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亮 《学海》2005,40(3):106-111
本文对马克思中学时代的思想来源进行了批判的重新审理,认为除了一些显性思想来源外,马克思还从自己所接受的正统古典人文教育中得到反封建的启蒙精神和理性主义的隐性思想熏陶。理性主义道德神学是马克思中学时代哲学观的底色,启蒙主义的人生理想是它的核心,以伦理道德为准绳的历史评价论则是其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的现实主义因素、民粹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全人类意识是马克思中学时代哲学世界观中重要而宝贵的两个思想质点,它们后来内化成了推动马克思思想继续发展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冯玉珍撰写的《新唯物主义———新理性主义》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全书528千字。作者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思路和关键文本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认为马克思哲学和西方文化有紧密的关联,是西方理性文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一种新的唯物主义,同时也是新的理性主义,对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该书共有3篇11章。第1篇题目为“马克思的生活之路和思之路”,主要从文化渊源上,阐明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它突破了以往研究马克思思想脱离西方文化传统继承性的“孤立思想体系”的片面性缺点,恢复…  相似文献   

3.
刘明贤 《学海》2005,3(3):123-128
伯林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悲剧理论移植到政治哲学领域中,目的是要进一步阐明其自由主义理论。他从三方面论述了其悲剧观:首先他批判了理性主义悲剧观;其次他依据价值多元论,分析了悲剧的产生根源;最后他认为,不重视启蒙运动敌人的观点也是产生悲剧的根源。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出,伯林认为悲剧无法超越。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及马克思等人的悲剧观相比,伯林的悲剧观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克罗地亚的哲学,主要是受尼采、赫尔巴特和经院哲学的影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非理性主义思想家和启蒙家巴扎拉(Albert Bazala)。这个时期的斯洛文尼亚的哲学也几乎沒有摆脫外国哲学家们的影响。1918年后,在南斯拉夫王国的哲学中,除了非理性主义之外,还可以看到柏格森和心理分析的影响。但思想家们越来越多地被马克思所吸引。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有共产党的领袖和科学哲学家马尔科维奇(Sima Markovic)和克罗地亚的音乐家武奇科维奇(Vojislav Vuckovic)。贝尔格莱德的超现实主义小组曾试图对马克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实质是狄奥尼索斯式的大地形而上学。他试图通过重建人类和大地的原初性关系,以克服现代性的背离大地的无根状态。但他的大地形而上学延续了德国哲学的非理性主义传统,是德国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从传统理性主义向现代理性主义的转变/衣俊卿//浙江学刊(杭州).1992,5.5~10马克思“西东方社会理论”思维方式刍议/雷弯山//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1992,3.53~56论马克思历史观对事实与价值冲突的两种解决/刘森林∥哲学研究(北京).1992,9.17~23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现代社会运行/林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1992,5.41~46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理论特质/徐俊忠∥广东社会科学(广州).1992,4.22~26“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意识”: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学习札记/张一兵//天府新论(成都).1992,5.39~46  相似文献   

7.
关于非理性主义研究阎献晨(山西省委党校)非理性主义思潮是现代外国哲学流派的一大思潮,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这个问题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非理性主义是在同理性主义相对应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研究非理性的起源和发生、发展进程中必然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或许是早期现代性——被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出色的社会分析家。(莱昂,第41页)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逻辑基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理性主义转变到人本主义,再转变到异化劳动和粗糙的物质生产,最后转变到科学实践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科学哲学中正统理性主义的形成和非理性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并对这种倾向产生的认识根源和社会背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认为扩大理性主义原则是科学哲学中一种新的趋势。科学的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不可能预设一种绝对的、超验的理性主义原则。科学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可以是多元的,科学家只有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来作出最佳的选择,科学的合理性蕴含在科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0.
柯尔施对马克思的哲学观的重大误读是关于哲学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凡是柯尔施看到哲学的现实性、批判性并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来恢复其革命性的地方,恰恰是马克思看到哲学的非现实性、非革命性、非批判性并进而拒绝将自己的学说限定在哲学之中的地方。柯尔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的直接动因是为了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但他的做法恰恰使马克思主义丧失了革命性。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的哲学属于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涉及伦理、政治、法律、经济诸社会领域.但是他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在以<正义论>(1971)为代表作的早期思想中是浑然一体的,而在以<政治自由主义>(1993)、<万民法>(1999)和<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2001)等为代表作的晚期思想中则判然分明.理性主义是贯穿于罗尔斯前后期哲学思想中的基本立场.罗尔斯前后期理论体系的转变同样反映在理性主义基本特征的改变上.然而,学界在评述罗尔斯的理性主义时,大多没有注意这一变化,他们比较关切其后期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如"理性的"与"合理的"以及"重叠共识"、"权利的优先性与善"、"公共理性"等以"理性多元论的事实"为背景的政治自由主义的理性主义理念,而对于罗尔斯前期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则比较忽略.其实,罗尔斯思想的理性主义特色,在他的早年,跟在他的晚年一样,是非常鲜明的.何况,罗尔斯早期思想中的理性主义有跟其晚期思想中的理性主义并不一致的特点,不可混为一谈.本文试图探讨表现于<正义论>中的从原则、方法到对待现实的态度上的罗尔斯理性主义立场及其基本特征,以补阙疑.  相似文献   

