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不能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我们必须与人交往。在人际关系中,应该如何表现自己,体现出迷人的品格,使他人钦佩呢?圆满的个性、迷人的品质表现在以下十四个方面。 1.积极心态。所谓积极心态,即由信心、正直、希望、乐观、勇气等诸多“正面”性格因素所构成的心态的总和。与人交往,保持积极心态是非常关键的,积极心态影响一个人说话时的语气、姿势和表情,决定一个人的情绪,尤其影响一个人的思想。 积极心态给人的感受是充满自信和活力,能够振奋他人的精神,使他人无形之中受到良好的感染,也变得自信和乐观起来。 相反,消…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奥秘是什么?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世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积极心理学。相信你在掌握其理论后一定会超越自身的不快乐、消除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快乐第一法宝:宽恕的心最快乐的人身边总是不乏家人和朋友,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邻居的脚步,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宽恕的心。正如《真正的快乐》的作者塞利…  相似文献   

3.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民 《心理学探新》1990,(1):38-40,37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凡是具有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认识水平、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并且具有同客观现实保持着积极平衡的意志行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仅思想境界高,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而且热爱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乐于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有自知之明,能自重自爱。可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4.
在平时心理咨询当中,不少中学生向我提到以下一些情况:由于一次考试成绩不佳而焦虑、失望;自认为自身条件不错、但在班上评选“三好学生”或竞选班干部时,却未能当选,导致自己愤怒、恼火、嫉妒;因被同学误解或受到老师批评、父母训斥而坐卧不安,性情忧郁、急躁、敏感多疑,无心学习等等。如此消极的情绪不仅降低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热情,且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因此,中学生很有必要学会调控消极情绪。这里,给你送上一束忘忧草,让你拥有乐观积极的情绪,愉快向上的心境,使你的生活、学习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两个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满目泥土,一个看到的是万点星光。为什么呢?因为面对同样的际遇,前者持一种悲观消极的灰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而后者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红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星光万点、一片光明。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种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积极心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反之,消极心态则可使人终其一生远离快乐,被痛苦与忧郁纠缠不休。生于尘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  相似文献   

6.
<正>试想你某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被告知为新冠病毒疑似阳性,然后被防疫工作人员带走隔离,每天都在一个固定空间,进行日常的核酸检测,限制你的自由,你会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绪?有人可能会很低落,只是简单地描述“我感到很糟糕,整个人都不好了”。而对于有些人,你会惊叹于他会用许多词语表征自己的情绪状态:“当我被带走,好担心自己会不会确诊”,“每天一个人待着,我好孤独”,“我感到很沮丧,还有点焦虑”。同样的情绪事件,为什么不同的个体在进行描述时会如此的不同?这种能准确区分不同情绪的能力,被巴雷特等人在2001年定义为情绪颗粒度,也被称为情绪分化。  相似文献   

7.
你是哪种情绪类型?知道了自己是哪种情绪类型、最具有挑战的情绪是什么,才好“对症下药”。1.对你来说最具挑战性的情绪是: A)愤怒B)恐惧C)罪恶感2.你对于改变的态度是: A)必要的B)乐观的C)耗费精力的3.你喜欢:  相似文献   

8.
一位母亲领着儿子小磊找我进行学习心理咨询,并要求给儿子测试智力。她是一位小学教师,儿子上初二。她在说明来意后介绍说:“我儿子从上小学起,学习成绩就只一般,上初中后就更不行了,每次考试在班里总是排在后几名。唉,这孩子真笨!” 我问:“你儿子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比如说能否认真听课,在家里能否独立完成作业?” 她回答:“我儿子不顽皮,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据他班主任讲,他上课也能坚持听课,不做小动  相似文献   

9.
以居住在北京小月河地区的304名“蚁族”为被试,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考察了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以及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蚁族”的生活满意度偏低,但其情绪状态仍然乐观,积极情感体验较高,且具有较高水平的公正世界信念;(2)公正世界信念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越高的“蚁族”越幸福;(3)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在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和幸福感间起中介作用,即越相信世界是公正的“蚁族”更倾向于相信自己已经或即将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最终提升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简单地说,生存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你就免不了要与周围的人相处,与生活打交道,这便是处世。怎么处世呢?下面给你提供乐观处世十二法。1.寻乐法。乐观处世要自己主动地寻找,去创造,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有快乐。如乐观交友、乐观锻炼、乐观劳动、乐观学习,书法、钓鱼、养花、跳舞等项目均能得到快乐。2.自量法。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估价,既不要自高自傲,也不要自暴自弃;要多看别人之长,常想自己之短,从中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自己的心境始终处于平和、稳定的状态;切忌欲望奢求,而应知足常乐。3.解脱法。在生活中遇到不…  相似文献   

