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人才甄选情境下求职者很容易在人格测验中作假。至今有关作假的研究已包含作假的内涵、来源和识别等多个方面,也诞生了多种心理模型尝试解释作假产生的心理机制,如作假动机与作假能力交互作用理论、作假计划行为理论、作假整合模型、一般作假行为模型以及作假的VIE模型,为后续理论研究点明方向。此外,作假应用领域中新兴的网络人格测验作假受到关注,在此介绍网络与纸笔测验两种形式下,人格测验作假行为、作假意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美术能力倾向测验对美术人才的识别和选拔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测验可分为审美能力测量和艺术创作能力测量两种,其中审美能力测量的测验又可以分为审美判断测验和判断后选择判断理由的两种形式。但以往研究缺乏对审美知觉能力维度的实证研究、没有区分“主观美”和“客观美”,以及缺乏对各类型美术能力倾向测验效度的比较研究。未来可加深对审美知觉能力维度的实证研究,开发多类型美术能力判断测验并比较其效度,开发适用于小学生的美术能力倾向测验,以及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能力倾向测验。  相似文献   

3.
情境判断测验是一种为作答者呈现工作相关的典型情境以及该情境下可能的行为反应, 要求根据指导语提示进行选择或评价的测验形式。随着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情境判断测验的效度研究, 包括对其构想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递增效度的探讨, 以及指导语类型、情境保真度以及计分方式等因素对其效度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进展, 未来情境判断测验实践领域可能的方向是:(1)开发针对特定构想的情境判断测验; (2)结合具体构想选用相应的指导语; (3)应用作假和培训对效度影响的研究结果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摘 要 计算机化多阶段自适应测验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测验形式,它将题目集合作为测试单元,通过多阶段自适应的形式对被试进行测试和评分。近年来通过研究各种测验形式,发现其比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和传统纸笔测验突显出更大优势。与传统纸笔测验相比,其具有参数不变性、能力估计更精确等优势。与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相比,其具有可控制题目特性、被试可检查题目等优势。如何减小测量误差,使其应用更加便捷、有效,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题目位置效应(Item Position Effect, IPE)是指在剔除随机误差的影响之后, 同一道题目在不同测验间因题目位置的变化而导致题目参数的变化。IPE的存在会严重威胁依赖于项目反应理论参数不变性特征的相关应用, 比如测验等值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IPE的检测, 而对所检测到的效应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则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另外, 在不同的研究情境下深入探讨IPE, 对于基础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源  刘红云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322-1328
从测验结构上,一般音乐能力测验包含基本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测验.而现代音乐能力测验延伸到奏唱能力、表演交流能力和个体特质测验,从结构上对其进行拓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从分析方式上,教育测验从总结性评价朝形成性评价方向发展.以美国国家评价与教育计划(NAEP)为例对测验项目进行属性层面的分析,证明了音乐能力认知诊断测验(CDA)的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应注意音乐能力测验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将音乐能力认知诊断测验应用到实际当中.  相似文献   

7.
任赫  黄颖诗  陈平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68-1182
计算机化分类测验(Computerized Classification Testing, CCT)能够高效地对被试进行分类, 已广泛应用于合格性测验及临床心理学中。作为CCT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止规则决定测验何时停止以及将被试最终划分到何种类别, 因此直接影响测验效率及分类准确率。已有的三大类终止规则(似然比规则、贝叶斯决策理论规则及置信区间规则)的核心思想分别为构造假设检验、设计损失函数和比较置信区间相对位置。同时, 在不同测验情境下, CCT的终止规则发展出不同的具体形式。未来研究可以继续开发贝叶斯规则、考虑多维多类别情境以及结合作答时间和机器学习算法。针对测验实际需求, 三类终止规则在合格性测验上均有应用潜力, 而临床问卷则倾向应用贝叶斯规则。  相似文献   

8.
军用能力倾向测验是为军事需要服务的能力倾向测验,它有独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在整个能力倾向测验领域起关键作用。在特殊能力倾向的效度研究,能力理论的验证,发现新的能力和测验手段上的创新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适应性测验作为一种测验形式,与传统的纸笔测验形式相比,具有省时、高效等很多优越性。测验应该适合于被试的理念最初可见于比内的智力测验。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适应性测验的研究从经典测量理论阶段发展到项目反应理论阶段,经历了从二阶段、三阶段、多阶段测验、固定分支测验和分层适应性测验的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研究。随着项目反应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已经在教育和心理测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对它的研究日益深入,主要有项目克隆、项目曝光、多维适应性测验、被试诊断、人格适应性测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两种动机测验及其形式:1)多元动机测验(MMG)及其半投射测验形式和网格技术,它综合了投射测验和问卷的优点;2)客观性成就动机测验(OAMT)及其通过被试完成操作性任务测评成就动机的客观性测验形式。  相似文献   

11.
郭庆科  孟庆茂 《心理科学》2003,26(2):353-353,361
1 前言  罗夏测验是临床心理学界用得最广的心理测验之一 ,但由于其心理计量学特征不易确定 ,因而多受批评和怀疑。批判和怀疑态度的产生是因为不同的罗夏系统 (指Beck、Kiopfer、Piotrowski、Hertz和Rapaport的系统 )在施测、记分时没有统一的标准 ,多数人视之为投射测验 ,解释时使用了精神分析理论。Exner(1978,1986)提出了综合罗夏系统 ,统一了施测和记分的标准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解释系统 ,肯定了其信度和效度。综合罗夏系统能鉴别精神分裂症、抑郁、强迫等异常心理 ,是临床诊断的有…  相似文献   

