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殊菩萨     
《五台山研究》2010,(4):F0004-F0004
文殊菩萨是印度佛教中的上首菩萨。位居一切菩萨之酋,佛经称之为“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济世无穷。随着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乘佛教的传入.文殊信仰日盛.并于唐代初期钦定山西五台山为文殊道场。  相似文献   

2.
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实超出了佛教的范围。民间信仰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善神、福神。她总是以宽厚的慈爱,满足人们的各种祈求。民众信赖这位菩萨,并把她艺术化。不仅在寺庙中有各种塑像和壁画,历代画家也精心绘制了数不清的观音像,同时在民俗文艺中,如戏曲、说唱和白话小说,也有大量歌颂观音的作品。观世音菩萨来自印度佛教。佛教经典中对这位菩萨的出身有多种说法;按照佛教经轨,观世音菩萨为救度众生可以变化示现为多种形象,如“六观音”、“七观音”、“十五尊观音”、“三十二应”、“三…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文殊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发展、流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菩萨信仰。以文殊菩萨是结集大乘经典和受持般若经的菩萨,故说他是大乘空宗的肇始人、般若智慧的化身。因此,文殊信仰就是随着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经和华严经的流布而从印度东南传到南方、西南、西北、北方、东北方等地。  相似文献   

4.
菩萨信仰是中国大乘佛教的重要特色。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菩萨信仰及其应化道场信仰,即四大名山信仰。早期大乘经中,多次提到了"四大菩萨",但皆非特指。中国四大菩萨信仰渊源于大乘经典,文殊信仰是最先兴起的菩萨信仰之一,在《华严经》等大乘经典的影响之下,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开始并重,不久,又融合观音菩萨而共同被称为"三大士"。文殊信仰兴起以后,其应化道场逐步确定于五台山,唐代时,五台山与普贤道场峨眉山并称"名山";明末,三大名山开始有了特指,即五台、峨眉和普陀;明末"三大名山"兴起之时,大约万历年间,"四大名山"也几乎同时出现;清初,"四大名山"开始流传,清代晚期,"四大名山"基本定型;民国时期,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组成的四大名山体系已深入民心,广为人知。从民国开始,弥勒菩萨有进入"五大菩萨信仰体系"的趋势。当前,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亦在逐步形成"五大名山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佛教神祗中位居诸菩萨之首,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为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他可化为三十三种应身,水月观音是其应身之一,也是在中国佛教信仰和民间最为普遍、最为熟知的形象。反映佛教的艺术作品基本可分为雕塑造像和绘画两大类,其中特别以反映观音信仰的艺术作品数量和样式居多、艺术成就也最高。水月观音造像、绘画集中蕴含着观音  相似文献   

6.
由李利安等人撰写的《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系山东大学路遥教授主编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系列"(七卷)中的第四卷.全书近64万字,于2011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将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佛教四大菩萨与广大普通民众的信仰结合起来考察,既丰富了学界对精英文化型佛教以外的民众信仰型佛教的研究,也开阔了我们对传统民间信仰的认知思路. 中国佛教的主流是大乘佛教,大乘又称菩萨乘,以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为主旨.因此,菩萨成为中国佛教信众心里神圣又不失人情味的崇拜对象.在众多大菩萨中,最受追捧的是观音、地藏、文殊和普贤,他们分别代表大悲、大愿、大智和大行.特别是随着四大名山的形成,朝拜菩萨道场的信仰模式成为中国佛教信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特征之一.而民间信仰由于没有经典的捆缚、专职人员的限制和历史包袱的背负,而呈现出轻松活泼、简洁明快、功利通俗等特点,所以在历史的变迁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与正统的儒释道三教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佛教,在思想、礼仪、造像等各个方面滋养了民间信仰.而被民间信仰吸收和改造的佛教因子又大部分与四大菩萨有关,由此所形成的信仰形态也成为受众最多、普及面最广、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民间信仰现象.因此,将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并列起来考察,有足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表现出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和独具匠心的选题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总 《佛教文化》2009,(3):20-27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体现。无论净土、禅、密各宗,任何拔苦与乐的法门,都离不开观世音菩萨。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  相似文献   

