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宁  刘鑫  李纾  郑蕊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6):1230-1241
默认选项设置指通过设置默认选项以增加人们选择该选项可能性的助推方法, 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促进公众积极行为上, 然而这种方法在有效性上却受到了来自公众和学者的质疑。据此, 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法整合了近几年有关默认选项设置的已有实证研究, 分析该助推手段的有效性, 并进一步考察可能影响其有效性的相关变量。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56篇, 含92个研究, 结果发现:(1)默认选项设置的确能有效助推人们的行为; (2)默认选项设置的助推有效性在东、西方文化下存在显著差异, 其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助推效果要显著好于其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使用; (3)默认选项设置的助推有效性在不同情境应用领域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较于健康和环保领域, 默认选项设置在金钱相关的情境领域下助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一语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是当下二语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实验法,选取不同学龄期的汉语母语小学儿童,考察高、低英语熟练程度的学龄儿童在认知控制能力和一语词汇通达上的行为反应表现。结果显示:(1)英语熟练度高的二年级儿童比熟练度低的二年级儿童表现出更小的转换代价和Simon效应量,而英语熟练度不同的中高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儿童在认知控制任务上的差异并不显著;(2)英语熟练度高的儿童比熟练度低的儿童产词量少,并且英语熟练度高的中高年级儿童对比同年龄组熟练度低的儿童表现出更长的图片命名反应时。研究表明:(1)学龄儿童的认知控制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二语学习对学龄儿童的认知控制有促进效应,并且这一效应随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2)二语学习会影响儿童的一语词汇通达表现,并且这种影响随年龄增长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的疏离感,本研究对某中学的575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疏离感;(2)非适应性认知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应对方式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对青少年疏离感影响的直接路径及中介效应的后半段均发挥着调节作用。因此,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的疏离感,降低非适应性认知和调控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疏离感。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分配对象和分配情境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的影响,向儿童呈现合作和竞争两种分配情境,对150名4~6岁儿童在合作和竞争情境中面向不同分配对象的分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5~6岁儿童比4~5岁儿童能够主动分配给他人更多的资源;(2)分配对象和分配情境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3)分配情境和分配对象具有交互效应,即相比竞争情境,儿童在合作情境中表现出了更强的朋友偏向效应;(4)在不同的分配情境中,儿童的分配行为理由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视听觉整合是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整合成为统一、连贯且稳定的知觉过程。研究采用内源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了不同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以及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线索有效性的高低,老年人的视听觉整合均弱于青年人;(2)低线索有效性(50%)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3)中线索有效性(70%)条件下,老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4)高线索有效性(90%)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不确定性假说,并且进一步揭示了内源性注意与视听觉整合的交互作用,明确了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内源性空间注意定向收益的不同是导致老年人与青年人视听觉整合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CBT), 即指通过电脑交互界面, 以清晰的操作步骤, 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如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来表现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治疗方式。抑郁症的CCBT近年来在西方崭露头角, 目前Beating The Blues、MoodGYM、E-Couch和Good Days Ahead等抑郁症CCBT程序在西方使用较为广泛。从可行性分析上发现, 该疗法较受病人接纳、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用和易用性; 现有实验研究证明了抑郁症采用CCBT是有效的, 但其有效性仍取决于诸多因素。以往研究存在着较少关注治疗有效性的内在机制、治疗效果差异较大、风险评估简化和被试选择偏向等问题, 建议未来研究应加强:(1)中介效应及机制研究; (2)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研究; (3)风险评估与隐私保护研究; (4)在“弱势群体”中的研究与运用。最后, 对其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在大学生群体中,特质愤怒、敌意认知、愤怒沉思、认知重评以及攻击行为的关系,采用了特质愤怒问卷、愤怒沉思问卷、情绪调节问卷以及攻击性问卷对重庆市西南大学的7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特质愤怒、敌意认知、愤怒沉思以及攻击行为之间两两相关,认知重评与各变量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特质愤怒通过敌意认知的部分中介作用预测愤怒沉思和攻击行为,但是愤怒沉思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认知重评在敌意认知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即敌意认知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会因个体认知重评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强度上的差异;(4)对于不同认知重评水平的个体来说,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预测机制不同。具体而言,对于低认知重评个体来说,特质愤怒主要通过敌意认知和愤怒沉思的完全多重中介作用对攻击行为产生预测;对于高认知重评个体来说,特质愤怒主要通过其直接效应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拒绝敏感性是个体对拒绝信息的焦虑预期、准备性知觉和过度反应的倾向。以往研究多以单因素的视角考察整体拒绝敏感性,但近年来其结构取向出现了转变趋势,研究者开始从适应功能的视角分别关注其二因素(即焦虑预期、愤怒预期)与三因素结构(即焦虑成分、愤怒成分和拒绝预期),且发现不同结构取向对个体的适应功能具有不同影响,焦虑预期与内化行为问题有关,愤怒预期与外化行为问题有关,而拒绝预期作为认知成分也需要加以重视。未来亟需从性别差异、行为及神经科学证据、本土化研究、年龄差异、针对性干预措施五方面对不同结构进一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摘 要 采用E-prime编排认知实验研究照明环境与TFT-LCD视觉显示终端界面背景饱和度的交互效应对视觉绩效的影响。依据字母视力表设计原理制作认知材料,以认知速度与准确率为视觉绩效评价指标。结果发现,照度与饱和度的交互效应对视觉绩效存在显著影响,色温与饱和度的交互效应仅对准确率存在显著影响,三因素交互作用对准确率存在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照度、色温下,通过调节显示终端界面背景饱和度可改善视觉绩效。  相似文献   

10.
