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桐生 《现代哲学》2022,(2):117-124
殷商人认为祖宗神对下界子孙兼具赐福、降祸的两面性;西周人由于受到《尚书·金縢》所载周公祷告三王之辞的影响,认为祖宗神对子孙只能赐福而不应该降祸。在春秋民为神主、天远人近的进步思想背景下,孔子对祖宗神现象进行了全新解读:鬼神只是人死之后漂浮的魂气;所谓祖宗神赐福是指孝子通过祭祖修养而达到内孝外顺的道德完备境界;祭祀祖宗神不是为了求福避祸,而是出于孝子的宗法血亲情感,表达孝子报本返始、孝亲尊祖之情;“敬鬼神而远之”是对待祖宗神的明智态度。孔子对祖宗神思想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商周以来祭祀祖宗神的价值取向,使祭祀祖宗神由避祸求福的宗教祈求转换成以孝亲为起点的伦理道德修炼。  相似文献   

2.
禘郊祖宗说为王肃的重要礼说,本文以重新整合的《圣证论》为基准,结合《孔子家语》王肃注及经史文献,重构王肃禘郊祖宗说的理论体系。王肃禘郊祖宗说的内核是以帝王受命为中心的政治哲学,具有特殊的宗教性,其说大体承用贾逵、马融旧说,展现出天道与人事两种面相:将天道具体化为人格神,重新确立天人关系;通过对虞、夏、殷、周四代具体庙制的解释重塑人鬼关系。禘郊祖宗说由此成为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统一体。王肃禘郊祖宗说中的常制代表理论的普遍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现实易行性,而“权礼”代表具体实践的特殊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完全具备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学会做人     
吴恩平 《天风》2008,(2):20-22
<创世记>第5章1-2节记载: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由此可见,人类的起源来自神的创造,人之所以称为人,乃因人是照着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是因神的赐福.那么,人应当名副其实地处事为人,应该在我们身上彰显出神的形象和样式,而决不辜负神的赐福.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4∶19"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逌"在文献中的用法以及《保训》篇有关文句的上下文文义,可知《保训》中的"逌"应读为"迪",意思是至。"逌"的这种用法常见于《尚书》。另外,《尚书.金縢》"兹攸俟"的"攸"在上海图书馆藏日本写本八行本里写作"逌"。从上下文文义来看,《金縢》的"攸"也应该读为"迪",训为至。《保训》的"其有所逌矣"和《金縢》篇的"兹攸俟"都是在叙述一种主观判断的结果,说的都是天命的降临。  相似文献   

5.
学会做人     
吴恩平 《天风》2008,(4):20-22
<创世记>第5章1-2节记载: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由此可见,人类的起源来自神的创造,人之所以称为人,乃因人是照着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是因神的赐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周易》经文中"天""地""再""户""禽""高尚""富""童""莫""快""帝""履""时"等字词进行了深入考释,并对它们在殷甲骨文、西周金文、《尚书》、《诗经》等西周文献中的用法进行比较研究,证明它们在《周易》经文中的用法为西周晚期使用的词义,证明《周易》经文为西周晚期写成。  相似文献   

7.
崇拜中的“祝福”本是崇拜的高峰,这并不在于满足信徒得神的赐福的愿望,而是从神出发,因他是万福的源头!“祝福”要总结神从创造、立约、预言、应验、领导到应许之地的指向,充分显明神是定意要赐福予人,他将自己委身与人,成就与人“同在”到永远的恩典!  相似文献   

8.
高建国 《天风》2008,(22):38-39
前一段时间,我曾研读了《诗篇》84篇。从中看到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渴慕神,就是对神的院宇、对神的工作和对神的赐福的渴慕;二是心向神,向神的感谢赞美、呼吁祷告和朝见敬拜;三是经历神,就是住神里面有福,灵命道路有福,靠神的人有福。现在我们再研读一篇《诗篇》,也就是34篇。它的内容更为丰富,教训更加深刻,也能使我们体会到有更大勉励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亚当和夏娃(伊斯兰教中称阿丹、好娃)是人类的始祖,地球上的第一对夫妇。《古兰经》和《圣经》关于人之初的描述有共同之处,也有诸多不同。《圣经》中的人之初《旧约圣经》的《创世记》中有两处关于人之初的描写《,新约圣经》的《罗马书》和《哥林多前书》中在解释基督对人类的救赎时也提到亚当。第一处描写:神决“定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让他“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活物”。神赐福于人并要“他生养众多”。神欣赏他的造物,造人之前,每造好一物,都为其取名,而且“神看着是好的”。第…  相似文献   

10.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物上的主体装饰纹样之一。它是先民融合了自然界诸多动物的特征,同时加以想象而形成的。饕餮的意义是复杂的,是多层面的。它是神秘可怖的,也是狞厉威严的;它是统治阶级残暴与血腥统治的体现,也是威吓妖孽、护佑平安的神符。其愤怒的表情、圆睁的怒眼,成了后来驱邪除怪的祥瑞形象的样本。  相似文献   

