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化创新体系与文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孝清  张卫 《学海》2005,(3):152-155
先进文化发展之源在于创新,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本文从文化创新体系所包括的内涵入手,阐释了文化观念创新、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体制及机制创新、文化政策创新等文化的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指出文化的发展更离不开文化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李娜 《美与时代》2014,(10):71-71
通过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审视中国传统的造物,从而发现中国艺术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将中国的艺术精神与现代设计结合以来,以便在现代特定的环境中,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文杰 《美与时代》2015,(2):117-118
视觉经验有直觉性的积累,也有结合逻辑思维有意识的积累;视觉经验决定着设计的成败,形成消费大众的审美倾向和消费风格趋向。在设计教育中,要促使学生广泛而有目的性地积累视觉经验,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打破常规从中拓展新的创意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素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德立  梁宝勇 《心理科学》2006,29(6):1282-1286
社会各界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为我国心理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心理学家有责任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文章介绍了为在中国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体系所做的几项工作:(1)编写用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的规范教材;(2)对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3)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读本;(4)研制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5)组建全国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王娟 《美与时代》2014,(8):56-56
包装设计已成为沟通企业的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通过其独特的图形、文字等向消费者传递着产品各种不同的信息,俨然已成为现代商品一种很好的营销媒介。在设计中也将本民族的文化融入其中,体现出本民族的特色。包装设计除了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之外,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心理需要。包装设计的系列化表现得合理性在于它符合形式美学中得构成原理,适应广大消费者的审美观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注重拓展学生个体发展的空间是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也是创新教育中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学科教育中指导学生观察归纳,启迪学生多向思维,把握师生互动机会,激励学生大胆幻想,则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充分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入世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和设计教育大国。为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建成制造强国进而建成创造大国,中国政府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指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温家宝总理还作了"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重要批示。历史经验告诉我  相似文献   

8.
由古至今,文字在人类生活中为传情达意、语言交流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在文字上所花的心思和精力最多,因为文字能直观地表达设计构想,直接反映出平面作品的主题,传达出设计的意念。面对新的形势与需要,字体设计必须随之创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朱虹 《美与时代》2014,(8):12-13
引言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远古的蒙昧时期就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起初人类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而敬畏地忍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与生存命运的摆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清楚的看到建筑的存在与建筑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为人类改善居住环境和协调与大自然的关系进行顽强的努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革命,特别是工业化时代的超速发展。出现了城市高楼林立,阡陌交通,爆发式的资源消费。高密度的污染及大规模的废弃物产出。这种人为的人与自然的对抗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自身安全与生存。臭氧空洞、温室效应、酸雨、沙尘暴、物种灭绝、水源匮乏、SARS等等。这些我们当代人必须面对的危机与挑战,是我们人类过度发展,激化与自然的矛盾所导致的全球灾难与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照欧,美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痛苦经历与经验教训。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能再重蹈覆辙。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生态规律。让越来越多的低碳建筑、低碳社区、低碳城市构成我国未来希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环境设计教育的进步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如何使环境艺术专业在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仍然得以健康发展,就必须尽快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体系。本文具体分析了当代高校环境设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辛塞波 《美与时代》2013,(5):126-128
建筑教育呼吁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办学模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当前,一批艺术院校的建筑学专业相继创立,突破了建筑教育的单一发展模式,为传统建筑学教育以工程技术为主导的教育体系充实了新的血液。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多元化显现,横向构建和拓展了建筑教育人文素养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塑造与个性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学习的双机制理论关于学习的基本机制的观点,根据该学习理论对知识分类进行了新的划分,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与特点,然后提出了课堂学习与教学的“七阶段模型”及相应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广大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教师在创新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位移。  相似文献   

14.
徐选国 《学海》2023,(1):177-187+216
社会结构转型与现代化进程催生了中国社会工作的恢复重建与快速发展,近30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形成了以本土化为根本任务的发展逻辑。深入反思社会工作本土化这一命题发现,我们在移植和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忽视了中西不平等的现代化脉络下知识移植对中国社会工作主体性关切的阙如,导致其陷入狭隘本土化与以他者为中心的本土化双重陷阱之中。本文尝试从“现代化-主体性”框架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实践特征,阐释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缺乏知识自主性的结构性根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分析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主体性的时空条件,从主体性角度阐释以“中国社会工作”为整体叙事的话语体系重构框架,并从哲学基础、伦理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等维度提出中国社会工作知识再生产的多重路径,以为全球治理贡献社会工作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的第一年里,根据国家教改政策,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时代发展需要,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特色化发展从特色专业方向、特色课程设置、特色教学形式和特色教师团队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观念面对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一些特色化的改革,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能够真正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8,(1):54-62
中国比较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建构既要按照经典政治学的规范进行知识的积累,也要力求发现被经典政治学尤其是西方政治学所忽视的问题和领域,同时还要对一些重要的、带有西方印记的概念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最终形成对世界政治发展进程尤其是各种发展模式的解释。当前这一建构主要集中于经验层面而非理论层面,处于知识及概念积累阶段,主要集中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解释层次上,在企图阐述中国这一个案的典型意义或理论意义方面还缺乏深入而广泛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18.
教育工效学是工效学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重要研究领域,其发展以各教育工效学模型的提出为主线。本文从模型设计、模型应用和学习论视角出发,分析了Kao模型,Smith模型和六角轴模型的理论基础,发现现有的这三个模型在设计上多从工效学角度出发,与学习论的结合不够紧密。为了给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模型和更可行的设计方法,有必要从工效学原理与教学理论的深度衔接入手,并基于学习论的视角给模型应用和完善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包装设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设计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中国的包装设计要想在21世纪的国际包装设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和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就必须从国情出发,优化办学模式,克服盲目照搬办学模式的倾向,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发明能力的包装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20.
设计美学的本体由其内在核心理念和外在美感属性这两大层面实现自身结构的整体连接,在摆脱孤立境遇的同时,通过内外对应机制的良性触发体现其本体价值。外部美感的趣味走向必然在其内核支配的隐性层面得到确立,表明理念属于哲学、表象归于美感的系统价值关系。作为对设计美学本体价值的深刻揭示,当代设计美学不仅需要努力沿着历史的轨迹行进,还应当以独特而坚实的理念内核外化出崭新的创造果实。只有在深度关注自身理念逻辑建构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发展方向和原则,才能使当代设计美学的本体价值得到层次丰富的透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