11.
服饰与情绪     
每一个人都有心理烦恼,情绪不佳的时候,如果能够学会运用服饰调节自己的情绪,那将帮助你尽快摆脱心绪烦乱的窘境,恢复理智的、愉快的生活。 情绪欠佳又称为情绪低潮,是一种使人心烦、消沉的心境,对个人心理状态有不良影响。中国有句古话:“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说的就是积极的心境能使人精神振奋,朝气蓬勃,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消极的心境则使人萎靡不振,心烦意乱,感到人生枯燥无味,甚至迁怒于其他不相关的人或事,既不利于工作学习,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影响家  相似文献   

12.
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研究员在研究影响高考的20个因素后发现,排在前四名的因素分别是:考试中的心态、考试前的心态、学习方法、学习基础。 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每个考生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具备呢?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编积极职业心态问卷、情绪智力问卷及工作满意度问卷,对来自广东、湖北、湖南、陕西和广西五省的20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职业心态与其情绪智力、工作成效类变量(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的积极职业心态与情绪智力、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对其积极职业心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中小学教师的积极职业心态在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工作绩效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总而言之,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通过其积极职业心态对工作成效类变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索不同情绪状态下说话时单个音素的语音频谱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45个被试参加了16PF人格特质测验, 然后对人格测评的虚假结果进行反馈, 同时报告自己的情绪感受。通过记录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回答“是”和“不是”, 然后用语音软件Praat分析辅音/Sh/的频谱参数:前三个共振峰的频率和波段, 结果发现:在平均0.14秒时长的辅音/Sh/上就有了显著的情绪效应, 而且, 频谱参数从中性情绪状态到积极情绪状态的变化量与说话者的情绪稳定性、敢为性存在显著相关; 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音素/Sh/的频谱参数与部分人格特质有显著相关, 尤其是敢为性、敏感性这类与个体情绪、人际交往行为有密切关系的特质; 此外, 不同情绪状态和回答类型下语音频谱参数与人格特质相关不同。本研究结果预示了从语音频谱揭示说话者人格特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人们面对困境,情绪懊丧,如长期这样,毕竟会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呢?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享受快乐,不断地换位思考问题,它常常能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人生在世,难免遇到伤心事、苦恼事,有时会使人痛苦不堪。这时如果你能从不幸中寻找、挖掘出积极因素来,就能转“忧”为喜,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从“山穷水尽”转入“柳暗花明”。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的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遇到同一件事,有人感  相似文献   

16.
癌症是威胁人们生命的大敌,“谈癌色变”并非夸张。由于人的心理状态个体差异颇大,因而不同的人会对自己的厄运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在对待治疗用药上,也会表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态度。归纳癌症患者的种种心态,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顺其自然的心态。当得知身患癌症后,一时产生复杂的心理是在所难免的。但能正视现实,承认这一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并能从实际出发,积极与医生配合。接受治疗。按医嘱行事,积极了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能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免疫力增强,反之则会降低,引发疾病。如何进行心理养生?怎样培养良好的情绪?首先要培养乐天的愉快性格,以快乐为自己的基本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化解心理压力。在与人交往中,要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与人为善,宽厚待人,多看别人长处。凡事拿得起,  相似文献   

18.
吴正银 《天风》2003,(7):34-35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回答: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和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就会减轻自己的痛苦;当我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狂喜就会变得静如止水?智者微微含首;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片刻说:把别人当成自己,就可以真正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对吗?智者以慈善的眼光应诺;继而说: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接着说:这就是说,要充  相似文献   

19.
〔治愈胎生盲人〕耶稣从圣殿里出来,在路上看见一个生下来就瞎眼的人。他的门徒问他:“老师,这个人生来就瞎眼,是谁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呢,或是他父母的罪?”耶稣回答说:“他瞎眼,与他自己的或他父母的罪都没有关系;而是为了在他身上显扬天主工作的大能。趁着白天,我们应做派遣我来者的工作;黑夜一到,就没有人能工作。我在世上的时候,我就是世界的光。”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些泥,抹在盲人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到熙洛阿池(拉Siloe,英Shiloah,Pool of Siloam,史罗亚池,西洛厄池,西  相似文献   

20.
精神的试析     
我在本刊第一期发表了《身非是“我”论》,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证明了“身”非是“我”,身与我是有联系而实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我”是属于精神范畴的。日常生活中的事实,是一般人皆能共见共知的,既不深奥,更不神秘;如果读者能以自己的生活实践,对照、研究拙作的论点,为是?为非?是能马上得出结论的,用不着多所饶舌了。但精神是什么?我是什么?二者关系若何?特别是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证实了日常生活中的身、名、服饰冠履,本来皆不是我,完全是被执为我的。那么又是谁在执这些东西为我,为什么要执这些东西为我呢?有关这一类的问题,愿本探索佛学所得,联系人生实际,再作些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