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至美之花     
一位老人请我为他画一张画,花卉,油画。油画花卉不是我的专长,况且,是参照一张照片来画,不是写生,是“画匠”的营业方法。但看在钱的份上,我接单了。如往常一样,我先跟顾客聊聊,摸摸底,探知他的艺术品味水平,让画出来的画投其所好。老先生一生从事国际贸易,阅历广博。  相似文献   

2.
编辑先生:读到李存山先生《道家主干地位说献疑》(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4期),很敬佩他的学养及说理的态度。为了促进学术讨论的风气,乐于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李先生文中的好些重要观点,我基本同意:比如对荀子的自然观所受老庄、稷下道家学派影响以及其间的差别,还有对于玄学  相似文献   

3.
正惠州市美协主席黄延桐黄延桐.常青藤.非常谐音。他曾说.我的脑袋不老。岂止是脑袋不老.艺术家永远是年轻。那是.他就是这样舒展成一株常青藤在我的面前.让我佩服.让我画。到底哪一根线条能够表现他那七十多岁的皱纹?到底哪一根线条能够抵达他那蓄满能量的心灵)我一边挥洒着貌似潇洒的线条.脑子里晃动的却是黄延桐先生的画.他的油画.阳光是主色调.静美、纯朴.天然.画中的春华秋熟.朴实的屋舍.溪流.树木.都焕发着令人心醉的乡土气息。记得那年看他的大型画展"阳光下的曰子"就感叹过.他的画,他的人.他的生活.都是阳光下活泼泼鲜亮亮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正当范瑞平教授提议写个短文纪念恩格尔哈特先生时,我还有点犹豫,因为我相当怀疑老先生早就不记得我了。转念一想,我怀念老先生,与老先生是否记得我,无关。在没有认识老先生之前,便一直景仰他。有一次北京大学医学部(当时还是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卖旧的英文书,我欣喜地看到他的专著《生命伦理学基础》(The Foundation of Bioethics)第二版也在其中。作为学者,有英文原著可阅读,是一种难得的欢喜。第一版他用的是尊重自主的原则,第二版用的是允许原则,并  相似文献   

5.
编辑刘保贞先生并转李伯聪教授 :我是一名《易经》爱好者 ,自《周易研究》创刊以来 ,每期必读 ,受益匪浅。今阅2 0 0 4年第 2期李伯聪教授《咸卦和艮卦的性心理学解释》一文 ,倍觉李先生所论亲切真实。但李先生之文缺少了实证的材料 ,我这里愿提供一点关于“咸其拇”与“足恋”关系的素材以补其美中之不足。本人 1 93 1年生于陕西关中渭北平原的一个农民之家。我小时候在家乡所见关中风俗 ,可证“咸其拇”与“足恋”关系的真实。旧时的关中 ,家家皆睡火炕 ,火炕中间热 ,两头不热 ,以便人的头部感觉不会太热。睡觉时一般分睡两头 ,不像今天城…  相似文献   

6.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业难──本刊顾问赵守正先生印象记陈书仪我是1986年10月认识赵守正先生的,交往虽不足10年,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长我10岁多,我自认是他的私淑弟子。在相识之前,久闻先生的大名,那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全国知名的《管子》研究专家。在198...  相似文献   

7.
2002年初,《中国小幅油画展》在湖北美术学院展览馆展出。研讨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詹建俊先生在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之后,对中国油画创作前景作了十分乐观的预言,他说:“虽然讨论架上艺术危机与困境的言论在西方雀起,但油画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仍然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他的这一番话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最近,隔壁的邻居陈老先生对笔者讲述了一件趣事:半个月前,陈老天天都被算命先生给缠住,因此很反感,也很烦恼。后来他想,何苦自寻烦恼呢?倒不如,索兴和算命先生闹着玩一玩。于是,就引来了“陈老先生三遇算命先生”的故事。 故事一:那天他在天桥上被戴墨镜的算命先生拉住,这个算命先生是本地人,满口方言。陈老假装学着广东话说:“老先生哪,您卖的是什么产品哪,好不好卖?”算命先生解释了好一阵子。陈老仍然直摇头,假装听不懂,急得算命先生青筋都暴得老粗。陈老临走时,用十分标准的普通话对算命先生说:“老先生,您今后推销产品,可一定要讲普通话啰”!  相似文献   

