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两国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交流关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称佛教是联结中、日、韩三国的黄金纽带。6、7世纪 ,日本曾经派遣了众多的遣唐使和留学僧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他们将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教传入日本 ,铸成了日本民族化的佛教。到了近代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又向西方国家学习 ,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而在佛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为世界学术界注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到日本留学的人不少 ,其中有不少人学的是佛教或从事佛学研究。但是此时有一位日本的僧人自愿来中国留学 ,并在河北赵县柏林寺修持6年之久 ,这是当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很有意义的一个事例 ,为此本刊对他做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惟善 《中国宗教》2006,(7):62-62
惟善在2006年第2期《世界宗教文化》上发表文章《当代中国佛教留学僧运动——以斯里兰卡国留学僧为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掀起出国留学的热潮,中国佛教界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僧人出国留学潮。斯里兰卡是亚洲的佛教留学中心,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佛教优秀人才。作者是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佛学博士,主要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当代在斯里兰卡的中国学僧的留学情况。主要包括7个方面:留学僧的类别、学校的选择、留学生活、所学的课程、留学僧的数目和名单、留学僧在斯里兰卡的影响、留学僧的去向和留学僧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正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悠久。唐宋时大量日本僧人来华学习生活,这些僧人不但将中国佛教带回日本,还使许多中国的文化习俗扎根日本,演变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茶便是其中之一。一、来华日僧与茶在日本的流行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在唐朝时流入日本。茶的流入与来华日僧密切相关,这些僧人因仰慕中国佛教而来华,归国时除了佛法还把茶与中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佛教是从中国传入的,然后日本从中国学到了佛教,才有了一千几百年后日本佛教繁荣的今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过去日本留学僧曾经学习过的古刹,或者年久失修,或者只留残堂孤塔。正因有此殊胜因缘,我协助中国复兴这些古老的寺院,而且一干将近二十年。时至今日,已完成三座,今年年底,亦将有座古刹得以修复。(-)初访“澄灵塔”1980年,我是随口中友好临济黄协会访华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日中友好临济黄粱协会成立于1979年,由妙心寺、建长寺等临济宗十四派及黄粱宗万福寺共计十五座本山组成。访华团一行当时参拜了地处河…  相似文献   

5.
中日第六次佛教学术会议论文由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日本中外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中日第六次佛教学术会议10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佛教与儒、道二教的关系”。中国有五位代表,日本有五位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表论文。中国代表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  相似文献   

6.
陈星桥 《法音》2000,(11):35-36
本刊讯 10月24日,中韩日佛教新世纪世界和平祈愿法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汉城天台宗观门寺隆重举行,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佛教代表团随喜团一行、日本佛教代表团一行以及韩国佛教23个宗派的代表数百人出席了会议。韩国总统金大中发来贺信。 在新世纪世界和平祈愿法会上,中韩日三国佛教徒共同礼佛诵经,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会长正大法师代表韩国佛教界、中国佛教代表团团员明生法师受首席代表圣辉法师委托代表中国佛教界、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管长有马赖底法师代表日本佛教界宣读了和平祈祷文,韩国天台宗金刚合唱…  相似文献   

7.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佛教文化的交流始终占着主导地位,推动和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从南朝以来,日本一些佛教大师和僧侣陆续来到中国,学习佛经,并把中国的佛教经典带回日本进行传播。到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出现了高潮,大批日本僧人、留学生入唐求法、求学,一些中国高僧也曾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从而促进了中日之间各方面的交往和联系。隋唐以后,由于中日双方在佛教文化上都已建立和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大批佛教经典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6,(4)
佛学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始于欧美,迄今有百余年的历史。日本的佛教学者自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积极地吸收西方研究佛学的方法和观点,对佛教的历史和教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佛学研究被列为日本的科研事业之一,在政府的大力资助下,培养了一大批研究佛学的专门人材,成立了许多研究机构,出版各种学术刊物和专著,成绩十分显著。在历史上,中国佛教对日本佛教的成立和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中国的许多名山大寺被认为是日本佛教各宗派的祖庭。因此,日本学者对中国佛教的研究一直颇为重视。最近,笔者访问了日本著名中国佛教史专家横超慧日博士,请他谈谈日本学者研究中国佛教的情况。现将博士的谈话整理成文,献给《法音》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徐玉成 《法音》2001,(10):24-28
一、缘起基于赵朴老提出的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构想,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韩日三国佛教界展开了大规模的友好交流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互派访问学者即是其中一个具体交流项目。由此因缘,我于2000年4月至10月赴日从事日本《宗教法人法》专题研究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考察,我对日本宗教现状和日本宗教法制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日本是一个受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有不少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亲。从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  相似文献   

10.
公元6世纪,佛教由中国大陆传入日本,这在日本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这不仅为日本的传统文化输入了新的内容与营养,使其变得丰富多采起来,同时也推动着日本社会进入一个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摄中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必然会有一个分辨。选择、淘汰、消化的过程,而作为接受主体的日本文化所固有的传统以及当时社会发展需要所发挥的制约作用,则决定了对中国佛教进行选择与消化的取向。正是这一点,规定了日本佛教既与中国佛教同宗同源,但又不是中国佛教照相式的翻版,而是经过日本文化改造的变形物。表现在僧官…  相似文献   

