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题词,由弘一法师书写,现在就立在开元寺的门口,传达着昔日泉州和开元寺佛事的盛况。 以今天的眼光看,泉州开元寺是闽南地区灿烂佛教文化和遗存的宝库,也是“泉南佛国’’当下佛教生活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2.
李玉昆 《法音》2000,(1):83-86
泉州佛教盛行,唐朝就有“泉南佛国”之誉。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对泉州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赞语。泉州佛教兴盛的表现,一是寺院众多、名僧辈出。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年不断,广大人民生活极其痛苦,为佛教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方便条件。西晋末年,爆发了诸王混战,南方较为安定,中原一部分士族和大批劳动人民南迁,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而且把东汉时传入中原地区的佛教传播到泉州。晋太康九年(288),在当时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安丰州九日山附近建造延福寺,之后寺院和僧侣不断增加。隋唐…  相似文献   

3.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美誉 ,又有“闽南蓬莱”之雅称。早在西晋太康年间 (2 80 - 2 89) ,道教就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了白云庙(后称玄妙观、元妙观 ,现为泉州道教协会所在地 ) ,历代兴毁的道教宫观则不尽其数。这些宫观的文化艺术积淀甚是丰厚 ,楹联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多少文人墨客、修仙高道 ,撰联或感人间正道之沧桑 ,或抒闲云野鹤之情怀 ,或悟浩瀚寰宇之玄虚。联之书法 ,真草隶篆各显其弛敛疾缓 ,不必赘述。唯联意蕴酽郁 ,绵绵远远 ,读来欲薄厚古今 ,别是一般滋味。刺桐道教楹联 ,可兴可比者众 ,兹择一二 ,与好道者共享。其一 :…  相似文献   

4.
禅慧 《法音》2000,(1):34-35
佛教传入福建约在三国时期。据史料记载,福州绍因寺创建于公元282年,是福建最早的寺院。唐宋时期福建佛教很盛,闽南则有“泉南佛国”之称。福建不仅寺院遍布各地,僧人众多,而且高僧辈出。禅宗在福建的佛教史中尤占重要的地位,可谓一枝独秀。其它各宗虽都曾在福建传播,但势力远不及禅宗。而净土宗与其它宗派相融合,其信仰在福建民众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净土宗是唐代最流行的宗派之一,在福建也很流行。唐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载:“垂拱二年(686),郡儒黄守恭宅桑树吐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唐代…  相似文献   

5.
法界春秋     
《法音》1990,(1)
普陀山隆重举行佛像开光方丈升座法会赵朴初会长亲临剪彩本刊讯以海夭佛国闻名于世的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经过十年整修,于1989年10月16日至18日隆重举行了全山佛像开光、妙善法师升座法会.赵朴初会长在出席了香港天坛大佛圆顶洒净仪式后,由上海乘船于10月15日抵达普陀山,参加了这一盛会.香港名僧觉光、圣一、永惺法师分别率团同赵会长同船到达普陀山.前来参加盛会的还有  相似文献   

6.
潮州开元寺     
历史悠久的潮州开元寺,建筑宏伟,气势非凡,为粤东一大名刹。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诏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玄宗年号为寺名,遂建斯寺。开元寺创建后,千余年来,屡经兴废。十年动乱中,开元寺在劫难逃,佛像断手折足,满目疮痍。1980年开始大修殿字,重塑佛像,短短几年,古刹重光。梵天佛国,焕然一新。今天,旅游  相似文献   

7.
苏剑沙  黄小梅 《法音》2021,(10):60-61
泉州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最近又被联合国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其拥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称.这里有宗教寺院、观庙上千座,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弘一大师曾为泉州书写"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相似文献   

8.
泉州古称“佛国”,历代高僧辈出。晋、隋以来,佛寺兴兴废废,不计其数。现有寺名可考的达400多座,尚存者215座。泉州佛教与海外各地的关系源远流长,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早在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就有印度僧人拘那罗陀来到泉州,住在九日山翻译《金刚经》,现在九日山西峰一块盘石,据说是拘那罗陀当年翻经之处,人们称为“翻经石”。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跟随他去日本的18位弟子中,有一位是泉州超功寺僧,在日本担任戒师。  相似文献   

9.
1997年,年仅23岁的常定法师出任泉州少林寺住持。那时,他眼前的这座寺院,距离全盛时期的周墙三丈、陇田百顷、与僧千人,已经太遥远了,除了三位僧人之外,只剩下一座尚未装修的大雄宝殿和几尊未塑金身的佛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城市文化与形象的竞争日益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而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研究城市形象的定位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泉州城市经济实力虽然雄厚,但其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确,导致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城市竞争力有限。东亚文化之都的头衔为泉州塑造城市形象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本文立足于泉州的具体实际,在分析泉州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形象定位的策略,从而定位出泉州的城市形象,以提高泉州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地处热带的黄袍佛国泰国,有5000多万人口,佛教信仰者占95%以上。市区常有三五成群身着黄色袈裟的僧人穿行于人群之中。城乡居民的生活与寺院息息相关,人们对佛的虔诚简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几乎家家户户都设有佛堂或佛龛。佛堂的大小团主人的家庭经济条件而异,堂内香烟镣绕,常年不断。人们每当出入大门,路过佛堂或佛龛,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向佛像施一个合十礼,然后再继续行走,从不会忘记。在曼谷以西的著名风景区水乡,水上人家的小船舱里,也设有一个玲珑的小佛龛,渔民们早晚对着佛像膜拜,求佛保佑…  相似文献   

