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棋是说围棋、象棋、麻将。说围棋、象棋是民族智慧创造的结晶,尚无可厚非。但是着一提到麻将,人们自然而想地就与赌博联系起来,对之则有些不屑一顾了。如今虽府将之风日盛,君子和小人皆有搓麻之瘾。然而在人们的骨子里,总把围象两棋视为高雅地修身养性之妙物,麻将则成了常有君子玩之又耻之,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市井小人的偷鸡摸狗之玩物。麻将好也罢坏也罢,历肘百年而不衰.足以见其顽强的生命力。仅凭这一点就不能等闲视之。围棋,有人说它最初是一种天文工具,棋盘为天,棋子为星.即“仰则现象于天。”玩过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的…  相似文献   

2.
围棋中的人生大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棋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和中国象棋一样都蕴涵着很深的智慧。象棋讲究的是实战,厮杀得痛快淋漓。围棋则含蓄很多,吃掉对方一个子对输赢并没有影响,有时是对方为了取胜故意送给你吃的,围棋讲究的是最后的胜利。所以象棋很像儒家追求的治国平天下的具体谋略,或者兵家的实战计谋;而围棋则像道家,追求无为,但目的是无不为——最后的胜利。下棋多了,对围棋的体会也很多,特别是和人生和事业对比,更是让人受益颇多。  相似文献   

3.
人生与棋局     
人不能没有闲情,这是人生的一种精神调剂。如我,平日闲暇时总爱下棋,不是围棋、跳棋,是象棋。  相似文献   

4.
世局与棋局     
人生一局棋.酸咸苦辣甜,俱昧其中.懂得棋理的人易晓世理,通晓世理的人宜于下棋.棋局本来源于世局,世局也不妨作棋局看.世理与棋理相通.棋可分为文棋和武棋.人也可分为文人和武人.武棋以“吃”字当头,剑拔驽张.象棋、军棋属于武棋,围棋属于文棋.我喜欢下棋,常常以不吃对方一子而胜为下棋的最高理想.大有兵书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的境界.我年轻的喜欢下象棋,现在更喜欢围棋.围棋不象象棋,取胜离不开吃子.当然,文棋、武棋之分也只能是相对的.文棋可以武下,武棋也可以文下.君不见很多俗手一下起围棋就想置对方于死地,为了一子常杀得天昏地暗,一条龙从一角到另一角.逃者只恨棋盘太小,追者誓不罢休.我不喜欢这样的棋手.因为他们还欠晓棋理.如果他们也这样做人,那就不通世理.  相似文献   

5.
围棋、象棋的民族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创化的万物,皆代表着人生的智慧和风范。围棋和象棋作为中国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国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围棋和象棋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瑰宝。下棋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丰富想象,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情趣高雅的文娱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弈棋是双方智与谋的一种竞赛。高手对弈,不但是棋艺的对垒,也是思想、意志的较量。棋  相似文献   

7.
围棋是智慧的化身,弈中充满智慧;围棋是智慧的体操,下棋启迪智慧。围棋充满智慧局方象地。棋圆效天,举念触机、行棋见智。围棋充满智慧,广义看,围棋智慧包罗万平,如本书所举,围棋与易经、世事、军事、人生、处事、计谋、经营、艺术、科学……联系广泛、智慧丰富。围棋十分富有智慧,一个死活题,一个对杀处……,常人看来已是“山穷水尽”,必死无疑了,高手却能看出“柳暗花明”,使之逢凶化吉、反败为胜。一道道围棋死活题,就是一道道智慧测试题。围棋是斗智的艺术,如诗人云“因君临局看斗智”、“幽人斗智棋”。手筋,似乎最能…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就喜欢象棋,因此我对象棋略有研究,也对象棋中的每个子粒深有体会。卒在象棋中是一个十分微小的角色,它没有车的“横冲直撞”,也没有炮的“凌空飞跃”,更没有马的“驰骋万里”,它始终是一步一个脚印。但我似乎对它“情有独钟”,它虽小,作用却不小,而且它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我和孩子经历了一段非常挫败的教育、学习历程,还好我们扛过来了。女儿毛豆是从5岁开始学围棋的,到现在为止学了两年。我一点儿也不懂围棋,也实在没有这个时间精力,再去陪她学围棋,就把陪学围棋这件事儿,交给了毛豆的爸爸。毛豆的爸爸特别希望毛豆学好围棋,最期望的是孩子养成走一步看三步的习惯,思虑长远,  相似文献   

