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九年秋,在齐国都城临淄今齐都镇大夫贯村西约300米处,从一座战国基葬中发掘出土了一套直甬编钟,共八件,形制相同,大小依次排列。同时出土的还有伴随的两套青石编磬,每套八件,共十六件。此墓规模宏大,墓口达30米见方,有南北墓道和槨室墓室组成,在墓室四角有四个陪葬坑,西北和西南两坑为铜陶器陪葬坑,东北和东南两坑分别为殉狗坑和乐  相似文献   

2.
矩形铜镜     
张越  王滨摄影 《管子学刊》2010,(4):F0004-F0004
<正>矩形铜镜,西汉时期青铜器物,长115厘米,宽57.7厘米,厚1.2厘米,重56.5公斤。1979年出土于临淄窝托村西汉齐王墓陪葬坑中的兵器坑。镜面精工磨砺,无锈处,乌亮可鉴,应为实用器物。镜背有精美纹饰,纹饰凸起1.5毫米,  相似文献   

3.
1958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墓墓室四角距墓底1.54米处各有一块平砌的砖伸出壁面一段,表明该墓形制乃模拟北斗,象征着整个墓室乃是死者卧斗修炼成仙的炼形之宫。墓中出土的陶俑等40件精美器物分区摆放,其中对书俑应为司命司录俑,其三笔象征司命神所注写墓主人三命,另可识别有诵经真官俑、鬼官北斗俑等。不同的器物群构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代表着墓主人地下修炼成仙过程的不同阶段。墓内器物有其内在符号逻辑,表达着墓主人所追求的太阴炼形、飞升成仙的终极理想。文中首次提出墓葬器物分布逻辑分析法,力图还原墓葬及器物背后那个支配着整个仪式结构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4.
临淄水泥厂出土玉器宋春霞1992年,为配合临淄水泥厂扩建工程施工,淄博市博物馆和齐故城博物馆联合对施工工地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在两座战国晚期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中,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银器、玉石器、漆器等随葬品达500余件,其中仅玉器就有53件,有璧...  相似文献   

5.
1992年末至1993年初,淄博市博物馆在临淄区商王村西侧发掘了两座战国晚期墓,其中一座墓墓主为女性,在其椁室中出土了一对金耳坠(见金耳坠复原线图)。其制作之精、造型之美、创意之妙,不仅在齐墓发掘史上为首次出土,亦为国内先秦墓中所罕见,它的出土对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11,(2):130-F0004
白玉双龙双螭纹玉环,战国时期玉器。器物外径11厘米,内径6.1厘米,厚0.4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基地出土。这件精美绝伦的玉佩饰品,其玉料选择考究,品质优良,为新疆和田玉。玉环内外缘雕饰陶文。雕琢柔美规整,陶纹之间透雕双龙、双螭,左右对称。双龙造型曲颈回首,张口露齿。  相似文献   

7.
鎏金龙凤银盘出土于临淄大武乡窝托村西汉齐王墓陪葬坑。银盘直口,平折沿,折腹,外底微凹。口径37厘米,高5.5厘米。经考证为战国时所造,几易其主,最后归汉初齐王所有。从造型来看上部的外部轮廓线条挺直,底部线条蜿蜒有力,整个器物造型简洁明快,端庄稳健,为突出繁杂精美的龙凤纹做了较好的烘托。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官重现于世,引起了佛徒与学者乃至普通人权大兴趣。《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激动而自豪地宣告“四枚佛指舍利重现于世,不仅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喜事,也是世界佛教的一件盛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量价值极高的文物珍品,令人眩目称绝。一百二十一(组)件唐代宫廷金银器供养器物,富丽堂皇,工艺卓绝;四百多种(颗)珠玉宝石,玲城剔透,耀眼夺目;十七件玻璃器皿,晶莹透明,斑驳灿烂;十六件失传千年、神秘莫测的秘色资,釉色细润,光可鉴人;包括武则天绣裙在内的唐代丝织品,层层叠叠,光灿夺目—…  相似文献   

