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桢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3):390-404
团队工作重塑是影响团队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基于工作设计理论和团队运作模型, 提出了一个关于团队工作重塑的前因后果的理论模型, 旨在建立团队工作重塑的逻辑关系网络。首先, 对团队工作重塑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 并探讨测量工具的维度。接着从多层分析视角, 考察领导行为、工作特征、团队人格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团队工作重塑的影响, 以及团队主动性动机状态中介作用。最后分析团队工作重塑对团队有效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卢红旭  周帆  吴挺  严进  邵闫  刘艳彬 《心理学报》2019,51(12):1375-1385
以往研究普遍从建言行为的建设性意图特征出发, 探讨其关键前因、产生机制和情境因素, 但却较少关注建言行为的工具性目的。基于资源保存理论, 本研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工作压力影响员工建设型建言和防御型建言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某建筑企业386名员工进行两阶段调查, 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与防御型建言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与建设型建言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自我损耗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另外, 领导开明性正向调节自我损耗和建设型建言的负向相关关系, 并正向调节工作压力通过自我损耗影响建设型建言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3.
程垦  林英晖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111-1122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但是, 关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 目前还存在一定模糊性。基于动机视角, 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定义、特征、动机、类型等方面, 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模糊性进行细致解构与深入剖析, 形成相对系统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概念内涵; 并据此概念内涵背后的动机逻辑, 对现有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梳理, 阐释其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 最后, 从细分类型、测量工具、研究视角、影响因素、抑制机制、影响效应与本土化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谦卑型领导行为是近年来新兴的领导力理论,团队创造力也一直是学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缺乏深入探讨二者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团队沟通视角,研究了谦卑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及其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对76位团队领导和342位团队成员的匹配数据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谦卑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有积极影响;团队成员之间横向的深度沟通以及团队成员与团队领导之间纵向的反馈沟通共同中介了这一影响过程;此外,团队认知多样性是影响谦卑型领导行为发挥作用的重要边界条件,在高团队认知多样性的情境中,谦卑型领导行为通过团队沟通过程对团队创造力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频发的道德丑闻和管理渎职现象使真实型领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基于近十年来国、内外重要理论文章和67项实证文章, 本文对真实型领导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析。总体来看, 研究者主要从特质/行为视角和过程视角界定真实型领导。真实型领导的测量已有标准化工具, 并在测量主体和方式上呈现多样化趋势。真实型领导受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影响, 也会通过积极组织行为学、社会学习、社会认定和社会交换机制对个体、团队和组织产生积极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入讨论真实型领导的概念、结构和测量问题, 对其影响因素、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做进一步探索, 并适时进行跨文化和本土化考察。  相似文献   

6.
李方君  钟旭朋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939-1952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促进型和抑制型建言在前因与后果上的差异。这些差异的理论基础包括计划行为理论、调节焦点理论、目标导向理论、社会期望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损耗理论、认知评价理论以及情感事件理论。与理论相对应, 两类建言前因的差异体现在建言者特质(如人格、动机)、领导风格与行为、领导成员交换和组织层面的因素(如组织政治、组织公平)等方面; 后果的差异体现在建言者工作态度与行为(如绩效、工作满意度)、领导建言采纳和团队绩效等方面。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探讨两类建言在团队中的共存、两类建言的文化差异等。  相似文献   

7.
以往学术界更多关注工作重塑的影响结果和作用机制, 缺乏对其内在动机及相关新构念的探讨。近年来, 基于调节定向理论的工作重塑研究逐渐增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首先基于特质及情境性调节定向的视角, 分别对其与工作重塑具体维度的关系进行探讨; 然后, 揭示领导的调节定向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重塑行为; 最后, 梳理工作重塑领域涌现的新构念(促进/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趋近/回避型工作重塑), 及其理论融合的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调节定向和工作重塑的相互作用、促进/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的前因变量及作用机制, 以及调节定向与“角色观”工作重塑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追随行为是组织员工以组织目标为导向,能动地与领导力和组织情境交互作用的多态行为。经对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目前对这类多形态员工行为的研究还很薄弱。为此,从调节焦点理论视角,展开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前因及对后果差异影响机制的研究,首先是基于两种不同调节焦点的员工追随行为的内涵结构与测量研究;然后,揭示影响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三层面前因机制,即领导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组织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员工组织公平感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个体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领导反馈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最后检验员工不同调节焦点追随行为对工作绩效的差异作用效应。以期推动追随理论更加契合组织实务。  相似文献   

9.
