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案例围绕求助者因婚姻家庭问题产生了情绪低落、抑郁、总想哭、时而焦虑、食欲差、对自己及生活失去信心的心理问题,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借助心理测验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鉴别诊断,诊断为婚姻家庭问题引起抑郁情绪方面的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咨询得以改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针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式讨论,首先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其次让其理解不合理信念是导致其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并鼓励求助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用合理认知代替主观性的不合理认知,进而转变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其心理成长。通过四次会谈式咨询,咨询师通过促使求助者对自身不合理认知的发现和改善,使求助者情绪得到了缓解,实现了咨询目的。并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其在实践中体会到合理认知的重要性,以巩固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案例阐述了一名女大学生在学校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引发求助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过程。主要采用的是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动思维和自己的深层不合理的认知,用建设性信念代替挫败性信念。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焦虑抑郁情绪,克服对人际关系的障碍,鼓励来访者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中的难题,树立起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最终达成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认知疗法进行了五次咨询,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贝克认知疗法的原理和技术,对一例考试焦虑的咨询个案进行分析。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咨询关系。通过六次咨询,明确不合理认知是导致考试焦虑的根本原因,帮助求助者检验其表层错误观念,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通过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不合理认知,最后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认知方式变得合理化,有效完成了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一名因犯罪和预谋脱逃的服刑人员,由于出现不合理信念导致出现心理冲突而求助。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资料收集、症状鉴别,确定其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其由于现实原因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方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错误认知,建立积极认知系统,成功地解决了该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求助者,张某,女,28岁,汉族,,因收到丈夫的离婚起诉后,多次写信劝说丈夫撤诉无果后,心情焦虑,抑郁,失眠痛苦。两次同戒毒人员因小事打架,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消除其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经过咨询效果评估,使求助者改善了情绪状态,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升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咨询结束后半年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求助者是一名服刑人员,入监后因与家人关系疏离而导致焦虑情绪,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绪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恰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7次咨询,帮助求助者走出心理困境,改变其错误认知,减轻焦虑情绪,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一例求助者由于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所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由于晋职结果同预期产生落差,而产生沮丧、痛苦等抑郁情绪。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咨询,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解决,咨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案例求助者是一名幼时缺乏父母爱,在青春期叛逆走上犯罪道路的服刑人员,入监以后出现了焦虑、情绪低落,与同犯关系紧张,劳动效率下降等症状,求助者在听了心理健康教育大课后,主动前来咨询,迫切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改变目前的状况。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和人际关系基本上得到解决,求助者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合理认知,积极建立合理的认知方式,人格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大一新生,主要因为刚进入大学,不适应大学生活走进心理咨询室,主要表现:想家、情绪低落等,影响了日常学习生活。本文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和现实疗法,改变求助者一些不合理的认知,引导鼓励求助者承担起一个大学生的责任,努力解决她目前面临的问题。经过十次咨询,求助者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并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成为班上同学学习的榜样,咨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马某某与暗恋的少数民族女同学之间因某些原因而朋友关系出现裂痕,导致其自责不已,情绪低落,睡眠不好,不能够安心学习。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改变了对自我的错误认知观念,情绪和行为逐渐恢复从前,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案记述了一名本科二年级女生进食问题的咨询过程。咨询师通过资料搜集和鉴别诊断,确定为严重心理问题,制定了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并配合放松、行为塑造法的咨询方案,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减轻了其焦虑情绪,改变了求助者因身材问题产生的自卑情绪,建立了自信心,改善了人际关系。该咨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求助者罗某,减刑后没有收到家人的回信,近三个月以来忧心忡忡,产生了苦闷、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了饮食、睡眠以及改造生活,主动申请咨询。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以及综合性分析,作出了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观念,消除抑郁情绪,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相的,病程迁延的神经症,也是狱内服刑人员中发生率较高的心理问题。笔者对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以求改变求助者绝对化要求和过分概括的非理性观念,通过咨询基本实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服刑人员吕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由于存在认知偏差,在服刑改造过程当中遇到问题不能合理对待和解决,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经常因为琐事与同犯发生矛盾,近来经常发生肢体冲突,甚至打架斗殴。通过收集求助者相关资料,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产生不良情绪,破坏人际关系的原因来自自身不合理的认知,使求助者矫正错误认知,摆脱不良情绪,重新树立信心,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一例出现一般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该求助者找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经过5次的咨询治疗,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不合理认知,达到缓解焦虑情绪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个月后随访,求助者的焦虑症状明显缓解,能够正常学习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例因厌学而导致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本文通过对这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阐述了对求助者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过程,并与求助者共同商定,采取了合理情绪疗法。咨询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认知,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通过4次心理咨询,来访者厌学情绪缓解,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障碍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敏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表现出了情绪低落、心情压抑、失眠等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经过4次咨询,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能正常轻松地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求助者是一名女性吸毒人员,因为参加生产犯错受到批评,近一个月出现焦虑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佳并自感难受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该戒毒人员心理问题进行咨询,改变了其不合理认知,使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所好转,睡眠得到改善,并促进其健康成长。咨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通过对一名怕黑的高二女生求助者的咨询案例实践,结合咨询过程,运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看法,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消除恐怖情绪,来访者的情况得到一定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