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兼答周积泉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单就“社会心理”这个概念来说,社会学研究它,心理学也研究它。“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具体的社会变迁、历史事件对个体的人 (或社会集团) 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揭示社会心理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关系,因此,它又可以称为“心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条件,即研究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心理”概念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基本形态来研究的,它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上流行的普遍心理状况或某阶级、某集团的心理状况。相对于思想体系而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到今天还有必要再来思考它的学科性质吗?这个问题的必要性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与深刻变化越来越重要了。因为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教育领域有改革有发展,才使这个学科在今天碰到了新问题: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实际上是愈益需要社会心理学,而在理论上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并不那么明确;它长期存在的两种取向即心理学取向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取向社会心理学随着各门学科的发展而出现了体制性定位问题。这两个问题都触及到社会心理学的学科规定。本文力图从社会心理学的原生形态开始分析它的变迁、它在中国的状况和应有的学科思考。  相似文献   

3.
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评价众所周知,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同时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界一直把此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社会心理学在其诞生之初就内置了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其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种取向虽然相对孤立,  相似文献   

4.
究竟什么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或主要方法?这个在心理学历史上就“挂过号”的问题近几年倍受我国心理学理论界的青睐。许多专家学者都把它看作是心理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展开论争。但遗憾的是,对这一问题至今尚无一致首肯的答案。从现状来看,较有抗争力的主要是两个阼营。一个极力尊崇“自我观察法”(或称“内省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例如,潘老就不止一次地提出:“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方法是研究心理学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胡寄南写过《研究人的心理的基本方法——内省的自我分析法》的专文;唐自杰认为“自我观察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还有戴哲人、马剑侠、苏富忠等人也都主张心理学基本方法是内省法或自我观察法。而另一个阵营则极力主张“实验法”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或主要方法。例如,陈立、张德、陈宝翠,王树茂等人都给了实验法以特殊的地位。如陈立老先生就断言“现代心理学,不论哪个部门,都离不了实验研究。”张德说:“心理学以前是靠实验法才走上心理科学的道路的。今后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界线是很不明确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这种研究方法虽然有片面性,但带来了研究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的整套技术。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态度和意见时,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发展这个领域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条件。作者认为马克思提到的“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涉及社会心理学问题的一个例子。在普列汉诺夫和布哈林的著作中,则把社会心理学提得更明显。所以不能认为近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者很少研究社会心理学这一事实,应归咎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恰恰相反,这种疏忽正是由于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产生的。然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只建议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它不想去研究那些使一个制度变为另一个制度的基本冲突的规律性,所以有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时,必须抛弃这一学科把心理研究看作几乎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观点,要克服它在主题方面的局限性;不要只强调经验性研究,而要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传统理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 如何把我国心理学搞上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潘菽教授曾提出四条途径,即:(1)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指导;(2)密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积极而有辨别地引进外国心理学中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有助益的研究成果;(4)发扬我国古代的一些很可贵的心理学思想。并进一步分析指出:“就我国心理学工作目前的情况看,对第二方面注意得最多,这是好的,但对第一方面联系还不够,甚至有削弱或忽视的倾向……”①我认为,潘老提出的问题和分析的情况是符合实际的。本文试就潘老提出的第一方面,即有关心理学基本理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第一部分里,作者论证了建立一门独立的社会心理学的必要性。他不同意某些心理学家认为一切心理科学都是社会性的心理学的观点,而主张必须把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区别开。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人的心理特征;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人们共同的心理活动,亦即研究在不同社会性质和不同规模的集体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群众形式的心理现象。在第二部分里,作者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人们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是它的中心理论问题。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交往”,要研究“心理感染”、“模仿”、“心理暗示”这些在人们相互交往中的心理特征,要研究社会集团的活动等等。在第三部分里,作者分析了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对现实的反映包括社会心理反映和意识形态反映。社会心理反映群众形式的心理现象中的社会存在,如具体社会集团的需要、嗜好、情感、心境、见解等等。意识形态则以或多或少系统化的形式表现出某些阶级、阶层或者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并向它们提出具体任务。意识形态是更高级的反映,它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给予巨大的调节性影响。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还分析了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科学无神论等等的关系。在最后两部分里,作者分别叙述了社会心理学同对年青一代的教育、对不同社会集团的教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谈及语言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时,恩格尔康普指出:人们可能认为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的和文化修养的现象,同时,社会行为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包括语言行为。①恩格尔康普进而论述说,事实却远非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语言心理学(the psychogy of languag(?)0,或叫做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与社会心理学之间,目前好象很少发生联系。为了大体上搞清这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恩格尔康普曾对语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目录及索引做过一番考查。结论是很清楚的:语言心理学,这一门六十年代以来爆发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有着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取向。虽然多数时候相对独立发展, 但两者都对现代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和变迁非常关注。社会学家从社会或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两个方面对社会转型进行了大量研究, 前者主要涉及城市(镇)化、社会阶层、社会流动性、家庭结构等, 后者主要涉及中国体验、社会心态、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等。总体上, 现有研究显示, 现代社会个体主义上升, 同时许多传统集体主义价值在日渐式微。和心理学取向的研究相比, 社会学取向的研究具有这些特点:倾向于采用本位概念、质性研究方法, 特别关注中观群体心理, 关注政治和政策影响, 更具历史宏观视野等, 这些都是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期待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在未来的研究中能有更多的合作, 共同促进对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一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心理学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心理学上提倡探新以达到创新”。解放三十年来视为禁区的“社会心理学”,始有人问津了。但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看法上似不一致。比如奥尔波特(Floyd H.Allport)的《社会心理学》开宗明义就说,“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人行为及意识的科学”,就和报刊上所论“把集  相似文献   

