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兵林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38-42
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呼吸感觉是当前颇为活跃的课题。本文复习了这方面的主要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工作,重点介绍有关阻力性呼吸负荷产生的呼吸感觉及相应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据研究,呼吸感觉遵循心理学的一般法则,如Weber定律、Stevens定律等。这个课题边缘性较强,采用多因素分析已取得了富于启发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介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的评量问句。评量问句乃呈现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核心架构。以数字来代替语言的描述性的评量问句,极具弹性地协助当事人将抽象的观点与情绪的内容与强度量化表达,也能协助当事人在看到晤谈的终极目标、形成下一步骤或进步的同时,提高当事人的意愿与信心,并向具现实感的更小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3.
家的感觉     
赵娜 《思维与智慧》2006,(12):42-42
我现在是避着男朋友在写这篇文章的。我和男朋友相识于网络,虽然当时天各一方,但万水千山并没能阻断两颗年轻火热的心为对方跳跃欢呼。两年后,我终于以选择去他所在的城市找工作而结束了那种牛郎盼织女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感觉     
接到电话的当儿,我正伏案草拟一份重要的工作资料。突如其来的电话,令我心头一惊。电话那头保姆的声音急促:2岁的儿子感觉不大好。"乔安好像很不对劲,"她说,"他没有发烧,但是神情萎顿,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杨政 《思维与智慧》2006,(11):13-13
一行人去玩赛车。都是头一次玩,除了兴奋,还不免惴惴。玩赛车就是玩速度。胆大的,几圈过后,就“飞”起来了;胆小的,任别人一再超过他,也不紧不慢。回来的路上,他们谈论着赛车。有一位说:啊,今天终于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感觉     
正幸福感是自我体验,好比旧鞋,五趾伸展自如。幸福观是新鞋,挤对得摊不开,北方话叫"硌脚",但具有取悦他人的公共性:潮,很潮!更适宜微信:"炫"。这样的幸福观是被参观的。幸福观属于眼科,幸福感属于皮肤科。前者就是翻毛大衣,穿给别人看,等于游街示众;后者是破褂裹皮袄,外朴素,内温暖。新鞋,经统计学一过滤,幸福指数高于旧鞋,指数与金钱挂钩。旧鞋的幸福指数很低,幸福感觉很高,高于新鞋,穿着舒  相似文献   

7.
初恋的感觉     
与丽相识,是在进师范学习的第二学期。我是从农村来的,城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陌生,我也很胆小,更不爱说话。一个偶然的机会,丽被调到了我的前排。丽天真、活泼、爱笑。在我的眼里,丽快乐的好似天使;在我的眼里,丽对世事的看法从来没有美丑、对错之分,表现得纯洁无瑕。丽见我整天沉默无语,就主动接近我,跟我聊天,渐渐地我和丽熟了起来。我发现,面对天真活泼的丽,我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事。我们常一起谈生活,谈理想,也谈过去和将来。正因为这样,我和丽的言行举止遭到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议论。然而我和丽都丝毫没有理会它,更没有反驳,因为我们相信  相似文献   

8.
倾听的感觉     
倾听是一种学习。倾听书本,就是与大师交流。在夜深人静的雪天,在雨打芭蕉的黄昏,在春风和畅的午后,捧一册闲书,品一杯名茶,走近大师,倾听大师。听庄子谈《逍遥游》,与他一起"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或登上李清照的舴艋舟,倾听她那载不动的一腔愁绪;或打  相似文献   

9.
家的感觉     
每到周末,当我看到同事老任急匆匆收拾东西往家里赶的样子时,便在心中滋长一种思绪: 回家!回家!我在心中问自己, 家是什么? 家是个固定的地方吗?家是三问简陋的老屋,还是漂亮的楼房?是饮食起居的场所,还是每晚的归宿?真的,我一时说不大清楚。  相似文献   

10.
回家的感觉     
过年过节要回家,双休假日要回家,劳作之后要回家,有事无事都要回家。回家的情调人人有,只不过有人写在脸上,有人写在心上;回家的歌儿个个唱,只不过有人唱在口中,有人唱在心中。  相似文献   

