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五台山名僧镇澄(1547—1617),别号空印,俗姓李,宛平(今属北京市丰台区)人。15岁时出家于北京西郊广应寺。36岁时,应憨山与妙峰之邀至五台山,于此住了35年,于71岁圆寂。镇澄的后半生是在五台山度过的,其一生的作为主要在五台山。在五台山。他曾“三演华严”。  相似文献   

2.
应慈法师传     
应慈法师(1872—1965),法名显亲。他一生教演《华严》,行在禅宗,因自号华严座主,晚年又别号拈花老人。俗姓余,安徽歙县人。父根源,早亡,母周氏,信佛甚虔。家业盐商,富有资财。他受母亲佛教影响很深,自幼茹素。及读儒书,曾考取秀才。年十六,母命弃儒经商。后因两度丧偶,深感人生无常,遂于一八九八年到普陀山从明性和尚出家,时年二十六也。出家后,从明性到  相似文献   

3.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法相唯识宗和慈恩宗,是建立于唐朝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创始人是著名的三藏法师玄奘及其弟子窥基。一、玄奘玄奘(600-664年),本姓陈,洛州缑氏(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兄弟四人,玄奘最幼。还在孩童时,就常跟随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的二哥长捷法师一起礼佛诵经。十三岁时,随二哥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玄奘出家后,两三年时间,究通诸部,声望日隆,被时人视为沙门俊杰。武德三年(620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划分士庶的五条标准,从活跃在东晋时期的高僧中分辨出15名僧人具有士族身份。考证的结论是:两晋时代士族出家的现象绝大多数发生在北方士族群体之中;士族出家是在八王之乱(290)之后,两晋之交以及东晋时期在中国首次出现了士族出家的小高潮,绝大多数士族出家都是出于个人的人生信仰,属于认识问题;就北方出家士族南迁的时间来看,主要分二个阶段:一是永嘉至成帝咸康年间(307-342),二是晋哀帝兴宁年(363)以后。前者迁入地集中在建康和会稽,后者迁入地集中在襄阳和庐山。关于师门问题,东晋时代,佛学研究和僧团生活十分自由,师门并没有在佛教中起作用,距宗派性的产生还差得很远。也就是说,佛教戒律及其约束精神也由此规范着中国人的行为与观念。  相似文献   

5.
“吾,僧也”     
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夫将以武功定祸乱,相以文学兴太平;天下大事皆出将相之手,而曰出家非其所能,然则出家岂细故哉!今剃发染衣,便谓“出家”;噫!是不过两片大门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也;犹未也,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古尊宿歌云:最胜儿,出家好,出家两字人知少。“最胜儿”者,大丈夫也。大丈夫也不易得,何怪乎知“出家”两字者少也!——摘自[明]莲池大师《云(木妻)别钞》  相似文献   

6.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名广候,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弘一法师在书法、篆刻、绘画、诗词、音乐、戏剧等领域皆有极深的造诣,他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一位罕见的全能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极其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出家前的李叔同是一个积极入世、奋发有为的热血青年,热衷于新美术运动,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18年是李叔同的转折点.这年的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字弘一.  相似文献   

7.
论出家学佛     
《法音》1991,(10)
佛教徒的出家,是为了摆脱家庭恩爱的牵缠,世俗事务的干扰,专精修习戒定慧学,以求解脱生老病死等苦,获得真正自由和永恒安乐。大乘佛教徒更发心以普度众生,为一切众生求利益安乐为职志。经论中也以种种譬喻赞叹出家功德,赞叹出家比丘是人天导师、世间慧眼、众生福田。但现在许多人对出家一事不能理解,一见人出家就认为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总是问是否遇到了什么挫折;而某些出家人对为什么出家、出家人应具备的条件、出家后应如何行持,也不甚了解。一些人到寺院出家,是为了练就一身好武功;有些人因为在世间种种挫折失意,想到佛门找一块净土;甚而有把入佛门当作一条生财之道的。陈兵先生《论出家学佛》一文,对出家修道之旨趣、出家应具备的条件、什么是僧尼的正业、僧宝与归依僧等问题,一一作了论述,就目前佛门中的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引起教界同仁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演觉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广济寺方丈。1956年生于甘肃省甘谷县,1981年在净宗祖庭西安香积寺出家,2006年至今任北京广济寺方丈。广济寺是北京著名古刹之一,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演觉法师自担  相似文献   

9.
佛言祖语     
人初出家,虽志有大小,莫不具一段好心.久之,又为因缘名利所染,遂复营宫室,饰衣服,置田产,蓄徒众,多积金帛,勤作家缘,与俗无异.经称一人出家,波旬怖惧.今若此,波旬可以酌酒相庆矣.好心出家者,快须著眼看破.曾见深山苦行僧,一出山来,被数十个信心男女归依供养,遂埋没一生,况其大者乎.古谓必须重离烦恼之家,再割尘劳之网,是出家以后之出家也.出前之家易,出后之家难,予为此晓夜惶悚!  相似文献   