11.
“生命全程”(Life span)作为一个术语最初出现于本世纪四十年代,然而只是在最近十几年中,它才逐步确立为一种关于人类心理发展的观点,一种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促进整个心理科学发展的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生命全程心理学”似乎已取代了传统的“发展心理学”,而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也都正以“生命全程研究”所显示的意义在调整自己的研究结构和研究方面.作为心理学史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者,我们一直关注着生命全程研究的进展,在这里拟从方法论意义的角度,来论述我们对“生命全程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尹文清 《心理学报》1988,21(2):32-39
本文试图寻求一种新的研究模式,来探索王充的心理学思想。这个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法论原则,即:(一)置于思想群系的原则;(二)依据自身逻辑的原则。在这一研究模式引导下,作者发现“唯实唯验”是王充心理学思想的基点。并由此推论出(一)王充心理学思想的本质是“心理即力”;(二)其特征是“心理外显”,而这两者是分别体现在他的人论和心论的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理论心理学研究是在较为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早先,潘菽教授力主进行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不仅在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注意培养和扩大研究队伍。在潘老的带领下,车文博教授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许多重要的心理学理论问题都有精到的研究成果问世,尤其是关于无意识和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车文博教授是继潘老之后的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旗帜性人物。两代领路人为今后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开辟了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后学者的幸运,也是对大家的激励。  相似文献   

14.
本来,潘老要亲自主持这次年会的,但因潘老年事已高,健康状况需要照顾,中国科学院和心理所领导不让潘老再千里跋涉了。潘老让李世棣同志转告:“向同志们问好!”并责成我就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的问题简单讲几句话,说实在的,我个人比较惶恐,很难完成这个任务,好在张焕庭、张述祖、郭士豪、韩进之、符仁芳等老一辈心理学家在座可以纠正,到会的各位委员和其他同志还可以补充。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文化倾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70年代东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突显了文化因素的考察。本文首先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文化偏差问题,继而强调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进而指出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必然性和祖国大陆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确切地说,跨文化心理学是由一大类建立在比较文化方法基础上的心理学研究所构成的一个领域,它的所谓理论问题,主要体现为对心理学的比较文化方法和方法论课题的理论思考。跨文化心理学的方法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比较方法的借鉴与移植,二是传统心理学方法的跨文化改造。大部分的研究者对这种借鉴移植与改造过程中的理论问题的观点,只是或隐或显地散在于各自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很少有建立统一的理论框架的尝试。目前较为突出、争论较多的有如下几个方面:关于“文化”的概念;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层次和焦点;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四个方面概述了近一两年来国内外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动态:社会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新的合流的;态度和态度改变研究的再次高潮;国内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动向。文章评述了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特点:适应改革开放总形势,为四化建设服务,重视基础研究;人生观、价值观、态度研究方兴未艾;题材广泛,应用性强。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不足之处:缺乏自己的理论;连续性研究不够;相对来说数量太少。  相似文献   

18.
总之,类比是一种合理的比较形式,而比较乃是我们理解事物惟一切实可行的手段。因此,生物社会学家的错误不在于运用了这种手段,而在于运用不当。他们不是要借助生物学知识来检验社会学研究,而是试图从生物学规律推出社会学规律。埃米尔·涂尔干,1898年[1]社会学为了把自己建成为一个学科,仅仅同哲学和心理学分离是不够的。本文作为题铬引证的这段话已经发表整整100年了,它再次提醒人们注意常常被忽视的社会科学在学界艰难立足的问题:社会科学不得不首先———或者说优先———批驳“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生物社会学”在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重要理论之一,“再社会化”则是针对服刑人员的改造最恰当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监狱由高墙电网构成的独特的社会环境及生活在当中的特殊的群体广大的服刑人员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由于服刑人员群体的特殊性,接受知识水平有限,笔者在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关于“再社会化”内容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忆潘老在“文革”中的两件事赵莉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的7月13日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我回忆起潘老在“文革”中的两年事:第一件是潘老在十年动乱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利用“批斗”和“交待”的空隙与劳动之余撰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