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子夏及其传经之学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夏是孔子后期的弟子 ,他果敢率直、为人勇武 ,善与贤己者处 ,孔子生前 ,子夏曾经出仕 ,孔子去世后 ,他主要在魏国西河讲学。子夏于诸经皆有钻研 ,也有所侧重。他尤善于《诗》《乐》 ,曾作《诗大序》 ;他也研习《尚书》 ,但不如他经 ;他擅长《易》理 ,今传孔子《易传》很可能出于子夏的传述 ;他于礼学则长于丧服研究 ,撰有《丧服传》 ;于《春秋》学 ,发挥《春秋》微言大义的《公》《谷》二传都出于子夏的传授。子夏修习儒经 ,擅长发掘经文的微言大义。孔子“述而不作” ,他整理编订六经 ,寄寓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子夏所传经学 ,对弘扬孔子学说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子夏是孔子晚年较为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不仅在传播儒家经典方面贡献卓著,而且对儒家思想有许多创新和发展,子夏对儒学的贡献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子夏传播儒家经典,对儒学的稳固以及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二,子夏对于儒家思想的提炼、发展和创新,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人文理念乃至治国方略等都有重大的意义;其三,法家源自于儒家,在从儒到法的发展进程中,子夏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承启作用,并为法家思想的发展和政治实践的落实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诗序》观是孔颖达《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诗序》的作者和价值两个方面。他在《毛诗正义》中有8处说《诗序》的作者是子夏,但又有2处言及毛公和他人,这种矛盾不是《毛诗正义》作者的群体性造成的,而是因为他疏郑笺时自觉遵从郑玄"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之说。从全局来看,他按照"举重可以包轻"等原则,将《诗序》的作者最终归于子夏,其目的是为提高子夏的地位,将尊序推向极致,以充分发挥《诗序》的作用,建构《诗》学的理论体系,树立经典的权威,服务于时代大一统诗教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子夏是被孔子寄予厚望并着意栽培的一位得意门生.他"身通六经",并凭借深厚的学养大规模设坛授徒,弟子众多且不少人后来都颇有成就,其经学传播之功在孔门弟子当中无人能出其右.子夏在注重经学传播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经学研究.在这方面,他既有训释元典的若干具体成果,更有研究方法上的发凡起例.子夏堪称中国经学史上一位"导夫先路"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子夏易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彬 《周易研究》2006,(3):19-30
据史籍记载,孔子弟子卜子夏学《易》传《易》,并有易学著作《子夏易传》。由于《子夏易传》早佚,以及其他原因,后世很多学者怀疑子夏传《易》之事。文献告诉我们,子夏学《易》传《易》应为事实。而《子夏易传》的一些佚文和其他有关文献,说明子夏易学主要承绪孔子,兼容《易》之“古义”和“新义”的特点。特别令我们注意的是,子夏研习并传授《归藏》,这透露了一个重大信息:在儒家易学的传承中,可能存在同时传授《周易》和《归藏》两大易学系统的传统。而这一点被以前的易学研究忽视了。  相似文献   

6.
《经义考》和《四库》皆认为,今本《子夏易传》非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托伪撰的《子夏易传》,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本文通过详细考证,认为今本《子夏易传》即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本,易学史上并不存在张弧伪本之后的新伪本《子夏易传》。考证清楚此问题,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利用今本《子夏易传》,以及对古本《子夏易传》的辑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对孔子的另一弟子子夏哀叹道:“别人都有兄弟,就我没有。”子夏劝解他道:“君子虔敬认真地做事而不犯错,对人谦恭而有礼数,四海之内就都是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此对话记载于《论语·颜渊》。彼时,子夏的谈话说明了只要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以诚相待,以礼相对,就可以从不熟悉变得熟悉,  相似文献   

8.
孔子高足 学术大师──谈子夏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夏是孔子的高足,他参与了儒家学说的创立,是传统中国经学和史学的奠基者。孔子去世后,他回到魏国,长期“居两河教授”,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和社会改革家。尽管史籍对子夏个人经历的记载十分简略,但他作为孔子弟子中最渊博的学者和卓越的教育家的形象在历代学人的心目中高高地矗立起来,他的思想和学问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而永远流传。  相似文献   

9.
王红霞 《孔子研究》2011,(6):96-105
子夏和曾子对儒学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思想。将二者思想进行比较,最能体现早期儒学发展的两种不同进路:一、子夏重学,以博学多识为手段,进而践履儒学,属“道问学”;曾子重视个体内在人格的完美,注重向内求索,处处以“德性”为尊。二、子夏特别重视礼乐制度,注重礼的外在规范对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子夏的修身是由外入内。...  相似文献   

