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禅的可说与不可说——兼谈现代禅学研究的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的可说与不可说——兼谈现代禅学研究的方法问题邢东风禅的问题处在当代流行的传统文化热、宗教热、气功热等诸多思想文化热潮的交汇点上,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有关禅的各种议论中可以看出,人们往往采取两种不同的立场对待禅的问题:一种是参究的立场,另一种是研究的立场。如果用传统的说法来表述,那么代表前一种立场的看法就是禅不可说;代表后一种立场的看法则是禅可以说。尽管事实上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同的立场,但是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却把两者混淆起来,从而导致人们在面对禅的问题时出现观察角度的混乱,以及对不同立场所谈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当今“宗教热”现象大致分为禅学热、周易热、气功热和求神拜佛现象大量增加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宗教热”的复杂成分,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文化关系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学术界近年来比较热心于宗教与文化的探讨,二者的关系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宗教文化”、“宗教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说亦引起普遍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在1994年10月世界宗教研究所与爱德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人们争辩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来看,“禅学热”是对禅学这一特定的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它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倾向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这种传统文化进行客观的观察和冷静的分析,这实际上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这种精神当然符合现代文化的要求,也适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另一个方面是对这种传统文化加以肯定、赞赏、发挥、提倡,它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或国粹主义的态度,这种精神与现代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则比较复杂。一般来说,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并不是完全隔绝的,前者对后者既有继承的一面,也有超越、扬弃甚至反…  相似文献   

5.
禅宗历史的研究是当代“禅学热”中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几年来,已经公开出版的专门论述禅宗史或禅宗思想史的学术著作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这些著作中除了少部分是以往著作的重编新印和海外著作的翻译翻印之外,大部分是十几年来国内学者的新作。就它们的内容来说,有的论述禅宗的整个历史,如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和杜继文的《中国禅宗通史》等;有的考察某一历史阶段的禅宗,如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魏道儒的《宋代禅宗文化》、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等;有的探讨禅宗的某个人物、流派等个案,如刘泽亮的《黄檗禅哲…  相似文献   

6.
法宏 《佛教文化》1996,(4):44-45
古有“教为佛身,律为佛行,排为佛心,净为佛归”之论,禅宗被称为“佛心宗”“目性宗”。排宗在中国的发展,除了发扬了佛教文化的固有优良传统外,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容宗教、哲学为一体的佛教宗派,所以学术界评禅宗为“不是宗教的宗教”,由于这种特性,禅宗在中国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巨大而奇特的作用。宋明理学,心学的诞生与发展,可以说是禅宗发展的外延与变化。所以“禅学”又成为一门出入手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学问,引起世人的广泛兴趣。在学术界,多时说样完即指掸学,论禅学不离禅宗,两者一_:而一,一向_。…  相似文献   

7.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需求,无论是刀耕猎取的蛮荒时代,还是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远古走向未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的转变对人们的身心状态产生不小的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宗教热现象,综观人们信教的诸多因由不外乎以下几种心理因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者提出“宗教的历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它的历史同文化史一样久远”的主张,已成为文化界人士共识的话题。宗教学者王志远,在他主编的《宗教文化丛书》总序中说:“宗教不仅是信仰者和研究者的事,而是涉及几乎所有文化界思想界的普遍性课题。”这种看法与赵朴初居士所说的“宗教是文化”之命题达成了一致,说到底,宗教既是人们现前的情感需要,又是人们未来的精神寄托,是人类自身创造的精神食粮与文化。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内容之丰富,特别是作为外来文化能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当代“禅学热”形成原因相当复杂,既有学术、思想的原因,也有现实需要的原因;既有个人兴趣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海外的原因;既有禅学本身发展的原因,也有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关联互动等。既然我们考察的主要是“禅学热”中的思想文化内容,因此这里也相应地以探讨此类内容的成因为主。  相似文献   

