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哲学在探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人生问题时,极为重视人格、人伦、人品等问题。荀子作为儒家集大成者,也不例外,他心目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如何培养理想人格。他对天人关系、名实关系的考察,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成人”,即如何造就完美的人格,从而提出了人生的标准。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荀子的这一思想进行一下探析。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队伍中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以权威自居等人格特征的人,被称之为权威人格班主任。权威人格虽不能说是不健康人格,但至少可以算是亚健康人格。本从人际关系的角度,陈述权威人格班主任在处理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的关系时所呈现的行为特征,从历史传统、社会体制、职业特点、化背景、个性品质等方面,分析班主任形成权威人格的原因。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对班主任健康人格塑造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周易》人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人格建构李兰芝人格,即人的品格,它包含智慧、品质、道德、能力等内容,是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特质,体现了个人相对他人的独立存在,人格一词是近代才出现的,《周易》中没有它,但《周易》提出了丰富的一个人应该如何“为人”的思想。挖掘这一精神财富,对于建立...  相似文献   

4.
自我概念对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90-92
人格的健全程度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自我价值感、自我同一性、情绪及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我概念对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最后得出:自我概念在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必须重视自我概念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咨询自身的人格品质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会影响到咨询的过程和助人成长的效果。本从咨询人格完善的必要性,优秀咨询具备的人格品质及如何促进咨询的人格完善三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义禄所著的《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中国理想人格探讨》一书,以理想人格为探讨问题的中心,以分析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论为主线。力图依照历史演变与人格替代关系的大思路,为读者勾画出一幅清晰的人格画面。基于这种研究意图,他在三方面展开了自己的论述:为了回答何为健康人格而理清了人格论的理论线索;为了回答现代人格有无传统根基而详尽分析了中国传统人格论;为了回答建立理想人格如何可靠而研  相似文献   

7.
父母道德人格─—少年儿童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关颖道德人格是个体道德的集中体现。父母作为子女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如何,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及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子女道德社会化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的道德人格,是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今心理学所说的人格一语,源出拉丁文persona,大略指由具有相当统合性与持久性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个人特质,亦即个人较为持久地表现出来的“社会自我”。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此“人心”应作人格解)。出生不久的婴儿,尚无所谓人格,个个天真颟顸,活泼可爱,长大后却千差万别,有的成为伟人英雄,有的沦为恶棍罪犯。人格如何形成?何以有种种不同?什么是合理的人格?人格是否可以自由塑造?这些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佛学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家独特的解答。 关于人格何以形成、何以有种种差别,西方心理学家有…  相似文献   

9.
张朝 《管子学刊》2001,(3):23-26
“君子”这一概念,是我国古代学者对一种理想的社会人格的写照。儒家哲学在探讨人生问题时极为重视人格、人品等问题。荀子作为儒家集大成者,他心目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如何培养理想的人格,造就完美人格。荀子提出了君子的人格特征,以及描述了君子与小人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老子理想人格的哲学本质出发,将水性与人性相结合,论述老子对理想人格的哲学追求。以水之三性:柔、下、静,论及人之三性:意志、道德、涵养,以达到真、善、美人格层次的理想目标,展示了老子“道”的人格内涵,对现代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析犯罪人格的形成过程》是“犯罪学”领域中一个值得深刻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犯罪的基本问题,对犯罪是个人身心演变观象还是纯社会现象呢?在本论中笔以五大影响来浅述犯罪人格形成的过程。即(一)犯罪的人格受家庭的影响;(二)犯罪的人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三)犯罪的人格受化因素的影响;(四)犯罪的人格受地域的影响;(五)犯罪的人格受学校、工作场所等近邻的影响。当然仅从这五个方面研究论述这样一个关于“人格”过渡成“犯罪”人格的形成还是很不够的。我们做公安保卫工作的同志深感面对犯罪人格的变化在现阶段不断更新,实际观察难以适应形势的迫切需要,急需我们加倍从实践中继续摸索,为理论出更全面现实的犯罪人格形成过程发展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12.
福州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福州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特征的初步研究一、引言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格特征,掌握青年教师中不同教龄、性别、学历群体间的人格因素的差异,这对如何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美国R·B·卡特尔编制、刘永和教授修订的16PP问卷...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福音,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因,天才的价值就在于此。那么,创造性思维的源流在哪里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直接来源于人格。人的智慧潜在能力,是从伟大的人格中流淌出来。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但是它无法取代人格的力量。技术高超、方法纯熟也得重要,但是它根本不能同人格抗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格的高低决定了潜能的形成、发展和利用,而潜能最核心的组织就是高水平的创造力。一、少年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什么是人格?我国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是个人相对稳…  相似文献   

14.
学生健全人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现代人格的人来参与和推动,促进人格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要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本从人格的涵义入手,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蔡志栋著《"圣人"的退场: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论》一书于2016年8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晚清以降,作为古典理想人格形象的"圣人"加速衰落。新的理想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和先秦思想的关系如何?仅仅是排斥吗?抑或藕断丝连?这些问题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家思考的重要问题。该书紧紧围绕中国现代思想家述及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的文本展开论述,兼顾时代和思潮,采取结构化、问题化的研究方法,从具体的道德内涵、理欲之辨、义利之辨、群己之辨等角度切入对道德自由的阐释,展示了"圣人"衰落过程中自由人格形象百家争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赵紫宸(1888—1979)在1925年底撰写的《耶稣的人生哲学》等为文本依据,讨论他早期神学中的人神人格同性论。他提出上帝、耶稣、人共同都以“人格”为本质规定性。这种人格论哲学,一方面展开在赵紫宸对耶稣之人格上帝观的理解中,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人神人格同性论中。赵紫宸把上帝诠释为一种观念性的人格存在,历史上的耶稣是对此的一种人格性的彰显,而人的使命就是在效法耶稣的人格日新中建立自己的人格。文章指出,这种人格论哲学,最终否定了上帝的神性、耶稣的基督性,无意识地在中国教会里以“非上帝”即“否定上帝”的方式,呼应了同时代的非基督教运动。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研究现状介绍的基础上,从特质、自我、目标、需要等四个方面回顾了当前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分析了在文化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人格的中介作用,并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向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未来人格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道教的理想人格与神和仙范恩君在人格主义哲学中,人格是指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基础。“神仙”是道教生命价值的理想,是道教理想的人格。(一)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神仙信仰是道教最基本...  相似文献   

19.
健全人格的自我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人格注定了你的人生之路,人格是命运之舟。”凡是有进取心的青年,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辉煌卓越,而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什么是健全的人格?我们应该如何来优化自己的人格? 人格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叶,国人在经历了多次的革命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社会。基督教界亦积极思考如何从基督教信仰出发救中国。赵紫宸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人格论"建立他早期的神学体系,并提倡"人格救国"。赵紫宸丰富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神学思考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神学思想和生活实践也具有非凡的基督教本色化、处境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