8.
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菩萨信仰是中国大乘佛教最基本的外在表现形态。在中国佛教的菩萨信仰当中,四大菩萨尤为突出。这四大菩萨尽管在学理上是平等无别的,但在实际的信仰理念中,他们却各有所司,各有所长,各自代表了佛教理论尤其是佛教修道理论中最基本的一个方面。而这每一个方面又都与人类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9.
观音菩萨属于佛教中最富盛名的菩萨,因为有普度众生的慈悲心而被广大信众尊崇。从唐代开始,汉地民间信仰中出现观世音菩萨四臂观音、六臂观音这种化身,而观音菩萨的化相在藏传佛教中更加丰富多姿。藏传佛教中的菩萨造型相对于汉地更加复杂、繁多,这源自民族信仰的区别。藏传佛像中的所有形象都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信仰的体现。在中国佛教的两大系统,即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信仰中,观音菩萨都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尊神。随着佛教信仰的民间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信仰中,菩萨信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文殊信仰是菩萨信仰的一个典型。文殊信仰是随着大乘经典的传入而在中国建立起来的,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文殊信仰缘起于敦煌,兴盛于五台;五台文殊信仰又反过来影响了敦煌。在这一过程中,敦煌与五台山作为文殊信仰之缘起与中心的互动,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肖雨文殊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位于诸菩萨的上首。他在释迦牟尼四十九年的弘法生涯中,始自华严,终于涅,凡是大乘法会,都有他参加。在协助释迦牟尼弘扬大乘佛教思想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大乘空宗的奠基人,而且也是密教的祖师,为大乘佛教所崇奉...  相似文献   

12.
浅谈"伪经"与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音信仰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化,与观音有关的大乘显密经典,多达80种,其中最重要的经典计有: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华严经》、东晋竺难提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简称《请观世音经》)、北周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北宋昙无忏译《悲华经》、唐玄奘译《心经》、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菩提流支译《不空索经》、宋天息灾译《大乘庄严宝王经》及《法华经》等。随着观音信仰的普遍流行,中国内地也出现了一大批佛教列为“伪经”的有关观…  相似文献   

13.
1.中国佛教属于北传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得以成立的关键在于“普度”,而普度的承担者就是菩萨,所以大乘又称菩萨乘。菩萨的基本标志是上求般若智慧,下化无边众生。中国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论架构也是如此,即理论上以般若学为基础,在实践上则以菩萨行为核心。前者决定了大乘佛教的内  相似文献   

14.
观音形象在古代印度为男身。而在观音信仰传入汉地的过程中,观音由男身逐步转变为女身。在此转变过程中,妙善公主和马郎妇这两个女身观音传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对于佛教大乘慈悲精神的继承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将印度佛教本土化,适合汉地群众民俗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竺难提翻译的《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是中土较早流传的观世音菩萨和观音信仰的经文。天台宗人对此经非常重视,智者大师天台智顗作《请观音经疏》,灌顶作观音忏法,慈云遵式践行观音信仰,完善观音忏仪。经过智者大师等人的弘扬,这部经对汉传佛教观音信仰、观音忏法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体现了观音信仰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观音信仰是大乘佛教领域最流行的信仰形态,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因其流传极其广泛、影响极为深远而为世人所瞩目,但观音信仰作为学术研究在学界特别是我国大陆学界并未受到应有的重  相似文献   

17.
就佛教史而言,五台山既是文殊道场又是佛教圣山,文殊信仰之外的其他菩萨信仰也是圣山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观音信仰在五台山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唐代五台山观音信仰产生国际影响,宋代形成了以观音化身为信仰主体的大寺,元代五台山开始建设以观音法门命名的寺院,明代五台山出现了被当作观音化身的驻山高僧,清代五台山及其周边民间观音信仰促成了五台山观音信仰文化的繁荣。五台山观音信仰既具有国际化、跨地域特征,也具有仪式化、生活化、民间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楼宇烈大乘佛教悲、智双运,广说无尽方便之解脱法门。除进一步开示出种种依仗自力(自悟、自证)的法门外,更建立起种种仰仗他力(佛、菩萨)的法门。大乘佛教描绘出一幅幅庄严清净的佛国净土,创造出无数个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应化佛和菩萨。这...  相似文献   

19.
大乘菩萨道思想是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般学界咸认为大乘菩萨道是在西元前后才建构起来,但有种种迹象显示,远在原始佛教时期就可见大乘菩萨道之端倪。本文欲从形成佛教的外在条件与内部因素来分析:大乘菩萨道思想在原始佛教就已有萌芽的征兆。  相似文献   

20.
普门品与观音经变概说众所周知,观世音菩萨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菩萨。其誓愿普度众生,得到人们广泛信仰,古代遂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之说。在历代佛教造像中,观音菩萨造像构成一类主要的题材与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