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书永 《天风》2007,(20):6-7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有许多是出于神的试炼,它既显明我们对神的顺服与忠贞,又使人在磨炼之中赢得灵性上的长进与成熟。经文:出13:17—18非利士地指非利士平原,地处巴勒斯坦西南部,地中海东南岸,位于沙仑平原以南,以约帕为起点,向西南逐渐加宽一直延伸到埃及。  相似文献   

2.
曾读过一则寓言: 一个乐器制造者正在一根竹子上削皮凿洞,他挥舞着手中的尖刀利钻,全然不顾竹子的凄然哀号。匠人雕啊,刻啊,钻啊,竹子哭得更惨厉。匠人停下手,对竹子说:“竹子啊,请别伤心,听我道来:我砍下你,在你身上挖洞刮皮,是为了把你制成一支洞箫,从你身上发出优美的音  相似文献   

3.
意志     
意志是耸立在冬日的雪原上、在寒风中摇曳的枝柯,尽管那冰霜压得它垂垂欲折,但它依然在顽强地支撑大树的绿色之梦!  相似文献   

4.
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认识过程中,主体的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必然要发生各自的作用。研究这些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影响,是认识论的不容忽视的任务。本文试探讨“意志”对主体认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意志无敌     
从1998年开始使用电脑以来,我虽然对电脑更深入的知识知之不多,可对文字处理却已是十分纯熟了。我可以用电脑来写文章,能用电脑来和朋友联系,也能通过网络这个十分便捷的工具投稿。自从用电脑以来,我从来就没有再用笔写过文章了。即使出外学习的半年时间里,我也是找电脑来写作,存入软盘,回来后再拷贝到电脑中。几年来,我所写的东西,我许多资料都储存在电脑中。有时候想用一个资料,只要打开电脑,资料立即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但是,十分不幸,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软件,安装后发现不好用,卸载后发现没有完全卸干净,那残  相似文献   

6.
草的意志     
提起草,人们就会想到绿草如茵,草长莺飞。似乎很少有人想到干草枯黄,临风孤立。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可很少有人留意草生草长。知道燕归雁去是季节的交替,晓得叶落叶生是冬去春来,可又有谁在意过草的存在与枯萎。初春,大地上星星点点的绿带来惊喜,那是因为看到春天的脚步已临近。暮秋,忙碌田野的收获,还有谁会在意这草终究是渐渐枯萎,还是一夜变黄。  相似文献   

7.
论意志软弱     
杨国荣 《哲学研究》2012,(8):98-106
考察行动与实践,常常面临意志软弱的问题。从知行关系看,意志软弱主要表现为"知其当行却未行"或"知其当止而未止";从理性与意欲的关系看,意志软弱则更多地关乎理性与意欲等之间的张力。在形而上的层面,意志软弱进而以可能性、偶然性的存在为其本体论的前提。对意志软弱的理解与应对,无法回避以上问题。一戴维森曾对意志软弱的特点作了如下概述:"如果一个当事人不遵循自己的较佳判断去做事,并且是有意这样做的,那么我们说他的意志是薄弱的。"(戴维森,第462页)"较佳判断"属广义的理性判断:它既不同于自发的意识,也有别于非理性的冲动,是基于反思、比较、权衡而达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意志的力量     
一位著名的体操教练到某业余体校选拔队员。到了那里,他发现学生的身体条件大致相当,技术上也各有所长,实在难以取舍。于是,这位教练心生一计,他要求学生站成一排,靠墙倒立,  相似文献   

9.
意志的力量     
上个世纪末,英国牛津大学曾从当年度毕业的学生中分别选择了500名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他们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其中35%的人后来在事业上都有不小的建树,声名显赫;而剩下的大部分人默默无闻,活得很平庸。进一步探究其因,原来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有巨大不同:成就斐然的人,对于自己的事业具有热爱的激情,执著追求的信念,忘我的献身精神,即使遇到多次重大挫折磨难,仍一如既往不动摇丝毫;而碌碌无为的那些人,则由于意志薄弱,往往在困难面前畏  相似文献   

10.
宽容:在意志自由与真理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宽容:在意志自由与真理之间让娜·赫施著黄育馥译人们经常认为宽容和其他类似的社会准则(如礼貌)一样,属于一种文雅的举止,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也不是———或者说至少不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帮助存有分歧的人类欲望机器顺利运转的润滑油。其实,真正的宽容与人...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中期,人类学家Stewart 研究马来西亚丛林中的土著Senoi 部族时发现,这些土人对待做梦十分认真,他们相信梦境和现实生活同样真实。每天早晨,家人和邻居都要讨论夜间的梦,针对各人梦中出现的情况,决定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儿童从一懂事就学会汇报自己的梦境并接受成人的指导。每个人在一生之中,每天都要检讨梦境。譬如,在梦中对某个朋友不礼貌,或吵了架,就得找到这位朋友道歉,送点礼物,  相似文献   

