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会中有一种不正确认识:神学思想建设是神学院的事,与教会无关。事实上,教会中牧师和传道人的每一篇讲章,甚至于每一个祷告,以至于为信徒提供的每一次教牧关怀都是一次神学努力,也都有意或无意地具有一定的神学导  相似文献   

2.
林培泉 《天风》2002,(6):48-49
教会在其发展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在进行着各种神学探讨,换句话说,各个时代的教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神学思想建设。因为神学思想的建设在每一个时代都是非常必要的,神学思想建设正是为了保证信仰的不变。从救赎论的变迁可以证明这一点。救赎论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种,本文仅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7)
正二、神学自觉是神学自信的逻辑前提神学自信与神学自觉是基督教中国化理论研究的一体两面,神学理论建构的神学自信必然涉及神学自觉,而神学自觉恰是神学自信的逻辑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教牧人才培养方面的落后,以及信仰阐释上的反智、消极、保守等负面的因素,影响了中国基督教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正面因素的表达。肇始于1998年以"济南会议"为标志的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是以丁光训主  相似文献   

4.
单信 《天风》1999,(12)
每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每一个地区的教会都会有各自处境中的神学思考见解,2000年教会史证明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全世界各个时代的基督徒都同读一本圣经,但对于神的认识以及对圣经的理解则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以“信仰不变”的理由来拒绝神学思考,固步自封,也不能视中国基督徒在坚持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吸  相似文献   

5.
思考与整合     
梁明 《天风》2002,(9):45
神学思想对每一个信仰个体的指导作用是非常明确的,它在我们可意识到或未意识到的情形下,影响并决定我们的判断和选择。不管我们是传道人还是一般信徒,灵性光景和自身  相似文献   

6.
正一般来说,在基督教神学中,对神学与经验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经验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资源,另一是认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架构,以诠释人类的经验。传统或古典的神学将神学看为某种纯客观的关于信仰的科学,其是基于两个神学资源——圣经和传统——对基督教信仰加以反思,并认为神学的内容是从不改变的,是在文化之上的。随着处境神学的提倡,经验作为一个新的神学资源而得到承认。处  相似文献   

7.
神学是教会在思考。有人会说基层教会用不着神学思想建设,只管讲道就是了,这是上层或神学院校的事,是极不正确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各人都有各人的神学思想,从你的解经观可窥见你的神学思想,即不同的神学思想,反映出不同的解经观,假若出于错误的神学思想,必然导致错误的解经观,这样既贻害信徒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内涵甚为广泛,它在神学信仰、政治主张、经济思想、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家庭组合等各个方面所提倡的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对每一个穆斯林或每一个信仰该教的民族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的各种禁忌是这些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否定方面。今天,无论你走进世界哪个国家的穆斯林地区或家庭,就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习惯和禁忌方面都有一致之处。 伊斯兰教在饮食、服装、卫生、婚姻、丧葬、商业等方面有许多禁忌,这里只谈谈饮食禁忌。 饮食问题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穆斯林来说也不例外。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的禁忌…  相似文献   

9.
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来,处境神学是在圣经和传统的基础上,在独特的处境中进行神学的反思.因此,作为一个处境神学,中国神学的构建必须严肃地对待源远流长的基督教传统.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6,(5)
正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  相似文献   

11.
正《旧约》是《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约神学更是学习神学必不可少的功课。传道人想要传讲整全的福音信息,离不开对《旧约》的神学和灵命信息的深入挖掘和深切体认。注重《旧约》与《新约》信息的内在统一关系,教会建立健全合宜的圣经观,正确理解和推进神学思想建设和基督教中国化,对每一个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健康、均衡整全的成长至关重要。"圣经神学又分为旧约神学、新约神学。它是近两个多世纪以来发展的新兴学科。不少基督徒认为有了《圣经》,  相似文献   