根据调节焦点理论, 个体在追求目标和选择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存在两种调节焦点:促进型调节焦点的个体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倾向用“接近式”的方式达成目标; 防御型调节焦点的个体以损失最小化为目标, 倾向用“避免式”的方式达成目标。近年来, 调节焦点理论在领导力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关于两种调节焦点之间的关系及两者共同作用的研究却十分稀少。在回顾调节焦点在领导力领域研究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 本文指出了矛盾视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基于矛盾理论, 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虚拟健康社区医生贡献行为(Doctor Contribution Behavior in Virtual Health Communities, V-DCB)在社会福祉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 结合群体卷入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研究, 提出在线服务交往中医生贡献行为前因后果的理论模型。首先从资源投入视角对V-DCB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 并探讨测量工具的维度。接着分析社会交换和社会认同双重动机下的V-DCB行为卷入过程, 以及服务生态系统资源补充的激励作用。最后探讨V-DCB对医患双方幸福感共创的影响, 以及资源匹配因素对行为者幸福感产生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张勇  龙立荣  贺伟 《心理学报》2014,46(12):1880-1896
研究分别从认知评价理论和习得性努力理论视角考察了绩效薪酬对员工突破性创造力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并检验了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对上述两条路径的调节效应。基于24家企业的364对上下级匹配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绩效薪酬对内在动机和突破性创造力没有显著的影响, 对外在动机和渐进性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变革型领导调节绩效薪酬与突破性创造力的关系:高变革领导情境下, 绩效薪酬通过正向影响内在动机间接对突破性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 低变革领导情境下, 绩效薪酬通过负向影响内在动机间接对突破性创造力产生负向影响。交易型领导调节绩效薪酬与渐进性创造力的关系:交易型领导通过强化绩效薪酬对外在动机的影响进而放大了绩效薪酬对渐进性创造力的正向效应。针对上述结果, 讨论了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领导者非伦理行为会对组织内外部造成严重的伤害,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伦理型领导的产生?伦理型领导的内涵应当包括下属伦理型领导感知。伦理型领导产生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习理论、道德认同理论、人格特质视角、三因素模型、组织认知神经学视角、伦理立场理论、CPM理论和领导分类理论。伦理型领导及下属伦理型领导感知的影响因素,包括领导者的个人特质、认知因素,和下属的公平感、地位感,以及组织和社会情境等因素。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于伦理型领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团队领导行为对团队效能影响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修订的团队领导行为量表和自编的团队效能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团队领导行为对团队效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修订的中文版团队领导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可分为动机激励、魅力领导、挑战陈规和个别关怀四个维度;团队效能量表同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可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维度。路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转换型团队领导行为对周边绩效的影响显著高于对任务绩效的影响;转换型团队领导行为中动机激励、魅力领导和个别关怀这三个维度对团队效能影响显著,而挑战陈规这一维度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领导模式, 家长式领导对多层面的创造力均有显著影响。基于对以往实证研究的分析, 文章针对家长式领导及其维度与多层面创造力之间的直接关系、交互效应、调节效应与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与阐述, 构建了“家长式领导影响员工及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模型; 进而指出, 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受到工作情境、个体因素的调节效应并有赖于个体心理认知和社会关系的中介作用, 它还以团队认知和团队互动为中介作用于团队创造力。未来研究应努力拓展研究层次, 丰富研究方法, 并从跨文化视角系统探索家长式领导对多层面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冯彩玲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1):1917-1928
领导愤怒(leader anger)作为最常见、最易被感受到的工作场所负面情绪之一, 对于改善工作关系、行为和绩效具有显著影响。然而, 已有文献关于领导愤怒阻碍还是促进领导有效性的观点存在许多争议, 对于领导愤怒为什么以及何种条件下影响领导有效性的问题尚不明确。在回顾工作场所领导愤怒概念起源和内涵特点的基础上, 从消极效应和积极效应双刃视角厘清了工作场所领导愤怒的有效性, 基于情绪即社会信息理论阐释了工作场所领导愤怒有效性的双路径中介机制, 并从个体/团队/组织三层面分析了领导愤怒有效性的边界条件。未来研究应从工作场所领导愤怒的概念和结构测量、事件前因和后果、中介机制、情境因素、研究方法和研究层面等方面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6.
