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编辑同志:今年偶然看到一位朋友订的《思维与智慧》96/l期,大概翻了翻,没想到不读不知道,一读真奇妙!它竟让我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欲罢不能,真是相见恨晚啊!不知不觉已滤过一遍,我发现其中每一篇都有其价值。认真思考,细细咀嚼,居然奥妙无穷!我一直想启迪思路提高思维能力、改变思维结构,以使自己的大脑具备昨决一切问题和出奇制胜的能力,但苦无指导性书历,而个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劳工夫”啊!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可以作为我一生的教科书的杂志,她不仅教/知其然”更深入到车之根本,好象在远离喧嚣的…  相似文献   

2.
简单的人,不要在复杂的人堆里混。混到最后,你会发现,做个复杂的人真简单,做个简单的人好复杂。一个从前用脚走路的人,被迫开始用心眼走路了。但,你永远赶不上一个始终玩心眼的人。你心素已闲,而对方早已成了精。  相似文献   

3.
爱的秘密     
那个七月的傍晚,五个兴高采烈的露营者——我的丈夫、儿子和三个女儿——坐在那里对着西坠的太阳“噢!”、“啊!”地惊叹着。而第六个露营者,没有一点热情的我,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看看横跨天空的一缕缕耀眼的光线。就我看来,太阳已在那儿逗留得太久了,而且它看起来依旧不愿意落下去。“说实话,”我丈夫说,“我真想继续看天空里的这场壮丽的‘表演’。但我最好现在就生火,以便我们呆会儿烤食物!”他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都很轻松愉快。“好吧,”我叹了一口气,“但我不懂,为什么我们刚刚有机会凉快一会儿,你就又要生火了?”…  相似文献   

4.
无可奈何的进山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部门收的进山费,颇有“此山是我开,要想进山来,留下买路钱”的味道。宗教界认为这是“花钱买信仰”,进山费该不该收,请看各界如是说! 无论是游客还是香客,无论是进山朝拜还是进山旅游,都必须交纳数量不一、种类不一的进山费。是不是要交进山费,成为朝山的游人香客谈论颇多的一个热点。 改革开放20年了,我们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旅游成为时尚,到大山名川旅游是一件快事!同时,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朝山进香,进庙拜佛成为一些宗教徒精神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过去人们进山,只要…  相似文献   

5.
如来知见     
印度王子悉达多弃王位而从道,终于菩提树下深入禅定,发现佛性,宣告世人: “善哉!善哉!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 自此,释迎牟尼佛导引众生探触生命底层的真如实相!  相似文献   

6.
慢生活境界     
真羡慕古人的疏放和闲适。比如“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的陶渊明,“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的李昂,“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的李白,“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的韩愈,“草包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的杜妆,“倚阑莫怪多时立,为爱孤云尽日闲”的陆游……每每读及,都有一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三值谎者”悖论的消解!——虚假的“语义学黑洞”(香港)黄展骥(深圳大学客座教授518019)我曾把说谎者悖论四分为“初始、强化、再强化和再再强化”,并试图各个击破,一一消解。(参见①)但是,这统统只限于“真、假二值”的消解;而我模糊地觉得,有关类似...  相似文献   

8.
大抵在做一件事情时,或上司、或家长、或友人总会说:抓紧些,再抓紧些,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往往是“抓而不紧,方为善抓,方是真抓”。  相似文献   

9.
大抵在做一件事情时,或上司、或家长、或友人总会说:抓紧些,再抓紧些,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往往是“抓而不紧,方为善抓,方是真抓”。  相似文献   

10.
幸福之源     
在我少年时代,海外的世界是遥远而神奇的。那时,从画册或影片中看到西方国家的景观,那富丽的街景,优雅的生活环境,真让我神往不已,心想,若能在这样的发达国家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啊!当改革的春风吹开国门时,我怀着亢奋的心情来到一个曾很向往的西方国家。这个国家...  相似文献   