9.
齐地自古以出土陶、瓷闻名于世。本文以年代线索勾勒出齐地陶、瓷器自远古时代直至明清的发展脉络,再以今淄川区和博山区两地为代表的淄博窑发现和发掘的窑址和出土器物特征为依据,将从南北朝中的北朝至明清的古齐瓷器分为九期,并一一综述各期古瓷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该铜镜出土于临淄大武乡窝托村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坑同出土矩形钢镜1件(参见《管子学刊》1990年第一期),圆形铜镜4件。圆形铜镜分别置于漆奁内,已破碎,能复原,大小相似,形制相同,体较薄。三弦纹的桥形小纽,纽周围有一周带纹。边饰连弧纹,带纹外有4个肾形纹。3组纹饰皆为微凸平面。无地纹。直径24、厚0.2厘米。该墓出土的圆铜镜,形制独特,对研究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期的齐文化面貌乃至中国镜(?)学都有其参考价值。铜镜起源于西亚和中国。中国铜镜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一直流行到近代,各时代、各地区、各民族的铜镜都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临淄出土一批汉代青铜器杨英吉1995年9月2日,在临淄齐国故城大城北约一公里处,今敬仲镇泄柳村西出土了一批汉代青铜器皿。这批铜器系该村村民崔东升在修建蔬菜大棚挖土时发现的,共计八件,分别是:鼎一件;斗二件;洗一件;盆四件。经现场考察,这批铜器系出自一...  相似文献   

12.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09,(4):F0004-F0004
白玉透雕玉璜,战国晚期玉佩,器物高5.6厘米,宽12.5厘米.厚0.3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墓地出土。该器物为双首龙形主体造型,两端龙首透雕,尖卷唇,巨目圆珠.独角,利齿,有须。颈饰绞丝纹。龙体表面饰有凸起的勾连云纹,背饰透雕卷云纹,形如龙鬣,云纹中心部分有孔可供佩带穿系。  相似文献   

13.
张晶 《天风》2009,(6):49-50
哈尔滨市基督教两会关爱盲人弟兄姊妹,于2000年11月1日成立了西罗亚(盲人)团契。现有盲人弟兄姊妹26名。其中会盲文的22名,占84.6%,不会盲文的4名,占15.4%。还有18名热心为盲人服务的服侍人员,团契共有44名弟兄姊妹。西罗亚(盲人)团契成立后,解决了盲人弟兄姊妹按时聚会、听道敬拜的困难,使他们能更好地互相搀扶,分享生命见证。  相似文献   

14.
王北 《佛教文化》2012,(3):104-107
2012年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公布其在邺城遗址发现佛造像埋葬坑,并出土佛像文物2895件(块),数量创新中国成立以来佛像考古之最。  相似文献   

15.
蛋壳黑陶镂空高柄杯,属典型龙山文化时期器物。口径10.6厘米,底径4.6厘米,高15厘米,桓台李寨遗址出土。整个器形可分为两段,上部为一敝口杯,下部为一筒形镁空座。矮圈足,整个器物有四层底纹,两层镂空。口沿最薄处仅为0.01厘米,杯体最厚处0.03厦米。该器物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有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蛋壳黑陶镂空高柄杯@张越 @王滨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我国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辉煌业绩。尤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一批批具有很高文献价值的竹简和帛书,其中主要有: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兵 书;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文子》和《论语》、《儒家者言》等竹简古籍;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和《经法》、《十六经》、《五行篇》、《战国纵横家书》、《五星占》等重要古文献;1993年冬,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太一生水》和《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  相似文献   

17.
正博兴县位于山东省北部,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出土了大批的佛教造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博兴博物馆馆藏400余件佛教造像,其中有一批关于弥勒的造像,近期,笔者对这批资料进行了整理。一、造像介绍1、北魏孝昌二年(526)王和之造像座(中插三图1)1990年4月博兴城关镇河西村出土。青石质,上为圆形双瓣覆莲,下为方形座。高20厘米、长70厘米、宽64.5厘米。覆莲座正中为正方形卯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土耳其是一个世俗化体制的国家。其世俗化体制不仅表现在国家政体上面,还表现在社会法制与法律、教育、思想及文化习俗诸领域。例如,在国家政体方面,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在创立共和国制国家之前,曾于1922年11月1日宣布废除苏丹(奥斯曼帝国的王权象征),继后又废除了哈里发(伊斯兰教的教权象征)。1923年创建的共和制国家,其基础是全民性政权。凯末尔曾提出6项建国原则,其中包括:共和主义、大众主义、世俗主义等。1922—1924年间新宪法的颁布实施,标志国家政体世俗化进入最后阶段。1928年从宪法中废除伊斯兰教为…  相似文献   

19.
青釉莲花尊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10,(2):F0004-F0004
青釉莲花尊,北朝时期瓷器。高59厘米,口径13.1厘米,腹径29.4厘米,底径16厘米。1982年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出土。器物造型为平唇。侈口,长颈,斜肩,椭圆形腹,高圈足。肩部有两对复式耳。颈部饰有数周凹弦纹,  相似文献   

20.
王从友 《天风》2012,(1):F0002-F0002
本刊讯(王从友报道):中国基督教两会本届第十次主席、会长会务(扩大)会议于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上海举行。会务会议成员出席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主要负责同工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