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科学发明创造问题为实验材料,采用“学习-测试”两阶段实验范式,对发明创造问题解决中的原型位置效应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原型位置主效应显著,后呈现原型成绩显著优于先呈现原型;(2)原型位置效应受创造性倾向影响,随创造性倾向的提高而显著降低;(3)原型位置效应不受启发量影响,但不同创造性个体受高低启发量影响;(4)发明创造问题解决得分与创造性倾向总分相关显著,二者在原型位置效应上表现相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测验,测量了311名初高中生及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创造性,并对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父母温暖、理解与其子女创造性倾向显著正相关,父亲过分干涉和母亲拒绝否认与其子女创造性倾向显著正相关;(2)开放性和外倾性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性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探讨了教养方式、人格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父母养育子女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人们活动的新领域和人际交往的新媒介。同现实交往一样,在社交网站中个体会采用不同的自我呈现策略。为探讨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策略、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48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中积极和真实自我呈现均与社会支持和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但真实自我呈现与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的相关程度更高。(2)社会支持在积极自我呈现与自尊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积极自我呈现对自尊只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真实自我呈现对自尊不仅有显著的直接预测效应,还能通过社会支持的部分中介效应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明创造题目为实验材料,采用“一对一”的实验范式,对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倾向与原型位置效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考察了不同创造性倾向个体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原型位置效应,创造性倾向包括想象力、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四个因素,结果发现:创造性倾向总分、好奇性、挑战性对原型位置效应有影响,而且原型位置效应随着创造性倾向、好奇性、挑战性的降低而显著;想象力、冒险性对原型位置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189名3-6年级小学儿童进行半结构的故事情境访谈,从独创性、适当性、有效性、流畅性、变通性、好奇性、挑战性和冒险性八个指数,考察了儿童在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和亲子交往三种典型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发展。结果显示:(1)小学儿童的流畅性、变通性、好奇性、挑战性、冒险性与其实际的年龄呈显著正相关;(2)5、6年级儿童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显著地高于3年级,在三种情境中表现出类似特点,4年级前后可能是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性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性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美国的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的状态社会创造性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取194名3-6年级小学儿童,采用生活情境访谈、《创造性思维测验》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考察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的内部一致性及其与一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2)社会创造性的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好奇性、挑战性、冒险性与一般的独创性、流畅性、挑战性倾向均呈显著正相关;(3)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社会创造性中的流畅性、变通性等与一般创造性思维,社会创造性中的好奇性、挑战性、冒险性等与一般的创造性人格倾向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适当性和有效性可能是社会创造性的特殊成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北京、重庆和石家庄选取三所初中学校1038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亲子依恋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检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理论观点。结果表明:(1)家庭环境和亲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2)家庭环境中家庭亲密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父子依恋中的父子信任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母子依恋中的母子疏离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3)家庭亲密度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所起的中介作用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支持了“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相应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自评独处偏好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儿童自我觉知量表以及同伴提名对1026名儿童中期和青春期早期的儿童进行调查,考察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同伴接纳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年龄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1)独处偏好的年龄差异显著,青春期早期的独处偏好程度高于儿童中期;(2)独处偏好与孤独、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3)独处偏好经由同伴接纳影响心理适应各指标的中介作用受年龄的调节。同伴接纳的中介效应只出现在儿童中期,在青春期早期并不存在上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验证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不良相联系的假说,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二者关系背后可能的原因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言语和空间创造力测验、青少年人格问卷、中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问卷对1048名中学生施测,考查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探讨创造性思维、人格对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在言语创造力的流畅性、灵活性维度以及图形创造力各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高一年级的言语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维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高一年级的图形创造力质量维度显著高于初二、高二年级;(2)言语创造力与人格的开放性和外向性、语言文学、文艺表演和社会活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图形创造力与开放性、语言文学、文艺表演和手工技术呈显著正相关;(3)开放性和外向性在言语创造力和创造性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图形创造力上中介作用不显著.具体到创造性行为的各个领域,开放性和外向性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间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整群取样法, 选取387名小学儿童, 采用问卷法、同伴提名法和成绩评定, 考察了其社会创造性与其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的社会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社会喜好、社会影响, 学业成绩与社会喜好均呈显著正相关;(2)社会喜好在社会创造性与学业成绩之间、学业成绩在社会创造性与社会喜好之间、社会创造性在社会喜好与学业成绩之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社会影响在社会创造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658名儿童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流畅性和独特性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开放性可以调节创新效能感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开放性高时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开放性低时该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教育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创造性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武汉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91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自尊量表》、《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自尊以及网络人际关系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网络人际信任的调节。结果显示: (1)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自尊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人际信任在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之间起调节作用。即在高网络人际信任水平下,网络社会支持能正向影响个体自尊水平;在低网络人际信任水平下,网络社会支持对个体自尊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3~6年级小学儿童363名,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考察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以及偏爱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养育方式呈现出相似的相关模式;2.小学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父亲养育方式只有第一对典型变量显著,其中小学儿童的威信或同伴影响力、冲突解决能力、出众性、社会智力、主动尽责性因子与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偏爱呈显著的正向一致性或典型相关,与母亲养育方式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与此类似。  相似文献   

15.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行为观察(儿童与同伴的一对一游戏)、同伴提名和教师评估,探讨心理理论发展与儿童日常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52名4~5岁的学前儿童参与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岁以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在游戏中的“交往敏感”和“交往表达”两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3)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整体上与同伴提名、教师评估相关不显著,但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紧密的关系。我们推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通过影响亲社会行为间接指导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同伴交往与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正念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自尊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网络社会排斥不仅能直接影响抑郁,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2)正念能够调节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效应及自尊的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在低正念个体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种消极的人际关系体验,网络社会排斥会增加个体抑郁的风险,而正念能够弱化网络社会排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探讨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使用网络亲子沟通问卷、亲子关系问卷、获益性解释问卷、问题行为量表、自尊量表、抑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网络亲子沟通、亲子关系、获益性解释和社会适应中,两两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亲子沟通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还能通过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亲子关系的中介效应均受到获益性解释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高获益性解释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改善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自尊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共情和道德推脱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道德推脱问卷对6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尊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2)共情在自尊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道德推脱在自...  相似文献   

19.
以105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认知抑制能力与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之间的关系,以及认知风格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的认知抑制能力与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之间呈现正相关,对于个体在开放性情境下的问题提出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可以起到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于封闭性问题情境下的预测作用则并不显著。(2)认知风格在认知抑制能力与开放性情境下的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之间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认知抑制能力高的个体具有更强的场独立倾向,进而在开放性情境下的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活动中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20.
对315名初中生施测Kirton适应–创新认知风格问卷、Williams创造性倾向量表和Torrance创造性思维测验任务,以考察创造性认知风格、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在创造性认知风格中,效率性、规则性均与创造性思维呈显著负相关;在创造性人格中,冒险性、好奇心及挑战性均与创造性思维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在创造性认知风格中,创新性、效率性分别正向、负向预测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人格中,好奇心正向预测创造性思维;对回归系数的逐步检验发现,创新性维度通过创造性人格而对创造性思维具有间接的积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则显示,创新性维度、规则性维度以创造性人格为中介分别对创造性思维发生间接的积极、消极影响。可见,创新认知风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而适应认知风格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性认知风格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创新性认知风格通过创造性人格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规则性认知风格通过创造性人格而抑制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