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决策是人们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所从事的一种认知活动。决策过程集中体现了人们驾驭事物未来发展情况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研究决策中的逻辑问题,掌握科学决策的逻辑方法,探讨决策活动的思维原则,就成为决策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层面。  相似文献   

2.
认知命题集合的逻辑构造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三分的认知世界人们拥有信念, 信念即是人们相信的东西。然而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里存在不相信的东西。可以说, 不相信的东西是人们的“负信念”。人们不相信的东西是人们所“怀疑的”, 认知主体“怀疑”某个命题的认知状态是一种不同于“相信”的认知状态。如果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整体只有两种认知模态“相信”和“怀疑”, 那么“相信”和“怀疑”是可以相互定义的。即我们可以定义其中一个如“相信p (Bp)”而得到另外一个“怀疑p (Dp)”———怀疑p等于不相信p: Dp ~Bp。但事实上还存在这样的认知状态: 对于一个命题, 人们既不相信…  相似文献   

3.
蒋柯  李其维 《心理学报》2020,52(8):1017-1030
皮亚杰从生物学的适应性和平衡化概念出发, 论证了有机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进一步通过认知过程与生物学过程的“同构”, 建立了一种结构论的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的主要论题包括:主客体相互作用论、认知结构的建构论, 以及心理逻辑论等。皮亚杰的理论建构方法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 皮亚杰强调功能相对于结构的逻辑先在意义。功能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与平衡化。因此, 皮亚杰的方法论是一种功能论。第二, 皮亚杰方法论的思想基础是辩证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一方面批判唯理论, 另一方面批判经验论, 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认识论体系。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当今心理学和心灵哲学研究中诸多“难问题”, 诸如“他心问题”、“归纳问题”等, 可能提供了元理论层面和方法层面的引领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试论"真矛盾"及次协调逻辑的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再也没有哪一种逻辑像次协调逻辑那样,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极为尖锐的批判,仿佛其本身就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矛盾”。依照次协调逻辑“真矛盾”的观点所构建的次协调逻辑系统,夷非所思地试图要容纳我们所认知的悖论、辩证矛盾、甚至逻辑矛盾。次协调逻辑试图要和悖论永久共存,但我们可以为了暂时的搁置这种矛盾,发展某理论的其他方面而接受这种逻辑技术。次协调逻辑在反映人脑的容错机制上具有重要的描述功能,这对提高计算机的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认知逻辑最初是以逻辑的方法来研究哲学的认识论问题。因此,认知逻辑有着很强的哲学背景。哲学家对认知可以说有着悠久且值得骄傲的研究传统。“我们知道什么?”、“什么能够被知?”、“‘知道某件事’的意思究竟是什么?”等问题在哲学中被广泛讨论过。逻辑学家的任务是用逻辑的方法将这些哲学观点刻画出来,使之更加严格化、系统化。这项工作的价值是不容怀疑的。首先,哲学家无法证明其所有的认知观点的一致性。逻辑学家为其提供了严格的证明工具。其次,严格使用逻辑的分析方法可以深入研究这些哲学观点所蕴涵的命题。例如,“我知道我知道……  相似文献   

6.
我们何以知道?又何以相信?我们如何确保知识的可靠性?这些一直是知识论关注的中心问题。而我们对知识和信念的关注有无一种系统性和规则性的特征?这是认知逻辑探求的中心。与知识论的确证知识和回应怀疑论两大基本任务相并行,当代认知逻辑发展出可能世界框架下关于知识和信念的形式语义学,以求澄清认知概念和语境并拒斥怀疑论。以知识与信念为研究旨趣,认知逻辑与知识论越来越表现出相互的融通,特别是二者对葛梯尔问题和怀疑论他心问题的共同探讨,使得认知逻辑更加具备一种形式知识论的特征。一、知识三元定义及其影响“知道或相信”在传统…  相似文献   

