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自我(ego和self)的概念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益明  金瑜 《心理科学》2001,24(3):363-364
在英语中,“自我”主要有“self和“ego”两个对应词或概念。前者是作为意识对象或客体(object)的、具有反身意识性质的、与他人相对应的“自我”或“自身”,后者则是作为施事(agent)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潜意识活动的“自我”。从学术渊源上看,后者可视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而前者则可视为非精神分析理论意义上的“自我”。然而,ego意义上的自我似乎一直未能引起我国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在重庆市召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讨论会上,“围绕着心理学中‘活动’、‘实践’两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心理学要不要引进实践概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见一九八一年二月十二日《光明日报》报导)。这里想就几个有关问题再谈几点看法。一、是两个概念之争吗?首先,必须搞清楚,在谈到“心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时主要指的什么?我认为,其实质是探讨在心理学中如何具体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的观点问题,即怎样用实践  相似文献   

3.
1引言早在1890年,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就说过,注意是心理学的中心课题。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它也是信息加工理论框架的中心概念。但是,自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统治心理学近半个世纪的行为主义却把注意看成是心灵主义的概念,认为科学心理学中不应该有注意的地位。因此,长期以来,注意一直得不到很好研究。直到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研究者才开始关注注意的问题。近几年来,选择性注意的机制一直是注意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选择性注意机制的研究中,长期争论的问题与目标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哪个阶段有关。研究者曾提出两个形成鲜明对…  相似文献   

4.
情绪智力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国瑞  何小蕾 《心理科学》2003,26(5):917-918
自从 1990年心理学家梅耶和萨拉维 (Mayer&Salovey)首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后 ,情绪智力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 ,其重点是情绪智力理论模型和量表的开发研究。至今已有 7本情绪智力专著出版 ,情绪智力量表已有近十个版本。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情绪智力模型以及基于这些模型所开发的情绪智力量表。1 “情绪智力”模型1.1 梅耶和萨拉维 (Mayer&Salovey) 1990模型1990年梅耶和萨拉维首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 ,指出情绪智力应包括区分和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其中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两…  相似文献   

5.
关于Personality译名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西方心理学中的Personality 概念与苏联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是描绘同一对象的。第一、可以两个术语的词沅上考证。从字沅上推究,Personality 的本字是Persona。在不少苏联心理学者的著作中.如鲁宾斯坦在其《心理学原则和发展道路》一书巾也曾明白地说过,俄文里“个性”最初来源于希腊字“Persona”。第二,从Persona 与俄文里“个性”的词义来说,两者基本一致。苏联最新出版的美俄大辞典就是这样解释的:“Personality 1)个性,个体  相似文献   

6.
进化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个分支。进化心理学认为智力是一种进化的适应。差异心理学中智力是个体差异变量。本文试图整合二者的观点。认为智力既是进化的适应,也是个体差异变量。这将启示进化心理学家去研究更广范围的心理特质,允许智力研究和差异心理学运用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本文还介绍了与智力进化相关的热带草原法则和Kanazawa的Savanna—IQ互动假说。  相似文献   

7.
儿童注意广度与智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问题的提出儿童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智力活动和学习成就,但这种影响是如何具体发生的,影响到什么程度,却缺乏足够的了解。为此,我们通过对注意品质的系列研究,探索注意的各种品质与智力的具体关系,以求得进一步的了解。人们通常把注意的品质,作为评价注意好坏的重要标准。注意的品质,通常包括注意的广度(或称注意的范围)、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等五个方面,我们曾对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与智力关系,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见“儿童的注意力与智力关系初步研究”),发现它们确实存在着紧密相倚的关系,注意集中性和稳定性的严重缺陷,是智力发展迟滞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就注意的另一重要品质——注意广度与智力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社会日益增加的对智力的重视,心理学的研究步伐似乎是太慢了。心理学家们给智力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也提出了不少探讨智力本质的假说,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智力理论。我以为,在当前智力诸问题中,定义问题是关键,不解决它,对智力的研究就只能停留在名词概念纷争的阶段上。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学科大学生智力内隐概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在智力研究中,对智力本质作适当的界说,一直是重要的。80年代初.R.J.Sternberg从研究方法上把智力研究分成内隐概念与外显概念的研究。所谓内隐概念就是探讨人们头脑中“智力是什么”.并以人们这种常识性的智力观念来界定智力。显然.这种对智力日常评价,能够使研究人员了解一般人如何理解智力,以及不同社会角色的人对智力的应用性与品质的看法与看重程度,这对于揭示智力本质很有价值、Sternberg本人以及我国的方富熹和张厚粲等分别对不同被试作过智力内隐概念的研究和调查。当代心理学认为:身体的智力与其所处环境密切联…  相似文献   

10.
黄文良:近两、 三年来,“文化力” 的概念提出以后, 很快引起了学术理 论界和经济界人士 的重视。我注意 到,还有个概念叫 “文化能”。实际 上,“文化力”就是 文化能量的释放和 表现,如果文化只 是作为能量,还是 潜在的,那就还没 有作用于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贾教 授,今天如果我们 能就“文化力”的几  相似文献   

