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在组织中,由于存在权力和地位差异等因素,领导者往往难以获得充分的人际关系满足,孤独成为领导者这一群体的普遍体验。事实上,领导者的工作场所孤独感不仅会对领导者自身产生一系列影响,且还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会给团队及其追随者带来后续影响。然而,目前组织管理领域有关孤独感的文献主要集中于探讨员工的工作场所孤独感,罕有研究考察领导工作场所孤独感究竟会造成何种影响。并且,现有研究普遍只关注孤独感的消极效应,缺乏对其潜在积极效应的挖掘。因此,本文将通过3个子研究,结合多层次、多理论、多研究方法的全景研究范式,全面考察领导工作场所孤独感的双刃剑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工作场所孤独感的理论体系,也能为企业发挥领导工作场所孤独感的积极作用与抑制其负面效应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满意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者满意度在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简述了目前国外该领域的一些主要研究结果。首先介绍了产生消费者满意度的差异模式和绩效模式,然后介绍了满意度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就企业在实际营销中如何测量消费者满意度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与消费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北京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被试为 13~ 19岁中学、职高及技校在校各年级学生 4193人 (男 10 86人 ,女 2 387人 ) ,用自编的中学生消费问卷、青少年亲子关系问卷、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量表进行集体施测。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消费价值观包含保持勤俭传统、追求现代生活和消费压力 3个因素 ,北京大多数中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是倾向于保持勤俭传统 ,贫富差距和消费能力的差距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没有构成压力。因素分析结果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分为谨慎型、流行型、实际型和攀比型 4种消费行为类型 ,谨慎型消费是北京中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消费价值观与消费行为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化理论对影响青少年消费价值观和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亲子关系都对青少年的消费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特殊的心理特征等因素使得这一阶段的个体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对当代城市中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讨论并提出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孤独感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但是鲜有研究关注到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孤独感和感知控制缺失的相关理论研究,3组实验分别选取美国样本和中国样本检验了孤独感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发现孤独感降低个体对含有功能风险的新产品、非透明包装的产品和概率促销的评价,但孤独感对传统成熟产品和透明包装产品评价没有影响,此外在概率促销消费情景中检验了感知控制缺失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支付是商品交易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支付方式包括现金、银行卡和移动支付。不同支付方式会深刻地影响消费行为,这又被称为支付效应。该领域目前仍缺少系统性综述,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包括条件理论、支付痛感理论与双通道理论在内的解释支付效应的理论机制,并总结了影响支付效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因素。未来研究可以从消费者决策方式、情感依恋、风险感知等新视角出发,深入挖掘移动支付、刷脸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补偿性消费行为是指为了弥补某种心理缺失或自我威胁而发生的消费行为, 是一种替代的心理需求满足工具。补偿性机制作为看待行为的重要视角, 可以解释许多看似不理性或不合常理的消费现象。自尊威胁、控制感缺失和归属感缺失是导致补偿性消费的3种动机来源。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对补偿性消费行为进行深入探讨:1)根据补偿机制的不同, 对补偿性消费的表现形式和类型进行细分; 2)评估消费行为的心理补偿效果; 3)探讨除消费外其他替代性的心理补偿方式, 以及消费补偿与其他补偿方式之间的关系; 4)挖掘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的补偿性消费行为的特点与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调节定向理论(Higgins,1997)超越传统享乐主义动机,区分出“促进”和“预防”两种调节性动机系统,近年已成为消费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调节定向影响着消费者购物决策整个过程,受被试因素(文化背景、自我建构)、刺激因素(信息框架、解释水平、非言语线索、商品属性)和情境因素(决策时间距离、任务操纵)的影响,通过直接作用、调节关联效应和调节匹配效应三种途径决定信息的说服效果,并且受到精细加工可能性的调节.管理者应特别注意具体营销情境中的调节定向,合理利用调节匹配效应.未来研究应关注调节投入理论、调节定向的前因变量以及同网络购物情境相结合,并探索如何削弱预防定向对营销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学者们对污染效应的研究和兴趣也与日俱增, 特别是在消费者的感知和偏好方面。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 污染效应是指消费者会降低对他人接触过产品的感知价值。本研究主要回顾了在消费行为中污染效应的定义和特性, 然后从接触因素、位置因素、产品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来探讨污染效应的前因, 并进一步归纳了污染效应对消费者行为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最后, 探讨了污染效应的理论基础和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 对污染效应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个体的消费行为特点及其主客观影响因素,一直为西方学所重视。把个体的消费行为视作信息加工过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认识。近年来,西方学对该过程中消费的感知觉、注意、信息分类、记忆、信息搜寻以及态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时间与金钱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决策的两种不同的重要资源。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时, 常常会受到商家广告语和购物环境中所隐含的时间或金钱概念的影响, 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具体而言, 时间与金钱概念会对消费者的购前决策、购中决策及购后决策三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双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 产生这种不同影响背后的心理机制在于时间与金钱概念启动了个体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和思维定势, 进而影响了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决策。