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孙中山是一位思想家和精神领袖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 ,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缓慢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以及空前深重的民族灾难、腐朽的政治状况和救亡运动的高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及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发展 ,给孙中山伦理思想以直接的影响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 ,二元论社会历史观以及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是孙中山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孙中山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其次才是一个思想家。在对孙中山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及有关道德方面的论述和讲话中 ,我们提炼和总结出他关于道德…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是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形成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成熟。他的基于“民生史观”的道德起源和本质论;张扬“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为主义而奋斗”的人生观;包含着许多合理积极宝贵内容,值得认真地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其执政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孙中山的执政伦理思想既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与文化的产物,也与其个人的革命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孙中山执政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责任意识、保障民权及思想立党和制度建党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孙中山执政伦理思想,有利于梳理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对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伦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梭通过对近代政治哲学和启蒙运动的激烈批判,确立了从道德、正义的角度探寻政治哲学的主题,因而将伦理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伦理观。他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是在自然人性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自由、平等和正义的道德理想国。然而,他的这个道德理想国遭到了来自理论界和实践的双重挑战,最终走向了覆灭。卢梭的政治伦理思想的矛盾之处在于混淆了"道德上的应当"和"政治上的能够",将"应当"看作"能够"去追寻,构建自己的道德理想国;在道德培养问题上,其思想有着"成公民"和"成人"的逻辑矛盾,最终导致无法实现其政治和道德融为一体的理想;近代政治对于人类生存的过分关注,导致对与政治相关的道德、自由的远离,这是卢俊政治伦理观遭遇的无法避免的时代困境。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1)引论;(2)哲学方法论和伦理学的出发点;(3)个体道德论;(4)社会道德论;(5)卢梭在伦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引论部分指出,卢梭以使人民幸福而有德行为其伦理学宗旨,但他没有亚里士多德式的分立形态的伦理学理论,而是将这一宗旨贯穿在他的政治哲学和文学著作中。卢梭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一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卢梭的基本人权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把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化为自由平等的社会伦理政治要求;一是在伦理学的理论形式上兼收并蓄,以洛克唯物主义感觉论为其理论基础,而经验主义的、情感论的伦理学都是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一生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将其视为治国、治党、治军,推动人类文明建设的治本之道。关于中国的道德建设,孙中山主张中西兼采,但后来更重视发扬中国的"固有道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对当时流行的利己主义,孙中山始终持否定、批判的态度,为此先后提出发扬"公共心"和"替众人服务"的精神。提倡"替众人服务"是孙中山伦理思想最可宝贵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是汉代最著名的儒学思想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影响较大的哲学家之一。董仲舒在儒学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之一就在于他融合百家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政治伦理哲学体系,从而使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臻于成熟完备。而在他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体系中,“教化成性”说亦即道德人性论又是个极为重要的内容。然而,学者在探讨其人性思想时,虽论及这一命题,但对其具体内容、实质、意义等专门展开论述的木多。笔者认为,深入地研究和恰当地评价这一命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特征。“教化成性”是董仲舒人性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8.
罗国杰先生奠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他肯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独特性,确立了这一研究方向的学科地位;他廓清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基本问题;他指出了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他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基本原则来进行中国伦理思想研究;而他牢记在心的是要让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道德上“积”的思想是荀子论“积”的核心环节,构成荀子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荀子伦理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荀子道德上“积”的思想主要关乎人的道德品性、道德行为的积累形成,关乎个体道德人格的成长发展.“化性起伪”是道德之“积”的前提;“积善成德”是道德之“积”的主要内涵;注重学习、专心一志、实践行动和人文环境,是道德之“积”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政以德”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标志,也是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从这一核心理念和基本的道德原则出发,儒家十分重视政治道德规范对为政者行为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道德规范,要求为政者用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儒家所提出和倡导的政治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批判地继承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学说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修养,反腐倡廉,力求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道主义现代伦理理念为指导 ,从道德本体、道德规范的内容、人格模式、道德价值定位等视角将传统伦理转化为现代伦理 ,实现了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跨越。孙中山伦理思想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是物质生产、民主法治、利益分配机制、人际交往方式、精神化生活等与不断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相一致的理性社会。构筑时代道德、创建道德环境、完善道德化制度、注重道德教育、重视官德建设是当前加强道德建设,加快实现和谐社会的主要方法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Conclusions The picture of liberal democratic realism that we have presented can withstand a powerful set of criticisms that have emerg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We have argued that realism does not misconstrue the value of the state, it does not justify the ruthless suppression of every domestic threat that could face the state, it does not depend upon a concep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at rules out moral constraints, and it does not mis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interest and morality. The defense of liberal democratic reason of state depends upon the state protecting and securing the values and welfare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living within its domain. Realism cannot be justified if the state has lost its legitimacy.This version of realism, however, generates its own distinctive problems. The most significant of these is that it does not offer a clean, unambiguous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raised by the survival of the liberal democratic regime. Unlike extreme realist or idealist conceptions of the role of moral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e have argued that for the liberal democratic state this problem cannot be settled without moral remainders. On this account, realism presents leaders with a moral dilemma that is theoretically unresolvable. But this is not a failure of realism. Indeed, it is an acknowledgement that the liberal democratic state can be seen as no more, and no less, than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value.  相似文献   

