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讨汉语口语词汇识别过程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眼动方法,结合视觉-情境范式,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不同语境条件下声调对汉语双字词听觉词汇识别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不同语境中,三种竞争词各自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无关控制词;(2)在低限制性语境中,高频词的凝视时间显著短于低频词;(3)在低限制性语境中出现词频效应。该结果表明:音段信息、声调都能够影响口语词汇识别过程,实验结果支持TRACE模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消失文本条件下的词的预测性效应,探讨影响中文阅读眼动模式的控制因素,为中文阅读的眼动控制理论提供实证证据。以28名大学生为被试,在被试阅读实验句的同时记录其眼动轨迹。被注视的词的呈现时间设为80ms,在这种特殊的实验情境下,考察中文阅读眼动模式的影响因素。以词的预测性为自变量,以被试对目标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为因变量。结果发现,在消失文本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预测性效应。结果支持眼动的认知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眼动法,探讨了被试在理解层次分隔歧义句时,逗号作为书面韵律边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书面韵律边界与词汇信息如何共同影响句子加工。研究选取了裸视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的母语为汉语的成人,完成一个在自然情境下阅读层次分隔歧义句的句子理解实验,同时记录他们句子阅读时的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有逗号解歧的句子的阅读时间明显少于没有逗号解歧句子的阅读时间;逗号偏向类型和词汇偏向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两者在三种眼动指标上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研究所选的三种眼动指标为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此外,当逗号偏向将句子结构确定为形容词修饰整个短语结构时,词汇偏向会对语义理解进行调整,表现在三种眼动指标的显著性上。实验结果支持内隐韵律假设,书面韵律信息对歧义句歧义消解的作用从句子加工早期开始,书面韵律信息与词汇偏向的交互作用也发生于句子加工早期。  相似文献   

4.
陈丽君  郑雪 《心理学报》2014,46(3):367-384
在潜藏式与矛盾式两类问题发现情境中, 以眼动仪为研究工具, 问题发现能力高与低的大学生各20名为被试, 探讨大学生在问题发现总体和4个兴趣区中的眼动特征及其与发现问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不同能力大学生在不同情境及其兴趣区中的问题发现差异, 能够体现在眼动指标上。回视是反映问题发现能力的敏感指标。回视次数和发现问题数量与质量之间的正相关, 以及在高能力组学生上的优势, 体现了信息的联系和整合性加工在问题发现中具有积极意义。(2)潜藏式问题发现中, 个体平均注视时间更长, 反映其认知加工难度更大。在提供重要信息的区域, 被试会投入更多精力, 表现为在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瞳孔直径大小等指标的上升。(3)眼睛注视区域与发现问题区域间存在对应关系, 显示出“眼随心动”现象。在问题发现的最初和最终阶段, 被试都会出现跨区信息搜寻行为, 分别代表了对问题线索的寻找和最后的检查评估。高能力被试在每个稳定注视阶段的注视时间更短, 这种信息转换的灵活性体现出其信息加工上的优势。动态眼动轨迹分析揭示了单个静态指标难以反映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周蔚 《心理科学进展》2017,(10):1656-1663
以往的研究者主要采用单词系列呈现的实验范式对词、句子和篇章等材料进行阅读脑成像研究。针对近年来使用自然阅读范式的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进行分析,建议在该范式下使用脑-眼动同步记录的方式,并介绍了基于注视编码的fMRI数据分析原理。新的范式和技术提高了fMRI研究的生态效度,有利于对阅读中眼动加工的脑机制进行探索,是相关研究的新趋势。未来需要在自然阅读fMRI实验中结合实验设计及其他技术以克服时间分辨率低的问题,同时要注意探讨阅读和眼动脑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和分心阅读范式考察了句子理解中的抑制过程,以及外在干扰信息的性质如何影响阅读中的抑制效率。研究结果发现语义相关干扰词比语义无关干扰词的阅读时间、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语义无关干扰词比无意义字符串的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该结果说明阅读过程中干扰信息越有意义,与目标句语义联系越紧密,则越容易被激活,抑制效率也就越低,符合Hasher等人提出的一般认知过程中抑制加工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迫选实验范式,以43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眼动技术探究相貌和人格词汇认知加工的眼动模式。眼动结果发现:注视积极相貌词汇的总注视时间长于积极人格词汇的时间;注视消极相貌词汇的时间长于注视消极人格词汇的时间,注视点也更多;被试注视积极相貌词汇的平均瞳孔尺寸大于注视积极人格词汇的平均瞳孔尺寸,注视消极相貌词汇的平均瞳孔尺寸大于消极人格词汇的平均瞳孔尺寸。结果表明相貌和人格词汇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不存在显著差异,晚期阶段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内在人格而言,被试可能更加看重外在的相貌。  相似文献   