7.
普通逻辑教材在谈到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时,指出“一个语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但举的都是实词与具体概念的例子①。其实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实词与具体概念之间,也存在于一些虚词与它们所表达的逻辑常项之间。下面我们以“或者”为例说明这种现象。据笔者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或者(或)”一词至少可以表达四种不同的逻辑常项。一、表达相容的选言命题的联结硕,即现代逻辑中的析取词“V”。例如相容的选言命题的公式写作“P或者q”,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非A”。下列语句都是相容的选言命题:【fi胜夺…  相似文献   

8.
情绪的神经心理学理论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庆霞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4,27(1):150-152
本文主要论述了情绪神经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过去,人们认为情绪和认知分别由皮层下和皮层结构所控制,认知系统控制着情绪系统。现在,人们认为认知和情绪两个机能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情绪系统能快速、自动地加工有限数量的信息,认知系统则能有意识和有控制地分析信息。情绪是一个非同质的、多成分的、有等级组织的适应系统。大脑左、右半球在情绪表征和控制中具有不对称性,右半球主要控制自动的、自发的情绪,而左半球在概念水平上调节控制情绪。  相似文献   

9.
一、导言当代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社会学家之间的论战,常常表现在他们对认知价值的历史条件性的意义理解不同。T.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SSR)已经发表了30年,但是围绕他的“历史主义”对英美经验论的逻辑中心主义的质疑的实质,人们仍然争论不休。历史主义运动形成于五、六十年代,在其萌芽阶段就蕴含着种种分歧因素,以致于在今天其内部仍呈现着繁杂的多样性。比如说自我描述的历史主义者就既不同意客观主义也不同意相对主义的观点。历史主义者认为作出评价的基本单元是“大理论”(macro-theory)而不是某一种“理论”,所  相似文献   

10.
论作为跨界谓词的“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在”究竟是不是谓词7自安瑟伦、笛卡地提出那个著名的本体论证明以来,这个问题在西方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康德、摩尔、罗素、斯特劳森、汤姆森、皮尔斯以及自由逻辑学派等都曾研究过这个问题,或肯或否,或在二者间摇摆。谓词通常有两种意思:一、指语法谓词,即谓语;二、指逻辑谓词,表示个体的性质或若干个体间的关系,如“是白的”、“大于”等。毫无疑问,“存在”是一个语法谓词。在“驯虎存在”中,没有人会否定“存在”是一个合乎语法的渭语。人们争论的是“存在”是不是逻辑谓词,“存在”是不是表示个体的性质或若干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以“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闻名于世的那次哲学运动,其全盛期迄今已有大半个世纪了。无论谁怎样计算,自这一哲学运动正式“逊位”至今,也已将近半个世纪。①从它“逊位”以后,人们就自然习惯于把它看作哲学上的一种怪物,认为每个人在另取一种为自己所  相似文献   

12.
四、流变Ⅲ:规定主义伦理学规定主义伦理学派的基本倾向是对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一种否定性反应。它在方法上坚持了现代西方整个元伦理学理论的基本方法论原则:这就是坚持以逻辑语言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伦理学问题,甚至也坚持把伦理学视为“逻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但在结论上却与情感主义伦理学大相经庭。第一,他们认为,道德命题、语言、判断等不是个人主观纯情感的表达,而是兼备情感调节和事实描述双重功能的,第二,伦理学不是纯非认知性的,而是认知与非认知双重因素的统一或混合,所以,伦理学与科学并不是完全对立或隔离的;第三,价值判断或伦理学命题决不能简单地归诸于非理性的情感主义范畴;此外,伦理学命题可以提供规定或规范。  相似文献   