12.
葛树先同志在《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是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吗?》①一文中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质疑”,全面否定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他的论点和论据是不正确的、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资本论》的相关论述,马克思是基于一个完全的资本主义世界才提出资本积累概念的。但问题是,当马克思将资本积累理解为雇佣工人以及所需的生产资料在数量上的增长时,他就不得不考虑资本主义对非资本主义的渗透所带来的更多无产者,由此,“资本积累”被证明不可能在单一的、完全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被理解。在马克思身后,卢森堡、维克斯等人都回应了马克思理论中的上述难题,尽管卢森堡侧重于对非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关切,而维克斯更注重完全的资本主义语境的前设与价值理论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哪一种思考,都至少说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概念仍有进一步探讨和阐释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4.
费尔巴哈感性哲学革命从对理性主义传统的改革与颠覆开始,坚持"感性第一性"原则,希望通过"感性"与"感性直观"回归感性的生活世界。但这一革命很少受到学界严肃而认真的对待,"感性第一性"原则及"感性直观"的积极意义为"感性活动"所遮蔽。实际上,马克思的感性革命就是将他的"感性第一性"原则扩充、发展为"感性活动"即实践原则。此外,作为感性哲学出发点的"人"也不是抽象的"一般人",而是感性个体,不过费尔巴哈对其历史内容没有进行具体的阐释,马克思则在感性与历史统一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现代建筑先驱沙利文成长于多元文化家庭,这是其设计理论的民主渊源;他的短期学院教育让其认识到古典传统理性主义形式美的普遍规律;他的学徒生涯则带来功能理性和结构理性主义思想。由此可见,沙利文早期教育对他的设计理论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是某些世界观的名称,这些世界观断言:科学思维是无法揭示客观现实中的确定关系及规律性的,因而应当予以放弃,代之以其他的(在非理性主义看来是更高的)认知功能,如直觉、体验、对本质的洞察。非理性主义认为,客观现实按其本质来说,或者确切地讲,按其领域来说,并不是为法则和规律性所支配的,而是非理性的。非  相似文献   

17.
伍德重申他先前论文的观点--"对马克思来说,经济交易或社会制度中的正义与否依赖于其与既定的生产方式的关系",认为胡萨米将"正义不仅受生产方式所决定且受阶级立场所决定"的观点归于马克思是一种误解,认为马克思是从一种资本主义之后的正义标准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对马克思文本的误读.在他看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基于对社会生产分析的总体批判,其批判是基于自由、共同体和自我实现等非道德的善的批判,而不是基于权利或正义的道德的善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是被人们研究最多的一位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对西方化有着极为广泛影响的哲学家。在他的精神分析的思想体系中,渗透着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观。弗洛伊德对于人类本性及化本质的非理性主义的分析,是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身的阴暗面,将其置于理性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19.
康德具有理性主义色彩的共同体思想对于马克思思考共同体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启蒙意义。不过,康德对于伦理共同体的论述基于人性善恶的考量,马克思却要把这种考量转换成为现实生活的批判。康德尽管从形式上看特别想超越私人性而追寻普遍性进而构建一个伦理共同体,但这种共同体实际上是维护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是虚幻的。为此,马克思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这个理念。"真正的共同体"具有双重规定,即"真正的共同体"不是"自由人的对立面",而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20.
周晓亮 《哲学动态》2003,(10):45-49
爱德华·赫伯特 (EdwardHerbert 15 83 -164 8) ,亦称彻伯利的赫伯特 ,是英国哲学史上十分独特的人物。虽然他与经验主义者F 培根、霍布斯是同时代人 ,却几乎没有受他们思想的影响 ,走了一条与经验主义完全不同的道路 :他贬低经验 ,强调认识活动中的先天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理智能力的作用 ,是英国近代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不过 ,他的理性主义与笛卡尔等人的大陆理性主义很不相同。在思想来源上 ,它不像后者那样与以机械论和数学为代表的“科学思维理性”有密切联系 ,而是站在“新科学”的潮流之外 ,从柏拉图主义、斯多亚主义等古代思想中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