10.
李宗桂的新著《中国文化概论》,是解放以来国内学术界第一部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国文化的专著。论著首先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概念作了分析和界定。前几年的“文化热”中,人们主要关注于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和如何改造传统文化,忽略了“什么是文化”这一基本问题,使其涵义含混不清,互相间的争论缺乏共同的逻辑起点。李宗桂同志的这一工作,弥补了前几年“文化热”中的疏漏,又为自己的论著确立了坚固的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与现实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来,传统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下,出现了关干“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诸多看法。其中有一种流行说法,叫做“传统断裂”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主义”,“切断”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因此,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着“跨越五四文化断裂带”的任务。这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从哲学层次上回答的问题:怎样认识和把握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主流?民族的文化传统能否因为一次文化革新运动而发生“断裂”?民族传统是“贯通古今而不变”的东西,还是不断发展的?等等。本…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 ,非洲大陆新兴宗教运动的增多 ,以及个人在信仰中寻求新的意义 ,引起宗教专家们关注。但是 ,对于“宗教热”的意义的这种种解释产生了许多疑问 ,特别是在宗教“创新”的意义和影响问题上。其实大可不必咬文嚼字 ,这种宗教“创新”应该主要从横向的和纵向的两种信仰融合形式来解读 :首先 ,就其横向的形式而言 ,这种宗教创新一方面应看做是非洲各种传统宗教通过同起源于西方或者亚洲的宗教的和平的或者暴力的冲撞 ,所产生的不断革新 ;正是这样的冲撞导致了形形色色的新传统主义、先知主义和独立教会的诞生。我们将从一些先知派宗教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缺乏宗教传统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非宗教型的。可是,在戊戌时期却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宗教热,几位有影响的维新派思想家曾先后呼吁在中国建立宗教。他们或是将“孔子之教”视为宗教,要求在全国范围建立孔教会;或是提倡佛教。有人甚至把建立宗教视为当时中国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对此现象作一些分析。在大力提倡宗教的几位维新派思想家中,只有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即具有宗教思想、宗教热情,并曾在隐居西樵期间产生过一些神秘体验。而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早年并无宗教思想、宗教热情。在1896年“北游访学”之前,谭嗣同不…  相似文献   

14.
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现代意义,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因为这不仅仅是对一种传统文化、古老宗教的发掘与总结,更是直接关系到当代道教的建设,关系到道教在21世纪的发展、影响以及地位。应该看到,任何文化的生命力,即在于直面现实,积极介入现实,回应现实,透过适切回应现实所提出以及可能提出的问题,推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唯其如此,文化才会不断找到新的“生长点”,从而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得以转化、更新、丰富、完善与提升,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或影响。可见,重视对道教文化当代价值的探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正>“宗教中国化”包含了文化、民族、社会、语言等多重维度。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宗教中国化”的讨论既继承了比较宗教学的研究传统,又是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现实选择。一、语言与宗教密不可分语言与宗教天然联系,这种联系是语言哲学、宗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宗教学的重要创始人、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在《比较神话学》中,  相似文献   

16.
张雪松 《天风》2022,(4):58-59
<正>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冲突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人们常说“宗教是历史的钥匙”,很多人也确实习惯于从宗教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甚至援引亨廷顿“文明冲突”的理论,认为乌克兰处于天主教与东正教两大文明板块的交汇之处,最容易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17.
新书简介     
《传统智慧再发现》(上、下卷),王树人著,作家出版社,1996年2月版.此书以西方思想文化为大背景,从多角度对中国传统智慧,诸如汉字、周易、禅学、艺术、儒道等,作出深刻反思.其中所揭示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为“象思维”,具有重要的创新理论意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就中国来说,我们的现代化就是在走完过去的农业社会之后,进入工业社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发展过程。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改变,还牵涉到政治、思想、文化等一系列的变革。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宗教的影响太深,传统气息太浓厚,于是有些人不愿意将它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因为现代化本身似乎是一场革命,它对传统的东西破坏太多,宗教因现代化而受到的冲击太大,其中许多传统的东西都自觉不自觉地改变或消失了。而有的人认为,宗教本来是代表着“传统”的,现代化使宗教减…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1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禅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了“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学术活初,以“禅宗与中国文化”为主题,以“东山法门”为切入面,对禅理、禅法、禅风、禅史、禅文化以及禅学研究方法、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应等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学术探讨。为了全面展示将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了由萧、父、黄钊主编的《“东山法门”与禅宗》一书,该书分“东山法门论”,“禅宗精神论”、“禅史禅法论”、“禅与中国文化论”、“禅学研究述评”…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1,(8)
笔者从1985年以来,在复旦大学先后承担宗教学概论、佛学哲学史、佛学原著选读和禅学讲座等课程,曾主持三期宗教干部专修科或专业证书班。与十来所佛教院校保持着联系,1990年受上海佛教协会委托主持复旦大学佛学研究班,同时兼任安徽九华山佛学院客座教授。为发起“佛教文化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