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道教发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次道教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体现了道教的基本教义和核心理念,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合作,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道教论坛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海内外道教界交流和友谊的重要平台。谨对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开幕致以热烈祝贺,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希望道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以这次论坛为契机,弘扬和践行"行道立德、济世利人"的理念,进一步发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本文系作者为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所发贺信,标题为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3.
正本届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契理契机,对于引导道教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正信正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届论坛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运用道教的思想和智慧,问诊把脉、探寻良方,体现了道教界对知行合一的不懈努力,对时代责任的自觉担当。本届论坛既有大会演讲,又有电视论坛和分论坛讨论,纵论文化之道、养生之道、天人之道,畅谈道教慈爱精神、诚信思想、生态智慧,主题突出、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4.
正9月10日,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将于11月25日至26日在江西鹰潭龙虎山举办。主办方首先回顾了2007年在西安和香港、2011年在湖南衡阳举办的两届国际性道教论坛,指出此次国际道教论坛是上两届论坛的延续和深化。本次论坛将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位高道大德、专  相似文献   

5.
正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倡导和谐,特别是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个人道德修养,都具有积极作用。近代以来,道教文化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本次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彰显了道教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表达了道教的慈爱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11月26日晚,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江西省鹰潭市圆满落下帷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作安,江西省政府副省长、国际道教论坛江西组委会主任胡幼桃,江西省鹰潭市市委书记陈兴超等出席闭幕式。王作安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契理契机,对于引导道教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正信正行、服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拟联合于2014年10月在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举办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并举办征文活动。论文要求围绕论坛主题和分议题撰写,中文、英文均可,一般不超过3000字,应是未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论坛主题: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论坛分议题:1、身心康泰:道教的养生之道;2、万物一体:道教的生态智慧;3、葆真去伪:道教的诚信思想;4、利而不害:道教的慈爱精神。要求文章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宗教或社会团体,只有着眼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事业,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得到大众的认可。"齐同慈爱,异骨成亲"是道教慈爱思想的旗帜和宣言,积德行善是道教徒实现长生成仙终极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济世利人一直是道教的优良传统。开展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活动,既是道教徒践行教义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道教体现自身社会价值、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对于道教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正>一"齐同慈爱,济世利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是道教的重要教义,"扶贫济困"是道教的优秀传统。近年来,中国道教协会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等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导全国道教界挖掘自身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成果显著。特别是2015年,中国道教协会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六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宗教  相似文献   

10.
谌娟 《中国宗教》2012,(1):42-43
宗教慈善是社会慈善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道教慈善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彰显了道教"济世利人、齐同慈爱"的社会关怀,见证了道教"济人之急,救人之危"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24日下午,"问道丹青"——全国道教题材美术书法名家精品展在龙虎山景区游客中心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和法国、美国的艺术家5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共展出150余件作品,作者来自两岸四地,以及法国、美国,作品有国画、油画、雕塑、陶艺等,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这些作品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底蕴,围绕道家行道立德、济世利人、慈爱和同、顺应自然、崇俭抑奢、清净恬淡、抱朴守真、天人和谐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正>济世利人、劝人向善是道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既是道教世代相承的优良传统,也是道教服务当今社会的重要途径。太上道祖垂训"三宝",第一曰"慈",主张"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度人经》提倡"齐同慈爱,异骨成亲",《抱朴子》倡导"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历代祖师还将积德行善作为得道成仙的阶梯,指出"长生之本,惟善为基",强调"天道承负"、"功德成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2,(10):18-19
公益慈善事业以扶助危弱、救济贫困为宗旨,以增进社会福祉、提升公共利益为依归,是人性向善的生动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宗教乃慈善之母,济世利人、劝人行善是各宗教信仰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自他同体",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强调"慈悲为怀,拔苦与乐,普度众生";因"齐同慈爱",道教倡导"求道悟道,济世度人",号召"愍人之苦,赈人之急,救人之穷";伊斯兰教追求"敬主爱人,两世吉庆",提倡"和睦亲戚,怜恤孤儿,赈济贫  相似文献   

14.
时值百年一遇的寒冬,江西降雪多次,一些贫困百姓在严寒中辛苦劳作,甚是苦楚。为弘扬道教济世利人、道慈人间之教义思想,南昌万寿宫、香港飞雁洞本着福泽贫困百姓之宏愿,筹集资金购置了八百余件棉衣,于2011年1月1日在南昌万寿宫玉皇殿前举行了赠棉衣送温暖慈善活动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道医.<大医精诚>中有关"大医"之德、术、体、法,体现了道教的基本教义:济世度人,尊道贵德,清静寡欲,和光同尘,戒律精严.道医同源,源出道藏深厚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6.
"德者,得也。"道教将自己崇尚和信奉的"上德"解释为"最美好、至善的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它强调宽容、不争、谦卑、慈爱、利人。在5月11日下午举办的"上德若谷"新媒体论坛上,道教界、学界和信众代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从道教的视角来看待当代生活中的烦恼,处理和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举办单位主办单位:中国道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承办单位: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湖北组委会协办单位:香港道教联合会澳门道教协会台湾"中华道教总会"主题道通天地,德贯古今。道,无处不在,无所不通。"道通天地",体现了道教的圆通、包容精神。道无形,由德以显。"德贯古今",体现了道教尊道贵德、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道教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固有的一种宗教 ,始创于东汉末 ,至今有近 2 0 0 0年的历史。古老的道教 ,秉承黄老道家宗旨 ,兼融儒释 ,扎根华夏大地 ,以道立教 ,以教传道 ,繁衍民间 ,教化世人。道教历来主张“爱国保民 ,济世利人” ;奉行“明道立德 ,利益众生”。以“太极”喻天地乾坤 ,自然和谐 ;倡导“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 ,注重适应社会 ,服务人群 ,融入生活。曾几何时 ,“法轮功”出 ,灾难降临。魔头李洪志以“法轮、太极”为标志 ,以“真、善、忍”为幌子 ,迷惑控制“法轮功”练习者 ,欺骗广大善良的人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 ,有多少无辜的…  相似文献   

19.
5月中旬,一号强台风“珍珠”袭击东南沿海一带,给广东、福建两省带来严重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福建漳州地区受此台风影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已增至37亿3千1百万元人民币。20人死亡,6人失踪。我市道协闻讯后,立即号召各县(市、区)道协及会员宫观,发挥道教“济世利人”的教义思想,捐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界要广泛挖掘和弘扬道教独有的文化精髓,真正践行全真教"苦己利人、慈悲济世"的社会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