10.
子夏之学基本特征是:在现实上表现为求成效的事务主义,在学术上表现为穷经的章句之学。这种特征可用小人儒名之而与君子儒相对,君子儒盖指"内及于性,外达于天"之儒,为思孟学派之特质,得孔子之道的正宗者。孔子之后,能绍述之者乃曾子,其后的子思与孟子俱依此而弘教。子夏与曾子并为孔子后期开坛授徒之弟子,但子夏德行存养上的"弱"使子夏之学沦为了小人儒,故其"内不能及于性,外不能达于道",而形上之道缺焉。子夏之儒的事务主义在后世为荀卿所继承,其流变为法家;而其章句之学在汉代则流为家法传经。二者俱远离孔子之道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曹氏三代人对儒学的态度看魏晋儒学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虹 《管子学刊》2005,(4):95-98
曹魏统治者对儒学不重视的态度,是魏晋儒学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分而言之,操、丕、睿三人的这种态度又各有其原因:曹操是出于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无暇顾及,而且所下“唯才是举”令对儒家核心价值观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曹丕为了稳固地位,取悦儒士派,虽采取了一些重儒的措施,但一则在位时间太短,二则并非因内心悦服而为之,其结果不免流于形式化;曹睿对法家兴趣特浓,所下“尊儒贵学”的诏令无一真正落实,最终儒学不仅没有“尊贵”起来,反而日呈凋敝之势。  相似文献   

12.
由上博简《诗说》的体例论其定名与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博简《诗说》中出现的六次“孔子日”以及以“曷”字形式出现的孔子言论,实际上都是《诗说》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诗》学观点。由这一体例可以肯定,《诗说》的作者不是孔子;而应该是孔子的门徒或再传弟子。据有关材料判断,这个门徒最有可能是子夏。因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所定名的《孔子诗论》,若更名为《诗说》更符合竹简内容,也切合周秦古书的定名规律。  相似文献   

13.
艾伟的阅读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伟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对中国科学教育心理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发现其运用最新的测验、实验与统计技术在阅读心理领域所进行的系统研究,不仅内容丰富,涵括默读心理、阅读兴趣及辞句学习,而且为当时中小学国文教学改革进程的科学化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Twenty-five years ago Israel Scheffler argued for the inclusion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science teachers. It was part of his wider argument for the inclusion of courses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 discipline in programmes that are preparing people to teach that discipline. For the most part Scheffler's suggestion, at least as far as science education is concerned, went unheeded. Pleasingly, in recent times there has been some rapprochement between these fields. This paper will restate parts of Scheffler's argument, it will develop some additional considerations pertaining to it, and it will set the discussion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debate about science,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With changed time and circumstances, Scheffler' arguments might find more adherents than when they were initially proposed. My revision of Scheffler's argument has two planks: first pedagogical, second professional.  相似文献   

15.
汉代象数学家的人文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象数学家历来被认为是只参天象不释人事,本文以孟京学派和《易纬》为例,通过对其象数学的深层分析,认为孟京讲卦气、讲天象,目的正是为了察人事、定人伦以明王道;《易纬》更显示了教化人民的道德意识和治国安邦的政治理念。前者以经学形式、后者以神学形式表达了各自强烈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6.
孔子叹道不行 ,欲乘桴出海 ,到君子居之的九夷去推行其道。这是历史铁案。但“九夷”是泛指“东夷”———原以山东地区为发源地和大本营的原始土著 ,后来繁衍迁徙 ,分布遍及中国整个东部沿海远及海外朝鲜、日本诸岛 ,且支系繁多 ,具体去处 ,孔子没有言明。孔子之时 ,山东及中国东部沿海已无独立完整的东夷国家可寻 ,倒是被称为东夷国家的箕氏朝鲜尚盛 ,仁义教化 ,有君子之风。箕氏朝鲜始祖箕子与孔子先祖微子同出殷朝王族 ,被孔子称为殷之“三仁”者。虑及地理、交通、族缘关系 ,孔子欲居之九夷 ,实暗指箕氏朝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医院从国外引进的影像设备越来越先进,而影像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高层次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出现断层,限制了新技术的高级临床应用和开发。急需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实用型影像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加强高层次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综合医院医学发展对影像技术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郑玄援引《老》、《庄》释《易》,其易学中的神秘主义成分与汉代道家关系密切,其易学中的“有无”、“自然”之论启发了魏晋玄学的理论探索.郑玄易学与道家学术之间的联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唐初著名易学家、经学家孔颖达在易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彰显为在易学及哲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易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这一新型的体大思精的易学理论体系之得以构筑,乃根植于孔颖达在唐初学术及政治视野下,对汉魏传统易学殚精竭虑之检视、透析与省察基础上的绍承、超越与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