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脑如何表征语义信息一直以来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核心问题。传统研究主要通过人为操纵刺激属性或任务要求等实验方法来定位语义表征脑区,这类方法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依然存在难以详细量化语义信息和语境效应等问题。基于语义的分布式假设,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将离散的、难以客观量化的语义信息转变为统一的、可计算的向量形式,极大提高了语义信息的刻画精度,提供了有效量化语境和句法等信息的工具。运用NLP技术提取刺激语义信息,并通过表征相似性分析或线性回归建立语义向量与脑活动模式的映射关系,研究者发现表征语义信息的神经结构广泛分布在颞叶、额叶和枕叶等多个脑区。未来研究可引入知识图谱和多模态融合模型等更复杂的语义表示方法,将语言模型用于评估特殊人群语言能力,或利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来提高深度语言模型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2.
具身认知认为,概念形成和语言理解等高级心理过程本质上是以感知觉和运动经验为基础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理解身体动作词激活了支配该部分肢体的感觉运动脑区。理解手部、脚部和面部动作词能够相应激活支配手部、脚部和面部的感觉运动脑区,体现出一种身体动作词语义理解激活的脑区与真实身体动作激活脑区的耦合效应。临床和经颅磁刺激研究结果表明,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与身体动作词语义处理具有因果性作用。未来研究应关注身体动作词语义理解的具身程度以及相关语言疗法在临床患者机能恢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积家 《心理科学》1992,(3):51-53,60
语义相似性是指词之间在语义上相似,即几个诃共有某些语义特征.共有的语义特征越多,它们就越相似。语义相似性的研究是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共同感兴趣的课题.然而,怎样评价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在语言学家那里,完成这项工作主要靠的是语言学家个人的语言直觉.认知心理学产生以来对语言使用者头脑中语义组织的兴趣驱使人们去寻找评价词之闻语义相似性的方法。如果能找到某种方法去代替语言学家个人的语言直觉,那将是非常有用的.心理学家已经使用的研究语义相似性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验的方法,另一类是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曦  张积家  舒华 《心理科学》2006,29(6):1359-1363
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和和词义激活已成为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词素分解储存模型、整词储存模型和混合表征模型。针对词义不透明词中词素与整词的关系,利用语义启动和色词干扰的实验范式,对颜色词素在词义不透明双字词中的语义激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词义不透明双字词的词素与整词之间存在着心理资源竞争,表现出相互抑制的关系,它们的力量对比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研究还表明,多词素词中的词素加工,不仅受词素结构影响,也受词素本身性质影响。由于颜色词素的加工既涉及语义系统,也涉及知觉系统,所以虽然在多词素词中处于附加词素的地位,也具有加工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汉语合成词的表征方式历来存在争论:是分解式表征还是整词式表征?文章阐述了整词式表征存在的心理可能性和实验证据,并指出该表征由语音、语义和字形三种不可分割的表征形式构成.前人研究表明,合成词在语音和语义层面可能拥有整词表征,但目前鲜有研究探讨整词词形表征存在的合理性.据此,文章试图寻找考察整词词形表征的研究范式及可能影响汉语合成词词形表征特点的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娟  沈树华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1,43(10):1124-1137
通过两个实验, 考察了大学生对60个气味词的基于语义相似性和基于知觉相似性的分类, 并运用多维标度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在语义水平上, 大学生根据发出气味的物体的功能(与食物有关/与食物无关)和语义性质(人造物/自然物)对气味词分类; (2)在表象水平上, 大学生根据气味的感觉情调(气味的愉悦度)和强度(浓度)对气味词分类; (3)气味词具有粗略的语义特征, 原型在气味词概念组织中具有重要作用; (4)男、女大学生对于气味词的分类基本一致, 但在具体项目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亲属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形成, 是个体首属的社会关系, 被视为人类学研究的“王冠”。在每种语言中, 都有表征亲属关系的词, 即亲属词。亲属词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婚姻、社会和文化的信息, 是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和民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01年以来, 通过一系列对汉族大学生、汉族儿童及青少年、纳西族、摩梭人、傣族、基诺族、彝族和白族的亲属词分类研究, 发现了不同民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揭示了影响亲属词分类的因素, 显示了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揭示了语言影响亲属词分类的机制, 为语言影响认知的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 揭示了不同民族的亲属关系的特点, 为民族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陈栩茜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5,37(5):575-581
