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节日     
志鸿 《中国道教》1990,(2):39-39
正月元正与天腊之辰正月初一,新年伊始,人们喜气洋洋,着新衣、燃鞭炮、年糕、团子、大红枣。《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上日、亦云正朝、亦云三元,亦云三朔。庭前爆竹,进椒柏酒,服桃汤,进敷于散,造五辛盘,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珠囊隐决》:“正月一日取五木煎汤以浴,令人至老发黑。(编者按:道家谓青木香、亦云五木)。”道教有五腊良辰的信仰。这正月初一正是天腊之辰。《云笈七签》:“正月初一为天腊;五月五日为地腊;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十月一日为民岁腊;十二月八日为王侯腊;是为五腊良辰也。”“腊”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2.
宋代,五台山佛教虽则远不如唐代兴盛,但仍然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着外国僧人不断前来巡礼。其中,有日本僧人奝然、寂昭和成寻。碉然入台最先入台的是奝然。((宋史·日本传》:“奝然天禄,自云姓藤原氏,父为真连。真连,其国五品品官也。”此话有些含混,  相似文献   

3.
修菩萨行者,要求应该学习的知识大体不外乎“五明”,其中“医方明”(即医药学)便是在必要条件下度化众生的一项专门学问,洪丕谟先生写的《历史上医僧行医生涯散录》一文,则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历史上医僧救人治病的事例,体现出僧人积极入世的一个侧面,同时给我们学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4.
侯印国 《法音》2022,(1):46-51
<正>腊月得名于腊,或云源于祭祀。《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献公向虞周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阻止但未能获听,于是感慨"虞不腊矣",言下之意就是虞国即将灭国,再也无法举行年终的腊祭了。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总结说:"腊之名,三代已有之。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总谓之腊。宫之奇曰:‘虞不腊’,是也。《史记》秦惠文王十二年初腊,盖西戎之俗,不知置腊,至是始效中国为之耳。"[1]或云出自猎狩,汉代应邵《风俗通》云:"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  相似文献   

5.
僧人与禅修对于一个修行的僧人行、住、坐、卧皆但在四者之中,故多云”。以打坐来修习禅略称“打坐”。关于坐禅的方法,卷上应该四时随时坐有能够舒适的床坐,有安静的有一起修行的善;另外,还需要无所能够提供饮医药等供养。这些,都修行者自能够调伏自己的身心等。此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等书对坐禅方法也颇多论述。日本、朝鲜佛教界,对于坐禅中国禅宗对于坐禅方法与时间等相关事项,也有很多规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大众章》“坐禅仪条”对坐禅禅林中,上堂以前于僧堂坐禅少时,称“坐堂”。小参之前及每日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改进手段,在全校推行《“四维五段”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实施“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模式。“四维五段”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低起点、小步走、多活动、快反馈,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地位,在北朝末期一经确立,很快就得到了西藏认同与信仰,但西藏的五台山信仰具有三个特质,一是始终在密宗事部三怙主的系统内定位文殊菩萨,并由此决定了其在世界地理场域中定位五台山。二是元代之前,五台山对于西藏而言,因为难以企及,所以西藏以想象的、虚拟的方式,完成了与五台山的联结。三是通过文殊“化现”及与文殊“值遇”两种模式,增加藏传佛教僧人的神圣性。西藏五台山信仰内涵的奠定,都与《柱间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遇五天僧人入五台之三1贯 休 2远礼清凉寺 ,灵真似善财。 3  身心无所得 ,日月不将来。 4白叠还图像 ,沧溟亦泛杯。 5  唐人亦何幸 ,处处觉花开。 6注 释 :1这是五代著名僧人贯休写的《遇五天僧人入五台五首》中的第三首。  五天 :五天竺的略称 ,谓东、西、南、北、中等五方之天竺。天竺 ,印度之古称。《西域记》二曰 :“五印度之境 ,周九万四里 ,三垂大海 ,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 ,形如半月。”2贯休 ( 832— 91 2 ) ,俗姓姜 ,字德隐 (亦作德远 ) ,婺州兰溪 (今湖北浠水县 )人。 7岁出家 ,苦节峻行。读书过目不忘 ,诗奇险 ,工书画 ,人…  相似文献   

9.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o'Nei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2003年,奥尼尔在一份题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的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重新洗牌,“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四国。“金砖四国”将超越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与美国、日本一起跻身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高盛这份报告出台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广泛关注,“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由此风靡全球。  相似文献   

10.
作为记载魏晋间名士风流的集子《世说新语》,其对佛、道区别对待的态度,固然有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僧人、道士各自的价值取向,即僧人凭借清谈、雅致与高门士人周旋,而道士凭借技术、操作向上层渗透,造成了这种偏差和分野。道教的这种取向,是历史传统、地域影响的结果;从史籍的记载,以及道士受到的教育能明显地看出这一微妙的变迁。而这一转变极大地影响了此后道教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陈先达:《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屹立在人类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公开问世的标志,又是无产阶级向世界公开宣布自己的目的和意愿,由自在走向自为的标志。《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关于“两个必然性”的理...  相似文献   

