷时。道教典籍,如唐末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北宋贾善翔的《犹龙传》、南宋谢守灏的《混元圣纪》都说老子生于殷朝第二十二王武丁九年,岁在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唐朝尊老子为圣祖玄元皇帝,唐玄宗开元…  相似文献   

14.
《北斗经》是道教重要经书之一,最早或问世于蜀地,并且在传承中与蜀地也有密切的关系。《北斗经》称太上老君于汉永寿元年降临蜀都玉局,传授此经给张道陵,而至迟在唐末五代时期,玉局治与北斗信仰就有着紧密关系。《道门科范大全集》存有八卷"北斗科仪",均题为"广成先生杜光庭删定",其内容与《北斗经》有非常多的重合之处,此八卷科仪结构对后世四川地区广成科仪或也有影响。《北斗经》问世后,在蜀地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蜀地所出科仪文本多对《北斗经》进行引用,并行用于科仪之中,蜀地所出《北斗经》注本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5.
元代中期,道教曾刊行诸多经书,其中一部是在武当山诞生的《玄天上帝启圣录》(简称《启圣录》)。该书的出现,使道教教义中玄帝崇奉的理念趋于完善,为元代新武当道教本山派的诞生与成熟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为明代永乐年间武当宫观的大兴埋下了伏笔。本文拟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该书进行讨论。《玄天上帝启圣录》八卷,原书未题作者及修书年代。后世各类文献对此说法不一。朱士嘉《中国丛书综录》称此书为宋人所著。任继愈《道藏提要》认为“书中按语引用刘道明之《武当总真集》,则是书纂集当在元末明初”。《启圣录》究竟成书于何时,现让我们从…  相似文献   

16.
试析孟子解《诗》读《书》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书》文化对孟子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原因之一在于孟子建构了独具特色的解《诗》读《书》方法论。强调“知人论世”,注重历史经验的还原;倡言“不尽信《书》”,旨在超越文本的误区;提出“以意逆志”,追求两种视域的融合;──正是这一方法论层层推进的三个环节。孟子的这一解《诗》读《书》方法论,坚持道德理想主义与文化守成主义的基本精神,使孟子能够对《诗》《书》文化大传统予以“合法化认同”与“创造性转换”,在历史上也促进了人文精神的承传和发展。应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历代神仙通纪》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内容庞杂,举凡神仙传记、灵验事迹、传奇故事、善书序跋,以及戒律、宝诰、金丹歌诀、名山宫观记等,均有搜罗。本文考证其编纂者是张之鼐,而不是《四库未收书辑刊》所题宋在衡。宋在衡只是编纂了《瑶台宝诰全科》,收在该书第17册。该书于康熙二十年(1681)编成,部分内容采自明代《道藏》,部分内容辑自各种笔记小说,也收有一些罕见著作,如《太白剑》等。所收张之鼐自撰的著作有《道门霞想集》。《历代神仙通纪》的重要价值在于收录了一些珍贵的道教文献,如《太上感应篇》序跋、《正一天坛玉格品目》、六十太岁神名、吕祖降示的经文、张三丰传记及其所作诗歌、《性命圭旨》序跋、《郴阳九仙传》、曹道冲《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忏序》、李常庚《阴符经跋》等。  相似文献   

18.
道教在创立的时候,就将老子奉为道祖,敬奉为太上老君,尊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规定为教徒必须习诵的功课。凡是宫观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最近,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圣训珠玑》()汉译本。译者是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顾问努尔曼·马贤研究员。他利用多年的工作空暇,参考著名阿拉伯文经训注释,反复推敲,在古稀之年推出了这部包括57章近60万字的译本。《圣训珠玑》汇集了《布哈里圣训实录》和《穆斯林圣训实录》中会同一致的“圣训”,可谓“圣训”中的精萃和珍宝。汉译《圣训珠玑》的出版,既为初学《圣训珠玑》原文的学子提供参对材料,也为更多不懂阿拉伯文的穆斯林和宗教研究工作者了解“圣训”、研究伊斯兰教提供真实…  相似文献   

20.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大约产生于唐朝,当时比较著名的注本为杜光庭所注。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后,《清静经》就成为全真教的日常功课,作为非常重要的经典被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