听觉词的语义激活过程是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热点问题。近期出现了两种假设:(1)全部通达理论;(2)语义背景依赖假设。采用缺失音素的中文双字词为材料,考察了中文听觉词的语音、语义激活进程。实验1考察了影响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语音、语义激活的因素;实验2考察了在听觉词理解初期,词义提取是否存在句子背景效应。结果表明:(1)对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识别受听觉词语音和句子语义背景影响;(2)句子语义背景在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识别之初就开始发挥作用,并一直影响着中文听觉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汉语常用颜色词的概念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的方法,研究了汉语常用颜色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汉语常用颜色词的语义空间具有按原型分布的特点。常用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3个维度:1.彩色/非彩色;2.暖色/冷色;3.颜色的互补和对比。整个研究表明,颜色认知既受光波的物理属性和人眼的生物特性影响,又受语言和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方燕红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3,45(5):523-537
采用基本水平命名和类别水平命名任务, 通过2个实验, 考察了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与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实验1发现, 图片命名时间在语义相似性高的干扰词条件下显著快于在语义相似性低的干扰词条件下, 但这种效应只出现在基本水平命名任务中, 未出现在类别水平命名任务中。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高低对低熟悉图片命名影响大, 对高熟悉图片命名影响小。实验2显示, 语义关联的干扰词对图片的基本水平命名产生了语义干扰效应, 对图片的类别水平命名产生了语义促进效应。类别大小强化了语义效应:类别大, 图片的基本水平命名的语义干扰效应更大, 图片的类别水平命名的语义促进效应更强。整个研究表明, 图-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的强度影响语义效应的方向, 图-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的广度影响语义效应的强弱。需要结合多种理论来解释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和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图词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词干扰范式下存在着语义干扰效应(semanticinterferenceeffects,SIE)。研究发现,在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干扰词对图片命名或者起干扰作用,或者起促进作用。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效应的机制很复杂。主要有两种假说:⑴词汇选择竞争说:认为当干扰词和目标图画有语义关联时,干扰词和目标图画所对应的概念表征相互激活,从而造成语义干扰,词汇节点要通过竞争才能得到选择。⑵相对范畴水平说:认为决定语义效应及效应大小的关键因素是干扰词和目标词之间的范畴水平,如果干扰词和目标图画处在同一范畴的相同水平,则产生语义干扰;如果干扰词和目标图画处在同一范畴的不同水平,则产生语义促进。文章回顾了已有的研究及各种假说的争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分人有过长时间注视一个字之后突然不认识这个字,或多次重复背诵一个词语后会发现这个词变得“陌生”的经历.早期的心理学家发现在字词持续注意过程中语义会丢失,他们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语义饱和.经过100多年的研究,众多心理学家发展了多种语义评价的方法来测量语义饱和,并发现语义饱和可能发生在知觉表征、语义加工或者词语表征与语义的联结阶段.类似的现象在中文等语标文字加工中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字形饱和.近年来,新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范式和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使得语义饱和研究取得重要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语言中, 形态复杂词所占的比例很高。形态复杂词形-义映射的规律性使得读者不仅能直接从心理词典中提取整词语义, 还可以利用形态规则来建构词语的语义。研究发现, 母语者可以利用形态规则来加工复杂词, 但第二语言(二语)学习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分歧, 且表现出和母语者不一样的结果模式。基于补充学习系统理论和情景性二语者假设, 我们尝试提出了二语形态复杂词加工机制的观点, 并据此解释研究分歧出现的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究词汇形态家族大小等因素对二语形态复杂词加工的影响, 以及揭示二语形态复杂词加工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语义空间的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对词汇语义系统的不同观点,科学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目前,有代表性的语义空间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潜在语义分析(LSA)和语言的多维空间类比(HAL)。潜在语义分析是指利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来探索文章中潜在的语义关系的方法;语言的多维空间类比则是利用多维量表(MDS)的方法来提取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15.