11.
高建国 《天风》2008,(18):14-15
今天我们还是在研读<诗篇>八十四篇.其中所领会的问题,也就是神的儿女们的蒙恩得福问题.我们一般人所最盼望的也就是在神的面前能够蒙恩得福,对神与人的关系来说,也是神对人的赐恩赐福.我体会到全部圣经中的钥字,可以说就是恩与福这两个主要的字.  相似文献   

12.
古人的警戒     
李铭约 《天风》1994,(2):16-17
读经:诗篇第一篇、犹大书 诗篇是颂赞神的诗歌集,第一篇是说一个有福的人是喜爱神的律法的人。说到“福”字,我们中国人是特别喜爱的,我们过春节总是写了许多福字,贴在门上、窗户上、墙上、缸上。圣经里说神的子民遵行神的诫命就会得到神的赐福,连筐子、抟面盆都蒙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小说《封神演义》中所载的火神为考察点,将其形象与文献和考古发掘中出现之祆神相比较,证明了小说中之火神与文献记载之祆神在形象、姓名和文化意义方面十分相似。因此佐证了陈垣先生的结论,宋元以后祆神与中国火神信仰已经融合。本文还引用佛经记载,解决了为何唐宋典籍均将祆神比附与摩醯首罗之疑问。  相似文献   

14.
<正>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自信耶稣以来,我的信仰历程就与圣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和合本》圣经不仅领我认识神,也帮助我信仰成长,引导我人生道路。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在我信仰成长经历的不同阶段中,都有圣经伴我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15.
宗教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或者说是神与人的关系。无神论即是马克思主义对此问题的基本态度。通过对各种天人关系或人神关系的分析,可以为探求宗教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提供一种重要的视角。《国语》作为一部先秦时期的重要史学著作,其所记载的关于天人关系或人神关系的言论,呈现出这一基本问题在西周至春秋时期由"事神保民"向"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的思想史变迁,构成了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青荣 《管子学刊》2006,(4):100-103
厥,是商周时期海岱地区的一个东夷小国,由于传世文献奇缺,人们对其历史和文化面貌知之甚少。据甲骨文和金文知其在商代已经建国,西周被封为子爵国,大约存有400年以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音歆 《天风》2004,(11):27-30
前三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记载了一些耶稣称呼他自己和别人对耶稣的称谓,如,基督、人子、神的儿子、神的仆人、主和大卫的子孙等等。本文主要就前三福音中所记载的耶稣称谓之一--弥赛亚这个称谓做些神学探讨和神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山神夜巡     
一部<封神演义>,既是演义,与真实历史就相去甚远,人死后封神就更是无稽之谈.<辞海>云:"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侈谈神怪,十九虚造".岂料人间以此为据,历代都曾出现过造神运动,延续至今民间尚有一定市场,说来也挺可笑?我从祖宗那里接受的教育是,阴世与阳世一模一样,是动物都具有灵魂,而且各自又有各自的领属范围,统统受制于各自的神.人死后作鬼受制于阎王爷;动物死后,兽魂受制于山神爷.民间传说,夜里山神爷爷偕同巡山老母要出来巡视,发现作恶的兽类就地降伏.我是不信这一套的,可巧让我给碰上了这似乎象山神爷巡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唐以前嵩山道教的发展及其遗迹——中岳嵩高灵庙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登封县境内的嵩山,古称太室或天室,居五岳之中,自古即为华夏民族所奉祀的名山。《史记·封禅书》称:“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传说作为古华夏族之一的炎帝族(神农氏、姜姓),在上古从西北进入黄河中游,曾长期居住在嵩山附近的伊水、洛水流域。其中有一支奉伯益为始祖的部落,号称四岳,以崇拜山岳为特征。后来西周时的齐、吕、申、许四个姜姓国,据说即四岳的后裔。《诗经·大雅·崧高》有云:“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按“申”、“甫”即申氏、吕氏。诗中说他们都是嵩岳神的子孙,辅佐西周王室的大臣。又据《史记·周本纪》及《逸周书·作雒篇》  相似文献   

20.
神仙是道的化身道教是一种宗教,因此,道教是有神论者的社会实体。道教徒信仰道教就是要信神和拜神。在道教徒的心目中,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主宰,在赐福,在护佑,或者在惩罚作恶的人。而无论是地位最高的神,或者地位卑下的鬼,都是由道衍生出来,并且是道的体现。因此,信神和拜神就是信仰道和崇拜道。道教的神,以他们是否降生到人间作为标准来区分,可以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降生到人类中间的,他们来自于先天,是“道之玄气”,“聚而成形”的,例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玉皇大帝等等。第二类是曾经降生到人间的先天神灵,他们也来自于先天,但是,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