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来辨是非——法轮功何以成势(1979-1999)》约10万字,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连载(2002年第3期至2003年第1期)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该稿件以翔实的史实记述了从1979年四川发现了“耳朵识字”的儿童起,一场特异功能到神怪气功到邪教的“新时代”运动在中国大地风靡二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二十余年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神功大师”大轰大嗡、大红大紫,太多的愚昧信众上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辨是非——法轮功何以成势(1979-1999)》约10万字,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连载(2002年第3期至2003年第1期)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该稿件以翔实的史实记述了从1979年四川发现了“耳朵识字”的儿童起,一场特异功能到神怪气功到邪教  相似文献   

3.
(1979年4月26日至同年5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谈谈《资本论》在我国的传播杨国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纪念列字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七十 周年黄神森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 第2期毛泽东同志在“五四”时期萧三中国 青年报1979年5月5日“五四”时期周恩来同志民主思想的发展 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室南开大学学报 1979年第2期坚持科学、民主和社会主义—学习周恩 来同志从“五四”到旅欧期间的革命思 想胡华等群众1979年第5期周恩来同志的《警厅拘留记》和《检厅目 录》读后魏宏运历史教…  相似文献   

4.
(1979年6月26日至同年7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籍作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写作背 景〔东德〕J·贺蒲内尔哲学译丛 1979年第4期关于“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学习札记邹贤敏等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2期《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哲学意义 黄永奎菏泽师专学报一1979年第1期《反杜林论》的产生过程和历史作用 〔东德〕H·乌尔利希等哲学译丛 1979年第4期毛泽东同志对“剥夺剥夺者”、社会主义 国有化理论的伟大贡献潘治富贵阳 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光辉的榜样伟大的转变—试论周恩来 同志从革命民主…  相似文献   

5.
怎样评价庄子及其哲学思想,建国以后曾经过几次讨论,到目前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束景南的《论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11期),严北溟的《应对庄子重新评价》(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1期),对庄子的阶级属性和哲学性质,提出了新的论断,从而把讨论引向了深入。《哲学研究》1980年第8期,特辟“庄子哲学研究”专栏,发表了四  相似文献   

6.
(1979年9月26日至同年10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若作研究日本学者谈《资本论》研究中的几个流派 王玻生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79年第 9期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思想发展初探张胜 祖等湖南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飞飞漫墨周恩来社会科学战线1979 年第3期 院学报1979年第5期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性杨献 珍群众论丛1979年第1期唯意志论是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 哲学基础林京熠学术研究1979年 第5期批判极左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余田 长汉日报1979年10月28日 总论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人民日报》 评论员人民日报1979年10月3日要科学地…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编辑部: 此信请在贵刊“来函照登”栏发表。 (一)吴江同志的热与冷的“辩证法” 《哲学研究》1982年第5期登有吴江同志给贵刊编辑部的信。信的开头说:“贵刊从1979年第3期连载的杨献珍同志的三封信。  相似文献   

8.
(1979年3月26日至4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 怎样理解马克思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志纯等世界历史1979年第2期 恩格斯著作中的经济利益问题〔苏联〕兹·兹多罗文科经济学译丛1979年第3期 客观世界的物质性与辩证性—学习《自然辩证法》札记潘龙海延边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 评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若干修改林加坤历史研究 19 79年第3期 在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怎样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柳植陕西师大学报1979 年第1期 列宁论经济利益〔苏联〕兹‘兹多罗文科经济学译丛1979年第3期 列宁论新社会建设中经济和政治…  相似文献   

9.
(1979年10月26日至同年11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 ((资本论》第二卷研究对象质疑陈乃圣 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1979年第1期 《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片断马克思 经济学译丛1979年第10期 《资本论》法文版的科学意义〔日本〕 林直道经济学译丛1979年第10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 和经过蔡曙先四川大学学报1979 年第3期《觉悟》的宣言周恩来南开大学学报 1979年第5期学习周恩来同志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的重要著作郑洪泉西南师范学院 学报1979年第4期周恩来同志在白区的革命活动韩荣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5…  相似文献   