12.
徐冲 《法音》2023,(2):44-50
<正>自古以来,中印两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频繁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之间冲突与对抗的文化交流不同,中印文化交流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而佛教东渐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雅利安中心”之称的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故事文学产地,印度本土的故事集以“海”“簇”为名,如《故事海》《大故事花簇》等,鲁迅就曾以“大林深泉”形容印度故事的丰富性。自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3.
张勇 《管子学刊》2009,(3):80-83
唐代,《老子》、《庄子》、《列子》、《文子》、《亢仓子》五部道家著作被诏封为道教“真经”,享受很高的地位。柳宗元站在儒家立场之上本着“经世”的原则对这五部“真经”作了理性地考证与评价,从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他对道家、道教的理解与态度。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净慧法师: 我是一个《法音》期刊的忠实读者,见到贵刊92年12期中演翔写的一篇《古今寺院与搞活经济》(以后简称古今)文章中主张寺院应该搞活多创收入,认为僧人经商是符合佛所提倡的“五明兼学”,是在弘扬佛法,又以海内外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寺院经商办厂——作为成功经验向读者介绍。对此,我不敢苟同。首先,我认为《法音》期刊是弘扬佛法的一个有力工具,它是指导广大佛教徒启迪智慧、净化人生,但《古今》  相似文献   

15.
史载黄龙慧南“开法同安”,今人将“同安”注解为“福建省同安县崇胜寺”,如《中国佛教》“黄龙派”(作者黄忏华)、《禅宗:历史与文化》“禅宗大意”(作者正果法师)都是如此。我认为,这种注说有误,“同安”应为今江西省永修县同安寺。慧南为临济宗黄龙派祖师,而且,其法嗣祖心之六传为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归国后创立日本禅宗(临济宗),故黄龙派无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日本佛教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要的地  相似文献   

16.
史金波 《法音》2005,(9):19-25
五、僧人和度牒西夏是多民族的王朝,其僧人也是多民族的成分,包括主体民族党项、汉、藏、回鹘以及印度(天竺)僧人。其中党项族僧人人数最多。回鹘僧人在西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西夏前期译经的主力。元昊和秉常时代译经的主持人白法信、白智光两位著名的僧人,应是汉文文献中反复提到的“回鹘僧”的代表人物。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影响颇深,在西夏的藏族僧人数量较多。11世纪末以后,伊斯兰教在印度强力推行,对原来的佛教造成重大威胁。不少印度僧人为躲避灾难并宏扬佛法,纷纷到西藏传法。同时一些印度僧人也到佛教兴盛的西夏传法,有的人…  相似文献   

17.
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提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治道思想的是《管子》。历代学者对其持肯定态度,但柳宗元却是例外。他以《管子》释义四维有误、“廉与耻,义之小节”“不得与义抗而为维”为由,论证四维论的提法不确切,进而得出“四维者非管子之言”的结论。实际上,这是一种教条主义的学究式裁断。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2013,(1):124-125
佛弟子有四众之分。出家男女二众,即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二众,即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佛弟子又有四众、五众之分。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五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七种佛教徒的通称叫七众。即出家五众加上在家二众。对学识修为较高的僧尼称谓:(1)法师: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佛法以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思是讲说经法的师傅;(2)经师:指精通佛教经藏的僧人,也指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3)论师:指精通论藏或诠释佛教经义的僧人;(4)律师:指善于背诵、讲解律藏的僧人;(5)三藏法师:指精经、律、论三藏的法师。中国古达把从事译经的高僧称为“译经三藏”,例如唐玄奘被誉为“三藏法师”,俗称“唐三藏”;(6)大师:佛教称释迦牟尼为大师。后唐代朝廷封通晓佛教教义的僧人为大师,如慧照法师。后来对前朝名僧也往往赐谥号“大师”,如东晋慧远,被追赐为辨觉大师;(7)尊宿:“尊”为德高,“宿”为年长。对年长德高僧人尊称为尊宿;(8)上人:尊称持戒严格,精于义法的僧人;(9)讲下:对知名法师的尊称;(10)高僧:对德行高的僧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19.
《指空和尚禅要录》亦称《指空直指》,简称《禅要录》,是指空弟子汇编的一部指空著述,包括《佛祖传心西天宗派旨要》、《顿入无生大解脱法门指要》两大部分。本文对其研究证实,指空禅学应该还是中国禅学的翻版,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形式而言。由此看出,指空虽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当其以“禅师”面目出现时,他即已经是一位很中国化的僧人了。  相似文献   

20.
南朝僧官考     
马麟 《法音》2022,(12):31-45
<正>东晋以后,中国佛教界出现政府任命僧人管理佛教宗教事务的制度。关于这项制度的草创和形成,早期僧史记载不清。隋代灵裕《僧尼制》、彦琮《僧官论》,今已不传。唐神清《北山录·住持行》概述唐前僧官,以北统南,源流未明。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中,设“立僧正(尼正附)”“僧统”“沙门都统”“僧主副员”等,纲举目张,有益后学,但丛抄僧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