11.
<正>唐代是中国佛教宗派大发展的时期,形成了法相宗、华严宗、密教、禅宗、净土宗等各个宗派。西明寺和其中的一些宗派有着极深的渊源,众多日本留学僧在西明寺学习,受到这些宗派影响,回国后著书立说,开宗立派,推动日本佛教新一轮的发展。引言唐代长安城是中国佛教的中心,而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国化佛教体系形成,辐射至日本、韩国,最终形成了大乘佛教为主体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12.
赵朴初会长会见日本佛教“不战学习访华团”徐玉成赵朴初会长于4月8日在北京医院会见了以菅原钧为团长的日本净土真宗大谷派宗议员“不战学习访华团”。去年十月,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赵朴初会长邀请日本朋友访华团访问中国,以...  相似文献   

13.
学诚 《法音》2002,(11)
公元2002年10月29日,中国佛教代表团全体同仁与韩国、日本三国佛弟子欢聚汉城,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自已故赵朴初居士提出了“黄金纽带”伟大构想之后,三国佛子应声而起,积极回应。在中国、韩国、日本多次聚会,倡导和发扬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祈祷三国及世界灾难不生、福寿绵延。今天,中、韩、日三国佛教界的领袖和广大佛子,同临盛会,发无上心,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相信佛陀的慈光会普照大地,利益群生,三国佛子爱好和平和慈济众生的悲愿会在佛陀的慈力呵护下,如愿所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4.
佛教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的历史和思想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日本佛教是中国佛教的移植和发展,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与日本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习俗相适应,已形成为日本的民族宗教之一。研究中日佛教的同异,对于加深彼此国情的了解和促进两国佛教文化的研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5,(8):3-7
一、中日两国具有悠久的睦邻邦交关系史,如何评价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中日佛教关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历史经验和宝贵启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从西汉开始就有了友好往来的记录。公元前一世纪,北九州一带的日本民众就通过朝鲜半岛与西汉朝廷有了交往,东汉初年光武帝授予遣使朝贡的倭奴国国王以印绶。南朝宋、齐时代,日本朝廷遣使通好往来就有8次之多。六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后,两国人民的交往更为频繁,以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佛教对日本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入隋…  相似文献   

16.
日本佛教界的杰出领袖、中国佛教界和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大长老子二月二十二日示寂,无任哀悼。山田惠谛大长老毕生致力于弘传圣教,为日本佛教的摇篮——比睿山的建设和发展,为日本的佛教事业,为中日人民的友好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长老从1975年开始,多次访问我国,为维护和发展中日佛教界和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而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去年五月,我们还在上海祝他期颐大寿,九月我又去日本共庆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四十周年。殊不知,山田惠谛大长老现在同我们永别了,我们深感悲痛!山田大…  相似文献   

17.
世界现存的三大佛教派别在我国均有流传,成为中国佛教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完全是在我国成长起来,并传播到其他各国的,所以不少人把中国称为佛教的第二故乡。两千年前传入的异邦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矛盾、相互吸引、相互冲突、相互融摄。其深入协调的结果,既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也极大地改变了自己的形态。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外来的印度佛教,逐步演变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契合的中国佛教,并与儒、道两教一起,成为支撑着中国传统文化之鼎的三根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3,(5)
中国佛学院派出本科学生德宗、定基、圆辉、隆藏四人,前往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学习,已于七月二十六日离京赴日。这是日本净土宗继一九八一年接受中国佛学院派出的传印法师和姚长寿居士两名进修人员之后,再次接纳中国佛学院派遣的四名留学生,也是中国佛学院成立以来第一次派出的正式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将在佛教大学主修佛学和日语课程,学期四年,留学期间的膳宿等费用均由日本净土宗资助。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以金尾道教会长桥本正堂为团长的日本立正佼成会中国教区第九次中国交流和平使节团一行43人,8月13日来我国访问,8月 15日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并在广济寺举行了祈祷世界和平法会。 立正佼成会成立于1938年,与中国佛教协会关系友好,是日本最大的在家佛教团体之一,信奉《妙法莲华经》,约有六百余万信徒,在日本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该会对内要求会员立于正法,以形成完美的人格为目的,净化自己,并为创建幸福美满的家庭与社会而行菩萨行;对外积极致力于世界各宗教间的合作及和平事业,是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WCRP)…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可以追溯到一千几百年前,通过佛教的交流将两国人民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以鉴真和尚为首的中国历代高僧“为是法事,不惜身命”.漂洋过海.来到扶桑,带来了许多佛教经典,将完整的戒律和纯正的佛法传到日本。日本的学僧也屡到中国求法。其中最澄上人(767-822)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随智级禅师学习教法,归国后在比教山开创了日本天台宗。现在日本主要佛教宗派的创始人都曾在比乘山修习过,然后踏着最澄的足迹赴华求法,为日中佛教的友好交流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不仅给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