未来的研究方向有:(1)细化时间和金钱概念启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影响; (2)考虑时间与金钱的权衡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3)进一步探究时间和金钱概念的激活对购前决策的不同影响; (4)探讨时间概念与金钱概念对购买决策不同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是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消费行为, 主要包括食品消费、医疗消费、体育消费、旅游消费以及文化消费等类型。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本因与近因。本因关注人类进化心理的影响, 表现为趋利避害的倾向; 近因则反映了现实性因素的影响。其中, 近因中的现实性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生命历程视角关注童年期家庭经历对后续消费行为的累积影响; 生态机制探讨个体所处生态系统的层层渗透作用; 动力机制则阐述了健康驱力的内部形成过程。文章最后, 我们构建了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形成的综合模型, 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孤独感是儿童觊觎自己对同伴关系与友谊质量的自我知觉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主观情绪体验。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探讨同伴关系、认知因素、家庭环境、师生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但缺乏适合本土化的儿童孤独感的量表;探讨单一因素对孤独感的研究较多,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孤独感的影响的较少;调查研究较多,追踪研究较少。今后,将创建适合我国本土化的儿童孤独感量表并注重横断与追踪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儿童孤独感将会趋于追踪研究的发展并会构建出适合我国儿童孤独感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争取一个新顾客比维持一个老顾客要花费更多,而维持一个老顾客却比争取一个新顾客会带来更多的效益。那么,怎样才能维持老顾客、使他们具有较高的顾客忠诚度呢?使消费者满意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研究消费者满意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影响消费者满意的因素及提高消费者满意的途径,既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6,(3):174-182
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现已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成果。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将低碳消费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等概念进行比较,对其进行定义并给出低碳消费的三大特征,然后从利益关注、道德规范、非理性因素、情境因素四个角度对有关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进行介绍,最后剖析现有研究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权力感是个体感知自身控制他人的能力,它在消费行为中无处不在。现有权力感对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权力感影响消费者心理感知、消费者价值观、消费者行为倾向以及消费者信息加工和说服四个方面开展。社会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可用于解释权力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应区分不同类型权力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探讨权力感对自我控制行为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加强中国本土化的权力感研究,以及比较不同操纵办法下的权力感所导致的消费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寻求幸运的行为从古至今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幸运感知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理论成果为消费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发现, 个体的幸运感知会对冒险行为、独特性寻求、传染效应、特定事物的态度和幸运消费产生影响。归因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知启动理论、反事实思维、社会比较理论、控制感理论和启发式决策可以用于解释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化幸运感知影响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拓展边界条件及其双向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有关冲动性消费行为研究的文献众多,但难以从内在联系上进行统一。最近,利用提升调节点对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揭示是该领域的一个突破,从而有望把一些相关文献统一起来。作者介绍了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过程;综述了用于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研究的相关理论;从内在机制这个角度对有关冲动性消费行为文献进行评述。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利用调节点等相关理论,特别是调节适应理论对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胡娟 《心理科学》2003,26(2):297-300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是开创21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所受的教育、校园的环境以及该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策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亚利  李森  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836-1852
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诸多研究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分歧。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 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 对检索后获得的121项研究(124个效应值)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25, 95% CI = [0.23, 0.27]); 两者的相关性受被试年龄群体的调节, 成年人群体中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青少年群体, 但两者的相关性不受性别、孤独感和手机成瘾测量工具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 支持了补偿性网络使用理论和自我调节缺陷模型。未来应加强纵向研究或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