9.
王涛 《美与时代》2023,(7):75-77
油画自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后,到清代康、雍、乾时期,在宫廷中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油画作品。这些油画作品很少像西方油画那样画在木板或者布面上,更多的是画在高丽纸上。纸上油画在西方很少见,但在清代宫廷却出现大量用高丽纸做底材的油画作品。基于此,探讨清代宫廷油画画在高丽纸上,以及清代宫廷很少使用纪实绘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9,(11)
黎遇航会长和诸位道长、先生: 陈撄宁先生是我的乡前辈。解放前,他在上海住了多年,我也在上海,但一直没有见过面。由于我见闻闭塞,当时在上海发行的《扬善半月刊》,没有见过,自然也就没有读到陈先生在那个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直到五十年代,陈先生来到北京,担任中国道教协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大概是1993年秋,我意外地接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一位老先生(恕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的电话。他告诉我,他有个熟人,是中国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2.
2022年5月13日下午,惊闻中国道 教文化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道教学院原副院长李养正先生驾鹤西去,笔者悲痛之际,瞻前思现,不禁慨叹:人间再无李先生!  相似文献   

13.
怀念恩师吕澂先生高振农编者按吕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佛学家,也是我刊特聘顾问。他老先生离开我们快要九周年了,但他那音容笑貌、为人处事,还不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那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忠贞不谕的爱国思想和对佛教学术事业的奉献精神,都...  相似文献   

14.
长居纽约的华裔艺术家陈丹青2000年回国应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西藏组画》蛮声画坛的艺术家,又重新进入国人的视野内。 时过境迁,这20年来,中国大地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而陈在纽约20年,周边及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位未曾走出国门半步的人来看陈丹青,笔者认为他是一个矛盾的杂多体。 陈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智的青年油画家,甚至许多人直至现在仍有“陈丹青情结”。陈当年的崛起与文革结束后,人们想竭力“摆脱”所谓的“苏联模式”,向欧洲传统油画溯源不无关系。陈描绘藏民日常生活的《西藏组画》对当时画坛的文学性和主题性创作  相似文献   

15.
吴冠中注重对点、线、面和黑、白、灰等绘画语言的研究,是一位主张形式美的画家.他强调中西绘画要融合互补,并提出了油画要民族化和中国画要现代化的观点.把油画中色彩、块面、光感运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把中国画的意境美运用到油画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6.
油画是由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用油彩创作的绘画方式,主要特点就是能将画中的场景逼真地表现出来,是最能表现现实生活的一种绘画方式。当代的中国油画是非常能表现中国特色的一种绘画方式,在绘画技巧上,中国的油画家通过自己的绘画习惯对传统油画进行一些改进和创新,形成一种结合新旧时代的特色创作出来的新型油画。在绘画内容上,中国的油画大多以中国的元素为主要题材,通过西方的表现手法呈现出当代油画,其中中国画在油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中国油画是传统油画与中国画的有机结合。文章主要讨论了中国画元素在当代中国油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丰盛 《天风》2012,(8):53-53
近日,妻子给我介绍侄女的一篇QQ日志。看了之后,我不但钦佩年仅12岁侄女的写作水平,也被她所写的主题所吸引。这是一篇叙事的作文,题目为"为‘我不能先生'举行葬礼"。内文如下:2011年2月14日今天是情人节,也是"我不能先生"去世的日子,我与全班同学还有李老师一起来埋葬他。我先在老师发的白纸上写下我所不能做到的事,和"我不能先生"一起装进之前预备的"骨灰盒"里密封,就到操场的一个角落里挖先生的"葬身之地"我们开始按学号排队挖,我是51号,全班57人,  相似文献   

18.
1962年,英国著名佛教团体“西方佛教教团之友”的主持人史他昆拉法师到印度参观访问时,遇到了一位精通显。密、禅、净诸宗,特别是精通密宗的华人教徒陈健民先生。倾谈之后,史他昆拉法师对陈健民先生在佛学理论方面的造诣和修行的毅力非常钦佩,决定把陈先生的修行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四年五月于武汉召开周易研究会期间,潘玉廷先生曾建议我留意以四位阴阳符号排列组合成的图形画,我遵照潘先生的意见,在收集四位阴阳符号排列组合成的图形画过程中,已发现殷墟卜辞和周初青铜器上刻有四位奇偶数排列组合成的图形画。于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三日,收到吾师张政烺先生寄来一篇《殷墟甲骨文中所见的筮卦》抽印本。文中以五、六、七、八等四位数排列组合成的卦形,以互体变卦方式出现,变换为《易》卦,这是他老又一次重大创见,此文已发表于《文史》第二十四辑。我得到此篇文章后,连拜读了几遍,真是收益不小。同时又启发我思考了一些问题,现将我所思考的问题写在下面。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是济南社会科学院的李家振先生写的。这位李家振不是我。 李先生与我同名、同姓、同年生,但几十年来天各一方,互不相识。我俩得以会遇完全是因有佛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