10.
法苑谈丛     
二、佛教的制度 (一)四众弟子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比丘是梵语(印度古典语),义即乞食,言其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魔、破恶、净命等义。尼是梵语中女声。俗称比丘为“僧人”。僧是梵语“僧伽”之略,义为众,凡三比丘以上和合共处称为众(旧译说四比丘以上)。出家制度并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规定。其出家者统称为“沙门”(旧称作“桑门”),义为止息一切恶行。印度其他教派既未传入中国,于是沙门也就成为出家佛教徒的专用名称了。世俗也称比丘为“和尚”。和尚是印度的俗语,若用梵文典语则是“邬波驮耶”,义为亲教师,与习俗所称师傅相同。世俗又  相似文献   

11.
一、出家修学应慈法师字显清,安徽歙县人,俗姓余,名铎号振卿,生于清同治癸酉(1873)二月初五日。家业盐商,父根源,早亡,母周氏,奉佛甚笃。他受母亲影响很深,自幼茹素。及读书,聪颖异常,尝考取秀才。弱冠婚配,旋即悼亡,续婚,又悼亡。深感世事无常,遂于一八九八年二十六岁时,到南海普陀山礼明性法师出家,复随师至南京三圣庵参学。此时一改出家前养尊处优习气,凡庵中劳苦事务,一概承当。一九○○年在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座下受具足戒。翌年去镇江金山依大定和尚参禅。一九○二年到扬  相似文献   

12.
刘军 《法音》2020,(3):71-76
洋僧照空,是近代颇受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人物,不少学者也对他做过研究。照空法师是近代欧洲来中国出家为僧的第一人。其复杂多变、曲折离奇的生涯,尤其是一战时国际间谍的身份更是让人瞩目,这也决定了他在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46岁(1925)之前,他历尽世间浮沉;之后,皈依佛门,来华出家受戒,信仰佛教直至终生。前后之转变,可谓翻天覆地。照空法师是佛教影响西方人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2,(2)
最近,四川成都文殊院为出家的女众举行了一次“二部僧授戒”法会。中国佛协曾致电表示赞叹。按照佛教授戒法的规定,出家的女众必须从二部僧授戒后,才能成为如法的比丘尼。我国自公元五世纪中叶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提婆萨罗(《比丘尼传》作铁萨罗)等十九位比丘尼法师在南京首次实行二部僧授戒。  相似文献   

14.
学诚 《法音》2007,(5):28-32,33-36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缘,都是非常的难得。《佛说出家功德经》讲述一位王子的出家因缘:毗舍离国有一位王子叫鞞罗羡那,贪着五欲享乐,佛对阿难说:“我知此人贪五欲乐者,不久命终,却后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于地狱。”阿难就去告诉王子,王子说:“我当出  相似文献   

15.
三台道院位于浙江平阳县南雁荡山三台峰麓,朱楼青瓦,掩映于古树新篁之中。这里不单山润水秀,风光优美,而且景胜人更佳,住持陈光静(女)就是深受人们赞扬的一位好当家。她今年55岁,出身于书香门第,初中文化程度,父母虔诚奉道,从小受到熏陶,发愿拜师修道,济世救贫,和善劝人,为乐长生,于1954年(16岁)正式出家。  相似文献   

16.
玄奘(600~664)法师,洛阳缑氏县(今偃师县)人。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下简称《慈恩传》)和《续高僧传·玄奘传》载,他俗姓陈名祎,出身于儒学世家,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长捷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年十三,依兄长捷出家于洛”(《塔铭》)。  相似文献   

17.
广州无着庵,明末高僧天然和尚之妹来机禅师创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比丘尼道场。原名“无着地”,由天然和尚题,盖取清净无染着之意。天然(1608—1685)和尚,俗姓曾,名起莘,番禺人,明崇祯六年(1633)癸酉举人。后闻佛法,遂弃儒学佛,礼庐山道独禅师出家。不久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2,(5)
1918年7月13日,三十九岁的李叔同披剃于虎跑定慧寺,法名演音,号弘一。但他并没有因皈依佛门而抛弃在俗时的所有艺术活动,去做一名“自了汉”,而正如朱光潜先生所称道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在出家初期,他除了应友人范古农之请开始书写经偈与人结缘外,据记载,于1919年夏,在安居虎跑时,曾从华德禅师学唱赞呗,并“手录赞颂、附以记印”和“亲自撰写《赞颂辑要弁言》备赞梵呗之功德”。所谓赞呗功德就是根据唐·义净(635~713)的《南海寄归内法传·赞咏之礼》一文所提出的对僧有六意功德,  相似文献   

19.
称谓"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分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常是职务的代表,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 1 对出家僧尼的称呼 法师:以法为师,以法师人者。也是对出家僧众的尊称。 师父:对一般出家僧众的尊称,如天主教对神职人员称神父。 大师:是大士、菩萨之意,有特殊才能者、杰出者、专家的称呼。  相似文献   

20.
在粤东现代佛教史上出过一位热忱弘法、积极济世的僧人,他就是潮汕地区佛教领袖之一、岭东佛教会的创始人根宽和尚.根宽和尚,广东潮阳县人,俗姓周,清光绪九年(1883)生于潮阳峡山都(今峡山镇)泗和乡桥东村一户清贫农家.他少年时聪慧颖悟,夙具善根,其胞兄少年悟道出家,他因受其薰陶感召,也继之发愿出家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