戴云  田晓明  李锐 《心理科学》2023,(3):704-711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研究考察了领导主动变革行为影响团队绩效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110个团队领导和380名团队成员两阶段配对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领导主动变革行为依次通过团队主动变革价值信念和团队主动变革行为对团队绩效产生正向影响;(2)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领导主动变革行为与团队主动变革价值信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了领导主动变革行为通过团队主动变革价值信念和团队主动变革行为对团队绩效产生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团队层面的主动变革行为研究,同时对组织变革创新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祁  李锋 《心理科学进展》2016,(11):1677-1689
随着工作团队的广泛应用,团队有效性已成为研究者与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团队领导作为影响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其作用机制得到研究者的日益关注。虽然团队领导的多层特征与中介机制已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但多层交互作用机制的实证探讨还较少;领导测量的情境性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本研究在双通道团队变革型领导模型和社会认同理论基础上,提出基于团队、个体各自独立水平与两者交互层面的团队变革型领导作用机制模型。研究将在开发双通道团队变革型领导行为的情景判断测验基础上;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分阶段收集多源数据,整合多层结构方程与多层线性模型的数据分析,验证假设中的团队层面变量(团队聚焦变革型领导、关系认同、集体认同)与个体层面变量(个体聚焦变革型领导、领导成员交换、领导导向关系认同)之间的交互关系与边界条件,及对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一方面可拓展现有的团队领导理论,另一方面可为团队领导选拔等实践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调节定向理论搭建了着装风格(正式vs.休闲)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模型框架。在观察者视角下,他人正式着装(vs.休闲着装)时,消费者通过关注收益、积极情绪体验、抱负目标状态表征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促进型反应;通过关注威胁、消极情绪体验、警戒行为策略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预防型反应。在穿着者视角下,消费者自身正式着装(vs.休闲着装)时,通过理想自我导向、抱负目标状态表征及积极情绪体验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促进型反应;通过责任自我导向、道德需求、消极结果关注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预防型反应。上述过程中自我建构、卷入度,自我监控及环境规范通过影响调节定向的特征状态发挥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应继续关注特质性和情境性调节定向对消费者着装反应的交互影响,用调节定向理论阐释其他着装类型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着装风格导致消费者促进定向还是预防定向的调节变量,以及着装风格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其他后效。  相似文献   

19.
伦理型领导是近年来国外内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以往有关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反生产行为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更缺乏探讨不同层次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立足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从多层次视角研究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具体包括三个内容:(1)高层伦理型领导对群体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重点检验伦理文化的中介作用和组织结构的调节作用;(2)中国文化背景下高层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瀑布效应",以及权力距离导向的调节作用;(3)基层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重点检验领导信任和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以及传统性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探讨不同层次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伦理型领导与反生产行为的理论体系,对组织如何培养和指导伦理型领导工作也可以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薇  沈晓玲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8):1759-1769
在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中,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依赖于团队创新以建立独特竞争优势。通过对已有团队反思与创新关系研究的梳理, 发现了二者间关系的黑箱, 理论认为回顾过去能够带来新思想和新变化, 然而针对其如何实现的过程机制的实证研究却十分匮乏。基于此, 在传统的行动后反思的思想基础上, 本研究提出团队行动中反思在概念内涵和实证测量上的区别, 检验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在不同创新阶段的差异性作用, 动态性分析创意形成和创意实施的行为结果, 通过整合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和情绪的社会功能视角, 提出认知层面的信息处理和情感层面的团队情绪这两种机制的耦合方式, 构建团队反思影响创新的整体模型, 并深入探讨影响作用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 以及对各阶段关系上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 为反思与创新理论和实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