12.
郭磊  王卓然  王丰  边玉芳 《心理学报》2014,46(5):702-713
测验安全和题库使用率在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中十分重要, 特别是高风险测验。传统的SHGT法兼具同时控制项目曝光率和广义测验重叠率的功能, 但题库使用率较差。a分层法能够提高题库使用率, 但对过度曝光的项目控制不足。本研究将a分层法的思想与SHGT法相结合, 各取所长, 提出了3种新的选题方法:SHGT_a法, SHGT_b法和SHGT_c法。研究结果表明:(1)与SHGT法相比, 新方法均可以在有效地控制项目曝光率和广义测验重叠率同时, 极大地提高题库使用率; (2)随着预设项目曝光率(rmax)和广义测验重叠率( )取值的增大以及共享人数a的减小, 新方法对被试能力估计的精度呈上升趋势。比起SHGT法, 新方法仍能保持很高的题库使用率; (3)当区分度和难度的相关(rab)较大时, SHGT_b和SHGT_c法在能力估计精度方面优于SHGT_a法; (4)在不同的测验考察内容比例下, 3种新方法对被试能力估计的精度均较好; (5)与SHGT法相比, 新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项目曝光率过度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梳理了道德认知研究中的测量方法的理论脉络及其演进。道德认知的测量始于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临床访谈法。后来者从中汲取精髓,采用量表的形式进行道德认知测评,比如莱斯特的确定问题测验以及林德的道德判断测验。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将实验测量方法(比如IAT)用于道德认知测评。文章研究分析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未来的道德认知测量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测验效应"指提取比同等时间的重复学习,在随后的记忆测验中有更好的成绩。多数理论从提取角度解释该现象。近些年,精细提取理论得到诸多研究支持,但2014年,Karpicke等人提出的情景背景理论,对测验激活语义关联信息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被试在提取模式中对先前时间背景信息的复原是测验效应形成的关键。本文比较了测验效应研究的最新理论,结合提取加工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提取模式、提取方向的角度解释了测验效应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等级线信度的概化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测量工作中,误用经典测验理论方法估计标准参照性测验的整体信度和等级线决策信度的情况非常突出。如,无论测量设计是交叉的还是嵌套的,也无论测验结果是做常模参照性解释,还是做标准参照性解释,测验工作者往往只报告克龙巴赫α系数或经典测验理论中的其它少数几个信度指标,而误把整体信度作为等级线信度的现象则更加普遍,这是十分不妥的。本文借用概化理论中的可靠性指数Φ和Φ(λ)公式,分别针对交叉设计和嵌套设计,就标准参照性测验的整体信度和等级分数线决策信度的估计问题进行了探讨。用数据演示的方法比较了交叉设计与嵌套设计在估计标准参照性测验整体信度方面的差异,展示了等级决策分数线决策信度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的纸笔测验(Paper And Pencil Based Test, P&P)相比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AT)根据被试的作答反应自适应地选择题目, 它不仅缩短了测验长度, 还极大地提高了测验的准确性。然而, 目前绝大多数CAT不允许被试修改答案, 研究者主要担心修改答案会降低CAT的有效性。允许修改答案符合被试一贯的测验习惯, 修改之后的分数更能反映被试真实的水平, 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CAT在实际中的应用。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可修改答案CAT的控制方法:一是测验设计; 二是改进选题策略; 三是建构模型。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这些方法之间的比较与结合, 以及对可修改答案认知诊断CAT (Cognitive Diagnostic CAT, CD-CAT)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单字法定向遗忘一直是记忆研究的热点.本文引入词频(高频词、低频词)和测验方式(内隐记忆测验、外显记忆测验)变量继续考察单字法定向遗忘,结果显示:(1)低频词语的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都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效应;(2)高频词语的外显记忆测验中出现了明显的定向遗忘效应,而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却未发现定向遗忘效应;(3)单字法定向遗忘的机制是复述和提取抑制.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秀珍  辛涛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52-1562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AT)是基于测量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测验模式。它根据考生的作答反应自适应地选择测验项目。选题策略是CAT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关系到测量效率、测验安全和测验信、效度等重要问题。根据CAT是否具有非统计约束对传统CAT和认知诊断CAT的选题策略进行了分类介绍,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提高选题策略的综合表现、深入探讨多级评分项目和认知诊断CAT的选题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情境判断测验的相关研究主要呈现两大趋势———效度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其中,效度研究主要分为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想效度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则主要探讨测验的文化公平性,以及对不同种族员工工作绩效的预测作用。文章还将介绍研究呈现出的新趋势———对情境判断测验本质的研究,即探讨测验形式特点和被试信息加工过程对测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内隐联系测验的修正——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争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54-1558
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BIAT),是对内隐联系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也称为内隐联想测验)的修正,它由两部分联合任务组成,使用传统IAT中的两类别的属性材料和两类别的概念材料以及与IAT相同的联接-反应对。在设计BIAT时,焦点类别的选定对其测量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Sriram和Greenwald的研究已经初步证明BIAT方法可以成功运用于测量内隐态度,认同和刻板印象。本文回顾了内隐联系测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式,着重介绍了简式内隐联系测验,结合Sriram的应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此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