14.
Fink  Julian  Schubert  Daniel 《Res Publica》2019,25(3):425-438
Res Publica - Hussain claims that ethical consumers are subject to democratic requirements of morality, whereas ordinary price/quality consumers are exempt from these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5.
西方公民道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民主法治社会最直接的价值依托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西方公民道德的四个理论问题:公民道德的本质、公民道德为何必要、公民道德与国家的关系、公民不服从,可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某种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6.
从道德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换——梁启超《新民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新民说》是对以《大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新民”思想的改造和发展。他以民权、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公德”代替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封建主义的“私德” ,用中西文化中的优秀道德传统构建新国民 ,实现了从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旧道德向以权利为本位的新道德的转换 ,“旧国民”向“新国民”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张君劢的“德法合一”是儒家之德与西方之法的合一,在德与法的关系上,二者并不是地位相同的,德法合一是在德的基础上德与法的合一,德比法更根本,“德法相辅而行”更深层的意义是“德主法辅而行”。张君劢“德法合一”论始终未离儒家道德本位,决定了这种结合仍是停留在道德文化层面,而没有落实为政治法律事实,若将“德法合一”论还原为“内圣外王”之道,我们仍可看到传统儒学在当代社会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古代医者的行医事迹、著作来探寻中国的医者是否在行医过程当中勤守医者的本份,也即类似原则思维的表现。虽然中国古代并没有"医学伦理"这个名词,但从历代具有代表性之医者身上发现,其实在中国古代医者的行医事迹当中,就表现出类似的医学伦理情操。因之,医学伦理原则是俱普世价值的,也即世界上有所谓的共同道德存在。  相似文献   

19.
Deception presents a distinctive ethical problem for democratic politicians. This is because there seem in certain situations to be compelling democratic reasons for politicians both to deceive and not to deceive the public. Some philosophers have sought to negotiate this tension by appeal to moral principle, but such efforts may misrepresent the felt ambivalence surrounding dilemmas of public office. A different approach appeals to the moral character of politicians, and to the variety of forms of manipulative communication at their disposal. The public is usually more indulgent of politicians who ‘spin’ the truth than of those who tell bare‐faced lies, but this could be a mistake. Spin expresses disdain for the democratic value of truthfulness, and so democratic ‘spin‐doctors’ ought to trouble us more than they typically do. The cause of confusion here may reside in the failure to appreciate the distinctiveness of public morality, and in the misguided application of private standards of behaviour to a public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out of place.  相似文献   

20.
政治伦理:“以德治国”的本体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治本体问题是对“以德治国”的形而上追问,我们必须时“政治伦理”作为德治的本体定位进行探究,才能为“以德治国”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