11.
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与个性的关系的理论探讨,是个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中的基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进个性心理学的发展,因而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苏联的个性心理学试图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指导思想,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出发,通过对“个体”和“个性”两个概念的明确区分,作为中介转换的对象性活动的进入,和对个性的系统分  相似文献   

12.
地方认同: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roshansky提出的“地方认同” (place identity, 1978)一词, 是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对居住环境的自我认同, 用于理解和测量“人-地关系”。已有研究分别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论证了“地方认同”与“地方依恋”、“地方感”及“地方依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 并在个体、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上均发现了影响地方认同的因素。未来的研究将采用社会认知的实验技术、以及纵向研究设计方法等, 一方面探讨地方认同的内在心理机制, 另一方面则利用此概念探索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叶斌 《心理科学》2003,26(3):452-456
在智力的研究中,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和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先后被心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概念出现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以下一些未来可以进行探讨的问题:(1)就概念而言,社会智力和情感智力相互的关系究竟如何?(2)在智力的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概念的内涵究竟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3)概念的提出,是重理论严谨性还是重应用性?(4)如何解决好的概念和研究思路与困难的理论构建和实际测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幼儿百以内数概念的形成和促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我们研究小组的一篇题为“儿童在数及数学上对部分与整体关系认识的发展”的文章中曾提到,发展心理学不仅要研究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在“动”中研究发展的潜力以及作为认知对象的系统结构。本研究的问题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提出来的。儿童数概念的研究在国际上是发展心理学较早的研究课题之一。现代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我国自新中国成立至1962年为止,关于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也进行过一定的研究,累积了不少有关资料。1979年全国九个地区对3—7岁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进行了协作研究。本研究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促进幼儿百以内数概念的形成,以更好地为开发亿万儿童的智力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一) 如何把我国心理学搞上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潘菽教授曾提出四条途径,即:(1)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指导;(2)密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3)积极而有辨别地引进外国心理学中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有助益的研究成果;(4)发扬我国古代的一些很可贵的心理学思想。并进一步分析指出:“就我国心理学工作目前的情况看,对第二方面注意得最多,这是好的,但对第一方面联系还不够,甚至有削弱或忽视的倾向……”①我认为,潘老提出的问题和分析的情况是符合实际的。本文试就潘老提出的第一方面,即有关心理学基本理  相似文献   

16.
究竟什么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或主要方法?这个在心理学历史上就“挂过号”的问题近几年倍受我国心理学理论界的青睐。许多专家学者都把它看作是心理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展开论争。但遗憾的是,对这一问题至今尚无一致首肯的答案。从现状来看,较有抗争力的主要是两个阼营。一个极力尊崇“自我观察法”(或称“内省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例如,潘老就不止一次地提出:“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方法是研究心理学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胡寄南写过《研究人的心理的基本方法——内省的自我分析法》的专文;唐自杰认为“自我观察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还有戴哲人、马剑侠、苏富忠等人也都主张心理学基本方法是内省法或自我观察法。而另一个阵营则极力主张“实验法”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或主要方法。例如,陈立、张德、陈宝翠,王树茂等人都给了实验法以特殊的地位。如陈立老先生就断言“现代心理学,不论哪个部门,都离不了实验研究。”张德说:“心理学以前是靠实验法才走上心理科学的道路的。今后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智力观--塞西的智力生物生态学模型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芳  李其维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2,25(5):541-543
美国心理学教授塞西在对传统智力心理测量学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即智力是一个多种资源系统;生物潜能与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最近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引擎”;把“动机”整合到智力发展中。塞西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为我们揭示人的智力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注意心理学中,有几个问题颇值得探讨。现仅就管见所及,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一注意的性质关于注意的性质,主要有这么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一说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一说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我以为这两种说法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按照潘菽同志所倡导的二分法,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分为认识活动(过程)和意向活动(过程)两大部分。注意属于意向过程的范畴,自然它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过程。注意过程的基本结构为:  相似文献   

19.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5,28(6):1510-1511
如果从1967年U.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算起,以“信息加工”概念为核心或标志的所谓“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心理学”,迄今已近40个年头了。这种信息加工心理学,由于以计算机为“隐喻”(认知心理学史上称“计算机隐喻”:心理之于大脑,犹如软件之于硬件),以H.Simon和A.Newell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PSSH”)为基础理论,以“人脑-机器的功能同一”(俗称“人机类比”)为方法论,并以其对高级认知功能(思维、问题解决、推理、决策等)强劲的解释力,而一直在当代心理学中独领风骚,以至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经典范式”。这里的“经典”至少意味着,这种范式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20.
否定判断的换质和矛盾概念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运中同志在《我讲授<形式逻辑>的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1期)中提出了他在讲授换质法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当按照换质法的规则对某些否定判断进行换质时,会从真前提得出假结论。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换质法是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判断的质,并把它的谓项换成与之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而得出结论的。在换质法推理中,前提的谓项和结论的谓项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简称矛盾概念),这就不能不涉及矛盾概念的论域问题。我们知道,所谓两个概念“P”和“非P”具有矛盾关系,就是指这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最小共同属概念(有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