卿涛  凌玲  闫燕 《心理科学》2012,35(1):208-212
已有的团队领导研究着重于领导行为对团队绩效的影响,而缺乏其作用机制和路径的研究。本文选取信任与团队心理安全两个变量,以142个团队为样本,对团队领导行为是否以及如何通过信任影响团队心理安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转换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心理安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显著地影响团队心理安全感;(2)信任是形成团队心理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3)信任在团队领导行为、团队心理安全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自编乐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优势和困难问卷对1109名学前儿童进行调查,探讨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对其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情绪行为问题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前儿童的乐观和心理韧性在其家庭环境与情绪行为问题关系中存在多重中介效应,总中介效果量为50.00%,其中通过乐观这一中介路径的中介效应量最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E-prime编排认知实验研究照明环境与TFT-LCD视觉显示终端界面背景饱和度的交互效应对视觉绩效的影响。依据字母视力表设计原理制作认知材料,以认知速度与准确率为视觉绩效评价指标。结果发现,照度与饱和度的交互效应对视觉绩效存在显著影响,色温与饱和度的交互效应仅对准确率存在显著影响,三因素交互作用对准确率存在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照度、色温下,通过调节显示终端界面背景饱和度可改善视觉绩效。  相似文献   

13.
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研究者和我国学者对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研究,包括(1)儿童分享观念发展;(2)分享行为发展,分享行为与分享观念的关系;(3)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如认知因素中的角色采择能力、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及自我概念等因素;情绪因素和榜样影响等。作者认为,中国心理学者在当前应该更多地开展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对分享观念和行为的研究应该在更深层次展开;对分享行为研究方法设计上,应该开展一些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通过采用家庭情绪表露问卷、表情辨识程序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估问卷,对82名3~4岁幼儿的家庭情绪表露气氛、情绪认知和社会行为表现进行测查,并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认知与其亲社会行为和退缩行为显著相关;(2)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情绪认知发展显著相关;(3)家庭情绪表露可能通过影响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进而影响幼儿的社会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三维空间中视觉空间返回抑制对Simon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君  张明 《心理科学》2015,(4):792-800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三维场景,采用视觉空间返回抑制范式与Simon任务的变式相结合,操纵了目标深度、线索有效性以及空间一致性三个变量,考察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视觉空间返回抑制如何影响任务无关的反应表征(Simon效应)。结果发现,(1)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存在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效应,且空间返回抑制效应会削减Simon效应;(2)目标出现在远处空间时,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显著大于非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3)目标出现在近处空间时,线索化条件与非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空间返回抑制并不是"深度盲",且目标的空间位置会对空间返回抑制与Simon效应的交互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学校中同伴依恋在父母依恋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重点高中生群体中,同伴依恋在父母依恋与其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在职业高中生群体中,同伴依恋在父母依恋与其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在普通高中生群体中,同伴依恋是预测孤独感水平的主要因素,父母依恋在同伴依恋与孤独感之间起调节作用。在依恋对青少年孤独感的作用机制中,间接效应与交互效应模型均得到验证,但模型的适用性因学校类型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眼睛注视知觉、眼睛注视线索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现:(1)婴儿从一出生就对眼睛注视线索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眼睛注视知觉对语言和社会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颞上沟是加工眼睛注视线索的特异神经结构,它与实时监控情绪和情感的杏仁核存在神经联结,成为社会认知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对眼睛注视线索的早期加工显示出特异的脑电活动模式;(4)眼睛注视线索效应与外周线索的反射式效应相类似,但持续时间较长;(5)眼睛注视线索效应不仅受面部结构信息的影响,也受自上而下加工等高水平认知因素的调节,并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对眼睛注视线索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应涉及人格判断、喜好评价和心理理论等高级社会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8.
幸福体验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通过工作-家庭冲突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损耗路径;(2)工作资源通过工作-家庭促进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增益路径;(3)工作资源中的上司支持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4)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交互影响员工幸福体验,高要求高资源的工作组合下,员工的幸福体验水平最高。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内在心理机制,提出工作资源作为"利之刃"和工作要求作为"伤之刃"共同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刃效应"。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幸福体验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对主人公的行为意图做出判断后加入奖惩任务,用意图"有无"判断和星星分配的数量作为考察"副作用"效应的指标,探讨幼儿在不同规范标准下能否利用理性策略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断。结果发现:(1)幼儿对带来积极和消极"副作用"的行为意图"有无"判断没有差异;(2)相比于消极"副作用",幼儿倾向于给带来积极"副作用"的行为者分配更多的星星作为奖励;(3)"副作用"效价对4、 5、 6岁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是一致的;(4)在道德规范标准和约定规范标准下,"副作用"效价对4、 5、 6岁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是一致的。结果表明:(1)使用星星分配数量作为指标考察幼儿的行为意图判断更敏感。(2)幼儿会把违背规范的行为推断为有意的,遵守规范的行为推断为无意的。且这种表现在4~6岁之间具有稳定性。不同规范标准下,幼儿的这一表现没有差异。(3)研究结果支持了意图判断"副作用"效应的理性推理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领导学研究领域,对下行传递效应的探讨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下行传递效应是指在组织情境下,领导者的特征和行为通过组织垂直的管理层次自上而下地进行传递,最终引发下属和团队相同特征和行为的过程。从现有研究(50篇实证文献、62个独立研究)来看:(1)研究者主要考察了类状态特征、情感、认知、态度、行为和关系6类下行传递效应;(2)领导-下属/团队间的下行传递效应会进一步影响下属、团队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如顾客)的态度、行为和绩效;(3)下行传递效应主要通过情绪传染和情感事件、社会交换、社会认同、社会学习、社会信息加工机制而发生;(4)下行传递效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边界条件,其效应强弱受领导、下属/团队和情境特征影响。未来研究应扩展下行传递效应的研究内容,深入讨论这种效应的影响效果、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并进行跨文化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