12.
刘建权 《天风》2002,(5):31-31
神学是教会的方向,是信仰的旗帜,是时代的语言。所以神学应深入到教会生活中去,深入到信仰实践中去;要联系教会的弟兄姊妹,要联系一切关心、支持我们神学思考的人民群众。每一个愿意参与神学思考的人,首先必备有积极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必备有坚持团结甘愿接受批评的可贵精神,必备有各种科学知识修养和神忠心仆人的立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所建设的神学才能指明教会方向,才能是信仰的旗帜,才能充满活力和生机。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6)
<正>[前言]我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但我们都是神学工作者,都关心中国教会的神学建设。"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中国神学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每一位具有中国教会意识的中国基督徒在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汪维藩教授提议,我们三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神学做一点介绍、做一点探讨,哪怕是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承蒙《天风》杂志编辑允准,我们自本期起,将在《天风》上开辟这个小小的栏目。诚愿这个小小的栏目,能被读者接纳。我们最初将这个栏目的名称定为"中国神学三人谈",但后来考虑到我  相似文献   

14.
教堂建筑应该是信徒奉献给神的艺术杰作,每一个时代基督徒都应奉献出富有时代精神感、处境化的神学思考和有创造想象力的教堂。不少哲学家、美学家都一致认为:建筑是时代精神的焦点。建筑赋予人最自然最直观的视觉效果,要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只要看该时代的建筑便可以得知。教堂建筑也不例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天主教神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现代天主教神学较之传统神学,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表达方式上,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和巨大的发展。在这一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卡尔·拉内(Karl Rahner)。无论是就神学探讨的方法,还是就其在解决问题时得出的根本性结论与答案而言,他的研究都给人们指出了一个具有开创价值的崭新方向。除此之外,在世界学术界尤其是宗教哲学方面,拉  相似文献   

16.
神学与经验     
正在圣经和传统之外,经验是又一个神学的资源。中国神学的思考无疑也离不开"经验"这一神学资源。就中国神学而言,这里的经验是指中国基督徒的群体或个体经验,包括生存经验、宗教经验、灵性经验,以及信仰实践、灵性实践等。这些经验和实践也是中国神学思考的来源和财富。"经验"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如"经验丰富";第二层意  相似文献   

17.
张玲 《天风》2013,(1):56-58
2012年12月4日至7日,来自我国中西部教会的100多位教牧同工,参加了由基督教全国两会在上海组织开办的“中西部基层教会神学毕业生培训班”,在为期四天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中,每一位学员都为着有这样一个短暂的退修、  相似文献   

18.
张远来 《天风》2014,(3):8-9
<正>或穿或不穿,都当是为了荣耀神,造就人。但如果我们要穿,就要穿出信仰与文化、符合美学与功能性的基本意义。"圣服如何穿?"在当下中国教会中,确是一个颇具困扰的文化与神学问题,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关于圣服一般来说:服装有两大功能:(1)避寒;(2)遮羞或显美。按圣经所记,人犯罪后,为了遮羞、避寒,上帝用动物的皮做成衣服给人穿上。因此,可以说,最早的服装师是上帝自己,自然,这其中还有救恩预表之内涵。所以,人穿戴合宜,不仅能御寒遮羞,也是对上帝恩典的展示与记念。摩西时代,上帝拣选了利未人为祭司,为了凸显"分别为圣",区分不同职分的祭司的圣职和侍奉,上帝特别吩咐摩西按照上帝自己指示的样式为祭司按照不同的职分制作不同的圣衣,用不同的颜色及服饰表达不同的信仰及神学内涵。如圣服的三种基本颜色:蓝色代表了属天的颜色,表示圣职是与上帝相关的;红色是流血牺牲的颜色,代表牺牲救赎;紫色代表反省和忏悔。圣服上的12个胸牌代表以色列12个支派……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神学的内涵。一般,圣服有四大基本意  相似文献   

19.
神学与信仰     
肖奕星 《天风》2002,(1):58-59
如何理解神学与信仰的实践关系,我们必须很好地思考。笔者就此谈及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一、神学是为信仰历来神学都是为信仰服的,而信仰也离不开神学。只有正确的神学思想,才能引导我们的信徒和教会有一个正确、完善的信仰,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我们所信仰的上帝,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现实人生。以至使我们的信仰不会偏离真理,避免走向异端。正  相似文献   

20.
正人能认识天主吗?这是一个困扰着多少人的问题。直至今天,我们仍然难以用一些简单、清晰的话语,来坚定地对每一个相信天主与不信天主的人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不能说出答案,却并不代表这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从士林哲学与教会神学中我们是可以找到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神学说到底是一门人的学问。那么既然是为了人,就自然要涉及人的生、老、病、死;神学也一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