11.
旅途小记     
陈巧凤 《天风》2004,(6):47-47
泰山站到了,火车停下来,我坐到刚下车的一位小姑娘的位子上。真舒服!我得意地闭上眼睛休息!随即听到又上来不少乘客,火车又开始启动了!我听到有不少人在议论着什么,好奇地睁开眼看看,原来车上来了"四个哑巴",一对好像是"夫妻"的,年龄有大约六七十岁,另外的两个人较年轻,年龄与我相仿!虽然火车不像公交车,很少有人会让座,但我仍旧站起来给这位老太太让座!况且,原本我就是"无座"!  相似文献   

12.
《谛闲遗述语录》纂要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陈士强《谛闲遗述语录》,又名《谛公遗述语录》、《谛闲大师语录》,一册。近代谛闲著,弟子宝静辑。通行本有:上海佛学书局1995年排印本等。谛闲(1858—1932),名古虚,号卓三,以字(谛闲)行,浙江黄岩人。俗...  相似文献   

13.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14.
释迦设教,唯净土一门最为难信,而又最不可思议。故夏莲居老居士在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时,有偈曰:此事本来也太奇,顿教一念越三祗佛云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盖由念佛往生,耳闻者虽多,而亲见实少也。现我市宏定师去夏往生,种种瑞相,千人所见,万人所共睹,念佛功德真不可思议,犹云不信,恐不可得矣。师俗姓高,名长元,桐城县孔城铁山人。生于1913年九月十四日。生不茹荤,闻味即发晕呕吐。小时父母偶以荤食之,师辄暗中以食猫狗。七岁即从小街禅庵比丘尼汤某出家。师不识字,以净业为归,力田自食,精进不止。五四年初城大水乏…  相似文献   

15.
程然 《佛教文化》2018,(4):66-70
千佛寺在蒙山。蒙山又称蒙顶山,是著名的茶山。之前我也去过一次千佛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座殿的山门壁画,左侧画着一个抱着美女的人在堕落,右侧画着一个抓着麻将牌“九万”的人在堕落--壁画直指川人沉迷麻将的弊端,而这劝诫又是如此地幽默和接地气,真所谓一方水土出一幅画!  相似文献   

16.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在迎接和欢庆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里,电视里经常播放这样一首依据闻一多先生的作品谱写出来的名叫《七子之歌》的歌曲。那充满稚气的童音,加上浑厚的和声,有一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效果。闻一多先生早年留学外邦,深感国家危亡,疆土日蹙,才以儿女对母亲依恋的感情,写下这首沉郁伤感的诗。1999年,恰逢诗人100华诞,他所痛…  相似文献   

17.
有钱与有闲     
既有钱又有闲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然而有钱与有闲却像是一对见了面就要打架的冤家,难得聚在一起。有钱的忙忙碌碌难得有闲,有闲的悠哉悠哉口袋里却没有几个钱。忙是有钱人的生存方式而闲是穷人的生存方式。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贾老居士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其遗泽流芳,风情高致,惊当世而感来者。纵览先生一生,孜孜向道,博通五明,深达生明性海;同时又不废众艺,其棋艺、医术,皆卓然成一大家。道、艺相资相生,以有道故,光明内蕴,虽履众艰而赤心不改;以有艺故,博施拯溺,日应万务而道心日长。技而化为艺,艺而进于道,其贾老生平之写照乎。今日之见,求利者众而求道者希,哲人其萎,尤令人感慨唏嘘! 龙化于北海之南  相似文献   

19.
幸福的秘诀     
最近,看了一档河北经济台的“玲玲星友会”节目,邀请的嘉宾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在谈到幸福时,小香玉说:“降低幸福点,你会常常觉得自己幸福;如果幸福点定的太高,幸福就跟你没关系了!”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在现实生活中,像电影电视剧里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极少出现。平平淡淡才是真嘛!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把幸福点降低一些,就会常常感受到幸福的光顾。  相似文献   

20.
牟钟鉴先生《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一大(载今年第5期“当机者说”栏目),是近年来学者治佛学中不多见的水准较高的力著,其“信与不信”的提出,皆赖党的改革开放、发扬传统文化的好政策,体现了时代的风貌。不过我以为这信与不信属于中性概念,既有盲目的迷信,也有盲目的不信;当尚未知晓明达之前就信或不信皆是迷信,待知其真善美之后仍拒而不信也属愚盲。因而似应确立一个可以量度的标准方好。于此,佛法中有“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此中的法、义、了义、智皆具真实义,而凡真皆具善美,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