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外显问题行为是指一组表现在外的、反映了儿童对外部环境消极反应的行为。研究表明婴儿最早于8个月时便已出现外显问题行为,且婴儿期这类行为主要表现为愤怒/发脾气、不顺从/反抗、攻击、破坏性、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其成因可从早期经验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方面解释。此外,外显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可从差别易感性理论入手,从而为特定气质类型以及携带可塑性基因的婴儿提高了外显问题行为的干预效果。本文在梳理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小结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律制度的日渐发展和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鉴于司法精神病鉴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对中外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历史及现状的考察上,结合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相关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法律制度的日渐发展和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鉴于司法精神病鉴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对中外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历史及现状的考察上,结合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相关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营利组织才以一种与政府互补的体制得以生存,并以一种迅猛之势在向前发展。作为非营利组织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慈善机构也随之产生并发展壮大。作为以非营利为导向,以公益为目的的慈善机构,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慈善机构与社会的关系研究,从公益的角度,探讨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慈善机构公信力下降的原因,探究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间的我国慈善机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我国医院公益性淡化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医改突出强调"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作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要主体的医院如何回归"公益性",是医院经营方式和运行模式的改革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就目前我国医院公益性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医院改革过程中的公益性回归找到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引起肥胖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内因)与环境因素(外因)两者的综合作用,影响人体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是单纯性肥胖产生的主要原因。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觉储备剩余能量的适应性——节俭基因型。我们虽不能对已经具有的“节俭”基因进行改造,但可以对摄食过多及运动不足这两个引起肥胖的主要外因进行干预,在临床实际施治中,可能找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克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是理性的非理性存在方式,是人的精神支柱。道德理想主义,制度安排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以及社会主义低谷是道德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发展经济,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强化规则意识等克服道德信仰危机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牙科畏惧症的成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科畏惧症是一种习得性行为 ,是因为害怕疼痛 ,又把牙科与疼痛相联系所产生的对牙科的畏惧。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的体征 ,如烦躁不安、心悸、出汗甚至面色苍白、血压增高等。大量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和口腔健康状况是影响病人是否到牙科诊治的两个关键因素 ,而牙科畏惧症作为一种阻碍人们接受牙科护理与治疗的社会心理疾病 ,正愈来愈受到各界的关注。1 牙科畏惧症的成因1 1 牙科医源性创伤研究发现患有牙科畏惧症的病人都曾经有过牙科医源性创伤史或曾耳闻目睹过牙科医源性创伤的痛苦。比如有些病人需拔除双侧下颌阻生智齿 ,但当…  相似文献   

9.
政府绩效评估: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价值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管理工具和驱动力,是改善政府绩效、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的便捷手段.政府绩效评估之所以能发挥导引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功能.关键在于政府绩效评估和政府公信力建设在价值取向和理论逻辑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有关司法介入医疗纠纷案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程序是法律保障公民权益的最有效方式,在司法介入医疗纠纷案件时应当持有审慎的态度,坚持必要的原则,把握司法介入医疗纠纷案件的范围、时机,完善司法技术,注意司法处理结果的影响,以保证医疗纠纷案件的公正,并且最大限度避免司法程序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医患关系物的表现及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9,(5)
习惯的司法运行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当事人或司法者对习惯的查明、司法者对习惯的认定与适用。其中,习惯的查明要解决查明的客体、主体、程序、技术和后果五个问题。习惯的认定依习惯性质之不同而应适用不同的程序:对于未为官方确认之习惯,通常须经历当事人一方举证、对方质证和法庭审查等程序;对于对方当事人自认的,或众所周知的,或已为官方确认的习惯,提供方无须举证,法官在审查其与本案关系密切后可直接予以认定。习惯可以在当事人约定、法律规定、法律变通、法律默许、法律解释、法律修辞、法律漏洞填补、法官裁量等八种情形下得到适用。习惯适用的目的在于证明法官对证据、事实、协议之性质及内容认定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增强司法裁判结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以及裁判文书的权威性和可接受性。当然,习惯的适用还会受到来自法律、习惯性质、法官偏好等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王符作为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十分关注现实问题,也非常关注政治法律问题,对司法问题也进行了全面思考.他从“天人合策”的角度论证了司法的形而上根据“天道”,并认为用司法手段对犯罪的惩治不仅是恢复受损的人间秩序,同时也是恢复受损的自然秩序.他认为司法的作用在于除暴安良、“劝善消恶”,司法的最高目标在于“致太平”;虽然他认为治乱世可用重刑,但仍将司法定位于辅助德化,即所谓“尊德礼而卑刑罚”.他认为司法官员应当具有谨慎、正直、清廉的品质,做到“平赏罚而无阿私”,追求“政平讼治”的境界,通过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促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暴发对网络舆论的公信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以实证调查和伦理思辨的方式探究并反思重大疫情中网络舆论的公信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流媒体、政府发布和自媒体是此次网络舆论传播的三类核心媒介,三类媒介在信用水平上呈现出集体性的信用焦虑,其根源在于"永远有待完成"的道德本性以及传播语境变革下诸媒介道德准则践行的不足,在信任度上则表现出差异性的信任困局,其症结在于诸媒介伦理信念在场状态的不同,"信用—信任"机制的生态失衡最终加剧了网络舆论的公信力风险."理念—行动"方案路径的提出将有助于重大疫情中网络舆论公信力的伦理构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的压力。作为教育人的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教师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表现及原因,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孙亚鹏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81-181,151
平时我从广播里听到或者从电视里看到了什么新鲜的事情,告诉身边的一些朋友时,也常常会被朋友说别听那瞎说,都是忽悠人的。这话的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却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条可怕的信息,那就是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也就是说媒体的公信力遭到受众质疑。当然媒体公信力的下降有许许多多的原因,比如媒介本身自律性下降而导致的有偿新闻、虚假报道、广告欺诈、低俗之风等媒体陋习,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中的边缘化学生并非单指字面意义上的坐在教室后排或角落的学生,而是指那部分“身在课堂,心在外”的学生。课堂中的边缘化学生主要表现为脱离群体和孤独冷漠,其成因主要有三类:学生个人和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影响以及教师消极评价机制影响,为了转变边缘化学生,主要有三类策略:教师应有差异地公平关注学生,培养边缘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与边缘化学生建立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8.
林刚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2):123-128
在司法行政系统工作的人民警察是法律的最终执行者,代表的是国家法律,工作的对象是服刑人员,工作地点是与正常社会基本隔绝的监管场所,而且"加强被监禁人群和强制性教育改造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又落在司法警官的肩上。因此,司法警官群体中的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又会直接关系到"被监禁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所以,要想做好这项艰巨的工作,首先就必须在提高和加强司法警官群体中的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建设及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执法业务水平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司法警官群体中的成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改善他们精神卫生状态,解决好他们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司法平衡理念是指裁判者以实现司法公正为目的,以结果为导向,对当事人之间已失衡的利益关系作出实质性衡量和判断,将之恢复至平衡状态,实现"和谐司法".在民事审判中确立司法平衡理念,是凸现司法能动作用、提高司法审判能力、回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浅析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