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岳彤 《美与时代》2023,(6):123-125
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书法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研究魏碑是对经典作品取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碑一石,都显示出古意高深的人文之思。《张玄墓志》是魏碑中的优秀代表作,遒厚精古,疏朗典雅,代表了北魏书法的最高成就。简要介绍黄庭坚及创作背景,详细论述基于《张玄墓志》创作技法的书写实践。具体来说,从作品形式的构思、对《张玄墓志》创作技法的借鉴、落款文字与正文的协调、章法布局思路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最后分享此次的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海外译介对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黄帝内经》越译本出版量迅猛增长,受众群体广泛,传播效果良好。将传播学拉斯韦尔5W模式与译介学理论相结合,分析《黄帝内经》越南译介模式,可为中医典籍海外传播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译介主体和内容是《黄帝内经》在越南得以成功传播的基础,媒介发挥了连接主体、译本和受众的桥梁作用,效果反馈促进了译介活动的完善。这为中医典籍海外传播带来启示:通过选择具备中医知识、精通外语的译者及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在华传教团于17世纪中叶逐渐陷入财务困境,如何获得稳定的收入以实现收支平衡,成为了各地方教会存续与发展的关键。在上海传教区,教会自明崇祯年间开始置办耕地以佃租取利,入清后又开辟了房屋租赁作为增加收入的另一渠道,逐渐形成以田房为中心的经济自养体系,实现了基本的自给自足。本文主要依托《敬一堂志》中所载明清之际上海天主教会在建设运营中的各项开支与收益,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了上海教会经济自养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背景,揭示了在此特定经济文化环境下江南教会的财务状况与发展实态。  相似文献   

4.
左雅  李彼蔚 《孔子研究》2020,(5):104-113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作,代表着中国文化和身份定位,在西班牙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详细梳理了自16世纪以来《论语》在西班牙的译介历程及其影响,并分别阐述了在开端、高峰、低谷及复苏各个时期译者的翻译策略及译本的特点。其次,基于Dialnet数据库及谷歌学术,根据数据变化趋势、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对西班牙汉学界《论语》的多向阐释进行量化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传播现状进行观察并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创新翻译模式、丰富研究主题等途径,提高《论语》在西班牙的接受度和影响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和卫德明父子在德语和英语世界对《周易》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呈现他们独特的研究视角和鲜明的问题意识。他们把人生乃至人类的基本问题纳入《周易》文本的解读之中,同时试图在《周易》中寻找对中国心灵、智慧和文化思维的理解,在西方之外寻找更具普遍性的宇宙智慧。他们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世界中"翻开"了《周易》,其要旨不在于传播有关《周易》的确切知识,而是启发人们思考和探讨《周易》所蕴藏的文化与思想/思维可能性,从而对自身在当下的生存境遇进行精神的内省。  相似文献   

6.
7.
《中国道教》2004,(1):63-63
《道藏》是历代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所收典籍广泛,内容宏富,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教方术、仙道史传,又包括了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道门研修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为道教宫观所珍藏。  相似文献   

8.
9.
《中国道教》2004,(3):63-63
《道藏》是历代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所收典籍广泛,内容宏富,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教方术、仙道史传,又包括了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道门研修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为道教宫观所珍藏。  相似文献   

10.
《茅山志》为道教经典,记录了历代在茅山修炼的诸位道教名流。然其作者问题尚有诸多误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茅山志》为张雨所修。二,《茅山志》为张雨、刘大彬合修。三,《茅山志》为刘大彬所修。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种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附录一《引用传记提要》云:“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另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五卷。《成化杭州府志》卷十五云:‘张天雨,字伯雨,钱塘人。尝屏居修茅山志,因号句曲外史。’刘大彬志元原刊本明永乐及成化重刊本皆为十五卷。吴全节序,刘大彬叙录,胡俨序…  相似文献   

11.

