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应邀出席了英国心理学2007年学术年会。英国心理学会成立于1901年,有较长的历史;现有会员4万4千多人,在英国心理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协调作用。2007年的学术年会有400余人参加,大会的主题发言、特邀报告、分组发言以及论文大字报展示了英国心理学家一年来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1):F002-F002
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社团管理局的领导下,我学会在2001年度多次组织学会领导机构及部分会员学习有关社团件,严格按照社联、社团局的指示精神开展工作,现就该年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浙江省心理学会第十三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于 2 0 0 1年 1 2月 2 2~ 2 3日在金华市召开 ,有 3 0 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朱祖祥理事长致开幕词 ,张铁忠副理事长作理事会工作报告 ,曹立人秘书长作学会章程修改报告和财务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杜卫副校长和省科协学会部黄云菁向大会致贺词。经差额选举 ,大会产生了由沈模卫教授等 3 2人组成的新一届理事会。理事会议选举朱祖祥教授为名誉理事长 ,张铁忠教授为名誉副理事长 ,沈模卫教授为理事长 ,王重鸣、蔡建华、葛列众和李伟健为副理事长 ,曹立人为秘书长 ,并由沈模卫等 1 1…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理科学》2000,(2):F002-F002
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1999年学术年会暨1999年学会工作总结会于2000年1月14日在社联学术报告厅举行。社联潘镇贵主席、学会部张庆霄部长参加了会议,潘主席对此次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肯定了我学会以往的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方向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心理研究》2001,(3):17-17
经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将于2001年10月20日—25日在杭州举行。大会将进行换届改选工作。各单位会员1999年选举产生的代表有效。如需进行个别调整,请各地社会心理学会及专业委员会于2001年9月10日前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本次代表大会筹备小组审议。  相似文献   

7.
失眠常常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很重要的一个症状。我见过一个30多岁的男同志,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他整夜失眠已经有10多年历史了,常年整宿睡不好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内部爆发一场影响全世界精神分析学发展的"战争"。以Anna Freud和Melanie Klein各自为首的精神分析师团体围绕潜意识幻想、本能与力比多以及精神分析培训与教学等一系列主题展开激烈争论,即历史上著名的"Freud-Klein论战"。这场"论战"就精神分析培训问题达成协议,并直接导致克莱因学派、维也纳学派和独立学派三"组"鼎立的英国精神分析时局。"论战"促使了客体关系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的分离,推动了精神分析研究从驱力模式向关系模式的范式转变,奠定了后续精神分析运动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10.
王东  钟年 《心理学探新》2014,(1):95-96,F0003
2013年12月7日至12月8日,“首届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2013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年会、湖北省心理学会年会”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承办。论坛由武汉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心理系教授钟年担任主席。张厚粲、黄光国、杨中芳、张侃、乐国安、许燕、彭凯平、王登峰、金盛华、梁觉、赵志裕、康萤仪等海内外知名心理学家出席论坛。参会的专家学者非常踊跃,共有400多名全国各地文化心理学工作者齐聚武汉,远超此次大会承办方的预期,显示出文化心理学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英美学者研究认为,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和临床培训期间,由于其身份地位、文化冲突以及医疗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而经历的种种伦理困境,易于使他们陷入情感和心理的困扰、信仰和行为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并最终导致其价值观和伦理原则的损害。他们呼吁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起帮助学生应对复杂的矛盾问题以及学习职业伦理困境的处理经验的责任。这些成果对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我国医学伦理教育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巍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116-118
心理性作文是发轫于当代语境治疗的一种全新心理咨询辅助技术。本文就心理性作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起到的两大作用:情绪疏导和认知调节;以及当前心理性作文理论与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methods, and constructs presented in the papers for the symposium Issues in Assessing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t a Distance. These papers share a substantive focus 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S. presidents and a common commitment to the use of 'at-a-distance' assessment techniques. In this context, at-a distance measures raise several substantive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clud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eaders and advisors, the value of public versus private rhetoric,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pontaneous and prepared source material. The authors of the papers use two psychological constructs, the operational code and conceptual complexity, to investigate these issues and to illustrate the utility of at-a-distance methods for assessing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4.
专家证人指的是根据法庭的要求,依靠专业知识和技术,就法庭审案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本专业的内容,向法庭提供的有科学依据的书面报告并直接出庭作证的各学科的专家。心理学专家证人就是心理学专家作为专家证人进行出庭作证。英美法系与我国实行的大陆法系存在着差异,该文希望通过系统地介绍英美法系心理学专家证人的发展历史及作用、心理学专家证人的工作程序、存在的争议、已有的实证研究等,为国内法律界和心理学界开辟一个新的视角,并探讨心理学专家证人在我国司法系统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杨明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13-216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问题是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帮助一个大学生摆脱心理痛苦的案例出发,介绍了心理咨询的一些方法、过程和技巧。特别强调了心理咨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分析来访者所遭遇的负性事件,又要把握来访者的个性特征、成长经历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诸多因素。在治疗方面,既强调发挥来访者自我潜力的重要性,又要重视来访者家庭支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组织创新气氛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组织创新气氛(organizationalinnovationclimate)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环境创新特性的一致性认知。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组织创新气氛的概念与形成、结构与测量、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内外组织创新气氛研究进行了归纳概括,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组织伦理气氛的理论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组织伦理气氛(organizationalethicclimate)是组织成员对组织伦理环境特性的一致性认知。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该文首先从伦理与组织伦理、组织伦理气氛的概念来源与形成、结构与测量、影响因素及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外组织伦理气氛研究进行了归纳和反思,并从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Peter Kosminsky’s miniseries The Promise (2011) and investigates the intense public responses it engendered in Brita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miniseries takes the lead from the liberation of Belsen to engage with issues of British national self-perception. Drawing on the notion of ‘postimperial melancholia’,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Promise explores important issues related to Britain’s past and present, in particular the lasting heritage of Empire. The second part engages with the intense reception of the miniseries among opinion mak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many critics seeing The Promise as aimed at delegitimising the State of Israel. In thus doing, the article situates the debate within broader discussions on the suppos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Zionism and “new anti-Semitism”, and more specifically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anti-Zionist Jews. The debate around The Promise is a case stud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wo related controversies. The first one pertains to Jewish/non-Jewish relations, in particular regarding the international role of Israe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second one is more specifically infra-Jewish and revolves around the issue of which subjects are legitimate to speak out as Jews and in the name of which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