10.
也谈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与朱光潜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光潜先生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一文里,以及在《西方美学史》上卷的“序论”(《西方美学史》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里,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朱先生说,马克思讲的上层建筑是不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恩格斯只在“较早的著作”中,“偶尔让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唯有斯大林“最明确”地指出“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最后,朱先  相似文献   

11.
本刊自发表束景南同志《论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兼驳关锋的“新发现”》(1979年第11期)和严北溟同志《应对庄子重新评价》(1980年第1期)两文以来,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稿和来信。下面,我们发表其中的几篇文章。欢迎大家对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评价问题,发表意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最近,认真阅读了林铭钧等同志的文章《充足理由律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下简称“林文”)和李先焜同志的文章《充足理由律在形式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下简称“李文”。上述两文均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3期),本文是我们对这两篇文章的一些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3.
编者同志: 《哲学研究》1979年第3期,第7期在“来函照登”栏里,连续发表了杨献珍同志的三封信,在第5期上又发了他的《关于“合二而一”的问题》一文,并组织展开了讨论。这件事,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我国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14.
(1979年7月26日至同年8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伟大变革陈振羽 经济研究1979年第7期马克思的微分思想及其意义林夏水哲 学研究1979年第8期列宁是怎样写《哲学笔记的》朱亮哲 学研究1979年第7期五四时期的毛泽东同志司虎春等扬州 师院学报1979年第2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根据地农业的论述 赵效民经济研究1979年第7期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 特色杨超光明日报1979年7月26 日朱德同志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光 辉战斗历程姜平·学术月刊1979年 第7期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 (一…  相似文献   

15.
(1979年1月26日至同年2月25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马克思《资本论》创作史〔苏〕维.维 戈德斯基经济学译丛1979年第2期资产阶级权利初析—学习《资本论》的 体会李绪蔼厦门大学学报1978年 第4期卜·终极真理体系的破产一学习《反杜林论》 的一点体会王端林山东师院学报 1979年第1期列宁斯大林论法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 用全志敏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1 期列宁论生产社会化和计划性的统一‘〔苏〕 莱·别洛乌索夫经济学译丛l盯9年 第l期列宁和全俄电气化计划闻一世界历史 1979年第1期列宁的再生产表式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 一些问题〔苏〕伏…  相似文献   

16.
近一年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社会意识形态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争论。这场争论是由朱光潜先生的“质疑”引起的。1978年8月,朱光潜在《文学评论》第4期上发表了《研究美学史的观点和方法》一文,随后又于1979年2月在《华中师院学报》第1期上发表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  相似文献   

17.
(1979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若作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关于无产阶级 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论述—读 书笔记张红旗破与立1979年第 3期马克思1841年3月至1843年3月间世界观 的发展问题〔东德〕I·陶伯尔 哲学译丛1979年第3期两个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美〕R· 塔克尔哲学译丛1979年第B期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美〕E·弗 洛姆哲学译丛1979年第3期学习《资本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陈其俊河北师院学 报1979年第1期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精神漆琪 生学术月刊1979年第5期五四运动中的青年…  相似文献   

18.
姚大志同志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6期上发表《意识形态与科学》一文(以下简称“姚文”),评论拙作《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6期)。“姚文”澄清了拙作中的几个不妥之处,也提出了某些有启发性的见解。但令人遗憾的是,“姚文”不仅未对拙作所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出版的许多版本的逻辑教科书,在谈到什么是“定义”时,都认为: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例如: “定义是通过一个概念明确另一个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形式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页)。“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页)。“定义就是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诸葛殷同等《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页)。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越同志的《“市民社会”辨析》(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是他就同一问题写的第三篇文章。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评〈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的文章加以评论(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最近还了解到,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