13.
逻辑与修辞之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有些修辞现象,似乎不能从逻辑上加以解释,可以不受逻辑约束,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一种“逻辑管不了修辞”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此,人们对科学发现的逻辑的研究有两种的目的;一是为了找到科学发现的一套有效的程序或模式,以便利用这个模式可以源源不断地作出新的发现。另一种研究是为了证明科学发现是一个合理性活动,是一项理性事业,以期提高人们对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指称与语境     
克里普克与弗雷格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指称理论,而这两种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内涵语境内的共指称替换问题。替换原则(Principle of Substitutivity)说的是,用指称相同的词项替换句子中的指称词项后句子的真值不变。这个原则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指称与真值之间的联系。但信念语境与模态语境内的指称似乎违背了这个原则,例如等同式“启明星=长庚星”和“启明星=启明星”在认知意义上可以不同。弗雷格关于等同式认知意义的研究导出了“涵义”(sense)这个概念。(Frege)克里普克面对的则是模态语境内的共指称替换问题。(Stanley)问题的格局现在…  相似文献   

16.
“问——答”是人们交流思想、科学发现、组织教学、新闻采访、论文答辩、治病问诊、获取信息的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问”与“答”中有逻辑,我们注重研究妙答中答案断定的逻辑方法,对于巧妙地回答问题有很大作用。“问”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有疑而问的问句,“问”的本身不表达判断,但“问”总是与“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问”的答案却是判断,其语言表达形式一般情况下都是陈述句。凡答案都有所断定,或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本文就妙答中答案断定的逻辑方法作些探讨: 一、假言断定。所谓假言断定,它是用假言判断作出断定,即假定某某条件成立,然后引出一个结果。这是常见的一种妙答的逻辑方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有时会遇  相似文献   

17.
表象—认知吝啬原则:MHD问题另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MHD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然后对MHD问题中出现的“概率错判”和“选择固着”两种现象给出了一种基于表象—认知吝啬视角的解释。该视角认为,人们无论采用的是顺向表征还是逆向表征,都采用了动态表象表征问题,而依照认知吝啬原则,动态表象要模拟轿车在门1、门2之间以1:2的比率出现的状态很难,却极容易模拟成轿车在门1门2间随机出现的状态;这导致了人们形成“概率错判”;对于“选择固着”问题该视角则认为,它的出现是不变比改变更符合认知吝啬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学研究的三种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研究的逻辑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由对象逻辑、思想逻辑和发展逻辑所组成。在一般关于经济学研究的讨论中,“经济学的逻辑”通常是指某个经济学思想体系的思想逻辑,并不涉及经济学的对象逻辑或发展逻辑的含义。不过,一旦我们把经济学研究从具体经济学问题转换到对经济学自身的研究,则经济学作为人类科学知识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门类的稳定性,作为人类认识历史的阶段性成果的发展性,就必须由经济学的对象逻辑和发展逻辑来体现。依据经济学逻辑的这种结构特点,本文讨论经济学研究的三种逻辑及其相互关系。一、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逻…  相似文献   

19.
结构方程模型中调节效应的标准化估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忠麟  侯杰泰 《心理学报》2008,40(6):729-736
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中,标准化估计对解释模型和比较效应大小有重要作用。对于调节效应模型(或交互效应模型),通常的标准化估计没有意义。虽然显变量的调节效应模型标准化估计问题已经解决,但潜变量的调节效应模型标准化估计问题复杂得多。本文先介绍回归分析中显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标准化估计,然后提出了一种通过参数的原始估计和通常标准化估计来计算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标准化”估计的方法,得到的“标准化”估计是尺度不变的,说明可以用“标准化”估计来解释和比较主效应和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释名·东汉刘熙有《释名》一书,是究明万物命名的由来的。在“漫话”开篇之前,不妨先解释一下“语言逻辑”这一名称.语言逻辑以语言为对象,研究其中的逻辑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粗浅的说明,并非定义. 语言逻辑严格地应当称为自然语言逻辑。因为现代逻辑中所说的“语言”,往往指谓某种人工语言,“语句演算”指的是命题演算,连“表达式”也指符号表达式.为了区别于人工语言,人们把人类语言集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