8.
采用眼动轨迹记录法结合边界呈现的实验范式, 当注视点越过特定位置时, 预视字则变为另一目标字, 从而保证预视字只呈现在副中央凹区域。实验1自变量为预视字频率, 预视字与目标字均与当前句子具有语义连贯性。实验发现, 当预视字是低频时, 中央凹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更短。实验2在预视字与当前句子语义不连贯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预视字的字频对中央凹加工的效应。实验发现, 预视字是高频时, 中央凹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更短。然而在以区域作为数据分析的单位时, 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仅在首次注视时间上呈现显著。上述结果表明, 副中央凹的词汇属性会对中央凹的加工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比较微弱, 该结果为阅读加工理论中的并行加工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眼动轨迹匹配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眼动数据分析方法, 该方法包括注视数据的预处理、兴趣区划分和编码、形成眼动轨迹字符串、计算相似性得分四个步骤。研究者采用眼动轨迹匹配法对决策过程理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证实了眼动轨迹匹配法在决策领域的可行性、精确性和高价值性。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利用眼动轨迹匹配法加强对各种决策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揭示决策的认知过程, 构建更加完善的决策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前, 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常用的实验研究范式包括移动窗口范式、移动掩蔽范式、边界范式、快速启动范式、消失文本范式和视觉—情境范式等。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实验范式的具体实验操作程序、内在的实验逻辑关系及相应的研究成果, 同时总结了在应用各种眼动范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 本文对阅读的眼动研究范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1)眼动研究范式在验证当前阅读的眼动理论模型中的作用; (2)不同眼动研究范式的有效结合及其在场景知觉等研究领域的迁移; (3)眼动研究范式和电生理/脑成像技术的结合; (4)眼动研究范式在中文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何先友  李惠娟  魏玉兵 《心理学报》2011,43(12):1355-1369
运用动窗与眼动技术考察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特点符合强印象假设还是场景理论。行为实验结果发现, 关键句和时间词的阅读时间以及探测词的反应时符合强印象假设, 而关键事件的阅读时间和对问题的反应时符合场景理论。眼动实验结果发现, 在时间词区, 总阅读时间、总阅读次数符合场景理论; 对于关键事件, 总阅读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点次数也符合场景理论; 在时间词区以及关键事件上反应早期阶段加工的首次注视时间上不同条件没有显著的差异, 但总体趋势符合强印象假设。据此, 本研究提出的时间信息加工的二阶段模型得到初步证明。  相似文献   