11.
类别(Category)判断的模糊集模型和多级估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类别判断的模糊集模型。它的基本含义是: 1.在心理连续量上,类别的划分是模糊的。 2.在每一个类别上,都有不同的符合程度。它的数学形式是:■ 其次,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类别量表——“多级估量法”。同时,给出了两种变式和一种“多次切割排序法。” 最后,多级估量法测量喜爱度的结果表明,提供的信息要比传统的类别量表提供的更多,对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的描述更完整更细致。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报告证实了针刺能够显著地提高两点阈限。本文探讨了针刺对两点阈限改变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分析了情绪状态、电针刺激强度、频率对针刺提高两点阈限的影响。还分析了针刺对痛阈的提高与对两点阈限的提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特殊青少年感觉寻求特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优秀少年、少年犯和普通少年进行了感觉寻求特质、认知复杂性、棒框测验和心率的研究。旨在检验和证实F.Farley的有关理论:高感觉寻求者由于寻求刺激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两种不同的行为倾向;并深入探讨不同少年的认知和生理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少年犯和优秀少年比普通少年具有更高的感觉寻求倾向。优秀少年和少年犯寻求刺激的方面是不同的。优秀少年的认知复杂性分数较高,并倾向于场独立性特征,对新异刺激倾向于朝向反射特点;少年犯则具有较低的认知复杂性和场依存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Fuzzy数学模型及其在小群体人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劲 《心理学报》1988,21(4):49-57
本研究在分析经典社会测量某些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以小群体为参照系,用Fuzzy综合评判和Fuzzy聚类分析方法去探讨小群体人际关系结构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小群体做了实验研究。在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一些聚类结果。研究发现,小群体人际关系的聚类是与λ值有关的,λ反映了小群体人际关系动态变化的特征。通过此项研究,我们认为,在小群体人际关系的研究中,引入模糊数学方法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词义赋值的模糊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马谋超 《心理学报》1990,23(1):53-59
本工作采用了一种称之为区间统计的模糊统计方法,对三个维度上的量词或分类词作了经验的赋值工作。它们分别涉及差异量词、及完好性和肯定性的分类词。差别量词有‘无’,‘几乎无’,‘较小’,‘中’,‘较大’,‘很大’,‘极大’。完好性分类词有‘劣’,‘差’,‘可’,‘良’,‘优’。有关肯定性的有‘少许’,‘基本’,‘坚决’。文中列出了若干统计的指数。它们相应于每个词义的模糊集隶属函数,心理量表值和模糊度。从所得结果中可以表征,所有给定的语词,除极个别外,都属模糊概念。还可看到:在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序关系。在心理量表上,相邻的有序词义之间的距离是不等的,而且各自都有不同的模糊度。  相似文献   

16.
林仲賢 《心理学报》1961,6(4):43-50
飞行員操纵飞机下滑着陆时,正确判断飞机离地高度是一項重要活动。飞行員必须在安全高度上拉平飞机以保証飞机安全着陆。飞行員应在什么高度上作开始拉平动作,制約于他对高度的判断。不同的机种由于性能上的不同,拉平高度也有所差异。一般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一种称为多级估量的新型类别量表,经验地揭示了噪声烦恼度的可能(possibility)性质,并且给出了对应于一个烦恼类别过渡到下一个烦恼类别的刺激临界值的定义。据此得到“较安静”与“闹”,“闹”与“很闹”,“很闹”与“极闹”两两间的临界值分别为53、63和82分贝。最后还探讨了烦恼度与噪声之间的心理物理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初生至三十六个月儿童智能发展的追踪研究(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用追踪法、根据智能预测表对29名儿童从初生至三十六个月进行智能测查,并向家长作全面了解,得出:(1)初生至三十六个月儿童智能发展的规律;(2)影响智能发展的因素。 作者并对发展类型、完成认知作业的思维活动水平、个性对发展的影响及早期智能的主要指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心理物理阈限的模糊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谋超 《心理学报》1990,23(3):18-24
本文对心理物理的古典阈限理论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发展出阈限的一种模糊理论。该理论把阈限视为类别间可能性分布的临界点。它表征为部分属于这个类别,部分属于那个类别。临界点所对应的刺激强度为临界值。文中还给出了获得多类别间临界点的量表技术及临界值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Jesper Hoffmeyer 《Zygon》2010,45(2):367-390
A sign is something that refers to something else. Signs, whether of natural or cultural origin, act by provoking a receptive system, human or nonhuman, to form an interpretant (a movement or a brain activity) that somehow relates the system to this “something else.” Semiotics sees meaning as connected to the formation of interpretants. In a biosemiotic understanding living systems are basically engaged in semiotic interactions, that is, interpretative processes, and organic evolution exhibits an inherent tendency toward an increase in semiotic freedom. Mammals generally are equipped with more semiotic freedom than are their reptilian ancestor species, and fishes are more semiotically sophisticated than are invertebrates. The evolutionary trend toward the production of life forms with an increasing interpretative capacity or semiotic freedom implies that the production of meaning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survival parameter in later stages of ev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