采用跨语言启动的范畴判断范式,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熟练潮-普双言者在听觉通道内和听-视跨通道条件下的语义通达机制。结果发现,无论是以潮州话词语为启动词,还是以普通话词语为启动词,当词对具有高语义相关时,启动词均对目标词产生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在听觉通道内,两种语言之间的启动量无差异,而在听-视跨通道条件下,L2对L1的启动量显著大于L1对L2的启动量。这些结果表明,熟练潮-普双言者共享语义(概念)表征,词汇表征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L1与L2的词汇均能直接通达语义表征,但其联系强度及其相互之间的词汇表征联系强度均存在通道差异性。整个研究结果支持Kroll等人的修正分级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多级语义量词对心理测量适合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适合心理测量使用的语义量词等级数目而进行了本实验。实验采用自编《词义理解简明量表》,通过180名士兵对多级语义量词的区间赋值和点赋值,对不同等级语义量词模糊度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1)区间赋值范围与点赋值95%、99%可信区间无显著差异;(2)语义量词内序列蓑系与自然语言的序列关系基本一致,但词与词赋值区间并不完全等距;(3)三级与六级、七级语义量词的模糊度差异显著,六、七级语义量词模糊度高,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合用于士兵心理测量。  相似文献   

17.
大量的认知科学研究表明, 词在阅读认知加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把词从文本中切分出来。有别于英文等拼音文字, 中文文本的词之间没有空格分隔。在没有空格辅助的条件下, 中文阅读者是如何进行词的切分呢?本文主要综述了近期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1)介绍了一些词作为整体进行加工的心理学证据; 2)报告了词切分的认知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一个中文词切分和识别的模型; 3)简要回顾了计算机科学中的词切分研究, 并指出了与心理学中词切分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4)提出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将可能促进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理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使用模式能反映心理状态和精神病理学特征。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语言使用模式存在差异, 识别抑郁症患者的语言使用模式有助于抑郁症的预测和诊断。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和基于社交媒体的研究均表明, 抑郁症患者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消极情绪词, 更少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和积极情绪词。基于社交媒体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一些抑郁个体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语言标志。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确认更具抑郁特异性的语言标志, 并进一步探索语言标志与抑郁症状间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9.
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王娟  刘鸣 《心理学报》2011,43(4):347-363
采用四种任务考察英文词、汉字词、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在知觉加工和语言加工中的特点, 揭示不同类型符号的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考察符号在知觉加工和语义加工中的特点; 实验2考察符号在命名与分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符号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中表现不同。符号相似的顺序与文字演化的顺序一致。(2)不同类型符号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英文词和汉字词的命名快于分类, 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的分类快于命名。(3)无论是命名还是分类, 对汉字词和图画的反应均快于对东巴文和甲骨文的反应。对英文词命名快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命名, 对英文词分类慢于对东巴文分类。(4)英文词、汉字词和图画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英文词、汉字词命名快于对图画命名, 对图画分类快于对英文词、汉字词分类。甲骨文和东巴文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甲骨文命名快于对东巴文命名, 对东巴文分类快于对甲骨文分类。所以如此, 既与符号的外形特征和区别性特征有关, 又与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以及对符号的熟悉度有关。研究结果为确定文字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性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索引词不同于专名和限定描述语,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语义理论对其进行解释。本文首先介绍了索引词的经典解释理论——Kaplan([15])的二维语义论,然后考察了反驳Kaplan理论的四类反例:(a)"only"辖域中受宽松约束的"Ⅰ";(b)第一人称涉己信念报告;(c)转换索引词;(d)延指现象。综合这四类反例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反例不足以否定Kaplan关于索引词直接指称的论断,但Kaplan所否认的"怪兽"确实是存在的。基于此,我们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在文末从索引词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汉语中的"我"和"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