12.
重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现象。在心理语言学领域, 句法启动是重复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表现形式, 有助于推进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是如何表征和加工的。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 归纳了句法启动研究使用的句子类型, 详细阐述了句法启动研究的实验范式, 即句子复述-图片描述范式、句子补全范式、句子回忆范式和视觉情境眼动范式, 指出了不同范式的优缺点; 系统探讨了语言理解中句法启动研究的核心争论, 即句子理解中的启动是策略的, 语义的, 还是句法的; 如果存在句法启动效应, 那么该效应是词汇驱动的, 还是词汇独立的。最后, 对语言理解中句法启动效应在未来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发展性阅读障碍,国外研究者,基于认知和生物因素,先后提出了语音缺陷论、小脑缺陷论、一般性大细胞功能障碍论等对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解释,并考察了患者的眼动特征,提出了有效的诊治方法。目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主要局限在语音和正字法领域,也涉及局部脑区的功能缺陷,但还未从多角度测查其成因,如眼动。这里,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眼动特征,如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回视等,及视觉加工的眼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跳和注视是阅读过程中的两种基本眼动现象.目前在对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与眼睛何时移动有关的时间维度的眼动指标,具体包括以字或词为兴趣区的眼动指标,如单一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第二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离开目标后的首次注视时间、回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等,以及以短语或句子为兴趣区的眼动指标,如第一遍阅读时间、向前阅读时间、第二遍阅读时间、回视路径阅读时间、重读时间等.另一类是与眼睛移动位置有关的空间维度的眼动指标,具体包括眼跳距离、注视位置、注视次数、跳读率、再注视比率和回视次数等.在使用眼动指标时,需要注意眼动指标的分类、原始数据的删除标准以及眼动指标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点探测任务"实验范式,选取29名大学生被试,用眼动仪记录被试观察情绪图片的眼动轨迹,考察高、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内部加工机制。结果表明:低自尊个体对正性情绪图片的总注视时间显著短于高自尊个体,即低自尊个体缺乏对正性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对负性情绪图片不存在注意警觉和注意维持,存在注意回避;高自尊个体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正性情绪图片,即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主题扫描和阅读理解两种加工深度不同的任务,考察快慢读者预测性效应差异的来源及加工深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被试在两种任务情境下阅读分别包含高低预测性目标词的96个句子框架,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显示:预测性效应仅在阅读理解任务中出现,快速读者在早期眼动指标上就表现出了预测性效应,慢速读者在晚期眼动指标上才表现出预测性效应。结果表明:加工深度调节快慢读者预测性效应的大小;在自然阅读情境下快慢读者的预测性效应表现符合预测编码框架假设。  相似文献   

17.
时间信息的加工一直是当代阅读心理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对时间信息表征的性质、维度特征、提取机制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论, 主要表现为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冲突。我们认为,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加工时间词以及低水平的更新情景模型阶段和通达与整合先前信息阶段, 强印象假设和场景理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前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而后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二个阶段, 因此, 总是难以调和。本项目首先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将二者加以整合, 然后采用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的眼动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表征性质、加工的维度特征、提取过程的激活与抑制特征等问题的探讨, 为本项目提出的时间信息加工的二阶段模型提供行为实验与眼动实验证据, 从而解决该领域中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长期争论。本项目的理论构想与研究技术对文本阅读其他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EyelinkⅡ眼动仪记录23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汉语和英语对照材料的眼动情况。结果发现:(1)被试阅读汉—英对照材料时,理解率没有差异,但汉语材料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等明显优于英语材料的;(2)在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注视频率、平均眼跳幅度和回视入次数等指标上,被试阅读汉语材料的成绩明显高于英语材料的;(3)对汉—英同义目标词加工的眼动特点分析发现,相对于英语目标词,被试对相同像素汉语目标词的加工更难。  相似文献   

19.
前瞻记忆需要经过策略加工:来自眼动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佚  周仁来 《心理学报》2010,42(12):1128-1136
基于视觉搜索范式,采用多目标刺激呈现的眼动测量方法探索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过程。行为结果显示,对靶目标以及干扰目标的击中率比前瞻记忆目标的击中率均更高,只有前瞻线索和干扰目标比只有靶目标的反应时更长。眼动结果显示,第一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从干扰目标、靶目标到前瞻目标逐渐增长,在前瞻漏报中存在注视到前瞻线索的可能性,搜索序列中靶目标的存在会干扰对前瞻线索的注意。行为和眼动的结果表明,前瞻线索是否被注视到并不会决定前瞻记忆是否会成功,对于意向的实现需要目标检查或者预备注意加工过程,支持策略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20.
数困儿童在内源和外源注意条件下数字比较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光远  吴燕  曹晓华 《心理科学》2006,29(3):583-587,549
运用内源和外源注意导向实验范式对三、六年级44名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数字比较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表明:眼动指标的年级差异和组间差异显著,表现为低年级和数困组的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点数更多、瞳孔直径更大;正常组受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导向影响明显;各组被试均表现出显著的十位数距离效应和个位数距离效应;SNARC效应明显。实验结果支持数字比较的整体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