12.
应斯里兰卡佛教阿斯羯利派钱达南达国际佛教中心主席曼格拉长老的邀请.2004年7月24日至28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释学诚法师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五人,对斯里兰卡进行了友好访问。访问期间.中国佛教代表团与著名的斯里兰卡石窟寺--丹布拉寺的主人在那里的佛教博物馆举行了中国佛教协会赠送斯里兰卡的佛像安奉仪式。这三尊精美绝伦的释迦牟尼佛像分别代表了中国三大语系(汉传、藏传和南传)对斯里兰卡佛教的美好敬意。制作这些佛像的就是黄华宗先生创办的福建泉州鑫华雕塑工艺有限公司。为此我们特别组织一篇介绍黄华宗先生佛教造像艺术的文章以奉献于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9月2日,甘肃省临泽县香古寺隆重举行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暨理空法师升座仪式。中国佛协理事、甘肃省佛协副会长融开法师为理空法师送座,并举行传法仪式。来自各地的诸山长老、各界人士及四众弟子五千多人参加了盛会。 融开法师代表甘肃省佛教协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甘肃省及市、区党政有关部门领导莅会致贺,他们对香古寺重修寺院、塑造佛像、严格管理、团结四众,服务社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香古寺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把寺院办成一座爱国爱教、弘法利生的模范丛林。甘肃省临泽县香古寺隆重举行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暨方丈…  相似文献   

14.
常广 《中国宗教》2012,(7):83-84
天台慈恩寺,就是这样一座"洞窟就是殿堂,殿堂均在洞中"、以玉石雕刻为特色的佛刹。开凿石窟而筑成佛寺,自古有之,中外皆然。在印度有阿旃陀,以保存的壁画而闻名;在中国则有敦煌千佛洞,以塑像著称。而天台慈恩寺,就是这样一座"洞窟就是殿堂,殿堂均在洞中"、以玉石雕刻为特色的佛刹。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1,(12)
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雪域神秘的文化氛围,孕育出了有特殊色彩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形成了雪域佛国的独特文明,成为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朵奇葩。由于佛教在雪域文化中无所不在的影响和政教合一的历史传统,西藏叉常被人们称为“小西天”或“小天竺”。即以藏地寺庙,佛像数量之多,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据记载,早在250多年前,西藏地方政府向清政府申报的格鲁派(即黄教)一派的寺庙就有3477所,直到今日,无论是前藏的大小昭寺、甘丹寺,还是后藏的札什伦布寺,  相似文献   

16.
张琪 《法音》2000,(8):49-50
本刊讯 7月20日上午,福建泉州千年古刹开元寺隆重举行方丈升座典礼,道元法师荣膺该寺第82任方丈。 泉州乃闻名中外的文化古城,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开元寺历史悠久,建筑精美,佛像庄严,高僧辈出,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佛教道场。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道元法师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开元寺宗风重振,传灯得继,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佛教事业的正常开展。希望在道元法师和各位执事的主持下,在全寺僧众的共同努力下,开元寺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如法…  相似文献   

17.
早期佛像是古代中印初期交流史研究的重要载体。首先,在我国发现早期佛像的大部分地区缺乏佛教传播的记载,早期佛像作为第一手考古资料,填补了这些地区佛教艺术传播的空白。东汉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像,它有助于解决中国佛教和佛教艺术起源的问题,因此,早期佛像研究将改写中国佛教史的第一章。其次,学术界对印度佛像起源时间一直存在争议,早期佛像中最早有确切纪年的佛像非常接近印度佛像的起始时间,因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是济南社会科学院的李家振先生写的。这位李家振不是我。 李先生与我同名、同姓、同年生,但几十年来天各一方,互不相识。我俩得以会遇完全是因有佛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继承和发展佛像雕塑艺术,去年秋,北京市佛教协会组织了一批佛像雕塑艺人,在北京厂化寺成立了佛像雕塑修复组。几个月来,他们为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雍和宫等单位修复和复制了不少历代珍贵的佛像。其中有一尊仿唐彩绘木雕观音像,造型古雅庄严,充分体现了盛唐造像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20.
佛像与铜镜     
佛像与铜镜,初看起来似乎并不相关,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佛像却出现在铜镜这种日用器皿兼工艺美术品上。铜镜在中国出现得很早,齐家文化的出土器物中已有铜镜,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铜镜背面出现了美丽的纹饰并在演变过程中纷呈多彩的面貌。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中就有当时的贵族妇女使用铜镜梳妆的场景。而佛像铜镜则出现在三国中期到西晋之时。佛教传入中国后,东汉末年已出现最早的佛教遗迹。特别在四川发现了铜摇钱树枝干和陶座佛像以及崖墓石刻佛像等。而佛像铜镜出现以前已有画纹带神兽镜和四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