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德格印经院的历史(一)印经院的历史沿革德格印经院全名为:“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藏语简称“德格巴宫”,“德格印经院”为汉语简称。德格印经院的创建起因有三种传说:一说当地土司曲嘉·登巴泽仁每天日暮时分出来散步,梦幻般耳闻离官寨30米的西南小山包后隐约传出一群小孩朗朗诵经的声音;二是西藏江达通普叶绒村的差民拉  相似文献   

2.
探访藏文化中心——德格印经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民族英雄林·格萨尔王的故乡德格 ,矗立着全国三大藏传佛教印经院之首的德格藏文印经院 ,其中珍藏70 %以上的藏文化典籍 ,是名副其实的藏文化中心 ,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举世闻名 ,外国朋友纷至沓来。记者对这一在青藏高原东南缘闪闪发光的藏民族文化宝库的探访 ,却是在由外及内的恍惚中完成的。德格印经院藏语全称 ,译成汉话叫“德格吉祥智慧院” ,始建于1729年 ,座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欧普龙山沟口。金沙江畔的德格县城汉译“善地” ,过去式和现在式于此打了个经纬交错的密结 ,藏民们仿佛踩在交汇的时…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本期编发了一组与四川甘孜德格印经院有关的文章,编余,感慨万般!德格印经院对汉地学佛人来说,有些陌生,因为那是一座藏传佛教文化宝库。看不懂藏文的人,不研究藏语系佛教的人,可以不接触它,但不能不知道它,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佛教遗产中的奇迹!  相似文献   

4.
更庆寺一瞥     
德格印经院举世闻名,更庆寺名气虽然也不小,但这主寺却是沾了印经院的光,其实二者应当是一回事。更庆寺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境内。明正统十三年(1445),由德格家族第一代博塔·扎西生根会同著名大成就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德格地区藏传佛教的调查研究 ,追溯了德格地区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 ,针对当前德格地区藏传佛教发展现状和特点 ,以宗教人类学、宗教哲学的视觉分析了藏传佛教的发展走向 ,提出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格地区宗教问题必须提高宗教干部工作队伍的素质、加强对藏传佛教事务的管理、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德格印经院保留着30余万张经版,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印刷着各种藏文化典籍,传承着雕版印刷这一古老技艺。图为德格印经院保存的木刻印版。藏族雕版印刷技术的出现晚于内地,但藏族民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融神圣信仰与精湛技术于一体,创造出了同样精美绝伦的藏族雕版印刷文化。  相似文献   

7.
德格,地名,亦曾是家族名,位于四川省甘孜境内,与西藏自治区江达县仅一江(金沙江)之隔。距四川省会成都952公里,自古以来便是内地与藏区相连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据史料记载:元朝初年,第一位被赐封为“国师”的藏传佛教高僧,同时也是藏传佛教萨迦派  相似文献   

8.
金陵刻经处坐落于古城南京市中心新街口淮海路,这里仍然保护和传承着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印刷术——雕版印刷术,通过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原生态活态传承下来。2006年5月,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79)。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经院三处传承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萌青是这一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历史文化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依据主导因子选择和其它文化因子选择相结合及历史地理相对一致性原则,将1949年康区核心地区的藏传佛教划分为五个亚区,并对这五个亚区的特征进行了一定分析.认为德格区是康区藏传佛教的文化中心区域,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具有中心长期较为稳定但具有多元性特点以及寺院多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说的第一点就是希望“五台山论坛”能坚持办下去,步步提高,把五台山研究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第一届论坛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就我个人来说受教育启发不少,我这次来参会主要就是想受教育,增加知识。就目前而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缩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五台山是中国唯一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各个宗派竞相发展的佛教名山,五台山佛教文化汇萃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一两年来,常听到有人说:藏传佛教中国化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理由是既然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藏传佛教也应该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何以还需要中国化呢?这样的说法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其实,这是对党中央提出藏传佛教中国化号召的现实背景和深刻内涵缺乏了解而造成的误解。以前曾有人把“中国化”曲解为“汉化”,这对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的宣传和落实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尼泊尔藏传佛教会会长库秀喇嘛为团长的尼泊尔藏传佛教会代表团一行四人于9月8日至18日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先后参访了上海。北京、西安、敦煌、成都和拉萨等地。藏传佛教会是尼泊尔有较大影响的佛教组织,它的主要成员均为藏传佛教嘎玛巴派信徒。该会会长库秀喇嘛曾担任尼泊尔佛教复兴会会长。在担任佛教复兴会会长期间,他曾先后两次来华访问,是中国佛教界的老朋友。尼泊尔藏传佛教会一贯主张对华友好,反对“达赖集团”利用宗教搞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反方“达赖集团”对海外嘎玛巴旅的渗透。尼泊尔藏传…  相似文献   

