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是主要由毛泽东同志所创立的、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随着革命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对革命经验的不断总结,这个理论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邓小平同志作为毛泽东同志杰出的学生和战友,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纪念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之际,研究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的贡献,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学术研讨会侧记汤群英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学术研讨论于1993年5月5日至8日在韶山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17个单位联合举办,与会者160多人,收到学术论文150多篇。会议围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新时期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设计师,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代表。有的与会者还具体地探讨了毛泽东同志一生对社会主义的追求、探索、贡献和邓小平的继承和发展。认为从宏观的历史视觉来看,毛泽东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时期:(l)民主革命的28年可以视为他追求社会主义而必须经历的  相似文献   

3.
宋婕 《现代哲学》2006,2(3):14-24
传统中国蕴含着两种“革命”思想的维度:一是圣人救世的“汤武革命”,一是基于压迫而进行反抗的农民起义。这两个维度对于既系统地接受过中国传统的规范性文化教育,同时又深受非规范性文化熏染的毛泽东来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他“圣人救世”与“压迫-反抗”的两种“革命”逻辑。这两种具有不同文化气质的“革命”逻辑在毛泽东思想中得以结合的根本基础是他尚变求动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哲学学会于1983年10月27——31日,在兰州召开了1983年年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参加会议的有80余人。会议探讨我们党三中全会以来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等问题。与会代表对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和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显著成就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于1986年10月9日至14日在成都举行。会议是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中国马列史学会、四川省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会代表在小组讨论、大会发言及提交的论文中,涉及的问题相当广泛。比较集中的是探讨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改革的关系、毛泽东哲学思想与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理论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调查研究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不仅对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近两年,特别是1982年12月出版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以后,理论界不少同志,结合实际重温了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理论,对它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对历史辩证法的伟大贡献相亚平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于10月27日召开“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论会”。与会同志从中国近百年史的大视角,来认识和缅怀毛泽东同志一生为中国人民立下的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强调当前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大家认为,毛泽东同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最伟大贡献.则以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在人类历史长河的百年瞬间.在中国大地上扭转了乾坤。他领导的中国革命.结束了一个剥削阶级统治的旧时代,开辟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伟大社会变革的哲学基础即是历史的辩证法。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的哲学文献《矛盾论})中提出.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辩证统一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桥髓。他正是将这一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全部历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产生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反对不做矛盾的特殊性,一切只从抽象的原则出发,照搬外国的教条主义,又反对轻视理论,不做得应从特殊性中找出普遍性、规律性的狭隘经验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四川、辽宁、陕西、山东、江西、河南、福建、安徽等省哲学会,为纪念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于1983年12月先后举行了学术报告会和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报告和讨论的中心内容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文选》中的哲学思想等。同时,还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为雄 《现代哲学》2006,5(2):17-24
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宣传与毛泽东本人有密切关系。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宣传有发起作用。1950年以后,从大规模普及毛泽东思想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都与毛泽东努力捍卫自己的思想使之在实践中不受干扰分不开。只有正确说明毛泽东怎样看待人们对自己思想的宣传和学习,才能真正完整叙述毛泽东思想及对其宣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宗教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宗教问题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宗教存在的客观性和长期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11.
透视毛泽东     
"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是一个仍需学界进一步言说的严肃话题。本刊本期推出的三篇文章,属于对关于毛泽东的同一个问题的争论。显然,作者之间是有着十分不同的视角的,其所依据的资料也并非完全准确可靠,所持有的许多观点更非我们所认同,甚至某些是我们所反对的。但从总体上看,文章均属学术研究的范畴。把它们介绍给读者,目的在于为国内学者的研究提供不同的学术资源。相信读者对其观点是能够加以判别与鉴定的。  相似文献   

12.
民主的宪政观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毛泽东将宪政视为民主的产物、立宪的原则和目的,在国家宪政制度架构中贯彻民主精神,在宪法中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毛泽东的宪政观对我国宪政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将宪政视同民主政治,导致宪政的重要内容--限政、法治受到忽视,宪政工具主义导致当民主与宪政发生冲突时为了民主而抛弃宪政.影响毛泽东民主的宪政观的因素主要有人民主体论、工具主义宪政观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冷战格局下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立.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遗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很少有人给他的时代留下的烙印能与毛泽东相提并论,也没有谁的命运比他更为模糊不清了。毛泽东诞辰一百年周年纪念为我们思考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当然它并不是什么神奇的试金石,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出一个权威的论断。从毛泽东经历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比1976年多得多(那一年在《中国季刊》的支持下很快出版了一部探讨毛泽东在各个领域的贡献的书),也比1982年多得多(该年我斗胆提出了自己的评价),但还有很多地方依然是模糊的,他一生的事业所产生的最终影响更是难以确定的。毛泽东的个性既是多面的,又充满了矛盾。他在他的时代扮演了很多角色。一篇简短的论文无法涉及这样一个人物的方方面面。我这里所关注的不是毛泽东这个人,而是他对中国所做的事情,这样,对于他的优点和缺点,无论属于公共领域还是私人品质,只有在它们影响到毛泽东所能成就的事情时,才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福信 《管子学刊》2003,1(3):85-88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理论家、战略家、思想家、军事家,又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历史学家、诗人,更是人民的伟大领袖。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在汲取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今所用、为我所用时,对变革创新、讲究实际、悠久灿烂的齐文化也有所研究、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15.
16.
17.
In their criticism of Maoism, contemporary Soviet philosophers follow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orthodox presentation of Marxism — Leninism and use the whole panoply of polemical tools which the Leninist heritage offers them. Thus far, this anti — Maoism is generally maladroit and often self-contradictory.  相似文献   

18.
In all respects, Mao has succeeded in creatively developing Marxism in such a way that Mao thought seems adequate to the Chinese situation and superior to the Soviet version.This article is drawn from the writer's forthcoming bookMao Tsetung Thought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to be published by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n the Sino-Soviet Bloc, Chestnut Hill, Massachusetts.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studies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and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uniqu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oist policies and philosophy. This uniqueness is idue, on the one hand, to the pedagogical orientation of the CPC, and to the essential rol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on the other.The research here reported was assisted by a grant awarded by the Joint Committee on Contemporary China of 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and the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