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农民的需要层次,认为生理需要仍是大多数农民的主要需要之一,同时我国农民的需要层次存在地区差异。本文还认为致富动机、创业动机和学习动机是当前我国农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2.
龚振 《学海》2011,(2):121-128
本文在恩格尔系数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消费层次系数"概念,设计了消费层次系数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案,使得消费结构研究从恩格尔关于商品类别结构研究发展为商品层次结构研究,需要层次研究从马斯洛的定性研究发展为定量研究,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富裕程度提供了新的指标,为企业营销创新提供了新的依据,为国家刺激消费和扶持企业营销创新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大一新生需要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大学生对自身需要的特点及其性别和专业的差异,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采用时建朴和王瑾提出的大学生21种需要分类,对哈尔滨市某高校大一新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一新生最重要的的需要依次是心理素质的需要、知识能力的需要、自立的需要、求职的需要.而最不重要的需要依次是性的需要,权力的需要、助人的需要、躲避伤害的需要.大学生的自身需要特点在性别和专业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自身需要特点在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进取向上的.大学生的助人需要强度较低,为求职而盲目追求各种证书的需要强度较高,应引起高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孙赫 《心理学探新》2009,29(6):16-22
"生命需要心理学理论与生命教育方法"是研究者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生命发展研究后获得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五年中,研究者以0~6岁正常学前儿童为对象,对其实行生命发展教育,获取了大量的生命发展事实,证明了:1)人类生命具有人人可遵循的生长发展规律——"需要"的生长发展规律;2)"需要"的生物性基础的早期建构是"需要"生长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心理需要的低级阶段——"安全需要"之前还存在一个生命的原始需要——以"新奇、探索、操作"为对象的"需要",其贯穿在0~6岁的儿童早期生命阶段;4)0~6岁时期,"儿童需要"不是恒定的、稳定的、成熟的心理机能,而是处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强度的提升是0~6岁时期以"需要"为核心的心理整体建构的鲜为人知的生命法则;5)0~6岁时期"需要"的良好建构,使"需要"水平达到推动生命走向"需要"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的强度;6)"需要层次"与生命质量存在着内在关联;7)儿童"原始需要"满足的方法为:在儿童"原始需要"机能强度与寓含"新奇、探索、操作"属性的"原始需要"对象即外部刺激之间建立起犹如昆虫与花类般默契的真正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分析了237名不同背景条件的大学生的生活需要,结果表明:(1)大学生们的求知欲强,且内容丰富多样,积极向上;(2)大学生们审美情趣的发展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深刻性;(3)大学生们对身体发展煅炼的需要也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多样性;(4)不同性别、不同个体、不同团体的需要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职工需要结构及其态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法对中国国有企业职工的需要结构及其态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国有企业职工意识到的基本需要有28种;2.这28种需要共分六类、六个层次,按由低到高的层次排列,依次是生存、安全、社交、自主、尊重和发展需要,其中安全、发展和生存需要是国有企业职工的主导需要;3.企业、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同,职工的主导需要及其需求度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7.
需要决定人的行为,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科学分析大学生精神需要的内容与面临的挑战,从而探究大学生精神家因建设的路径:一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三是大学生要努力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H·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活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他表明人渴望亲密的感情关系,不甘被孤立或疏离。作为孩子,结交朋友,本是无可非议的,我们家长应该给予支持。然而,我们家长还应注意一点,那就是正确引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需要的系统观与自我社会价值实现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冠生 《心理学报》1995,28(3):274-280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此文探究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阿德勒的社会情感说及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说,建议用系统理论研究需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需要的自我社会价值实现说。  相似文献   

10.
李众军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1):97-100,122
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结构及特点为理论视角,基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从透视军人职业的基本矛盾为出发点,探讨了军人需求心理调适的对策,以求进一步激励军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热爱职业,增强历史责任感,积极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使军人的自我发展与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和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效应,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压力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和幸福感问卷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文化疏离感会降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这一调节效应是以基本心理需要为中介变量。因此,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大多以工作满意度研究为基础,最常用的理论是双因素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研究方法分为单一整体评分法和总体评估法两种。国外现在关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不同文化背景及各个教育领域下的差异,国内关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仍很少。国内外均缺乏可在较大范围直接应用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具。  相似文献   

13.
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近展-自我决定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海燕  闫荣双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3,26(6):1115-1116
自我决定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EdwardL .和RyanRichardM .等人在 2 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 ,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 ,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 ,个体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 ,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自我决定论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关于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体系 ,并广泛应用于管理、…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唐为民 《心理科学》2001,24(1):108-109
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强化,他们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但是,由于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个人性格、自信心、人际知觉、人际关系倾向、社交环境及社交技能的不同,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便有好坏之分。因此,了解并研究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及其特点,对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需要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特定的历史环境,及其所受到特定的教育教养等,使大学生阶层形成特有的需要结构。又由于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后期阶段,它们的需要结构尚未固定,仍处于可塑状态、变化状态。这些都是大学生活动的心理先决条件。对这些先决条件的研究,有助于增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为此,我们从1981年起至今,对我校大学生的需要结构及变化规律进行了五年的追踪研究,并不断地把研究结果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去,收到一定成效。研究方法1981年作者利用观察法、谈话法、个案法、问卷法等筛选出大学生的需要项目共十三条。1982年利用等级问卷法以无记名的方式,让学生将需要项目按支配自己行为的需要强度,从第一到第十三排列起来,第一位即是最强烈的需要项  相似文献   

16.
亲社会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社会行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本能论、习得论、情感论和认知论对其动机作了理论解释。知、情、意、行是相互作用的,亲社会行为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通过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卫生保健需要在卫生计划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卫生保健需要是有层次的,相对的,因确定者,不同个体以及时间而异,科学,全面地认识和测量卫生保健需要,分析其与卫生服务需求和提供的关系,是更好的满足整个人群的卫生保健需要,使需要,需求和提供三者相匹配的基本前提,才能确保实现充分利用有发的资源,更经济,有效地提供卫生服务,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5·12地震灾后四川和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类型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会受到重大社会事件的影响。5·12汶川大地震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特征成为影响价值观的可能因素之一。该研究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以“价值观类型量表”为工具,关注地震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并对比北京、四川两地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异同。结果发现:1)灾后北京和四川两地大学生的价值观整体排住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型、实用型、信仰型、科学型、政治型、审美型。2)社会型价值观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且四川大学生更为重视。3)北京和四川大学生在震后的价值观系统均包含四个层次,其中在北京大学生的价值系统中,社会型是第一层次,实用型是第二层次,信仰型是第三层次,审美型、政治型和科学型合并为第四层次;而在四川大学生的价值系统中,社会型是第一层次,实用型和信仰型合并为第二层次,科学型是第三层次,政治型和审美型合并为第四层次。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大学生社会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社会善念自陈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社会善念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在社会善念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领悟社会支持在社会善念与主观幸福感、社会善念与基本心理需要之间均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善念与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最优独特性理论和网络成瘾的个人-情绪-认知-执行交互模型,考察独特性需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焦虑和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独特性需要问卷、GHQ-20量表中的焦虑分量表、意志控制量表以及手机成瘾量表对826名大学生(女生=526人,Mage=19.93,SD=1.38)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独特性需要与手机成瘾、焦虑呈正相关,与意志控制呈负相关;焦虑与意志控制呈负相关,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意志控制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2)焦虑和意志控制在独特性需要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单独中介作用均显著;且焦虑、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独特性需要既可以直接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联系,也可以分别经由焦虑、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联系。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并拓展了I-PACE模型,并为手机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