10.
《周易》以"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被称为"大道之源",古人往往把《周易》作为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范式,用以解读现实事物。东汉班固首开以《周易》哲学思想解读围棋的先河,其后以"易"解"弈"者代有其人,形成了具有易学内涵的围棋义理。本文试图通过对《周易》哲学思想影响下围棋之道的剖析,揭示《周易》的现代价值及易学思想观照下的"围棋之道"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日,听了一位象棋师给二十几对即将喜结连理的青年男女上婚姻课,这位颇有知名度的象棋师将婚姻生活趣喻之“八棋”,着实令我耳目一新,得益不浅。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听了一位象棋师给二十几对即将喜结连理的青年男女上婚姻课,这位颇有知名度的象棋师将婚姻生活趣喻之"八棋",着实令我耳目一新,得益不浅。将:夫妻俩都要有大将风  相似文献   

13.
围棋与智慧学哲学,是一般智慧,放被誉为“智慧之学”。围棋申也充满哲学,棋手能在迷雾般的对局中找到正确的遗路,需要某种哲学基础.所以有人说,吴清源先生的棋下出了哲学味道。围棋中处处都是哲学范畴:得与失、大与小、地与势、进与退、攻与宁、强与弱、应与实、组与收、轻与重、先与后、取与会、级与急,还如定式与变着、局部与整体、时间与空间力我与非我、平常心与胜负心、主观与客观等等.棋手对弄自觉或不自觉都在处理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高手为处理得当,毛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了辩证法。由于围棋是《易经)的一个模…  相似文献   

14.
哲理三章     
正妙手求胜围棋的奥秘是每下一手都要从全局来权衡,使每一子都落到最有效的地方,有时为了争得"先手"或全局的胜利,该弃的子要果断弃掉。有些人在行"棋"中,太注重一"子"之失,一"子"障目,不见全局,结果铸成大错。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期望成功。因此,人生之路也是一个"求胜"的过程,我们应力求每  相似文献   

15.
思文 《思维与智慧》2008,(12):56-57
在第21届富土通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决赛上,中国古力九段战胜了素有“石佛”之称的韩国传奇棋手李昌镐九段,从而加冕冠军,  相似文献   

16.
围棋作为一项古老的智力运动,蕴涵着阴阳哲学、象数系统、平等观念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更积极参与围棋活动,孕育出独特的围棋文化特质。一、道家棋缘在道教形成之前,秦汉的道家学派已开始涉猎围棋。而道教围棋文化正式诞生的时期当在两晋之际。此时王质观棋柯烂的仙弈故事已悄然传世,并被后世道士和好道者大力宣扬。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谦称"不知棋局上有几道",亦从侧面说明了道门中围棋活动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于涛 《中国宗教》2017,(3):72-73
围棋不仅浸满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品格,其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也不断吸纳中国文化的智慧,尤其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围棋,一种博弈性、竞技类的棋盘游戏,在今天,随着各种赛事和影视作品的传播,早已成为一项风靡世界的智力运动,然而在它的发源地中国,围棋却不止消遣娱乐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18.
下满的围棋     
正公园里两位老人下围棋,他们下棋的速度非常缓慢,令围观的人感到不耐烦。第一位老人说:"嘿!是你们在下棋,还是我们在下棋?我们一招棋考虑十几分钟已经是快的了,你们知不知道林海峰下一颗棋子要一个多小时。"旁边的老人起哄:"拿自己比林海峰?"第二位老人,看起来很有修养地说:"你们不知道,围棋要慢慢下才好,下得快则杀气腾腾,不像是朋友下棋。何况,当第一个棋子落下,一盘棋就开始走向死路。一步一步塞满,等到围棋下满了,棋就死了,要撤棋盘了。  相似文献   

19.
国际战略原则与围棋规则不谋而合,这是作者一种全新的政治视角.在现代日本的发展轨迹中,历史事件甚至日本国土本身用围棋规则解释,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求而不贪     
正唐代围棋大师王积薪,总结出"围棋十诀"流传后世。其中第一条竟是"不贪胜"。围棋作为一项比赛,争的就是个输赢,"不贪胜"如何理解呢?下棋为了胜利不假,可以求胜而不可贪胜,"求"是朝着既定目标努力,"贪"则是对欲望无限放大——既要赢得快又要赢得多。"贪"会让人心态失衡,人往往因此急功近利、铤而走险,最终痛失好局。理解"求而不贪"的深刻哲理,对人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