波兰籍传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是17世纪中医西传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医学的钥匙》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旨在对这部著作的文章架构与基本内容作出分析并从中管窥卜弥格对中国医学身体知识的认识。其中,卜弥格个人的欧洲古典医学和哲学背景对中医知识的阐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对于中医知识体系内身体知识的解读可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左右二分的身体;二是以圆为图式的身体;三是不断变化的身体。实际上,卜弥格的这三种身体观念是一套兼具中欧两种医学的特点,却又与二者都有差别的一种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外传播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术语无法意译必须音译的情况。通过检索2021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20版)》“R2中国医学”的18种期刊杂志,发现在人名、书名、穴名、中草名、方剂名等术语的音译方面存在不一致、不规范现象。依据我国及国际相关标准和规定,建议音译时:人名应以“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形式,书名应以“词为单位、首字母大写”形式、穴名应以“首字母大写附(腧穴代码)”形式、中药名应以“首字母大写附(拉丁语名)”形式、方剂名应以“词为单位、首字母大写、剂型意译”形式。

  相似文献   

13.
1952年中央卫生部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创办了一个5年制的“中学西”培训班,以期提升中医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医现代化人才。通过追述“中学西”班的开办始末及该班学员在中医现代化中的作用,探讨了“中学西”的教育模式在中医现代化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希望对于中西医结合途径以及中医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袖珍医便》是日本医家芦川桂洲编撰于江户初期的大众医学书籍,撷取中医经典名方,内容简单实用,是中医学在日本大众化的产物。分析该书的学术特点和传播特征,可为当今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研究发现,该书在内容上受后世派影响显著,吸收了部分中国传统儒家医学伦理思想,淡化抽象理论突出实用方剂。在传播特色上,吸取了最新的明代医学成果,将药材生产、风土饮食、医疗需求上与本土实际情况相融合,语言表达简洁易懂,方剂选取精炼,从而促进了江户时期中医学在日本大众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本草问答》为清末唐荣川所撰,其倡导中西医汇通,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早期代表人之一。该书重在理论探讨,是唐荣川与学生围绕中医药理论中某一类药物或某些共性问题,以问答体裁进行讨论,其精华不在“本草”二字,而在这一问一答中尽显淋漓,包涵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西洋格致之学以及唐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融会贯通,颇具启发,引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形色气味、取类比象等学说,探导出药物之“真性能”。就书中关于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妙解互证做出总结,以期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医时空医学是以天人相应观念为指导,关于疾病预防、诊治的中医学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为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的代表。从洛书九宫与《黄帝内经》九宫时空医学的关联,九宫时空医学包含的阴阳规律与年节律、地域空间规律和中医五行与五脏规律等方面探讨,阐述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阐发的以洛书九宫为理论框架下中医学时空医学所包含的时间、空间、地域、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内容。中医九宫时空医学也是中医阴阳对立统一互相转化、五行生克、整体与部分等哲学世界观的高度概括与应用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学术史研究,是对《黄帝内经》研究史以及《黄帝内经》的思想、学说以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同,《黄帝内经》学术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对历朝历代的《黄帝内经》研究,应该从历史的和理论的视角,按照学术史研究的内在理路进行梳理,对《黄帝内经》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当下中医学学术发展进展中的启示与借鉴。通过跨学科的视角,与知识史、观念史、社会史等进行交叉研究,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呈现《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经典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温病条辨》为例,探索诠释在中医经典化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温病条辨》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医典籍,本身就是在阐释早期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经过了后世医家的诠释、研究和实践,才逐步确立了中医经典的地位。诠释在《温病条辨》经典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鞠通通过“以论释经”的传统性诠释、“以病诠经”的临床实践性诠释、社会性传播诠释和学术性传播诠释,使其根于经典、成于临床、要在革新、广泛流传、普遍接受,创造性地促进了《温病条辨》经典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以全国24所中医药院校78个招生专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搜集法与文本研究法分析中医药院校专业建设现状,认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形成了以医学类专业为主、非医学类专业积极发展的专业格局;契合新医科发展趋向,新兴专业与紧缺专业加速增设;开展专业改革、引入优质资源方式促进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新建专业的中医药特质不足、非医学类部分专业建设基础薄弱与部分专业培养口径窄化的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坚持专业引领作用发挥与促进宽口径专业发展向度来整体提振中医药院校专业建设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