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管子》在《七法》和《明法》中探讨了其治国策略,明确提出了“正天下有分”、“动无非法”及“以法治国”理念。今天我们尝试着从《管子》治国策略思想本源出发,以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剖析《管子》这两篇文章中所渗透出的企业管理精髓,在管子治国策略与企业管理之间架一座桥梁,为今天的企业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2.
《管子》的治国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礼法并用、德刑并重,发展经济、农商并重,为历代君王将相和学者所尊崇和探究。文章立足于《管子》成书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从周公和姜太公两者的治国思想探讨了《管子》治国思想的渊源,以期从历史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管子》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管子》的富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越 《管子学刊》2007,34(1):9-12
《管子》的富民思想是齐国强盛的主要思想根源。它以对人性的认识作为哲学基础,以对民众巨大力量的认识为现实考虑,在实践层面具体演化为行之有效的富民治国方略。《管子》的富民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不仅对秦汉及后世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危机重重的国内外环境,使《管子》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的施政纲领具有机警戒惕的精神,孕育了《管子》风险防范思想。这一思想在经济、政治、军事、人事、社会、自然诸方面均有体现,构成了以"备患于未形"为其核心的风险防范思想体系。《管子》风险防范思想的鲜明特征表现在:阴阳消长转化的哲学基础、知所擅知所患的践行理念、全局而又前瞻的战略视野、谨慎而又乐观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5.
《管子》借鉴吸收先哲思想中“廉”的智慧,并赋予它充沛的生命力。《管子》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使之成为立国的四大纲要之一。《管子》的“廉”思想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具体表现为:廉正为人、廉洁奉公、廉明治国。《管子》的“廉”思想在哲学、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6.
《管子》是法、术、势相结合思想的重要提出者和理论构建者。法是《管子》治国的基本理念和重要举措,《管子》主张用法来维护君主的统治,管理民众,禁止奸邪。术包含心术、法术、权术等,是君主治国的策略和手段,它有助于维护君主的势,保障法的贯彻执行。势具有形势、趋势、权势等不同含义,作为政治术语,其实质是君王的权力,它来源于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通过法的贯彻实施而得到彰显。《管子》主张法、术、势相互为用,从而保障君主权势的巩固,法令的贯彻以及民众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管子》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管理哲学巨作。本文试图从土地的分配、土地的开发、国土的规划、资源的保护等四个方面来探讨《管子》的国土资源管理哲学思想。《管子》国土资源管理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对今天的国土资源管理理论的建设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齐国法家及其代表论著《管子》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控制思想。《管子》一书在顺民心的前提下,主张运用法治制衡,培养民众礼节来进行社会的合理控制。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管子》所倡导的礼法结合的社会控制手段是最为有效完善的。《管子》从治国实践的角度认为,要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对国家和百姓进行合理的控制安排,实现百姓安居,国家长治,在治国方略上就必须礼法并用,德法并举:一方面以法来维护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以"礼"来维护社会秩序。《管子》礼法并举的社会控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减少社会道德失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管子》宗教人文化色彩浓厚,"神道设教"动机鲜明。《管子》追求人与天调,形成"生态医学"与"生态政治学"良性互动的治国范式。《管子》"精气论"推动了中医医理的科学化进程,同时"精气论"也成为管子"内圣外王"理论的根基。《管子》"和乃生"的养生理念与《管子》治国追求"和谐"理念高度契合,其和谐治国涵盖了天、地、人三个层面,从而实现了从"人文"到"仁术"的转化,播下了传统政治中饱含中华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0.
《管子》一书以法家著作为主体,尤其是其中“以法治国”的理论系统,集中、丰富,值得深入探讨。笔者撰写的《从“经言”看田齐法家管理国家的学说》(见《管子研究》第一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页)。已论证过《管子》中的法家学说应是田齐变法改革的时代产物。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管子》之间有着较复杂的关系,它们都以“道”、“气”解释世界和人的存在,把“道”作为价值和意义的根据,但《庄子》更多关注的是个体性的存在,即治身问题,而《管子》则服务于治国之道,把治国与治身相结合。《庄子》对“名”持一种否定的态度,拒斥功名,《管子》不同之处在于把“名”与法术相结合,运用于政治。  相似文献   

12.
《管子》不同于其他子书,它是管仲治国实践的经验总结。管仲在富国强兵的治国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在《管子》中体现出一系列的人才战略思想。这些人才战略思想不仅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管子》一书是先秦时期管仲学派的言论汇编。我们尝试着从《管子》治国策略思想本源出发,从"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兼而一之,人君之道也;分而职之,人臣之事也。君失其道,无以有其国;臣失其事,无以有其位"、"霸王之所治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等治国策略出发,从中看出管子对国家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从其对国家管理者素质要求推出今天企业管理者素质要求,从而使现代的企业管理者能够反思,并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论《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与《晏子春秋》作为两本流传至今的诸子著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也涉及到教育,并将教育提高到治国必需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本文依据《管子》和《晏子春秋》,阐释了它们主张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范围,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等。本文认为《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虽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却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子》、《晏子春秋》所倡导并采用的一些教育方法,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来讲,仍不失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管子》一书具有很丰富的经邦治国思想。本文从以法治国、礼义治国、以道治国、明君治国、贤臣治国等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管子有“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之称,《管子》一书中有许多能给人教益的箴言。“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出自《管子·明法第四十六》。公元前6世纪左右管子最早提出“以法治国”的概念,比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法治观念还要早三百多年。此后,“法为治具”成为历代的一贯认识。“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出自《管子·霸言第二十三》。管仲作为历史上首个提出“以人  相似文献   

17.
论《管子》“精”、“虚”概念的科学与哲学意义——兼探讨是否存在《管子》的“精气论”及其他刘青泉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评价《管子》的“精”、“虚”概念,我们有必要先说说近几年来有些文章作者所称呼的《管子》“精气论”、“精气说”和“精气思想”。这些...  相似文献   

18.
《管子》德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的本义为“目视于途”,在由其本义向哲学、伦理、政治和经济范畴演进和抽象的过程中,《管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阶段。本文对出现于《管子》书中的237个德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阐释了体现在《管子》德论中的哲学、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论《管子》的激励思想及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齐文化的代表作《管子》中就记录了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在治国实践中所倡导的各种激励思想和方法,具体体现为:以满足个体需要为出发点的激励思想;领导者率先垂范的激励思想;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这些激励思想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管子》哲学意义上的道分为天道自然之道、客观真理之道、万物本源之道三个层面。《管子》天道观体现出春秋时期过渡的特征,既有对天道、上帝的崇拜与祭祀,又有对在逐步构建自然天道的客观真理性认识。《管子·经言》组较早的把生命现象与"道"联系起来,奠定了万物本源之"道"论的逻辑起点,这也是中国生命哲学的真正源头。《道德经》成书当晚于《管子·经言》组,《道德经》万物本源的"道"论是对《管子·经言》组中被赋予生命意义的"自然天道"之提升。《管子》哲学意义的三种"道"论指向不同,但却有相同的特征,表现为虚静、广博、周密的特征。物质性的水、精气作为万物本源,代表着从本源论上逐步建构起春秋古典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架构。《管子》"水本源论"形成有其内在逻辑,其成文当在《管子》四篇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