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杜章智同志在今年第一期的《现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同时发表《谈谈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含糊的、可疑的概念》两篇文章,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和我商榷的意见。我觉得,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得到正确的研究,从而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引向深入的。但是,我觉得杜章智同志文章之所以值得重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哲学会和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联合于1985年9月24日至28日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高校哲学课改革问题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地区38所大专院校、军队院校、党校的哲学教员50余人。中宣部理论局、国家教育委员会政教司也来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邀请了三位同志作了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研究》副总编陈筠泉同志作了《当前哲学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的报告,讲了四个问题:1、重新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确定它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问题;2、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认识论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3.
李尔重同志看了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王玉俊同志《谈谈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文章后,给王玉俊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现征得李尔重同志的同意,将原信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友成同志在《科学世界观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较量》一文(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8期,以下简称“杨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深受启发。但我不同意杨文的基本观点。同时,对目前学术界有些同志提出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关系本体论(参见俞吾金《马克思物质观新探》一文,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以下简称“俞文”)或者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我也不敢苟同。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唯…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哲学研究》编辑部共同发起,于10月12日上午召开小型座谈会。座谈会在诚挚、融洽和热烈的气氛中,就哲学和经济学如何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以及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问题,初步交换了意见。会议由《哲学研究》主编邢贲思同志主持。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董辅礽同志倡议并亲自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前作了组织工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它的一体化,这个问题在哲学界是有争议的。何畏同志在《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体化到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在《哲学基本问题和波普的“三个世界”》一文(见《哲学研究》1981年第11期)中,作者黄顺基、刘大椿和李辉同志认为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此,我不同意。本文针对黄顺基等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黄文)中的两点主要理由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黄顺基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8.
张奎良同志在《哲学研究》1984年第9期上发表了《存在、实在、实体》(以下简称《存在》)一文,对存在、实在、实体、物质等范畴的规定和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研究这些基本的哲学范畴,对于理解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确实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不能同意《存在》一文对存在、实在、物质范畴所作  相似文献   

9.
何畏同志在《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为了论证这一见解,何畏同志考察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列宁、狄慈根、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中的使用情况。通过考察认为,不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1987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黄楠森同志的《哲学的足迹》一书。该书精心选编了黄楠森同志自1978年以来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历史和现状的二十九篇论文,内容有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关于人的理论、列宁哲学思想以及其它问题,刻下了黄楠森同志近十年来哲学探索的足迹。读罢掩卷深思,我们深深地感到,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探索,就必须要  相似文献   

11.
王炯华同志:《哲学研究》编辑部转来您的《对<马克思主义哲苑的奇葩>一文的两点意见》,非常感谢您对拙文提出的“补正”。李达的《社会学大纲》是一部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它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哲学界对这部著作的研究还很不够,象毛泽东所说的“看了十遍”者甚少,比如我就没有。但是,也想说明一下,拙文对《社会学大纲》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改革经过了20多年以后,现在有一些学者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和反省我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①其中,汪信砚教授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发表的《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一文(以下简称《误区》),比较集中和概括性地谈到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真阅读《误区》一文,笔者感到汪教授确实抓住了当前事关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反映了汪教授作为哲学学者的理论敏锐性和洞察力。但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哲学研究》上展开的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争论双方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摘引了不少材料,提出不同解释。为了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准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查对一些有关的引文,并对“同一性”一词的译释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供给参加讨论这个问题的同志参考。一、关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所说的那一段话:“但是思维对  相似文献   

14.
认识论中,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基本范畴。近来有些同志著文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主客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赖金良同志在《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以下简称赖文)一文中,着重阐述了认识的客体方面,并论及了哲学基本问题与认识的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对此,我想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以求教于赖金良和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5.
加强哲学研究和其它各门科学的联系与合作,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是当代实践和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自1984年以来,本刊与其他兄弟刊物协同,为加强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联盟,作了一些工作。今年9月21日,《文学评论》和《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邀请文学所、哲学所部分同志就文学和哲学的结盟问题举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6.
7月17一18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昆明、腾冲举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研讨会暨《新大众哲学》出版云南发布会",王伟光院长作重要讲话。王伟光院长全面概括了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肯定了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所具有的巨大指导意义。王伟光院长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是贯穿于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之中的活的灵魂和精神实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的是学习讲话贯穿的思想精髓即科学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处理问题的能力。"本刊特别刊发这篇重要讲话,以供广大理论工作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7.
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直到1966年逝世,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哲学遗产。在已出版的《艾思奇文集》中,收集了他的主要哲学论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谈及辩证法问题的。在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仅就这一方面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论争,是一场关系到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有效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讨论。最近读了黄枬森同志的《评对实践唯物主义的一种理解》(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1期。以下简称《评》文)和其他一些文章,受到很大启发。这些文章在一定意义上总结了前—段的讨论,澄清了一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研究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也感到,《评》文对实践唯物主义本身的理解似乎有偏,而  相似文献   

19.
唐正东同志《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和徐亦让同志《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人为本”》两篇文章,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张奎良同志《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解。张奎良同志又以《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作了针锋相对的驳辩,形成了去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讨论的一个小小的高潮,颇为引人注目。笔者认为,康正东指出张奎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期”和“晚期”的区分,误导读者以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因而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是正确的。但是,唐文以“面向现实”、“面向理想…  相似文献   

20.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时代”理论研讨会,于2004年5月29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哲学研究》编辑部以及山东省内的约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及其他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