13.
俗谚说:“隔行如隔山”。我对于自然科学缺乏起码的专业知识,现在却不得不讲些与自然科学领域有关的事。我们老祖宗为幼儿写的启蒙的读物中言:“教不严,师之惰”,最近有点新的理解———如果教师不能严格自律,应该受到批评和自我批评。之所以写下这些话,与读了两篇文章有关。一篇叫《从藏传佛教到认知科学的崭新链接》,是用对话形式发表在网站上,记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高见;另一篇名《中医是复杂科学》,是这位校长以科学院院士署名的,发表在本年度9月16日《中国中医药报》上。前一篇涉及藏传佛教问题,后一篇涉及哲学科学方法论问题。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4.
访问韩国“国子监”观感高成鸢我访韩期间,在汉城从事研究的南开大学韩国史专家曹中屏教授告我:成均馆(相当于中国旧时的国子监兼翰林院)崔根德馆长要亲自宴请我。这种高规格的接待,对我来说,既有些出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我不过是中国文化的研究者,但适逢我的课...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23,(5):7-8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桑吉扎西 《法音》2006,(11):29-30
本刊讯10月12至21日,北京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西黄寺和雍和宫又一次迎来了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拓然巴”辩经、讲经和论文答辩考试。来自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区的11名第二届高级学衔班僧人,经过由高僧大德组成的考评委员会的严格辩经考评和高级学衔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荣获藏传佛教第二届“拓然巴”高级学衔称号。20日上午,第二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仪式在北京西黄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院长嘉木样活佛,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中国…  相似文献   

17.
1984年第一期《西藏研究》刊登了中国佛教协会理事、著名藏族学者才旦夏茸教授撰写的《藏传佛教各宗派名称辨析》一文。文章就汉语中有关藏传佛教宗派名称的习惯叫法作了辨析。关于不能同意称藏蒙传佛教为“喇嘛教”之见作者指出:“正如汉族地区自古盛行的佛教即称佛教才合乎本意而无争端一样,藏传佛教,汉语也应称佛教;或冠以地名,称西藏佛教;蒙传佛教则称蒙古佛教。我认为这样命名根本无错。”作者还指出:由于喇嘛教这一错误的名词,使现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藏族喇嘛们对佛法进行了许多改革和掺混,把藏蒙传佛教看成不同于佛教的“喇嘛教”,“是佛教的异类”。作者说:“这是绝不能同意的。”关于不同意称佛教宁玛派为“红教”之见文章说,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称呼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开始的。那时班智达牟迪及大译师仁钦桑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新时代宗教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9.
赵皎钦 《天风》2003,(4):61-61
笔者于去年12月末的一天早晨到农贸市场买菜时,看到一卖鲜姜的摊位上按堆卖,上前问业主“多少钱一堆”? “五毛钱”,我不由自主地说:“这么多,真便宜。”突然在我前面的一位老妇回过头来对我说:“你信耶稣吧,”我立刻亲切地告诉她:“我就是基督徒。”她高兴地喊了一声:“哈里路亚!”转过头去又向业主说:“你也信耶稣吧。”老汉很尴尬地随口应合“我信,我信”。同时,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汉传佛教界内部,仍有一些人对藏传佛教持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藏传佛教(很多人俗称之为“喇嘛教”)就是密宗,而密宗,不是神秘莫测,就是异端邪说。因为对藏传佛教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再加上接触到非正规途径的宣传,不少人对藏传佛教的正统性抱有怀疑态度。这些错误认识和怀疑态度,也导致了在对待藏传佛教,包括汉族人学习藏传佛教及汉族地区藏传佛教道场的一些问题上,出现偏颇和排斥。为了说明事实,端正对藏传佛教的态度,以利于今后汉、藏佛教与文化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并在更远的前景中,顺应世界佛教不同语系各教派之间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的潮流,本文拟从佛教自身的角度和立场出发,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藏传佛教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