12.
意志问题是永恒的人性问题和哲学难题 ,同时也是最受争议、最遭误解的哲学问题之一。近年来 ,我国一些学者开始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 ,并作了一些不无意义的探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以期引起更多识士重视意志问题 ,积极推进我国的意志哲学研究。一、意志研究正成为我国哲学发展的重要新生点在西方哲学史中 ,人们对于意志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由于哲学立场、方法、价值取向等多重局限 ,西方意志理论虽然形态多样并不乏意义 ,但从根本上说 ,它们并不能科学合理地把握意志与存在、意志与实践、意志与人、意志自由与历史必然等关系 ,它们对…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主流学界一方面将自由意志的"随意任性"与外部世界的"随机偶然"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又因此将它与外部世界的"因果必然"对立起来,结果陷入了价值学维度上的"自由意志"与宇宙观维度上的"决定论"是否相容的假问题而长期找不到答案。其实,作为一种围绕善恶价值展开的自律性人生现象,主体的自由意志本身就同时包含着因果必然和随机偶然两重因素;外部世界的因果必然和随机偶然也只有在与主体的需要形成关联,具有了重要程度不同的善恶价值之后,才能对主体的自由意志产生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在人格存在论的基础上对价值论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进行质疑和反思.他认为,人格价值是绝对应当实现的价值,它超出了价值比较的范围,而且单从价值上规定意志也是不够的."我应当做什么"这个问题在根本上指向的是伦理人格的自身塑造和实现,其中心观念是绝对应当的义务观念.真正的伦理意志是一种把人格的整个生命转变为伦理生命的一种整体意志.在此基础上,胡塞尔提出了意志真理的概念,它意味着人格自我将其生命作为一个整体内在明察,并对一种可能最好的生活作出决断.总之,绝对应当包含两个方面,即绝对的人格价值和绝对的义务,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一、认识、感情和意志间的关系本节之前,专门就关于如何认识对象亦即外界对象之图象及其规律性是怎样被反映的,进行了思考与研究。当时,对认识之起源、认识发展之推动力和获得认识之目的,进而就作为验证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的实践问题等,都一一作了论证。就唯物论而言,生活、实践的观点乃是认识论之唯一基础。人类总是处在外界现实即自然的和社会的包围之中。而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又必然会产生意欲变革这种外界现实的愿望与要求。对于这种愿望,以及对于同实现该愿望有密切关系的现实的认识,虽然已经很明确了,然而这种认识,仍常常以愉快、不快、不安和愤怒等“感情”,的形式表现出  相似文献   

16.
1939年9月,恶魔希特勒在做攻占波兰的最后准备,他命令部下分批处决战俘。 一座监狱的法医特意挑选了几个身强力壮的战俘,他们被告知明天将处以极刑。 次日一早,战俘们被带入一个房间,依次固定在一面墙上,墙上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前后期维特根斯坦都讨论了意志问题.按照前期维特根斯坦的理解,意志的行使或者说内在的意志行为不是任何一种经验或现象,进而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对于行动者本人来说也不是任何一种经验或现象.尽管如此,意志必定总是与某种感受或关于这种感受的心象联系在一起的,后者之出现与否可以说构成了意志是否得到了完全地行使的判定标准.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这样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反省和批评,指出我们既不能断言意志是经验,也不能断言意志不是经验;哲学家们为这两种断言所提供的论证均是不成立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少年时代的我们——一个脆弱的、爬行的小生灵,曾经千百次地摔倒、千百次地爬起,精疲力竭仍继续努力。然而,正是这千百次摔倒,千百次爬起的磨炼、锤打,造就了我们的铮铮铁骨,使我们终于站立起来,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有了未来人生的发展。 而长大了的我们却往往忘记、忽视了这一切,遇到挫折灰心丧气,摔倒后等待别人扶起。结果使许多智力非凡者成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可悲者。他们在成功的路上夭折,半途而废。他们害怕失败,失败后没有勇气重新开始。他们羡慕成功者,因为他们不能,准确地说他们认为自己不能成功。他们无法忍受痛苦的磨炼,害怕寂寞的攀登,最后只能为别人加油、呐喊、助威了。  相似文献   

19.
继量子力学问世后,自由意志定理的提出再次抨击决定论,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定理利用SPIN、TWIN和MIN三条公理清晰地证明了粒子行为的非决定论性,为最终理解自由意志观念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学界也有质疑,认为自由意志定理证明的只是非决定性,而不是自由意志。大量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实验揭示了知觉与自由意志并非人类独有,而是从人到单细胞生物呈现出由繁至简的渐变过程。单有非决定性显然尚不足构成自由意志,具有知觉能力是粒子自由意志的必要条件,自主选择与知觉能力共同构成了粒子自由意志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20.
道德责任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为确定道德责任,亚里士多德引入了"出于意愿"的概念,并借用"始因"来说明何为"出于意愿",由此引发了关于意志是否可以为始因即自由意志的争论。站在决定论的立场,尝试从相容论的角度,说明道德责任不必以自由意志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